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64700000011

第11章 论坛绿皮书(10)

[64]营志翔:《国家构建中的族群身份转换——以保安族为例》,《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2004年第5期。

[65]于鹏杰:《族群认同的现代含义:以湖南城步苗族为例》,《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2004年第6期。

[66]张永红、刘德一:《试论族群认同和国族认同》,《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2005年第1期。

[67]周建新:《族群认同、文化自觉与客家研究》,《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2005年第2期。

[68]明跃玲:《神话传说与族群认同——以五溪地区苗族盘瓠信仰为例》,《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2005年第3期。

[69]罗树杰:《中国的民族政策与族群认同的几个问题——与于鹏杰同志商榷》,《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2005年第4期。

[70]周大鸣:《动荡中的客家族群与族群意识——粤东地区潮客村落的比较研究》,《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2005年第5期。

[71]郝时远:《民族认同危机还是民族主义宣示?——亨廷顿〈我们是谁〉一书中的族际政治理论困境》,《世界民族》2005年第3期。

[72]郭志超:《客家地区的壮侗语族族群与苗瑶语族族群》,《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1996年第4期。

[73]蓝达居:《历史传承与族群互动——福建惠东女现象试析》,《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1997年第2期。

[74]周大鸣:《族群与文化论——都市人类学研究(上)》,《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1997年第2期。

[75]张有隽:《中越边境边民的族群结构——以龙州金龙峒壮族边民群体为例》,《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1999年第3期。

[76]黄淑娉:《广东族群与区域文化研究调查报告集》,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77]黄淑娉:《广东族群与区域文化研究》,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78]宁骚:《当代世界国内民族关系的类型与成因分析》,《民族团结》1999年第7期。

[79]孙九霞:《珠江三角洲外来企业中的族群与族群关系(上)——以深圳中成文具厂为例》,《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2001年第3期。

[80]孙九霞:《珠江三角洲外来企业中的族群与族群关系(下)——以深圳中成文具厂为例》,《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2001年第4期。

[81]刘朝晖:《乡土社会的民间信仰与族群互动——来自田野的调查与思考》,《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2001年第3期。

[82]李亦园:《环境、族群与文化——依山依水族群文化与社会发展研讨会主题讲演》,《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2期。

[83]邓启耀:《高原湖族群文化、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以泸沽湖为例》,《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2期。

[84]彭兆荣:《论民族与族群在变迁语境中的裂变因子——兼评“后民族结构”理论》,《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2004年第2期。

[85]马戎:《从语言社会学的角度来研究社会变迁和族群关系》,《北京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

[86]马戎:《中国各族群之间的结构性差异》,《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第4期。

[87]马戎:《社会学的族群关系研究》,《中南民族人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

[88]马戎:《民族社会学——社会学的族群关系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89]孙振玉:《论环境置换与族群变迁:以回族为例》,《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2004年第4期。

[90]郝时远:《在差异中求和谐、求统一的思考——以多民族国家族际关系和谐为例》,《国际经济评论》2005年第11~12期。

[作者简介]海路,中央民族大学;徐杰舜,广西民族大学;罗彩娟,广西师范学院。

《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是关于研究“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的文集,书中具体收录了:《族群政治的东方神话——儒家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认同》、《关于中华民族构成的思考》、《族群、民族和谐机制研究——摩哈苴的田野观察》、《中俄混血人: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等文章。

人类学高级论坛兴起始末

徐杰舜

在中国人类学界有一个学术平台受到人们的交口称赞,它就是人类学高级论坛。

2002年初,地处中国南疆的广西民族学院(现为广西民族大学)学报编辑部,自1995年开辟了中国首个“人类学研究”专栏7年中,把握了中国人类学发展的脉搏和走向,在与海峡两岸四地的有关人类学的科研机构和高校的相关负责人充分商讨之后,由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香港科技大学华南研究中心、澳门大学人文及社会科学学院、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社会学学院、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东华大学(台湾花莲)原住民民族学院、佛光大学(台湾宜兰)人类学系、四川大学文学人类学研究所等22个单位,于2002年3月1日联合发出了《关于设立“人类学高级论坛”的倡议书》。

这个《倡议书》高瞻远瞩,充满激情地说:“今天,中国人类学以发展的态势进入了21世纪。面临21世纪诸多问题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挑战,中国人类学的学者们任重而道远。为了从更高、更新的层次上讨论和研究人类学在中国乃至世界上的应用,从更高、更新的层次上讨论和研究中国人类学乃至国际人类学的发展,我们倡议设立‘人类学高级论坛’,建立一个新的学术平台”,“以促进中国人类学的发展为宗旨”。

2002年5月,在广西民族大学50年华诞前夕,中国首届人类学高级论坛在绿城南宁举行。论坛的顾问费孝通先生和李亦园先生都为首届人类学高级论坛的举行发来了热情洋溢的贺信。费先生语重心长地说:“在21世纪,随着文化交往的复杂化,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差异的双重发展,研究文化的人类学学科必然会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在众目睽睽的情景下,人类学者能为人类、为世界做点什么?”“这也许就是新世纪对我们和我们学科的新挑战。”

李先生从台北发来的贺信中也寓意深刻地说:中国“人类学研究实有很灿烂的前景,希望人类学的同仁共同努力,人类学要为中国的民族文化而发展,人类学也要关心全人类的未来而存在。”郝时远在开幕词中庄重地宣布:“我希望通过这次论坛,大陆人类学界应进一步加强同台、港人类学界,同整个国际人类学界的对话、交流与合作,为人类学在‘中国——世界’这个广阔而迅速变迁的‘人类田野’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此后,人类学高级论坛作为中国人类学的—个学术平台,迅速得到了学界的高度认同,从2003年到2007年,五年中先后由中央民族大学、宁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吉首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分别在北京、银川、武汉、吉首和凤凰、成都举办了第2届到第6届论坛。运用民间的力量,年年举办,届届有创新,不仅形成了人类学高级论坛开放的格局、边缘的战略、民间的路线的特点,而且铸成了主题论坛加圆桌论坛、加青年论坛、加高峰论坛、加观察家评论的模式,开了生动活泼、讨论争鸣、跨学科对话的新会风。

在已举办的6届论坛来看,可圈可点的创新亮点不胜枚举,如:

第2届在北京举行的论坛,以“民族学人类学的中国经验”为主题进行学术讨论的同时,还举行了几乎囊括大陆所有人类学民族学学术机构的领导“高峰论坛”,就人类学在中国的学科地位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

第3届在银川举行的论坛,论坛顾问李亦园先生作了著名的《生态环境、文化理念与人类永续发展》主题讲演,会后《文汇报》以整版的篇幅发表送个讲演的主要内容。在海峡两岸圆桌论坛上就李先生的讲演展开了激烈的争鸣,焦聚集中到了“发展还是不发展”问题上。最后,论坛起草并通过了《生态宣言:走向生态文明》(即《银川宣言》),向世人呼吁:“人类社会经历了从自然走向文明的阶段,如今在生态危机的威胁下已处在从文明回归自然的紧要关头,如何摆脱自身行为对生存环境的破坏、有族群互补的基础上重建维护生态和谐的文化理念,这是一个关系到全球人类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对此悠悠大事,全球的人类学者携起手来,走向生态文明!”而这正是科学发展观理念提出的前夕。

第4届在武汉举行的论坛,创新地发表了《乡土中国与人类学研究》绿皮书,对这次论坛的主题“乡土中国与人类学”作了文献述评。更重要的是这次人类学高级论坛不仅吸引了海峡两岸的人类学者,也吸引了不少历史学家、政治学家、社会学家和三农专家们出席,在圆桌论坛的讨论中出现了跨学科的碰撞和交锋,使人类学高级论坛的影响开始走出了人类学的圈子。

第5届在吉首和凤凰举行的论坛,把学术的目光投向了人类社会的当代生活,就公共卫生、旅游和时尚三个层面展开了讨论,其亮点是美国夏威夷大学人类学系柏桦教授的出席,使人类学高级论坛与国际人类学界开始对接,柏桦在观察家评论中说:这次论坛所涉及的问题“不仅仅是中国的,也是现代世界,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国家共同面临的一些问题。都具有人类学的学术价值。涉及到了人类学的一个核心问题。”通过论坛的讨论“我所体会到的一点,即包括美国在内,全世界都应该解决的一个问题——人类怎样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人类学要反复强调、不断强调的一个问题。”

第6届在成都举行的论坛,不仅发表了《乡村人类学研究回顾》绿皮书,对近中国近百年乡村人类学的文献作了系统的回顾,在收到的50余篇论文中对乡村人类学作了广泛的讨论,而且还心志高远,从对中国人类学发展趋势和走向的洞察和把握中,在圆桌论坛中就“人类学的中国话语”作了有学术价值的讨论,从而创造了人类学高级论坛的又一个亮点。

时空穿梭,时不我待,人类学高级论坛已走过了7个年头,其成员也从开始的22个发展到100余个。2008年、2009年还将分别在贵阳、呼和浩特,由贵州民族学院和内蒙古大学举办第7、8两届人类学高级论坛。人们有理由相信:机制已经成熟的人类学高级论坛,一定会在中国人类学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不断创新,为中国人类学乃至国际人类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成果和智慧。

同类推荐
  • 最草根生活

    最草根生活

    本书是一部反映中国平民阶层生存状态的纪实力作。以中国当代社会转型时期为时代大背景,展示了一些特殊人群的生活经历,他们身处社会底层,历经动荡曲折,遭遇种种不幸,然而他们处惊不乱,依照自己的生活态度坦然面对世态万象,作为“小人物”艰难而韧性地活在这个巨变的大世界。
  • 听良心的鼓声能走多远

    听良心的鼓声能走多远

    给知识分子、人民大众以道德信仰和人生价值指引是徐贲的一贯特色,不论是价值观念,还是个人政治参与,徐贲所提出的问题以及给出的解决办法,都是发人深思的,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在本书中,徐贲从人的良心的角度阐述公民知识和道理的启蒙,倡导私德和开启公德,从人性和人心开始的心智启蒙,到宪政引导民德,逐步达到个人良知和社会共善。
  • 好班规成就好班级

    好班规成就好班级

    本书从两方面来介绍成就好班级的秘诀,这两方面分别为在校学生的管理和课外活动的管理。
  • 班主任工作要求与工作基本规范

    班主任工作要求与工作基本规范

    《班主任工作要求与工作基本规范》一书中以一些班主任工作经典教案为例讲述了班主任工作要求与工作基本规范。我感触很深,以后我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
  • 2007年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2007年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2006年,全省上下认真贯彻中央各项方针政策,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抓紧实施“十一五”规划,按照省委确定的总体工作思路,着力夯实发展基础和改善薄弱环节,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努力解决关系民生的实际问题,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重要经济指标实现新的突破,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速度比较快、效益比较好、物价比较低、群众得实惠比较多的良好态势。
热门推荐
  • 重生之侯门毒妃

    重生之侯门毒妃

    宅斗是门技术活,心要狠,手要硬,爹地大腿要抱好!不信?渣男退婚,庶妹毒计,爹地就能只手压倒。不成想,仇家太多,全能爹地也失手。老天!小命休矣!某爷轻松救场:“小骗子,快来投怀送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波澜世界

    波澜世界

    修仙者,食风饮露,以自身为容器,吞天地灵气,壮大己身,天灭我不灭,成仙者一怒,山崩地裂,日月倒悬,端的好威力……仙佛道兵血,妖魔鬼邪巫。十条长生途,任我逍遥游。
  • 冷王在上:宠妃出逃108次

    冷王在上:宠妃出逃108次

    一朝穿越,沦为亡国公主。世人皆以为她懦弱无能,胆小如鼠。出使和亲,未婚夫早已有心上人,气她,恨她,侮辱她。看她如何虐渣男渣女,成为万凰之王。
  • 在异界拍电影的日子

    在异界拍电影的日子

    拥有力量该干什么?破坏?不!拥有力量就拥有了责任!力量不仅仅可以用来破坏,还可以用来创造!别人在研究如何用术法去造成更大的破坏力时,有一个少年却走向了一条让人难以理解的道路,用人们顶礼膜拜的术法之力去研究众人皆不齿的奇巧淫技。然而在人们感叹、唾弃以及嗤笑中,他却依旧坚持了自己的道路,结果会如何?
  • 流氓神帮

    流氓神帮

    无节操无下限,一帮逗比加流氓。新一代剑神玩转神仙学院。
  • 神话之传世神话

    神话之传世神话

    他,为了爱,踏上了王者之路;他,为了素未谋面的父亲,踏入了强者之林;他,为了家乡的一切平安,踏入了征伐之战;他,就是他,凭着一把魔龙枪,靠着一手封天阵;他,硬是成为这天地间最强的存在;他,就是一个神话。
  • 胡文敬集

    胡文敬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上古世纪之倾城之泪

    上古世纪之倾城之泪

    他,是兽灵族百年内最为优秀的统帅,麾下勇士,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肩负着一统原大陆的使命!她,是新月王国的公主,在亲眼目睹父兄沙场喋血之后,就毅然决然的肩负起国家兴亡的重任!然而,这样一对不死不休的敌人,却有着一段让彼此都刻骨铭心的爱恋缠绵!刀与剑的交锋,爱与恨的缠绵!一颗倾城之泪,演绎着一场凄婉绝伦的故事……
  • 晴天下的悲伤

    晴天下的悲伤

    假如爱你成了我的自卑,还不如早早隔断这思念。一座城市困不住一场雨,而一场雨竟然可以困住一座城市。
  • 星域少年之少年传奇

    星域少年之少年传奇

    这是星域少年的最后一部三个故事组成第一卷具有西方中世纪模式,第二卷经略海洋,第三卷就是星际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