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40300000010

第10章 秦汉的散文(2)

司马迁对历史的理解司马迁(前145—约前87)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他的父亲司马谈是一位渊博的学者,任太史令之职。将近十岁时,司马迁随父亲到长安,曾师从经学名家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那年,他开始广泛的漫游。以后又因奉使外出、侍从武帝巡狩封禅而游历各地。他的足迹几乎遍及全国,在这过程中接触到各个阶层各种人物的生活,并搜集了许多历史人物的资料和传说。父亲去世后,司马迁继任太史令,也继承了父亲著述历史的遗愿。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东汉末始称《史记》,总共一百三十卷,五十二万余字。是古代第一部通史,又是到那时为止规模最大的一部著作。全书由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种体例构成。“本纪”用编年方式叙述历代君主或实际统治者的生平和政绩,是全书的大纲;“表”用表格形式分项列出各历史时期的大事,以便查检;“书”是天文、历法、水利、经济等各类专门事项的记载;“世家”是世袭家族以及孔子、陈胜等在汉代祭祀不绝的人物的传记;“列传”为本纪、世家以外各种人物的传记,还有一部分记载了中国边缘地带各民族的历史。《史记》通过这五种不同体例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构成了完整的历史体系。这种著作体裁又简称为“纪传体”,以后稍加变更,成为历代正史的通用体裁。

《史记》纪事,其时间上起当时人视为历史开端的黄帝,下迄司马迁写作本书的汉武帝大初年间,空间则包括整个汉王朝版图及其四周作者能够了解的所有地域。它实际上就是司马迁意识中通贯古往今来的人类史、世界史。司马迁本人在《报任安书》中说他的目标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既意味着以宏大的眼界全面地总结历史,也意味着以个人的思考深刻地理解历史。

《史记》的文学成就《史记》是一部史学名著,又是一部文学名著。

司马迁的个性和他写作《史记》的心态,首先决定了这部史书的文学性。从《报任安书》和《史记》中,处处可以看到他富于同情心、感情强烈而容易冲动的性格特点;他由李陵事件而罹祸,本也是一场由性格导致的悲剧。总之,司马迁其实是有着诗人气质的。而在《报任安书》中,司马迁把《周易》、《诗经》、《离骚》等等,归结为“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这种“发愤著书”之说不一定完全符合那些古人著述的实情,却完全符合于《史记》的实情。他把写作《史记》当作宣泄内心的痛苦和郁闷、向现实作抗争的手段,因而在书中处处渗透了自己的感情。鲁迅《汉文学史纲要》说《史记》是“无韵之《离骚》”,正是从这一特点而言的。与此相应,司马迁对历史的关注,一个中心的内容是对人的生存方式和人物命运的关注;而描述历史人物的事迹,在一定程度上成了他和这些人物的对话。举例来说,司马迁在受刑之后是“隐忍苟活”的,这虽有最充足的理由,也仍然刺痛着他的心。他无疑有着死亡的欲望,而《史记》中也一再写到壮丽的死亡:项羽在可以逃脱的机会中,因无颜见江东父老,拔剑向颈;李广并无必死之罪,只因不愿以久经征战的余生受辱于刀笔吏,横刀自刎;屈原为了崇高的理想抱石沉江……这种悲剧场面不仅表现了崇高的人对命运的强烈的抗争,写作本身也成了司马迁自己对死亡的心理体验。

《史记》的人物传记,极少有后代正史中常见的排比人物履历的写法;作为历史著作,特别是在记载重要历史人物的事迹时,它不能避免某些必要的交代,但传记的核心部分,通常是一系列经过精心选择并精心描绘出来的具体生动的事件,有些并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如《项羽本纪》中从诛宋义、救巨鹿、鸿门宴直到垓下之围、乌江自刎,均非平淡的叙述。文学叙事的特点,就是要构造鲜活的场景,令读者获得如临其境的真实感,这和历史所追求的真实是不同的。《史记》以“实录”著称,这是指司马迁具有严肃的史学态度,在重要史实方面严格推究,不虚饰、不隐讳。但他的笔下那些栩栩如生的故事,不可能完全是真实的。为了再现历史的“现场”和人物的活动,必然要在细节方面进行虚构。如《李斯列传》一开始就是这样一段:

(李斯)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念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乃从苟卿学帝王之术。

这是一个很有名的故事。但不仅从史学角度来看这种细琐小事是毫无价值的,而且从逻辑上推断,其真实性也十分可疑:李斯上厕所,谁看见了呢?然而作为文学性的传记,这种细节却是展现人物性格及其内心世界的重要手段。《史记》中用许多这样的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避免了抽象的人物评述。

《史记》的叙事手段也非常丰富。譬如说司马迁很喜欢描写戏剧性的场景,像著名的“鸿门宴”故事,简直是一场高潮迭起、扣人心弦的独幕剧。人物的出场、退场,神情、动作、对话,乃至座位的朝向,都交代得一清二楚。这一类戏剧性的故事,具有很多优点:一则能够营造逼真的场景与氛围;二则避免了冗长松缓的叙述,具有紧张性,由此造成文学所需要的激活力;三则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人物彼此对照,性格愈显鲜明。在关于鸿门宴的不算很长的描写中,我们可以那样清楚地看到刘邦的圆滑柔韧,张良的机智沉着,项羽的坦直粗率,樊哙的忠诚勇猛,项伯的老实迂腐,范增的果断急躁。

《史记》的语言也历来被尊为典范。司马迁极少运用当时文人惯用的铺张排比手法,淳朴简洁、疏宕从容、流畅而富于变化,是《史记》基本的散文风格;因为司马迁在叙述中始终是注人情感的,他的文字很自然地形成了与情给相适应的节奏感。在写人物对话时,《史记》常使用日常生活中的口语,也增加了语言的生气。

《史记》在文学史上的影响《史记》在文学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

从《史记》开始,中国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文学性的叙事散文。在这以前的历史著作,当然都属于叙事散文,并且多少不等地包含了文学成分,但它们本身还不能够称作是“文学性”的。这种文学性叙事散文的成立,最直接的影响首先在传记文学方面。自《汉书》始,历代史书大多继承了《史记》的纪传体,从中产生了不少优秀的传记文学作品;而史传以外的各种类型的传记,也与《史记》所开创的传统有渊源关系。另一种重要影响则是在小说方面。虽然小说的性质与史传不同,但在把叙事与塑造人物形象紧密结合这一点上,两者仍有很大的共同基础。从唐传奇开始,文人创作的小说多以“传”为名,以人物传记式的形式展开,具有传记式的开头和结尾,以人物生平始终为脉络,大体按时间顺序展开情节,并往往有作者的直接评论,这一切重要特征,主要是渊源于《史记》的。

此外,《史记》所写的虽然是历史上的实有人物,但是由于司马迁喜欢突出人物的某种主要性格特征,使得一部分人物形象具有类型化的意味,从而有可能为后世的虚构性文学创作提供原型。譬如项羽的勇猛粗率,张良的文弱善谋,都在后来的文学中投下了影子。至于《史记》中的人物故事被后代的小说、戏剧用作素材的情况,更是多见。

《史记》对其他散文也有影响。由于东汉以后散文渐趋骄偶,至魏晋南北朝及初唐骄文盛行,《史记》的影响尚不是很明显;至中唐韩愈等人倡导古文运动起,直到明、清的古文家,多将《史记》推崇为与骄文相对的“古文”的典范,规模其文章者甚多。只是其间的得失较复杂,需要分别研究。

班固与《汉书》《史记》纪事止于武帝大和年间,其西汉部分是不完全的。其后不少人做过续补的工作,其中班固之父班彪的《史记后传》六十五篇最为著名。班固便以《史记》的汉代部分和《史记后传》为基础,编成了纪西汉一代史事的《汉书》,成为古代第一部断代史。大体武帝以前部分多采用《史记》原文,作了一些改动和补充;以后部分,多本于《史记后传》。体例承继《史记》而略有变化。《汉书》向与《史记》并称“史、汉”,声誉很高。但实际上它难以同《史记》相提并论。班固开始是私下修撰《汉书》的,并因此而下狱。后来明帝读了他的初稿,十分赞许,召之为兰台令史,让他继续《汉书》的编著。所以,《汉书》实际是奉旨修撰的官书。班固本人,又具有强烈的正统儒家思想观念。所以,要论独立意识与批判精神,《汉书》自然远逊于《史记》。

班固又是东汉最负盛名的文学家之一。从叙事文学来看,《汉书》虽逊于《史记》,但仍有不少出色的部分。一般说来,班固的笔下不像司马迁那样时时渗透情感,但通过具体事实、人物言行的描写,却也常常能够显示出人物的精神面貌。最为人传诵的是《李广苏建传》中的李陵和苏轼的传记。这两篇感情色彩较浓,其感人之深,可与《史记》的名篇媲美。写苏轼拒绝匈奴诱降,受尽迫害犹不可屈的情景,凛然有生气;写李陵以五千兵力敌匈奴八万大军,转战至汉边塞百余里处仍无援军,在绝境中被迫投降,直至因全家被杀,欲归而不能,整个过程和李陵这一悲剧人物的复杂心清都表现得相当深细,可以看出作者对他是有同情心的。李陵与苏轼告别的一幕写在苏传中,情景颇为动人。

于是李陵置酒贺武曰:“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所栽,丹青所画,何以过子卿?陵虽驽怯,令汉且贳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奋大辱之积志,庶几乎曹柯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息也!收族陵家,为世大戮,陵尚复何顾乎?已矣!令子卿知吾心耳!异城之人,壹别长绝!”陵起舞歌曰:“径万里兮度沙幕,为君将兮奋匈奴,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灭兮名已隋,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陵泣下数行,因与武绝。

大致可以说,《汉书》中精彩的部分,还是深得《史记》精髓的。它写人物有时也选用虽无甚史学价值但故事性较强、比较有趣味的细节,这继承了《史记》的文学精神;但总体上《汉书》提供的史料更为详赡,这又是史学的需要。从长期趋势来看,史学将与文学分离,恐怕是不可免的。

《汉书》的语言工整凝练,倾向排偶,又喜用古字,崇尚典雅,与《史记》风格不同。这也代表了汉代散文的变化趋势。喜欢骈俪典雅的文章风格的人,对《汉书》的评价甚至在《史记》之上。

同类推荐
  • 静静的箬竹江

    静静的箬竹江

    《静静的箬竹江》一书主要讲的是普通人在和平环境中的普通生活。
  • 文化生态视镜中的中国报告文学

    文化生态视镜中的中国报告文学

    本书内容包括:近代文化转型与中国报告文学的发生,发生期中国报告文学的基本形态,左联的文化策略与报告文学的崛起,政治文化制导与报告文学的演化等。
  • 从春天出发

    从春天出发

    该书是作者的散文集,分为乡情篇、亲情篇、友情篇、山水篇、感悟篇等八辑,共一百多篇散文。
  • 中国牌知识分子

    中国牌知识分子

    本书是陈祖芬的中国故事中的《中国牌知识分子》分册。书中以报告文学的形式,收录了陈祖芬大量的作品,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文笔生动亲和,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书中除收录了文字作品外,还配有大量生动风趣插图,画面简洁,寓意深刻。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融理论性、知识性及可读性为一体,它不仅适合小朋友的阅读,同时对成年人来说也颇值得一读。
  • 世说锋语:子辑

    世说锋语:子辑

    《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主要记录了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如果说这是一部记录魏晋风流故事集的话, 《世说锋语》则是刘世锋一个人用博客、作品自己记录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
热门推荐
  • 有你的年华

    有你的年华

    杨锋,十全十美的化身,老师心目中的学霸、同学心目中的黑老大、女生心目中的钻石王子、外人心目中的集团少爷。跟着身后的校花、女神…通通不理会,直到遇到了好哥们的青梅竹马,一个辍学的花季女孩,他承认,自己心动了。看过了青春校园,看过了都市言情,看过了霸道总裁和清纯校花,那么,就来看看校草和打工女孩的爱情小夜曲吧!
  • 脂点江山:绝世毒医轻狂少

    脂点江山:绝世毒医轻狂少

    轻狂绝世的毒医,腹黑狡诈,起死回生的双手,让你死你不得不死的毒术。绝世无双的鬼才,淡漠逸尘,傲视苍生的双眼,让你臣服的气势和睥睨感。绝世的鬼才,无双的毒医,在大陆上泛起一片涟漪。朱砂点江山,染红异世的夜,落下倾城的花雨。
  • 滨校的校花校草们

    滨校的校花校草们

    从女汉子到校花,从阳光到冰山,从天真到成熟
  • 就这样各自长大

    就这样各自长大

    难以归类的小说,有趣有种有营养,有校园有社会,有乡村有都市,有真实有虚构,有生活也有梦想。作者当作唯一的作品来写,没有藏着掖着。一言不合拔刀相向,我是作家我怕谁,我以作家的智慧和大无畏的流氓精神蔑视任何权贵和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独特多元视角叙述从大学至今的真实生活,朝夕相处却只能各自长大,成长中潜藏着无限可能、无数秘密!在捧腹含泪大笑过后扪心自问:趁着年轻,是不是也要创作一部垫棺作枕的书来精彩自己的人生?算了,忘记这些吹捧吧,用你的慧眼自己去看,让作品自己说话!
  • 吴天传奇

    吴天传奇

    这是个以剑为主的世界。本为地球修真者的吴天,在突破金丹期的时候忽遭从天而降的雷劫被带到异界,重生于将门子弟身上。掌握着无数这个世界奉为神级的剑技,还有这个世界中人无法理解的神奇医术,本身却是武道低下体质。吴天将用什么方式来创造属于自己的传奇?
  • 符文禁地

    符文禁地

    在符文之地,一个被称为符文禁地的地方,一个不应该出现在这里的人类凭空出现了新人表示已经开了三个坑,不知道什么更,还是求收藏,求关注,求安利
  • 重生之圣女无双

    重生之圣女无双

    高中女生沐曦发现自己竟然被人跟踪了?!跟踪她的是个长得非常好看的男人,不过,那男人似乎精神有些不正常,见到她,二话不说,便强行掳走,说要她跟他回家,还说她是他的帝姬。沐曦惊呆了,看他长得秀色可餐,没想到竟然是个人贩子!不过,她沐曦也不是吃素的,敢用这么低劣的理由,这人智商肯定不高,待她晓之以情动之以理长篇大论说完,没想那人只是安静的坐在对面,若有所思的望着她,一副好看的眉毛微微皱起,最后似乎下定决心一般说道“阿和,你不用担心你现在的容貌,不管你变成什么样子,我都会娶你。”
  • 万界帝尊

    万界帝尊

    星际时代的天才修行者杨昭带着超级光脑无意中穿越到了弱肉强食的修真大世界当中,成为了武堂中一名最低级的修士。一条金眼鲤鱼儿,破浪翻潮跃龙门;一株半夏花,吐气杀人如割草!强敌环伺,步步危机。一个寒门修士如何脱颖而出?诸天万界,生死路迢迢,他永不回头!为了能够活下去,能够回到家乡,他拳碎虚空,剑斩苍穹,手摘天命踏星辰,万界永独尊!……帝者以无上神威臣服亿兆众生!尊者以灭世神通踏破诸天万界!万界众生,唯有帝尊。********新人新书,希望大家不吝点击、收藏、推荐。鞠躬!
  • 夙痕录

    夙痕录

    雀舞翩翩,诉说了谁的一世凄美。千古使命,成全了多少无可奈何。夙痕一族的宿命依旧,却是伤去了她炽热的琉璃心。漫漫复仇路各方高手纷纷伸出援手,却终是引起她的怀疑。握住绳头拉出线索,她血海深仇背后的身世之谜何时解开?那旷世爱恋最终是否真的只能化作灰尘细沙,纷飞于世间而消逝?《夙痕录》到最终,将铭记于谁的心底。
  • 观自在菩萨如意轮咒课法

    观自在菩萨如意轮咒课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