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64700000004

第4章 论坛绿皮书(3)

2.厄内斯特·盖尔纳(ErnestGellner)著《民族与民族主义》(NationsandNationalism)(1983)

厄内斯特·盖尔纳是英国伦敦大学政治学教授,主要著作还有《思想与变革》(ThoughtandChange,1964)、《文化、认同与政治》(Culture,IdentityandPolitics,1987)、《遭遇民族主义》(EncounterswithNationalism,1994)、《民族主义》(Nationalism,1997)等。

《民族与民族主义》英文版1983年版,2002年韩红译成中文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全书共10章,探讨了民族和民族主义的产生、类型与未来。他把民族主义定义为:

民族主义首先是一条政治原则,它认为政治的和民族的单位应该是一致的。简言之,民族主义是一种关于政治合法性的理论,它在要求族裔的(ethnic)疆界不得跨越政治的疆界。(盖尔纳,2002:1—2)

民族主义认为,民族和国家注定是连在一起的;哪一个没有对方都是不完整的,都是一场悲剧。(盖尔纳,2002:9)

他认为,民族主义并不是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人的精神里,而是产生于工业社会与众不同的结构性要求。

人类大多数是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的。然而,农业社会的社会组织完全不利于民族主义原则,不利于政治和文化单位的结合,也不利于每个政治单位保持文化的同质性和学校传播的本质。相反,正如在中世纪的欧洲,它产生的政治单位要么小于要么大于文化疆界的需要;只有有时在偶然的情况下,他才会产生一个与某种语言和文化大体相对应的王朝国家,就像后来在欧洲大西洋沿岸出现的那样。因此,按照我们的模式,向工业主义过渡的时期也必然是一个民族主义的时期,这是一个狂暴的调整时代,政治疆界或文化疆界,或者两者都在被改变,以便满足第一次使人感到它的存在的民族主义的要求。(盖尔纳,2002:53)

盖尔纳发现:

每一种有效的民族主义,相对会有n种潜在的民族主义,这些群体是根据从农业社会继承过来的共同的文化或者(按照“先前的”原则)某种其他联系来定义的,他们有可能建立起一个同质的工业社群,但是,他们没有做这方面的努力,没有把民族主义的潜能发挥出来,他们根本没有尝试过。(盖尔纳,2002:60)

大多数文化或者潜在的民族群体,在进入民族主义时代的时候,甚至没有作出任何努力以从中受益。许多群体,从“先前的”观点看,是可以争取成为国家的,……然而,它们中的大多数只是听从命运的安排,任凭自己的文化慢慢消失,融进某个新民族国家的更广泛的文化中去。多数文化,都是在毫无反抗的情况下,被工业文明引入历史的垃圾堆。(盖尔纳,2002:62)

所以,在盖尔纳看来,“民族主义不是这些神秘的、被认为是自然的、既定的单位的觉醒和确认。相反,它是新单位形式的具体体现,它适合现有的条件,它利用了从前民族主义时代继承过来的文化、历史和其他方面的遗产,把它们作为自己的原材料”(盖尔纳,2002:65)。民族主义虽然强大,但却不是现代世界惟一的或者不可抗拒的力量。因为,尽管“它利用了一些先于它存在的文化,并且一般在这个过程中改变了它们,但是,它不可能利用所有这类文化,因为这类文化太多了。一个能够维持更高层次的文化的现代国家,不能小于一定的最低规模(除非它实际上是寄生于邻国的);而这个地球上只能容纳数量有限的这种国家”(盖尔纳,2002:63)。

盖纳尔指出,是民族主义造就了民族:

“民族主义时代”并不仅仅是这个或者那个民族的觉醒和政治自我表现的总和,而是当总的社会条件有利于那种统一的、相似的、集中维持的高层次文化时,当这种条件遍及到全社会的人口而不仅仅遍及到为数很少的精英分子时,就会出现一种局面,即定义明确的、由教育作后盾的、统一的文化单位构成了人们自愿地并且往往热情认同的近乎唯一的一种组织单位。这时,文化单位似乎成了政治合法性的自然源泉。在这些条件下,人们决定与那些共享他们的文化的人(并且只和这些人)在政治上结合起来。然后,政治组织决定把自己的疆界扩展到自身文化单位的边界,用权力的疆界来保护和推行自身的文化。意愿、文化和政治组织的熔合成为规范,一种不易或者很少受到挑战的规范。(盖尔纳,2002:73)

对于民族主义的未来,盖尔纳作如下分析:

发达工业社会共同的经济基础及其必然含义,将继续保证人们依赖于文化,文化需要在相当广泛的领域里实现标准化,需要由集中的机构来维持和服务。在这种情况下,政治单位和政治疆界的定义,不可能不考虑文化的分布情况。总的说来,把那些无关紧要的特殊情况排除在外,民族主义对政治单位和文化保持一致的要求将继续适用。在那个意义上,我们不必预期民族主义的时代将结束。但是,我们可以预期,民族主义冲突的尖锐程度将减弱。致使冲突尖锐化的,是早期工业主义带来的社会差别,是工业主义发展的不均衡。晚期工业社会不再造成这样深刻的、可以用民族性激活的社会鸿沟。可以期望晚期工业社会成为一个民族主义仅以一种淡化的、毒害程度较轻的形式存在于其中的社会。(盖尔纳,2002:158—160)

3本尼迪克特·安德森(BenedictAnderson)著《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ImaginedCommunities:ReflectionsontheOriginandSpreadofNationalism)(1983)

安德森是美国康乃尔大学国际研究院阿伦·L·宾尼约伯(AaronL.Binenjorb)讲座教授,著名东南亚研究学者。除本书外,还著有《比较的幽灵:民族主义、东南亚与全球》、《革命时期的爪哇》、《美国殖民时期的暹罗政治与文学》和《语言与权力:探索印尼的政治文化》等。

《想象的共同体》一书写作的渊源与安德森长期研究东南亚民族主义有关,他50年代起就研究东南亚的民族和民族主义问题,从60年代起,就到印尼等国做田野考察。长期的考察和研究,使他从微观到宏观,由东南亚而世界,对民族和民族主义问题有了深刻的理解。但直接促成他写作本书的原因,是1978—1979年间中国、越南和柬埔寨之间的三角战争。这场战争使他对民族主义的强大力量深为震惊。本书写成并初版于1983年,1991年作者修改后出了第二版。中译本有1999年台湾时报文化出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的版本和2005年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出版的2种版本。

本书的基本论点是:民族、民族属性和民族主义是“特殊的文化的人造物”。

这些人造物之所以在18世纪末被创造出来,其实是从种种各自独立的历史力量复杂的“交汇”过程中自发地萃取提炼出来的一个结果,然而,一旦被创造出来,它们就会变得“模式化”,在深浅不一的自觉状态下,它们可以被移植到许多形形色色的社会领域,可以吸纳同样多形形色色的各种政治和意识形态组合,也可以被这些力量吸收。(安德森,2005:4)

在书中,安德森对民族作了新颖独特的定义:

它是一种想象的政治共同体——并且,它是被想象为本质上有限的,同时也享有主权的共同体。(安德森,2005:6)

他认为,“民族”本质上是一种现代的想象形式——它源于人类意识在步入现代性过程中的一次深刻变化。神圣共同体、语言和血统的衰微、时间观念的改变、资本主义和印刷术之间的交互作用、国家方言的发展等,为“民族”的出现提供了舞台和条件。

安德森一反以往认为民族主义起源于欧洲的观点,主张美洲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殖民地独立运动才是最初的民族主义。民族主义以一种和资本主义发展过程类似的“不平均与合作的发展”方式,从美洲到欧洲再到亚洲和非洲,一波接一波先后涌现。在美洲民族主义发生的过程当中,朝圣的欧裔海外移民官员和地方上的欧裔海外移民印刷业者,扮演了决定性的历史性角色。当美洲民族解放运动结束时,欧洲的民族主义时代随即拉开序幕。与美洲民族主义不同,“民族的印刷语言”在欧洲民族主义中具有无比的意识形态与政治的重要性。19世纪欧洲的群众性民族主义因为已有美洲和法国的独立民族国家模型可供“盗版”,思想上和行动上都更有自觉意识。作为对欧洲群众性民族主义的反弹,19世纪中叶以降,欧洲内部出现了“官方民族主义”。所谓“官方民族主义”,是民族与王朝制帝国的刻意融合,是对19世纪初期以来欧洲群众性民族主义的反动。而“最后一波”民族主义,即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亚非殖民地民族主义,则是对“官方民族主义”的另一面——帝国主义的反应,是对千百年间先后出现的三波民族主义经验的模仿与“盗版”。“民族”之所以能在人们心中激发强烈的依恋之情,使其成员前赴后继为之献身,是因为“民族”的想象能唤起人们一种强烈的历史使命感。

《想象的共同体》一书以历史社会学和比较方法,把民族主义与人类深层的意识和世界观的变化结合起来,将人们对民族主义的认识从“社会基础”或“政治动员”扩展到对其“文化根源”的探索上,同时兼顾了文化与政治、意识和结构,曾被称为“连接现代与后现代研究途径的桥梁”。但也受到一些批评。如美国芝加哥大学的杜赞奇(PrasenjitDuara)以中国史为证提出了一个经验批评。他认为,中国人早在西方民族主义传来之前,就已有了类似于“民族”的想象;对中国来说,崭新的事物不是“民族”这个概念,而是西方民族国家体系。后殖民研究理论家夏特吉(Chatterjee)则指出,尽管安德森认识到“民族”是一种意识形态的建构,但他完全忽略了民族主义建构“民族”意识形态的具体政治过程。(吴睿人,1999:15)

4.埃里克·霍布斯鲍姆(EricJ.Hobsbawm)著《民族与民族主义》(NationsandNationalismSince1780)(1990)

埃里克·霍布斯鲍姆是英国伦敦大学经济与社会史荣誉教授,著名新左派历史学家,还著有《革命的年代》和《资本的年代》等。

《民族与民族主义》最初于1990年出版,此后于1992年作过修改并再版。2000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由李金梅翻译的中文版。

该书共6章,从“民族”的概念着手,将之还原至特定地域、社会背景和历史时空进行讨论,以追溯民族与民族主义的历史,分析其本质,预测其趋向。

作者认为,民族主义是主张政治单位与民族单位一致的理念。“民族”不是天生一成不变的社会实体。他在书中写道:

民族不但是特定时空下的产物,而且是一项相当晚的人类发明。“民族”的建立跟当代基于特定领土而创生的主权国家(modernterritorialstate)是息息相关的……“将‘民族’视为是天生的、是上帝对人类的分类,这样的说法实则是民族主义神话。民族主义时而利用文化传统作为凝聚民族的手段,时而因应成立新民族的需要而将文化传统加以革新,甚至造成传统文化的失调——这乃是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简言之,民族主义早于民族的建立。并不是民族创造了国家和民族主义,而是国家和民族主义创造了民族。(霍布斯鲍姆,2000:10)

霍氏进而认识到,民族并不只是领土国家或民族情操的产物,同时也深受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影响。因此,“民族”以及相应的民族活动,都应纳入国家体制、行政官僚、科技发展、经济状况、历史情境与社会背景下进行讨论。在他看来,民族具有双元性,它必定是由居上位者所创建,但却必须从平民百姓的观点来分析才能理解。民族认同及其所代表的含义是一种与时俱进的现象,会随着历史进展而嬗变。所以,霍氏不仅讨论了民族主义和民族的形成,而且讨论了民族主义的转型,把1918—1950年视为民族主义的高峰期,分析了20世纪晚期的民族主义。他对“民族主义”和“民族”未来的论述引起诸多争论,他说:

未来的世界历史绝不可能是“民族”和“民族国家”的历史,不管这里的民族定义指的是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甚至语言上的。未来的历史将主要是超民族和下民族的舞台,而且不管下民族穿的是不是迷你型民族主义的戏服,旧式民族国家都不是它想扮演的角色。在未来的历史上,我们将看到民族国家和族群语言团体,如何在新兴的超民族主义重建全球的过程中,被淘汰或整合到跨国的世界体系中。民族和民族主义当然还会在历史舞台上保有一席,但多半是从属或微不足道的小角色。也许,随着民族国家的式微,民族主义也会逐渐消失。(霍布斯鲍姆,2000:223—224)

5.安东尼·史密斯(AnthonyD.Smith)著《民族认同》(NationalIdentity)(1991)

安东尼·史密斯是伦敦经济学院教授,著作还有《民族主义理论》(TheoriesofNationalism,1971)、《民族主义运动》(NationalistMovements,1976)、《20世纪的民族主义》(NationalismintheTwentiethCentury,1979)、《现代世界的族裔复兴》(TheEthnicRevivalintheModernWorld,1981)、《民族的族裔起源》(TheEthnicOriginsofNations,1986)、《全球化时代的民族与民族主义》(NationsandNationalisminaGlobalEra,1995)、《民族主义与现代主义》(NationalismandModernism,1998)等。

《民族认同》一书出版于1991年。当时在世界很多地方,特别是在苏联和东欧,民族主义复活,族裔民族主义引起西方政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在此情况下,该书的出版备受瞩目。

同类推荐
  • 教育政策与法规

    教育政策与法规

    《教师职业素养阅读丛书:教育政策与法规》中穿插了相关的案例分析以及延伸性思考和阅读,对于教师掌握相关的政策法规很有帮助。
  • 季羡林谈佛(典藏本)

    季羡林谈佛(典藏本)

    季羡林先生是国内外公认的佛教研究权威,一生对佛教研究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季羡林从语言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切入,修正了原来的很多假设,考证了佛教是间接传进中国来的。全书收录了季羡林先生经典的佛教研究文章,旨在反映季羡林先生重要的佛学研究成果,呈现季羡林先生在佛教研究中体现的思想和文化观。
  • 让每一个学生发展得更好

    让每一个学生发展得更好

    发展性教育是作者在全国最早提出的十分重要的教育思想,“十年探索,十年实践”,发展性教育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和实践体系,而且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工作者的认同。在“注重发展,追求卓越”的发展性教育思想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让每一个学生发展得更好”和“学校的一切为学生的发展而存在”的办学理念,把重庆一中办成了全国一流的名校。本书正是对发展性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进行的系统整理,对中国现代教育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
  • 好事也出门:一个地方党报记者的记录

    好事也出门:一个地方党报记者的记录

    本书分时光碎片、县域观察、乡村走笔、青川纪行、人物素描、编采札记六部分,收录了《思念如潮慰忠魂》、《湖州工业园区完成“格式化”》、《长兴民企兴无限投资》等文章。
  • 大山作证

    大山作证

    本书为长篇报告文学,全书由一个个有机的真实的故事组成,作者为我们呈现了一幅也许并不是宏大壮丽却绝对动人心魄的历史画卷,再现了扶贫干部为广大群众移民搬迁、建设安置点呕心沥血、大公无私的精神。也描绘醋移民户为了脱贫致富克服种种困难,离开故里的巨大开创精神。
热门推荐
  • 末日女王之逆袭

    末日女王之逆袭

    末日来临,前有男友出轨,后有闺蜜借机把她推进丧尸群。如果再有机会,她定会叫这对狗男女付出代价!时光回转,却偏偏回到她刚被丧尸咬的时候,侥幸撑下来,又捡到一个三无少年。本以为可以过上一边复仇一边养少年的悠闲日子……可是为什么这个少年长大后画风突变比芝麻馅还黑呢?!Σ(?д?lll)
  • 西楚美人

    西楚美人

    她本倾城倾国,却不曾以真面示人;她本西楚公主,却流落异乡十几年。为的是有朝一日,手刃仇人,以报国仇家恨。他乃中原一大国之太子,却为了一个一面之缘的女子,苦苦寻找了数年。待寻她那日,得知她已嫁于人妇,他的相公竟是他的皇弟!夺爱之恨,令他心智迷失兄弟反目。他是太子之弟,不喜纷争,不喜朝堂权利。遇到她,便一心想与她流连花前月下。一朝天子一朝臣,太子登上帝位,将她迎娶回来,欲杀他而后快。站在大殿之上,她那一身大红嫁衣灼伤了他的双眼,亦伤透了她的心。如今这为爱痴迷的帝王竟不知,她那美丽的背后竟是一场偌大的阴谋正在向他靠近!当一切尘埃落地如了她愿,她却不知该何去何从......
  • 马化腾的人生哲学

    马化腾的人生哲学

    当一个可爱的“企鹅”让亿万网民爱不释手时,当一个人以一款即时通信软件为基础缔造了中国市值最大的互联网企业时,当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网民上网第一件事就是打开QQ时,有谁想过是谁缔造了这一切?提起腾讯、提起QQ或许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提起马化腾是何许人也可能有人会摸不着头脑。 马化腾——让QQ大放异彩的广东潮州人,身上散发着粤商气质的他悄无声地便把QQ打入到门户网站、网络游戏、电子商务和搜索引擎等领域,并不声不响地缔造了一个行业传奇。阅读《马化腾的人生哲学》,你就会知道马化腾凭什么会成为“全民公敌”,凭什么会在创业、用人、经营、竞争、开拓、创新和品牌等方面给别人指点迷津。
  • 界面浮沉录

    界面浮沉录

    二百大世界,二千小世界,八百荒世界,我们把它们称为“三千界”,而三千界又平分为两个“界面”,由于两个界面存在差异,所以产生了两类人……三千界中所有生命都为了生,为了情…共同奋斗,斗智斗勇,相互竞争,在这强者为尊的世界,谁能生?谁能强?自古以来又有谁能主宰浮沉?谁又能决定三千世界将何去何从……
  • 邪尊纵宠绝世娆后

    邪尊纵宠绝世娆后

    洛娆,魂穿异世,满肚子的墨汁,玲珑心思他人猜不得,只除了…那个更腹黑的。小黑对上大黑,怎么办?炀炎玏表示:当然是'黑吃黑'了!小剧情之姐夫不容易:情节一:洛娆因某原因生死不明时,炀炎玏独自一人带着洛离又当爹又当妈。某天见到别人家姐弟相处,洛离瘪瘪小嘴,说:"姐夫,我想姐姐了。"炀炎玏静默了片刻,摸摸怀里小人的头:"小离乖!姐夫也想她了。"情节二:洛娆看着洛离,只觉得许久未见,这孩子怎么乖了不少!洛娆:"小离,来,姐姐抱抱。"洛离摇摇头:"不行,我不是小孩子了。"洛娆愣:"谁说的?"洛离:"姐夫说的,他说三岁以下为小孩,我已经三岁半了。"洛娆:"……"炀炎玏,你教坏孩子!
  • 公主的华丽挑战

    公主的华丽挑战

    十几年前的怨恨,她们能否放下?当她们进入学校,遇到他们,会擦出怎样爱的火花呢!
  • 凰战

    凰战

    她,是天真无邪的邻家少女。她,是宠冠后宫的无上宠妃。她,是历来最年轻的后宫统治者。她,为了救皇上不惜以女子之身步入沙场。她,却因皇上待自己姐姐的淡漠寡冷而心生厌恶,却又不得不卑躬屈膝于皇上,因为她要报仇。她日后究竟是一代贤后还是荡灭一切的阴冷毒妇,,,,,,,,
  • 樱柠结

    樱柠结

    天性自由洒脱的蒙古女子陶柠一直对中原生活充满好奇,她放弃一切来到梦寐的中原,看尽临安城的繁华,却慢慢身陷泥淖无法脱身。随着身上蛟龙印记谜底的解开,渐渐丢失了曾经爽朗明媚的她;翩翩公子晚潇的出现是缘分使然亦或是阴谋?单纯善良的陶樱为寻姐姐陶柠步入中原从此再也无法脱身,血色凤凰的秘密把她与陶柠越推越远。绿萝竹屋的神医女子江绿萝清新明净,不解的忧郁又为哪般?竹贤山庄段枫林,萧羽扬与青龙紫凤的不共戴天之仇如何了结?与绿衣女子江绿萝有着怎样不愿回首的过往?血色凤凰、冰冷蛟龙与中原解不开的结,把几人命运纠缠交错在一起。待陶柠看尽中原花开花落,一切早已物是人非。留不住的似水年华,挽不回的曾经,悔不尽的泪…一个如樱花般唯美,她的轻舞扬扬,她的灵动轻盈,她的倾国倾城,嫣然一笑,如待放的花,娇羞美丽。一个如柠檬般青涩,她的清新纯净,她的羞涩不语,她的一颦一笑,如独处世外的柠檬草,纤尘不染,清爽干净。她们宛如双生花,相生相依,相生相争。花开终有花落,当最后一朵樱花从树上飘落,她注定逝去;草木终会荒芜,当最后一缕清香散去,她注定消逝。
  • 莫离花

    莫离花

    莫离,这是我的名字。爹娘之所以如此叫我,一来是因为娘喜欢莫离花,二来是希望和娘永远莫离。为什么,我只想过平平淡淡的生活,偏生有这么多人要让莫离不快乐呢。爹娘不是说莫离花永远不会枯萎的吗,为什么变了,都变了!
  • 不死毒尊

    不死毒尊

    平凡少年尹星辰,为了救出被天龙大陆内最强势力所掳走的姐姐而加入了恶毒的练毒门派饮毒门。被门内奸人所害,险些被杀,却机缘巧合的被从上天陨落的神女寄生在身体之内,身体里流淌着可吞噬一切毒素的神血,得到了百毒不侵之神力……一段永生不死的传说已经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