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64700000003

第3章 论坛绿皮书(2)

1995年,美国布朗大学高登斯德(CalvinGoldscheider)教授主编出版的《人口、族群性和民族建构》(Population,Ethnicity,andNationBuilding)也是一部值得推荐的著作。该书是一部论文集,包括了以下10篇论文:CalvinGoldscheider的《人口、族群性和民族建构:主题、问题和原则》(Population,Ethnicity,andNationBuilding:Themes,Issues,andGuidelines)、CharlesHirschman的《东南亚的族群差异与变迁》(EthnicDiversityandChangeinSoutheastAsia)、马戎的《中国西藏自治区的经济模式、移民和族群关系》(EconomicPatterns,Migration,andEthnicRelationshipsintheTibetAutonomousRegion,China)、PhilipE.Leis的《非洲的族群冲突、历史和国家的形成》(EthnicConflict,History,andStateFormationinAfrica)、ThomasE.Skidmore的《事实与神话:在巴西发现种族问题》(FactandMyth:DiscoveringaRacialProbleminBrazil)、CalvinGoldscheider的《以色列的族群性与民族建构:人口统计学因素的重要性》(EthnicityandNationBuildinginIsrael:TheImportanceofDemographicFactors)、BarbaraA.Anderson和BrianD.Silver的《苏联族群成分变化的人口统计学原由》(DemographicSourcesoftheChangingEthnicCompositionoftheSovietUnion)、EdwardT.Pryor的《加拿大的文化分割:多民族主义的人口统计学根源》(TheCulturalPartitioningofCanada:DemographicRootsofMultinationalism)、AlanS.Zuckerman的《论族群结构:族群性和社会阶层的交叉关系》(OntheStructureofEthnicGroups:CrisscrossingTiesofEthnicity,SocialClass)、MichaelJ.White和SharonSassler的《美国的族群定义、社会流动和居住隔离》(EthnicDefinition,SocialMobility,andResidentialSegregationintheUnitedStates)。文集围绕民族建构背景下族群性与人口过程的联系展开论述。用历史的和当代的例证,从历史学、政治学、人类学、社会学和人口统计学的角度,立体式地描述、比较和分析族群的形成和转型、维系和同化、人口变化与聚集,以及政治动员和经济发展。精心选择一些案例说明与人口动态、民族建构和族群性相联系的不同背景和共同过程。前面的主题和原则介绍及后面的9篇研究论文向读者呈现了关于族群性、人口过程与民族建构的一系列发现、洞察和新问题。

8.汉斯·韦尔默朗(HansVermeulen)和科拉·戈韦尔(CoraGovers)的《族群人类学》(TheAnthropologyofEthnicity)(1996)

1996年,汉斯·韦尔默朗(HansVermeulen)和科拉·戈韦尔(CoraGovers)主编的《族群人类学》(TheAnthropologyofEthnicity)一书在重新审视巴特理论时指出,巴特在《族群与边界》中提出的主要观点依然成立。当然,在该书中也有学者对巴特的族群理论提出一些补充和修正,如罗森(E.Rossen)在《移民族群性中出身的原生性质》(ThePrimordialNatureofOriginsinMigrantEthnicity)一文中认为,边界固然可以产生认同,但并不一定产生族群认同,所以,族群认同的产生既需要有互动造成的边界,也需要有亲属制的隐喻(纳日碧力戈,2000:66)。

上述的8本学术著作中,基本反应了西方学界在族群性和族群认同研究方面学术发展思想历程,从最初的强调族群认同客观和主观要素的“文化论”、“工具论”到注重族群的自我认同与他人认定相结合的族群边界理论,以至20世纪90年代以后从人类学、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和人口统计学等多学科的角度进行族群性和族群认同研究,西方学术界颇具影响的族群边界理论也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修正和补充。

(二)族群关系研究

族群关系始终是西方人类学、社会学族群问题研究的主题之一。在族群研究领域,人类学和社会学的研究视角略有不同。人类学较关注族群的产生、族群认同的维持,而社会学则更多地注重从宏观上研究不同族群间的相互关系。由于各学者背景和视角不同,研究成果有宏观理论探讨,也有微观的专题或个案的实证研究。有鉴于此,本文(与全书的风格不一,社会学的研究比较集中)介绍的族群关系研究主要是从社会学特别是民族社会学的角度展开的,与人类学注重“少数群体”和“个案研究”的传统略有不同。

1.戈登(MiltonM.Gordon)的《美国人生活中的同化》(AssimilationinAmericanLife)(1964)

美国学者戈登(MiltonM.Gordon)于1964年版的《美国人生活中的同化》(AssimilationinAmericanLife)在系统回顾总结美国200多年来处理族群关系实践的基础上,将美国处理族群关系的实践按政策特点分为:盎格鲁-撒克逊化(Angloconformity)、“熔炉”(Meltingpot)和文化多元主义(CulturalPluralism)三个历史阶段。全书贯穿了作者对族群关系的宏观理论分析,不仅在学术界引起反响,而且导致政界乃至整个社会对美国处理族群关系社会目标的重新审视。其“文化多元主义”术语的使用,是借自美国犹太裔学者卡伦(HoraceKallen)1924年质疑“盎格鲁-撒克逊化”的一篇文章。而经过戈登的阐发,“文化多元主义”成为美国政府处理族群关系的口号、思维方式和社会目标。此后,戈登本人和其他学者如英格尔(J.Milton.Yinger)等对之进行了充实和发展。(马戎,2004:181—187)

2.赫克托(MichaelHechter)的《内部殖民主义:1536—1966年不列颠民族发展中的凯尔特边缘地区》(InternalColonialism:TheCelticFringeinBritishNationalDevelopment,1536—1966)(1975)

西方族群关系宏观理论研究的另一部代表作是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社会学教授赫克托(MichaelHechter)1975年发表的《内部殖民主义:1536—1966年不列颠民族发展中的凯尔特边缘地区》(InternalColonialism:TheCelticFringeinBritishNationalDevelopment,1536—1966)一书。该书对多族群国家发达核心地区与欠发达边缘地区关系进行了理论探讨,提出了两种发展模式:扩散模式(diffusionmodel)和内部殖民主义模式,并在深入调查研究英国工业化前后凯尔特人与英格兰人关系的基础上,指出了英国现实社会族群关系的实质——“内部殖民主义”(Hechter,1975)。这一理论的提出在国际学术界引起轰动。许多学者纷纷采用此理论框架对拉美、非洲和欧洲一些国家的族群关系进行研究。西方研究种族、族群问题最权威的杂志《族群与种族研究》(EthnicandRacialStudies)1978年发表了4篇讨论“内部殖民主义”的文章,1979年第3期作为“内部殖民主义”研究专号,集中发表了8篇文章。这些文章都在不同程度上肯定了“内部殖民主义”理论框架在实际研究中的重要价值(马戎,2004:191)。

3.辛普森(GeorgeE.Simpson)和英格尔(J.MiltonYinger)的《种族和文化少数民族:关于偏见与歧视的分析》(RacialandCulturalMinorities:AnAnalysisofPrejudiceandDiscrimination)(1985)

此外,有一些运用“社会分层”理论研究族群关系的著作,如美国学者辛普森(GeorgeE.Simpson)和英格尔(J.MiltonYinger)的《种族和文化少数民族:关于偏见与歧视的分析》(RacialandCulturalMinorities:AnAnalysisofPrejudiceandDiscrimination,NewYork,1985),利用美国人口普查和各类抽样调查资料,系统分析美国各族群的社会分层情况。

以上所列举的3部研究族群关系的著作主要是从社会学的宏观视角出发,利用同化主义理论、内部殖民主义理论、社会分层理论对族群关系进行探讨。此外,还有一些学者研究现代化对族群关系的影响,如奥扎克(SusanOlzak)和内格尔(JoaneNagel)1986年版的《竞争性族群关系》(CompetitiveEthnicRelations)等。因此,在西方,有关族群关系的社会学研究已经形成了以上经典的理论范式。这些理论的中文译本主要见于马戎主编的《西方民族社会学理论与方法》一书。

(三)民族主义研究

在西方族群研究中,美国由于历史较短,关注点集中在社会中的“族群分层”和族群关系变化等具体的专题上,而欧洲的老牌殖民主义国家继承其人文传统和哲学思辨精神,关注欧洲和前殖民地的社会发展史,对民族认同、民族构建和民族主义等较具理论分析和历史透视色彩的问题感兴趣(马戎,2004:565—566)。

因此,在民族建构和民族主义研究方面的论著,主要以西欧学者成果最为令人瞩目。近些年来,在民族构建和民族主义问题上,影响较大的著作主要有如下几部:

1.埃里·凯杜里(ElieKedourie)著《民族主义》(Nationalism)(1960)

埃里·凯杜里是英国伦敦大学政治学教授,除有《民族主义》一书外,还编有《亚洲和非洲的民族主义》(NationalisminAsiaandAfrica,1971)、著有《中东政治》(PoliticsintheMiddleEast,1992)等。

《民族主义》一书,1960年初版,至1992年凯杜里去世后,出版了增订第四版,其夫人希尔薇亚·海姆(SylviaHaimKedourie)为之作序,凯杜里生前写的一篇文章被作为“第四版导言”。该书的写作开始于1953年。当年10月,凯杜里以一名助理讲师身份进入伦敦经济学院政治学系时,接受系主任的建议,开始研究民族主义问题。全书共分有7章,其中,前4章重点讨论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思想来源,考察其相互关联的观点,以及这些观点的内涵与演变。作者认为:

民族主义是19世纪初产生于欧洲的一种学说。它自称要为适当的人口单位作出独立地享有一个自己的政府的决定、为在国家中合法地行使权力、为国际社会中的权利组织等,提供一个标准。简言之,该学说认为,人类自然地划分为不同的民族,这些民族由于某些可以证实的特性而能被人认识,政府的唯一合法形式是民族自治政府。这一学说非同寻常的胜利是这些观点已被普遍接受,并被认为是不言而喻的,民族一词已被民族主义赋予某种直到18世纪还远未具备的内涵和共鸣。这些观点已被牢固地纳入已为世界通用的西方政治语汇之中。(凯杜里,2002:1—2)

如果说民族主义学说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逐渐流行开来的话,那么,这不仅是哲学家们的辩论所带来的结果,而且是那些赋予这些哲学问题直接和明显的意义的事件所带来的结果。(凯杜里,2002:2)

在后面3章,作者考察了民族主义政治史,指出:

民族主义认为人类自然地分成不同的民族,这些不同的民族是而且必须是政治组织的严格单位。然而,在现实世界中,政治组织并不遵循这一原则,因此,便出现了人类所经历的所有弊病——压迫、疏离和精神枯竭。除非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国家,享有独立存在的地位,否则人类不会获得任何美好的处境。(凯杜里,2002:导言:8)

在凯杜里试图说明,民族主义的意识形态狂热出现在1848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及其之后一百年左右的欧洲和世界政治中,民族主义意识形态最辉煌的胜利是民族自决权被奉为国际法的有机组成原则,但民族主义的意识形态狂热并没有提供对压迫和疏离等人类所经历的弊病的治疗办法,民族自决权不是有序状态而是无序状态的主要制造者。

在凯杜里看来,“企图依照民族方法来改变世界的广大面貌的做法并未带来更加持久的和平与稳定。相反,它导致了新的冲突,恶化了紧张局势,为无数对政治一无所知的人们带来了巨大灾难”(凯杜里,2002:132)。他在1992年所写的“第四版导言”中的一段话简明扼要地反映了他对民族主义在人类历史中的作用的基本观点:

事实上,民族主义意识形态显然不是繁荣的保证书,或者是可信任的好政府的保证书。民族解放阵线在阿尔及利亚的30年统治,伊拉克、叙利亚和埃及的民族主义政权的纪录,或者铁托及其继承者统治下的南斯拉夫专制政权的纪录,是几个可以用来加以说明的例证。(凯杜里,2002:导言:10)

同类推荐
  • 现代汉语递进范畴研究

    现代汉语递进范畴研究

    《现代汉语递进范畴研究》遵循形式和意义、描写和解释、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三大原则,详细讨论了递进的语义系统,从意义出发给递进范畴进行了分类,并寻求形式上的验证。在对客观语言事实充分描写的基础上,又从语义、语用、认知、逻辑等各个角度,对一系列与递进范畴有关的现象作出了比较合理的解释,从而揭示了递进范畴的本质特征。该书还在语法化理论的指导下,加强了对递进句式的历时研究,有意识地将递进现象的共时变异同历时发展结合起来研究,不但探寻了汉语递进范畴的发展演化历程,而且还对递进关系共时平面的各种语言现象作出了历时的解释。
  • 体育新闻学

    体育新闻学

    《体育新闻学》阐述了体育新闻的发展历程、类型与特点、功能与作用,分析了报纸、杂志、通讯社、广播、电视、网络不同媒体开展体育报道的模式与特征,并总结了奥运会、世界杯、田径世锦赛、F1、NBA、四大网球公开赛、环法自行车赛等国际大型比赛报道的规律,从而使《体育新闻学》成为一本全面系统介绍体育新闻理论、指导体育新闻实践的专业必备教科书。
  • 办学生喜欢的学校:让教育回归本原的探索

    办学生喜欢的学校:让教育回归本原的探索

    什么样的教育是好的教育?什么样的学校是好的学校?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可能会见仁见智。上海市黄浦区针对教育时弊,拨开重重迷雾,提出“办学生喜欢的学校”这一朴素的命题,展开让教育回归本原的探索。本书就是这次探索的初步经验总结。全书共分“观点”、“调研”、“策略”和“实践”四大部分,主要从课程构建、课堂改革、教师队伍建设与校园环境优化等方面介绍了他们基于学生、为了学生的思考与做法,既有理性思辨,又有实践探索。教育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但它需要一个突破口,本书就是以“学生喜欢”这个核心问题作为突破口进行的一次有益的探索。希望以此为契机,引发教育界对这一问题做更深入的思考。
  • 财政干部应用文写作

    财政干部应用文写作

    为全面提高基层财政干部的阅读理解应用文书的能力、沟通讲话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建构应用文写作知识体系,使财政干部能正确、有效地履行岗位职责,提升财政公务活动的执行力,以适应财政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我们根据《财政部2010年关于开展乡镇财政干部培训工作的通知》(财预[2010]58号)精神和《四川省财政厅关于加强乡镇财政干部岗位培训的指导意见》的要求,按照财政干部的认知规律、应用文写作教学规律和基层财政工作实际编写本教材。
  • 光华思想政治教育论坛(2010-2011)

    光华思想政治教育论坛(2010-2011)

    本书收集了2011年在山西财经大学召开的“全国高等财经教育研究会思想政治教育协作委员会年会”会议论文和全国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师生的来稿,约40篇,论文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党史党建理论”“思想政治理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等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有的学术质量还较高。
热门推荐
  • 独乱万古

    独乱万古

    万古天地,岁月匆匆,一位又一位惊才绝艳的天骄逆天而上,与天地争道。一片被世人唤为绝对禁地的荒林,一个白发男子走了进去……
  • 仙君霸宠:妖妃太萌把不住

    仙君霸宠:妖妃太萌把不住

    “仙君大大~我想下山......”“不准。”一脸傲娇的仙君大人傲娇道。“呜呜,大大,你让我滚吧!”某妖嚼着小爪子。“好啊,看这床够不够大,保你滚个够!”仙君大人一脸腹黑。某妖一个吓,栽倒地上........她这是踩了神马狗屎运啊!!!
  • Boss难惹:天价娇妻超大牌

    Boss难惹:天价娇妻超大牌

    一夜缠绵,她把一个本城最具人气的豪门黄金单身汉给上了!怎么办?跑!第二天,面对把她吃干抹净翻脸不认人的女人,单世咬牙切齿:“睡了我还帮我找了个身材火辣当福利,这么大方?”他是叱咤商界的神话,他有着帝王之姿却独独追着一个身世不明的萧家养女。白天帮她虐渣渣,晚上为她下厨房萧琳:“老公,我饿了……”单世:“正好,我也饿了。”诶?等一下为什么是去卧室而不是厨房!此饿非彼饿啊!明明是视女人如粪土腹黑霸道大总裁,为什么这么任性还耍流氓?这不科学……
  • 中美人权之争

    中美人权之争

    本书以研究中美人权斗争的历史轨迹为先导,论述了中美人权斗争研究中的主要问题,分析了中美人权斗争的实质、斗争的根源等。
  • 人生与生人

    人生与生人

    曾以为现在拥有的生活就是最理所应当的,可万万没想到柳暗花明又一春……一场关于兄弟、女人的故事悄然而至
  • 桃夭吟

    桃夭吟

    得一人,相扶相携,又何尝不是她的夙愿呢?纵是岁月匆匆,就算来不及说尽情话便生离死别,她与他亦是无憾。本体已毁,这株千年桃枝便是你的身,既不可再次轮回逆转,你便是这里唯一的妖。
  • 馨若伊伊

    馨若伊伊

    一个全校学霸,一个全校校草,一个巧合,成为了死对头,并且还在同一个班,并且还成了同桌。唉!谁让那校草他爹是校董呢!
  • 天书圣君

    天书圣君

    当小说成为获取力量的最大途径,你会先写那部?是科幻,还是玄幻?亦或是......仙侠呢?一部科幻小说,缔造了一个科幻帝国。一部仙侠小说,创造了一个仙幻宇宙。一部言情小说,打造了一个暧昧后宫。天书的力量下,林凡重生回五百年前。所有仇怨,都会洗清!
  • 清书

    清书

    听闻这山上有一种花,日呈卷叶状,只当月上枝头又遇西风才开花,花如星点,一夜即枯,是名凌霄花听说,它能让你见到所爱之人,又听说,它不过是一种贪得无厌的妖花。太多的故事没有结局,曽再欢喜,也终是求不得
  • 世界之最大全(快乐校园精品读物丛书)

    世界之最大全(快乐校园精品读物丛书)

    《快乐校园精品读物丛书:世界之最大全》无论从题材还是形式、风格上,都比较典型多样,同时贴近生活实际,具有一定的感染力,突出了“快乐阅读”和“精品读物”的主题,但是又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能够使读者快乐之余还能够从文字中体验到名家的人生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