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说,国母的感受亦是一样的震惊、难以置信,悲哀,为蛮人和自己的国家感到痛心。
对于大巫的打算,国母的看法差不多。
站在自己的角度,国母又有苦衷:因为自己以及大巫虚位已久,而王叔经过多年经营手握实权,如果过早撕破脸,吃亏的自然难免是自己这一边;所以自己只得不断与王叔周旋,想尽力拖延到公主成人礼之后,再从长计议。
可是王叔大概也怕是想到这一节了。
王叔握着实权在位上多年,面对软弱的王嫂和幼小的侄女,从最初的不在意,到慢慢变得心安理得,再到现今已经是做什么都不安稳状态。
从前他也未刻意思考过公主会慢慢长大这一实际问题。
而有一天当他终于意识到隐患的时候,这件事终于给他带来困扰、不安。
仿佛公主这个人以前是不存在的、或者根本她就是突然长大起来的,这才引起了他的注意。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他的近忧,就是公主成人礼。
他自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如果再不做点什么,他的将不再是他的。
权力已经一度变成了他的手、他的脚、他的嘴巴、他的眼睛和他的耳。
手能砍掉吗?不能走了行不行?不能吃了还能活吗?不能看、不能听,这样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
……
王叔于是突然发了疯,做出异想天开、大逆不道的事来!这么说,不但到手的实权不想交回、就连这可怜的最后名份也不打算给自己的侄女保留了!
问题是,你说是你的,就是你的吗?
当年的约定是:托你看顾妻儿!想不到你的眼睛却是盯着家产。
就算是面对苍鹰,母鸡也有护子的决心和勇气,更何是国母这样的女人!
为了自己的女儿和尊严,这个柔弱的女人,下决心一定要战胜亦强亦横的小叔。
目标定下了。
但是,为了取得最后的胜利,策略上还是要以最大的耐心,保证不与王叔撕破脸为原则。没办法,毕竟自己的力量太弱了!
国母想了又想。
国母笑了。
于是对大巫说:“实在万不得已的话,我也舍得就把这国家之主的名份让给王叔。不过,不是白给、不是马上给、甚至不是完整给。咱们要做的是把这名份捏碎,一小块一小块地亮给他看、请他用现在拥有的所有实权一点一点给抠出来作交换,只看他明不明白、舍不舍得了!”
大巫眼睛一亮。
仿佛是第一次认识国母,大巫带着长辈看后辈时特有的表情,毫不掩饰他的欣赏、安慰、以及鼓励。
大巫说:“很好。”
于是与国母细说了他和摊主的调查经过、打算。
摊主不知道,他这硕果仅存的夜鹰,将要成为国母和大巫种下的一粒力量的种子。
国母和大巫要做的就是不断浇水添肥,让他发芽生长。
从耕耘到收获,日子长着呢。
要有耐心。
……
至于王叔,既然有些发疯的症状,那就让他清醒点。
有些苗头,露了头便得掐一下,才不会结出恶果。
只是要掌握火候和分寸。
如同饲狮养虎:
有时需要养胖它以壮声威,却又需要作好防护、不要他窜出来伤人;
有时却又需要将它饿得虚弱无力,又不能让它死,因为目的是要将它驯化。
……
大巫复又与国母就将要引发的行动进行了细致的商讨,决定了一些原则和尺度。
毫无疑问,王叔之所以突然躲起来人不与国母相见,是不想受到牵扯而不得不直接面对大巫。
而命令部下及仪仗小队一帮人偃旗息鼓、又掩藏形迹;说明他极不愿节外生枝,再来与大巫打交道。
他自然知道当年能得手,并不是大巫败给了他;大巫不过是败在他自己的书生气之上。
个人素质,王叔自己也是把好手;而他与大巫相比,却仍有差距。
大巫的本领他是知道的、大巫这人也一直为他所忌。
本来就不是一路人:大巫这个书呆子,当年比较实在,不会耍弄心眼;
王叔当年也正是利用大巫拘泥于道德约束,比较迂的缺点,这才逼得大巫钻了牛角尖出不来、不得不采取避世退让以表明心迹的做法。
大巫自以为唯一正确的选择,却让王叔正中下怀,这才让他遂了心愿。
然而世易时移,多年下来,大巫自己想通了一些事情。
再加上敌人的算计让大巫尝到失败的苦涩,竟破茧化蝶,挣脱束缚进入一个新境界。
然后是乳娘的狮吼和棒喝、以及摊主的潜移默化。
大巫的进步可谓神速,比起当年自是不可同日而语!
当然,大巫身上发生的这一切,王叔是不可能知晓的。
当时只是听闻大巫竟能厚着脸皮向国母讨事做,这就足够令他震惊而油然警惕并萌生防范之意。
若是当年的大巫,怎么可能说得出口!
如果再让他有幸旁观大巫枯树发新芽,和乳娘在人生黄昏时分发生的那点事,岂不是眼珠子都要掉到地上、并又沾染多少灰尘!
此时的大巫,非复吴下阿蒙矣!
可惜王叔警惕了、也防范了,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事后王叔后悔死了,可是世上哪有后悔药?
至多只有假药、过期药,可以一古脑儿开一大堆,终是与后来的心病搭不上一点关系。
当然这是后话了。
王叔人既不笨,加之又时时警惕和防范着大巫,要他重新露头挨打,这个真有难度!
不过,打算算计他的人,既不是一个诸葛亮、也不是三个臭皮匠,而是三个遭人太多算计而久病成医的蛮人精英人士:国母,大巫和摊主。
想要鱼儿入网,有两个前提:饵食有足够強烈而不可抵御的诱惑力,以及鱼儿本身的安全感。
综合考虑下来,有几个方向:
首先,可以制造营救公主的工作取得进展的假象,令王叔有种要铤而走险的紧迫感和冲动。
——此谓推一推。
其次,可以制造大巫师为加快营救进程,悄然离开京城,目的不明,不在现场的迹象。
这样,既可强化第一步消息的认知度,又增加王叔的安全感,鼓励他冒险。
——此谓拉一拉。
至于大巫这一方,则各自分好工,便纷纷按着自己的任务方向内容等,匆匆准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