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他以教育家的豪情,整肃了清华大学当时的校风和教风。他邀请众多才华卓绝的志同道合之士,例如杨振声、冯友兰等到清华任教,并且倡导廉洁化、学术化、平民化和纪律化。
他认为,要想学校好,首先要老师好,因此,他一上任,原本的55个教授,他觉得不称职的全部辞退,一下子去掉了37位,引发轩然大波。同时,他对待学生还一视同仁,不论家底,不论背景,不论男女,以真才实学说话。
他在上任清华大学校长后的做法,可以看到他自己年轻时的影子,不管别人喜欢不喜欢,反正就是忠于自己的专长和所爱,用实力做评判。
每个人都一样,我们总有自己的才华,不过,在纷繁的生活中,我们不一定有机会展露自己的才华,或者对自己的才华欠缺一个深入的了解罢了。
如果你觉得你像年少的罗家伦,在某个领域有着闪闪发光的才华,那么你一定要保存它、发扬它。正如现在还不时会见到很多文科状元、理科状元在某个领域表现出惊人的才华,但是其他领域可能相对逊色的情况。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要怎么做?也许我们可以向罗家伦学习,善于将自己的才华发扬,千万别碍于世俗的眼光或者生活的桎梏,因而掩藏了自己的才华。
北大行动指南:
1.发挥才华,不等于硬当出头鸟
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总会遇到不如意或者不顺心的事情,比如一项计划的开展过程中遇到麻烦,我们和伙伴之间产生分歧。遇到这种情况,最忌讳的方式是一味争辩,做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这样不仅损了自己的形象,还会给伙伴们落下顽固、不认错的印象。聪明的北大人绝不会将精力放在无意义的争执当中,反而能够学会忍耐,主动化解矛盾,也显示出了宽大的品性。
才华横溢的北大人,无论到哪里都是焦点人物,但他们很少锋芒毕露,绝不硬当出头鸟,这就是他们的过人之处,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2.发挥才华要注意适时适度,有目的性
人是一种有智慧的高等动物,我们做的每一件事,说白了,就是为了达到某一个目的。虽然这么说看似有点功利主义,但是,事实就是这样。
很多人在发挥自身实力的过程中,目的不明确,容易弄巧成拙。主要体现在,觉得自己有能力,所以遇事强出头,甚至明明知道这件事情与自己毫无关系,哪怕自己不一定能完全胜任,也会为了表现才华而揽到身上。
这样,固然能体现自己的实力,不过同时容易"过犹不及"。一方面,如果我们什么事情都强出头,容易给别人留下事事争功好胜的影响;另一方面,我们一定要对自己的才华有一个判断,有才华,不代表你能胜任所有事情,如果将一件过于繁重或者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项目揽到身上,最终完成不了,岂不是得不偿失?
因此,发挥才华要注意适时适度,要从自身的实际能力出发,不要着急,生怕没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在做事之前,我们要有一个预判,看看自己的能力是不是能够胜任。同时,如果完成一件事既帮助不了自己,反而影响别人能力的发挥,那么这种无目的的发挥,我们还是能免则免更好。
北大思考题:
教授有一次问了学生们一道很简单的题目:有一个人,他是你父母生的,但他却不是你的兄弟姐妹,他是谁?
答案很简单,北大学子们稍一思考就解答了出来,答案就是:我们自己。
没错,答案是"我"。
不过,这个问题虽然简单,却埋藏着哲理。很多时候,我们总是会看着别人,喜欢和别人攀比、比较,但其实,这个世界上不会有同样的两片叶子,我们和别人都不一样。因此,教授希望让学生们明白,自己就是自己,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我们没有必要纠结于与别人的比较,更重要的是我们自身的发展。
清晰目标,学会忍耐
北大箴言:
人生学艺之道无它,锻炼意志第一。
--徐悲鸿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这句话,可谓至理名言,传承千年。
成功者的忍耐力是超强的,为了实现目标,他们可以忍受一切,其坚定无人能比。
然而,这样的忍耐并不是盲目的,这是一种聪明的忍耐,就像北大人一样,他们精于计算,他们对自己要做的事情常常要经过一个"度"的判定,之后便可以发挥自己的忍耐力。因为他们明白:学会忍耐,培养自己的忍耐力才能通向成功,但是忍耐不等于哑忍和盲从,关键是在于,通过忍耐获得的东西是否有利于自身成长和发展需求的满足。
徐悲鸿是我国著名的画家,曾经留学欧洲,学习西方绘画艺术。在他留学期间,曾经发生过一件为人所津津乐道的事情。
由于当时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人走到西方世界总是会遭受到歧视,这是弱国无外交的直接后果,很多中国留学生都会有如此遭遇,徐悲鸿也不例外。当时徐悲鸿在欧洲学画,由于西方绘画和中国传统绘画工艺有所不同,中国画侧重写意,而西方绘画侧重写实,连带阴影,光线和立体扫描等都是大相径庭的,因此,徐悲鸿总是要付出加倍的努力才能赶得上外国学生的学习水平。
那时候,由于中国留学生叫人瞧不起,徐悲鸿总是受到外国学生的挑衅和欺负,经常有洋学生对着徐悲鸿大吼:"你们就是愚昧无知,中国人天生就是当奴才的料……"诸如此类的恶言相向,深深地刺痛了徐悲鸿的心。
为了学习,为了能全心全意地学画画,徐悲鸿总是用自我平息、自我调节的方式对待生活中的不公平待遇,他总是告诉自己:要忍耐,我是来求学的,不是来吵架的。
不过,徐悲鸿哪怕一门心思地学习,也还是难免遭到各种嘲笑和歧视,无论他怎么忍耐,冷嘲热讽还是不绝于耳。终于,忍无可忍的徐悲鸿为了捍卫祖国和民族的尊严,亲自登门向一位洋学生挑战。
不过,善于忍耐是徐悲鸿的特长,他上门挑战可不是脑子一热的后果,他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为了给自己赢得一个相对平和的学习环境,为了捍卫中国的尊严。他和洋学生打赌说:"我代表我的祖国,你代表你的国家,等学习结业时,看到底谁是人才,谁是愚才,如何?"洋学生觉得中国人画西方画肯定画不好,就一口答应了。
从此之后,洋学生总是很用功,经常细心地留意徐悲鸿的动向,而没有再肆无忌惮地出言侮辱了。徐悲鸿赢得了耳根清净的学习环境,认真学习,长期发奋努力,一有时间就到罗浮宫、凡尔赛等大型博物馆临摹世界名作,有时候一去就是从早到晚,连饭都不吃。
结果,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刻苦勤奋的学习,徐悲鸿进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学习的第一年,他的油画就获得了法国艺术家佛拉蒙先生的高度赞赏。在竞赛考试中,他凭借着出色的绘画技术获得第一名,技压群雄,将其他洋学生都比了下去。他的油画更获得了在巴黎展出的机会,轰动了整个巴黎艺术界。
这时候,那个对着徐悲鸿趾高气扬的洋学生,早就输了。他见识到了中国人的力量,再也不敢和中国留学生叫板了。
我们试想一下,如果当年年少气盛的徐悲鸿缺少忍耐的品质,将时间都花在和洋学生怄气上,那无异于是在浪费自己宝贵的学习时间,浪费自己的青春,甚至会输掉自己的将来。
我们在生活中也是如此,很多时候,过于执着于一时半会儿的成败,总是沉不住气,是难成大事的,无论是面对自身的逆境,还是面对别人施加的压力,我们都要学会忍耐,要懂得将今天所受的屈辱转化成动力,默默努力奋斗,千万不要好胜,争一时之勇。
北大行动指南:
1.将苦难转化为动力,在忍耐中蓄势待发
能考入北大不容易,走出北大之后能够出人头地更不容易,这些人中有很多受尽苦难的孩子,在他们看来,为了明日的辉煌,今天的忍耐是值得的。
的确如此,懂得忍耐的人,更加接近成功,他们无限度地提升了自己承受苦难的能力,使自己具备更为强大的反弹力,在适当的时机发挥自身的光彩。
2.忍耐需要成熟处理,不能盲目哑忍
在北大人看来,忍并不是忍气吞声,也不是卑微懦弱,更不是等级低下的原因。忍其实是一种战略,能培养并锻炼你们自己的性格。忍带给你们的是更加坚毅的性格,是更加强烈的进取之心,忍一时,会促进你做成其他人办不到的事情。
越是遇到苦难和不公平对待,我们越不能害怕。不要隐藏自己苦难的过去,反而要将过去的苦痛看作是明天前进的动力,不忘屈辱,不忘挫败,全速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