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原是袁绍部下,但袁绍的迟疑不决使他毅然离开,尔后赋闲在家。公元196年,曹操召见郭嘉,共论天下事,英雄所见略同,曹操大喜过望,感叹道:“能帮助我成就大业的人,就是他了!”遂拜为军师祭酒,专为四方征战出谋献策。三国纷争,各路诸侯割据一隅,虎争天下,郭嘉知己知彼,对一个个敌手进行心理状态的剖析,给曹操屡献奇策。曹操如虎添翼,在北方愈战愈勇。
曹操的诸多谋士中,唯独郭嘉最了解曹操,所以两人关系特别密切,亦君臣,亦朋友,两人行则同车,坐则同席。但郭嘉言行散漫,出入军帐也不恪守规矩。有一位“纪检”官陈群,为此专门写了一本奏折,指出郭嘉行为不够检点。曹操一看奏折,一面表扬陈群检举有功,一面为郭嘉辩护,他说:“此乃非常之人,不宜以常理拘之。”不但不惩治郭嘉,反而更加重视他,随时将郭嘉带在身边,以便共商国是。
郭嘉果然是栋梁之才,每逢军国大事,他的计策从无失算,为曹操统一北方立下了汗马功劳。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
【注释】
引:生长。
【译文】
清凉的露珠在晨光中闪亮,新长的梧桐叶刚刚抽出嫩芽。
【道理】
新生事物鲜明而又光彩照人。
甘罗十二岁拜上卿
甘罗,战国时著名的少年政治家,从小才智过人。他本是楚国人,因其祖父甘茂曾担任秦国的左丞相,于是,小小年纪的甘罗便投奔到秦国丞相吕不韦门下做了家臣。
当时秦国想联燕攻赵,吕不韦便想派遣大臣张唐出使燕国,但张唐却违命不从。吕不韦无计可施之时,年纪尚小的甘罗自告奋勇地要去劝说张唐,吕不韦深表怀疑。甘罗理直气壮地说:“从前项橐(tuó)七岁就做了孔子的老师,我现在已经十二岁了。有志不在年高。”吕不韦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答应了他的请求。
甘罗用吊丧的方式去拜见张唐,一席有理有据的话吓得张唐赶紧收拾行囊,准备出使燕国。甘罗又到赵国去游说赵王,他抓住赵王害怕秦燕联盟的心理,说:“秦燕联盟,无非是想得到河间五城,你如果割让这五城,我可以劝说秦王断绝与燕国的联盟,而且赵国攻打燕国,秦国决不参与,到时候,赵国得到的岂止是五城。”
赵王果然听从了甘罗的建议,割让河间五城,并且将攻打燕国所得的三十座城池中的十一座割让给秦国。这样,秦国不费一兵一卒便得到十六座城池。甘罗满载而归,秦王大喜,十分赞赏甘罗的智慧,便封十二岁的甘罗为上卿。
樝梨橘柚,各有其美。
【注释】
樝:同“楂”,山楂。
【译文】
山楂、梨子、橘子、柚子这些水果,各有其鲜美的味道。
【道理】
世上人,世间物,各有千秋。
张颠素狂,各有千秋
张旭,唐代著名的书法家,其狂放的草书与李白的诗歌、裴旻(mín)的剑舞并称为唐代“三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