寺庙里的一个小和尚,每天清晨担水、洒扫,做过早课后去寺后很远的市镇上购买寺中一天所需的日常用品,晚上还要读经到深夜。一天他发现虽然别的小和尚偶尔也会被分派下山购物,但他们去的是山前的市镇,路途平坦,距离也近。于是,小和尚问方丈:“为什么别人都比我自在呢?没有人强迫他们干活读经,而我却要干个不停呢?”方丈听后微笑不语。第二天中午,当小和尚扛着一袋小米从后山走来时,方丈把他带到寺的前门。日已偏西,前面山路上出现几个小和尚的身影。方丈问那几个小和尚:“我一大早让你们去买盐,路这么近,又那么平坦,怎么回来得这么晚呢?”几个小和尚说:“方丈,我们说说笑笑,看看风景,就到这个时候了。十年都是这样的啊!”方丈又问侍立一旁的小和尚:“寺后的市镇那么远,你又扛了那么重的东西,为什么回来得还要早一些呢?”小和尚说:“我每天在路上都想着早去早回,由于肩上的东西重,我才更用心地走,所以反而走得稳、走得快。十年了,我已经养成了习惯,心里只有目标,没有道路了!”方丈闻言大笑说:“道路平坦了,心反而不在目标上了,只有在坎坷的路上行走,才能磨炼一个人的心志啊!”
这个小和尚就是后来的玄奘法师,从后来取得的成就来看,少年时期养成的“路曲心直”的习惯无疑造就了其后来的成就。所以习惯并非是人与生俱来的,它是人在生活中慢慢培养而成的,与一个人的成长经历、生活环境、文化层次以及知识结构等关系密切。习惯有好坏之分,前者造就人,后者即使不会毁损人,至少也会成为绊脚石。据说贝多芬在音乐创作上努力保持“无日不动笔”的创作劲头,即使有时让艺术之神瞌睡,也只是为了要使它醒后更兴奋,就是这种伴其一生的习惯最终帮助他用音符扭转了命运。可以这样说,成功的事业和人生其实是好习惯延续的必然结果,而失败的事业和人生则是坏习惯导致的恶果。记得巴尔扎克有一句话使人印象深刻:“要断送一个人,只需让他染上一种嗜好。”这16个字将坏习惯对人的巨大危害都包括在内了,很明显,一个人如果不能改掉坏习惯,那么他终其一生也很难有所作为。而你一旦养成了好的习惯,做了习惯的主人,你的前途必将是光明一片。
所以,人身上有一种特殊的东西可以让人们窥见其未来,这种东西就是习惯。因此,人们常说习惯造人,有怎样的习惯就成为怎样的人。也就是说,习惯决定了一个人将来的命运。
战胜青春的敌人你需要什么样的习惯
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其中一位:“你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芽”出人意料,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说:“是在幼儿园。”又问:“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芽”学者答道:“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这位学者的回答,代表了与会科学家的普遍看法。把科学家们的普遍看法概括起来,就是他们认为终生所学到的最主要的东西,是幼儿园老师给他们培养的良好习惯。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科学归纳法的奠基人培根,一生成就斐然。他在谈到习惯时深有感触地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起良好的习惯。”
联系现实生活中青少年的现状,再仔细分析一下,就会越发感到那些科学家的话、培根的话确实包含着深刻的道理,可以说几乎对于每一个青少年都适用。所以,作为青少年如果你期望战胜青春的敌人,做自己青春的主人,那么,就请你尽早养成要做到这些而所需要的良好习惯。这里介绍几种青少年应当具备的良好习惯,作为青少年努力的方向和参考。
1.惜时胜金,一心向学的习惯
青少年时代是为一生奠基的时期,所以首先要养成惜时胜金,一心向学的好习惯。人类的历史像长江,滚滚东流去,永不回头。而每个人只是江中的一滴水,离开大江很快就会干涸。只有将这一滴水投入大江的怀抱,随大江涌动,才能飞溅起美丽的浪花。要使自己这一水滴变大、变饱满,成为一泓清泉,或成为一条汩汩湍流,就必须不断地吸收、充实、发展。上天对人是很公平的,每个人的生命、每个人的时间是一样的,就看你是否珍惜生命,珍惜时间。
时间就是生命。把金色的少年时光、美好的青春时光用来充实自己、发展自己是至关重要的。用来锻炼身体,养成健康生活的习惯,为一生的发展打下生命的物质基础;用来勤奋学习,养成好学习、勤探索的习惯,为一生的发展打下知识与能力、科学精神与科学思维方式的基础;用来学习做人,养成为人处世高尚的道德、行为习惯,为一生的发展打下思想与道德基础。你看看,有不惜时胜金、勤奋学习的人成大事的吗?哪个成功者不是以只争朝夕的态度来对待学习、人生的呢?孙中山一生,在他的公文包中,不论乘船、搭车,永远放着书,一有空就读。毛泽东不也是有“枕上”、“厕上”、“马上”学习、作诗的“三上”习惯吗?惜时胜金,勤奋学习这一习惯是一切好习惯的先导与基础。
其次,具有一心向学习惯的人,最能调动潜意识的作用。科学家巴斯德说:“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一心向学的头脑便是有准备的头脑。同样是水壶,普通人烧出的是开水,而瓦特却烧出了蒸汽机;同样是手被草叶子拉破了,普通人只会想到埋怨草的无情和自己的粗心,而鲁班却发明了锯;同样是看到苹果从树上掉下来,果农见了只感到心疼,而牛顿却由此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造成这种差别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芽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因为瓦特、鲁班、牛顿平时一心向学,所以,这些自然界的微弱刺激便激起了他们灵感的火花。
2.认真思考,探索创新的习惯
认真思考的习惯,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有利于培养人的能力,尤其是有利于增强人的发现、发明和创造能力。认真思考的习惯,是青少年比较高级的修养。养成认真思考的习惯,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好处:
第一,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通过认真思考,可以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找出所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把分散的知识点连结成有机的整体,从总体上把握知识体系。思考的过程,便是一个归纳整理的过程,通过思考可以加深理解,有利于知识的充分消化吸收。
第二,有利于对书本知识批判地吸收。“青年人相信许多假东西,老年人怀疑许多真东西。”这是德国谚语,不是普遍真理,然而它却指出了人身上值得注意的倾向。人类历史上有些重大错误,就是这两种倾向相结合的产物。因此,养成认真思考的习惯,可以防止“读死书”和“死读书”,不仅能鉴别和选择书籍,而且还能够死书活读。在读书时,不论是业务知识还是思想观点,都能批判地吸收,正确的予以肯定吸收:错误的加以否定扬弃。明代有一位医生给病人开了一服药,并关照说,在煎时加一块“锡”。一位叫戴元礼的医生听了后狐疑顿起,赶去询问。那医生翻开书说:“书上是这样写的嘛?选”戴仍疑云未消,找了很多书对照,发现“锡”乃“饧”字之误,前者为重金属,后者为糖。从而纠正了医学上的一大错误。可见,思考对于批判地吸收别人的东西是何等重要。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即迷惘,殆即疑惑。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所言之书,是专指《尚书》,今天可以理解为:对书本知识不可以全信,而应该批判地吸收。清代学者王夫之说:“致知之途有二,曰学,曰思。”这都是在强调养成认真思考习惯的重要性。
第三,通过思考可以不断解开疑团,激发灵感,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科学家爱因斯坦,在整个科学生涯中,始终信奉“怀疑一切”这句格言。正是凭这种“怀疑一切”的精神,爱因斯坦提出了划时代的“光量子”概念,创立了相对论。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读书善于思考。在研究古书时,发现诸家说法不一、相互矛盾之处甚多。他决定“采其精华”“正其谬谈”,使之“是非有归”。经过深入实际考证研究,为1000多种药物重新做出了科学结论。他在《本草纲目》中还增辑了新药300多种、新方8000多条。我国化学家温元凯,在大学一年级上无机化学课时,学到离子极化一节,老师、教材和所翻及的参考书都说这是个定性理论。这个理论可以解释大量的化学现象,但有局限性。他想,把这个理论从定性发展到定量该多好。后来,他下决心研究这个问题,经过多年努力,终于建立了一种定量模型。
要养成认真思考的习惯,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所学的新知识,通过思考找出它与以前所掌握的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使知识形成体系,从而加深理解和记忆;二是对于思考过程中发现的不懂、不理解的问题,及时向别人请教;三是请教仍然得不出正确答案的问题,暂时存于头脑中,日后再继续探索。
新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创造财富,知识成为财富之母。在这样的时代要想有所作为,“创新”是灵魂。而“创新”的先决条件就是“独立思考”与“探索”。可以打这样一个比方:“独立思考”是“创新”之“母”,“探索”是“创新”之“父”。因为既是“创新”,就一定是前人、别人没有想到、说到、做到的,一定是自己独立思考的产物。一个没有独立思考习惯的人,哪来的“创新”?同时,“创新”也不是信手拈来、轻而易举的事,而是必须经过艰苦地研究、探索,才能诞生的。“创新”是“独立思考”这位“母亲”与“探索”这位“父亲”辛勤劳动的智慧结晶。朱铭在《种活艺术种子--朱铭美学观》一书中说:“丢!忘!才是最重要的课程,学得太久了,很多东西就必须忘掉,忘掉了,自己才回得来。或许有人认为,好不容易学会的技巧,建立起来的知识理论,要忘了它,岂不是白费了那些心血?其实,要忘的,是来自别人的模式、想法、形态、常规,而不是从中累积起来的智慧。”这段话讲得多么深刻!实质就是告诉我们:在惜时胜金、勤奋学习的前提下必须独立思考、探索创新,不能做知识的容器,而要善于形成创新的智慧。所以“独立思考,探索创新”是新世纪的青少年必须从小养成的习惯。这种习惯成为新世纪青少年能否成材的关键,是一切良好习惯中起决定因素的习惯。
3.尊老爱幼,知恩图报的习惯
需要与情感是人心理活动的原动力。情感的种类很多:喜、怒、哀、惧,七情六欲……最基本的就是两大类:爱与恨。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总是爱多于恨,爱得越多,心理健康的层次越高。人的一生就是对爱的追求,对恨的排斥。新世纪的青少年要有一颗爱心,首先是对父母、亲情的爱,一个人对生育、养育自己的父母要充满爱,要知恩图报。对自己的其他亲人也应充满爱。进一步对朋友、对同学、对师长、对自己身边的一切善良的人们,都应有爱心。再进一步扩大,对祖国、对民族、对一切善良的人们都充满爱,对大自然、对与人类共生的其他物种、对人类生存的环境都要奉献一颗爱心。同时要知道我们的父母、亲人、朋友、师长、同学、同志、关怀我们的一切人都曾为我们付出过,我们的祖国、我们的民族养育过我们、为我们付出过,一切善良的人们、一切大自然都为我们生存的环境付出过,我们要知恩图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永葆爱心,知恩图报也就是一切好习惯的基础。
4.诚信负责,自律尊重的习惯
“诚信负责,自律尊重”八个大字是做人的基本品德,是一个人能否成才的基本保证。为人处世,立身行事最重要的是“诚信负责”。诚信地面对自己,才是真正地为自己负责任;诚信地面对他人,你才会有真正的朋友,才会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才会有成就事业的舞台。汤玛斯·史丹利在他的《百万富翁的智慧》一书中,对733位百万富翁进行了调查,要求富翁们从100多个致富因素中找出自己致富的关键因素,结果占前两位的因素是诚信自律和与人相处的能力。由此证明对己自律、对人尊重是极为重要的。自律,我们已知道是百万富翁们的智慧,而尊重他人就是获得与人相处能力的基础;尊重他人就是和谐人际关系的润滑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