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6300000007

第7章 忠义千秋,武圣关羽的痛(1)

低端起步,高端理想

足以俯视的高度

神话的终点

水涌山叠,年少周郎何处也?不觉的灰飞烟灭。可怜黄盖转伤嗟,破曹的樯橹一时绝,鏖兵的江水犹然热,好教我情惨切!这也不是江水,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

关汉卿在《双调·新水令》中描述的关羽悲怆慷慨,感叹了他的宿命。

作为一个人格神,关羽被供奉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趣味。作为将军,他失败远比得胜的次数多,他的结局是悲凉孤独的,“千里走单骑”,寞寞黄昏,一人一马,关山千里,末路英雄。

为什么中国人会一直供奉一个败将为神,并世代相传?剧作家田沁鑫在准备话剧《关圣》时曾说过:“中国人不太以成败论英雄,这使我觉得非常有成就感。他是在人格魅力上征服敌人,忠义、赤忱在他心里纠结。”为了维护两位妇女不被乱军凌辱,他降了曹营,以俘虏身份却要提出土山三约,灰头土脸时依旧葆有尊严,当然前提是他的敌人尊重他。他给予所有人安全感,这也是后世为什么奉他而不是别的将军为神的原因。

忠义千秋,并不是一句空话,关羽被尊为古代第一义士,也并非是空穴来风。

低端起步,高端理想

首先说,关羽是地地道道的地球人,并非来自星星!

关羽,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早年因犯事(闹出了人命)逃离家乡至幽州涿郡。

正史并未像小说一样,安排什么桃园三结义之类的情节,关羽最早登场是在公元184年(中平元年),汉室宗亲刘备在涿县组织起了一支义勇军参与扑灭黄巾军的战争。那个时候,关羽与张飞就同在这支队伍中。这样的起点并没有多少人看好,因为像刘备一样,企图靠勤王名义组织义军的,在当时全国有好几十家,刘备并非独家经营。

关羽和张飞追随刘备,一直在体验着这种颠沛流离的生活,那些年,他们没有正式的官位,没能赚到钱。但是他们在如此低的起点上却赚到了经验、阅历和难以破坏的友谊。他们抱着崇高的理想在人生之路上,艰难地前行着。

刘备辗转担任许多官职后,投奔昔日同窗公孙瓒。在公孙瓒的帮助下,刘备被封为平原相,任关羽、张飞为别部司马,三人的生活才算安稳了一些。

虽然未见结义的情节,但是刘、关、张三人情同兄弟是事实,他们常一起同床而睡,刘备走到哪儿,这两位就跟到哪儿,可谓上马就是将军,下马就是保镖。

兴平元年(公元194年),曹操因全家被杀而迁怒徐州的陶谦,于是发兵攻打徐州。陶谦只好求救于雇佣兵司令刘备,刘备和关羽率千余人前往救援,解了徐州之围。

曹操兵退后,陶谦保举刘备做了豫州刺史,关羽与刘备屯兵于小沛。而后在陶谦等人的再三相让下,刘备领徐州牧。

得到了根据地的刘备,并没有因此而一飞冲天,徐州三界交汇,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很快这块肥肉就成了诸侯的眼中钉,而刘备此时并没有足够的实力去保卫徐州。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刘备被袁术、吕布夹攻,徐州失陷,刘备兄弟三人再次变成了丧家之犬。

路还要走,虽然他们身处低谷,但他们还有梦想。

关羽便跟随刘备一起投奔曹操。曹操之前和刘备屡次交手,却没占到什么便宜,爱才的曹操很看重刘备,也很看重刘备的兄弟。但是关羽却看不上这位卑鄙的圣人曹操,认为他匡扶汉室是假的,谋朝篡位才是真!

在曹操到许田围猎时,关羽就劝刘备趁机干掉曹操,但刘备此时认为当时的曹操是要匡扶汉室的,觉得杀了他可惜,于是不从。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刘备怂恿曹操攻击吕布,以报当年之仇。曹操和刘备两路出击,共擒吕布于下邳,重新夺回了徐州。但是,此时的徐州虽然近在眼前,却并非属于刘备了,曹操成为了它新的主人。曹操任车胄为徐州刺史,关羽与刘备悻悻地跟随曹操班师回到了许昌。

此时,兄弟三人,都低下了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关羽的心情是郁闷的,但是他仍旧相信,站在自己面前的刘备大哥,是自己值得信赖的伙伴,是自己实现抱负的载体,这点他坚定不移。

经历了太多太多的刘备需要一个机会,东山再起的机会,关羽此时也正在潜伏爪牙等待那个时刻,而那个时机没让他们等上太久。

当时,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已经接近尾声,袁术已经被曹操击败,正想北上投奔哥哥袁绍。袁术这样的人,曹操根本看不上他,因为他太弱了,随便找个将领带点儿兵就能灭了他,但是灭了他又有什么用?根本不能扬名立万。

这时刘备站了出来,我愿意替您去干掉袁术。曹操很欣慰,刘玄德终于肯报效自己,当即给他点了兵马。

刘、关、张三人得了这些兵马,犹如蛟龙入海一般,重新获得了战斗力,刘备拦截袁术于徐州,但是双方并没有交战,袁术就病死在了军中。

机会也就随之而来,刘备并没有鸣金收兵,而是马上调转了马头,直奔徐州袭来,徐州的守备车胄根本来不及做反应,就被刘备的兵马袭杀,徐州重新回到了刘备的怀抱。

再次占领徐州后,刘备命关羽守下邳、领徐州,而自己则返回小沛。

本来是要刘备去搞定别人,结果这次被刘备搞定了,自己的兵马一下子变成了刘备的手中利器。这件事把曹操激怒了,刘备简直是只白眼狼,比吕布不要脸一万倍!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派刘岱、王忠攻打刘备。但这次曹操轻敌了,刘备是不可能败给这样的无名小卒的。结果刘、王被刘备击败。

此仇不报非君子!曹操是个不甘失败的人,于是亲率大军出征,这一次,曹操占尽了优势,精兵良将,而刘备手中只有关羽、张飞!

结果是刘备败逃而走,让出了徐州,抛弃了妻子,也顾不得自己的兄弟关羽。下邳此时还未失守,关羽带兵撤出下邳,也是十分容易的事。

而此时,作为忠义之神的关羽选择了另外一条路,也正基于此而走上了人人敬仰的神坛,他投降了曹操。历史上的投降理由多种多样!三国时就有很多种,或战败而降(如庞德),或被利诱而降(如吕布),或被感化而降(如黄忠),唯有关羽,是为了忠义而投降。因为他知道刘备的家人全部陷落在了曹操之手,自己一走了之固然容易,但是这些家眷必然遭到曹操及其下属的凌辱,所以他留了下来,为的是日后可以给刘备一个交代,忠诚的交代!

爱才的曹操对关羽厚爱有加,几乎答应了他所有的要求,归还了关羽的两位嫂子,还任命他为偏将军。

不管怎么说,曹操表现得很够意思,关羽虽然身在曹营心在汉,却也对曹操换了一种看法。之前,关羽恨不得杀曹操而后快,要不是刘备不同意,他在许都围猎时或许就已经动手了,但是现在他肯定下不去手,因为他知道曹操对自己有恩,而且是大恩,但是他却无法真正追随于他!

这就像是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很好,却不求她嫁给他,这样的胸怀,那个女人即便不爱他,也会为之动容的,所以关羽决定报答曹操,力所能及地报答他!

报答的机会没有让他们等太久,后袁绍派大将颜良、文丑、郭图等攻打东郡太守刘延,刘延寡不敌众,退兵至白马,被颜良、文丑的大军包围。

曹操亲自率军救援,并命张辽与关羽为前锋。关羽望见颜良的麾盖,策马冲锋,斩杀颜良于万军之中,枭首而归,袁军将领无人能挡。白马之围被解,关羽报了恩,而他也因此被封为汉寿亭侯。

当时,曹操为知道关羽有没有久留的心意,叫张辽用人情试探。关羽对张辽叹息道:“我知道曹公对我的厚爱,但我受刘备将军的厚恩,发誓共死,不可背弃。我终不会留下,在为曹公立下功劳后我便会离去。”

张辽向曹操表明,曹操知道关羽会离去,反而重加赏赐,想要留住他,但关羽尽封曹操的赏赐,留书告辞,回到刘备身边。曹操左右欲追杀之,不过曹操认为各为其主而阻止,强扭的瓜不甜,聪明人曹操明白这个道理。

关羽的命门是刘备,关羽的底线是忠义,但是此时刘备仍旧一无所有,而曹操之所以能放关羽走的原因恐怕就是他不相信刘备能有什么作为!虽然,他曾经评价“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但是曹操却一直从骨子里看不起刘备。正是刘备的一无所有,混吃混喝的样子,再加上论换主子,他比吕布换得还要勤,而且哪次都是吃完了人家抹抹嘴就走,不说句谢谢也就算了,还要打包带点什么一起走,这是曹操看不起刘备的原因。

但是,曹操也仍旧想不明白,像关羽这样的人物放在谁的阵营里,都算个人物,为什么非跟着刘备?这事直到死曹操也没想明白。

事实也正像曹操想的那样,刘备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时,仍旧没有一块安身之地,结果又投靠了宗亲刘表,屯兵于新野,这段时间刘备唯一的收获是他的阵营里多了赵云和诸葛亮这两个人。

曹操此时,准备南下了,不是因为要对付刘备!他没这么小气,他想的是如何统一天下。

刘备依旧是那么不堪一击,曹操率领大军南下,刘备只好继续战略转移(南逃)。

幸好,之前诸葛亮早做了准备,他命关羽率兵乘数百艘船驶向江陵接应刘备。刘备此时做了一件傻事,但是这傻事做得千古流芳。

刘备带着老百姓南下!刘备的部队走得很慢,曹操的骑兵一路追杀,百姓死伤无数,到了最后,百姓成为了刘备的挡箭牌,根本没有活下来几个,而曹操怎么也想不明白,这样的事最后成为了刘备不愿意舍弃百姓,独自逃跑的证据,历史倒把刘备树立成了爱惜百姓的典型。

好好地待在家里,就不会死,为什么有这么多百姓愿意像关羽一样追随刘备呢?这又是一件曹操一辈子都没想明白的事。

曹操忽视的是刘备强大的人格魅力,有人是靠能力统治国家的,比如曹操,有的人是靠人脉统治天下的,比如孙权,但还有一种人是靠魅力统治天下的,刘备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无论在什么时候,他的威信就像是毒品,就是有人愿意为他去死!挡都挡不住!

百姓已经被屠戮殆尽,刘备已经暴露在了曹操的屠刀之下,曹操发誓,这次抓住刘备会像对待吕布那样将他处死,决不再顾忌什么。

但是,曹操不敢想象,有人就在自己的眼前把刘备接走了,没错,当曹操追至汉津江边,关羽的船已经带着刘备驶向了夏口。

曹操长叹一声,这一生他再无机会活捉刘备!但是没有想到他却还有机会和关羽相逢,生死各一次。

赤壁之战的情节我不想在本文中提及,因为那实在没有关羽什么事。至于华容道,小说中说的有些邪乎,但是如果真的在华容道相遇,关羽必然会放掉曹操,因为那就是关羽的性格。

“义”这个词在很大程度上除了信仰外,还有知恩图报的意思!

在华容道上,曹操最后一次见到活着的关羽,这两位故人再次重逢,之后的重逢两人就阴阳两隔了。

刘备联合孙权击败曹操后,曹操留曹仁等防守荆州,于是刘备又与孙权大将周瑜夹攻曹仁,命关羽绝北道断曹仁后路。

在把曹操的势力彻底赶出荆州后,孙刘联盟宣告结束,瓜分胜利果实的争端也就随之开始了。

刘备先后取得荆南四郡(长沙、零陵、武陵、桂阳),拜关羽为元勋,受封襄阳太守、荡寇将军。关羽此时实际上成为了刘备军团对抗曹操的前线总指挥。这种信任也是谁也无法给予关羽的,包括多疑的曹操!

所以,曹操永远不可能是刘备,为他卖命的人,是相信他的智慧能夺得天下。而关羽信任的刘备,是完全靠自己的魅力征服了自己,跟着刘备,无论情境多么凶险,关羽都十分有安全感。

男人的安全感,比女人更加重要,因为这直接决定了他是否忠诚!关羽的忠义也正基于此!所以,忠义之士必然有个能给他安全感的老板才行,成全一个人的名声永远不是一个人的事。

此时襄阳实为曹操势力范围,由乐进驻守,所以关羽驻于江北。

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刘备入蜀助刘璋防御张鲁,张飞、赵云、诸葛亮与关羽共守荆州。

但,很快四川前线噩耗传来,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刘备与刘璋决裂,军师庞统中流矢身亡。

刘备大悲,急忙召张飞、赵云、诸葛亮入川支援,荆州只留关羽驻守。这是刘备对关羽的信任,至于这种信任从何而来,我相信这是几十年的手足情谊所奠定出来的!这份信任和忠义已经融化在了刘备和关羽的血液中。

刘备平定蜀地后,以关羽都督荆州事,授权掌管荆州地区刘备控制的部分,包括荆州南部四郡和从东吴借来的南郡治所江陵和附近的公安,关羽事实上镇守荆州五郡(南郡、长沙郡、零陵郡、武陵郡、桂阳郡)。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孙权知道刘备已夺得益州,希望取回荆州。刘备却说:“当得到凉州时,便会把荆州交还。”孙权对此十分怨恨,便派鲁肃索要荆州。

小说中,著名的单刀会就此产生了,不过,这单刀会可没弄得如小说中那样传奇。过程是这样的,孙刘两方的将领在阵前讨价还价,据理相争,谈得很激烈,不过却没有演变到武装械斗,但最终两边还是不欢而散。

鲁肃回到东吴,带来了刘备赖账的消息,孙权差点没被气死。孙权马上命吕蒙准备进攻荆州南部,鲁肃将万余人马于益阳牵制关羽,刘备从益州带兵回援。时关羽号称有三万人马,自选五千精锐准备从上游渡河,吴将甘宁率领一千人前往驻守,关羽得知后就没有过河,在河对岸扎营。

此时,曹操看到了孙刘的裂痕,从而进取汉中的张鲁,企图一举搞定立足不稳的刘备。

刘备是个极其聪明的人,看到形势有变,迅速和孙权修和,协议平分荆州,即分荆州的江夏郡、长沙郡、桂阳郡属于孙权,分荆州的南郡、零陵郡、武陵郡属于刘备,这就是三国史上著名的湘水划界。

随后,刘备在与曹操争夺汉中的大战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从而升级为汉中王。刘备没落的时代就此结束,一个摆地摊起家的没落贵族,终于一步步地走上了他人生的顶点,这与对他不离不弃的兄弟关羽有着莫大的关系。

他凭借着关羽的武力,似乎得到了他先祖刘邦一样的成功。但是万没有想到,他人生的失败就在于他最信任的那个兄弟。

足以俯视的高度

刘备当上了汉中王,接着就干了一件事。他封了四个将军,这件事在《三国演义》中却被罗贯中同志写成了刘备册封五虎上将。

其实,历史上由刘备亲自下诏册封的从来只有四虎上将而已,即前将军关羽、右将军张飞、后将军黄忠和左将军马超。

赵云只被封了个诩军将军,说好听了就是个杂牌将军。人家带的是中央军,赵云带的是地方军。刘备给赵云的待遇,跟解放战争中蒋介石给黄百韬的待遇有点相似。当然,赵云被排除在了后刘备时代的军事核心之外,这是有其深厚的背景原因的,本书不是讲赵云的,这里不多做赘言。

但是,对这种封赏提出意见的竟然不是赵云,而是关羽。

问题出在老将黄忠那里,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为了让小说更加精彩,增加了一场关羽战长沙的戏,关公和黄忠在长沙城前恶战三场,都是大战了一百回合以上。关云长最佩服的是真英雄,这样的大战让关羽跟黄忠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同类推荐
  • 中华上下五千年(第八卷)

    中华上下五千年(第八卷)

    本书是一套故事化的历史读物,书中选择重要和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根据史籍材料,加以组织和剪裁,用通俗的现代语言写出来,不加铺叙和描写,基本上没有虚构。这样,在情节的生动性方面,不能不受到史料的限制;而对读者了解历史,提供的材料是比较可靠的,有根据的。用故事化形式来讲述历史,有它的局限性。通过故事,读者只能了解某一历史事件或某一人物活动的片断;有的故事,可能只反映事件的现象,至于它的经济、政治的背景以及它和思想文化发展的关系,不大可能用故事形式来详细论述。因此,它可以作为一种学习历史的辅助读物。
  • 开心小辞典

    开心小辞典

    本书是从知识性、趣味性出发,内容包括国际纵横、历史溯源、地理考究、地域仿真、经济法律、邮政、历史集锦等内容。
  • 饮酒与行令

    饮酒与行令

    中国人喜饮酒,有事没事喝两盅,家里来了客,有朋自远方来,都不免要备上一壶好酒,推杯换盏一番,似乎不喝酒就不算吃饭,不喝酒就不能尽地主之谊,不喝酒就不能尽兴。于是,酒成了中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饮酒行令好处多,可以调节气氛、增进交流,雕俗共赏、老少皆宜,陶冶性情、激发才智。从诗到小说,酒令无处不在,为文学色彩拓宽了体裁,人们可以通过一些文学作品朱领略酒令文化的魅力。
  • 什刹海九记

    什刹海九记

    本书分为九记,从整体上对什刹海地区的历史文化进行了全角度的梳理和勾勒,是对什刹海地区研究和保护的系统总结。
  • 古代玻璃器

    古代玻璃器

    中国发现最早的玻璃器始于春秋末、战国初。这个时期的玻璃器数量少,品种单一,仅有套色的蜻蜓眼式玻璃珠和嵌在剑格上的小块玻璃。《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玻璃器》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古代玻璃器的有关内容。具体有:中国古代玻璃器的分类、中国古代玻璃器史、中国古代著名玻璃器、玻璃器的保养等。
热门推荐
  • 先天星帝

    先天星帝

    亘古之时,先天生灵自虚无诞生,创造大道,编织命运长河,统御诸天万界,令万族臣服。时光荏苒,万古岁月前的荣光已不复存在,如今的诸天,七界争雄,万族林立,可是却不见一丝先天生灵的踪迹。贫瘠荒凉的起源之地,一个少年为了探寻自己的身世踏上修行之路。他将为这沉静了无穷岁月的万界带来怎样的波澜?
  • 韶华倾覆三生长梦

    韶华倾覆三生长梦

    春蚕丝阡陌桑离人月墙角霜故人依稀坡上望拈野花天苍苍掬泉溪路茫茫如何能相忘巴山蜀水长总角携晴芳笑言梳妆傍解语轻扬朝夕成双萌思雕撰绿篁寄愿穹苍丹心如浪韶华逐清江……——《竹梦令》
  • 嘿,不能说的秘密!

    嘿,不能说的秘密!

    载着一些尘封的记忆不愿回首,倔强的向前,即使每一步都很痛也不远回头,阳光暖暖的撒在身上,有些刺眼.........
  • 热血雄鹰

    热血雄鹰

    我是一名特种兵战士,我宣誓:作为一名光荣的特种兵,我将严格要求自己。严守纪律、服从命令、勇敢顽强、敢于战斗,不抛弃、不放弃,以保家卫国为已任。我们孤胆,我们并肩,我们勇猛,我们无敌,我们是天杀的勇士!
  • 老街事件簿

    老街事件簿

    海边有一条与众不同的步行街名叫老街街上开着许多与众不同的店铺常发生一见钟情的温度书店;吉普赛占卜师所开的占卜馆;用餐时周遭伸手不见五指的树洞餐厅;可以与未来人相见的时光银行;可以赊账的月光杂货铺;讲故事即可半价消费的一千零一夜咖啡馆······这条与众不同的步行街,也迎来了一批批与众不同的客人为意外身亡的母亲寻找照片作为遗像的高中生;邂逅潜逃的杀人凶手并利用自己的力量将其从死刑场上救出的律师;罹患白血病的亲生妹妹和尚未出世的腹中子,自己只能拯救其中一人的无助孕妇;以及被亲生母亲和别人强暴的杂货铺店主当老街与他们邂逅,故事也随之缓缓展开
  • 快穿:魔王请躺好

    快穿:魔王请躺好

    云姿穿越各个位面帮作者收拾烂摊子,没想到遇到魔王大人,从此过上性福生活。片段1:魔王衣裳半露,以极其妖娆的躺在床上,朝一脸懵逼的云姿抛了个媚眼。“宝贝,来吧!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云姿愣了愣,朝着床边走去…片段2:在魔王在第无数次勾引云姿没有成功后,他依旧坚(hou)持(lian)不(pi)懈,朝着把云姿拐上床的美好愿望努力。第99次,“宝贝,今天是我生辰,你会满足我的愿望对吧!”魔王撅着嘴巴卖萌,用妖娆的声音说道。云姿的声音依然温柔似水,可说出的话却令魔王幼小的心灵再n次遭受打击。“这个借口昨天你已经用过了!”宝贝,宝贝,你就答应我嘛~宝贝~”“好。”云姿邪恶的笑了笑…【简介无能,直接看书吧】
  • 全能修神系统

    全能修神系统

    大千世界,浩瀚无垠。冥冥之中有神国,掌控万界,统领天下。神国契约者杨天,于神国获得修神之法。他是登临异界,横扫天下的至尊战神。他是全知全能,万人敬仰的无上存在。修行百年,武道才成?不不,我只需要加点就可以了!
  • 变身之后的狂想曲

    变身之后的狂想曲

    某天,沉浸在某不明浑浊液体的某人,睁开了双眼……伴随着的是源自心灵的战栗——
  • 李鸿章全传

    李鸿章全传

    李鸿章是种种变革的最早提倡者,自1850年来,这些变革已经开始改变中国的社会结构和人们的行为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李鸿章无疑是19世纪的一个缔造者。但是,正如赫伯特·斯宾塞在其《伟人史观》的评析中所述,我们必须记住“伟人必须与那个诞生了他的社会的所有现象归为一类,伟人是这个社会所有过往的产物。他是整代人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他与同时代的人都是长久以来各种巨大力量所形成的产物。”
  • 都市中的青少年:发展危机与社会管理

    都市中的青少年:发展危机与社会管理

    本书立足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与积极的青少年发展视角,从人与社会协调发展出发,分析当前中国都市青少年成长危机的影响因素,探索青少年社会管理的路径与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