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啸看着人潮,不禁咽了咽口水,在扩军令下达之后,丝之国的各处都开始招收新兵以对抗来自北方的强敌,这样人头攒动的盛景,实在是开国以来少见的。
王云啸的出身十分平常,其父是所谓的武士,下级武士的地位比一般的士兵要高,他们在军队中可以担当下级指挥官。然而武士的生活过得也并不富裕,王云啸并非眼界开阔之人,在其家乡铜陵故地的乡里,他度过了自己的童年以及少年时代。
如今王云啸所处在的是于丝之国淮中首府泗州近郊的军营,现时投军者都已在乡里进行登记。“由于扩军令带有一定强制性,这样的投军人数,想来也有被迫前来的人士。”
王云啸这么想着。尽管出身普通,王云啸也读过一些书籍,并非愚鲁之人,其有介于战士和儒者之间的气质,儒道被丝之国奉为经典,作为下级武士家庭出身的人也经常会有所了解。
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王云啸遵从书记官的指示,找到自己所在的部队集结之所。此时已经有了不少人,其中有些相识之人热情地打招呼并且闲话家常。十八岁的王云啸观察着自己将来的同僚们,这些人大多是乡人打扮,举止绝无半点文雅,他们高声谈笑着,连时政之事,也不过是他们的口中谈资。
是粗野的汉子。
王云啸如此评价。真正具有涵养的人不会在这种情况下谈论时政,王云啸自认为自己在一般的情况下能忍住高谈阔论的冲动,但他终究不是所谓的高身份人,被同为乡人的质朴气质所吸引,进而直抒胸臆也是在所难免。
在王云啸也参与了众人的谈笑之时,一个军官打扮的男子高声叫道:“肃静!”众人被他洪亮的嗓音吸引。
是一个真正的战士。
王云啸看着这个军官,他看起来二十五岁上下,外貌并不出众,实在说不上俊朗,然而其蕴含的男子气概,使他身上做工粗糙的皮甲都显得光亮无比,他的双眼中充满了严肃的军人气质,是这个战争年代的合格军人。
简直和我父亲年轻时候似的。
王云啸不禁想到,也许我将来也会如此吧。
军官见众人不再喧闹,满意地点点头,依旧用他充满男子气概的声音说道:“我是淮中守备军振武军第二幢第四队队主石悦,现归我统领着当有百人,二十四人乃旧部,新投军者七十六人,我所喊到名姓者,当大声答应!”
气势十足啊!
王云啸不由得赞叹,这个汉子已经使乡人不敢再表露其散漫,至少表面如此,也许这是个有出色统御才能的男子吧!
这当是军中的首次点卯,相同的情势,发生在丝之国广阔土地上的各处,这批生力军的加入,可能会改变丝之国对密密尔的战局,推动新时代的到来。
风暴自上而下,席卷整个国度。
我们暂时将视线从王云啸身上移开,来谈论一番那些新兵之前所触及的时政。
丝之国的京都——洛川城,是一座名符其实的巨城,这是一座拥有百万人口的商业中心,也是大陆上屈指可数的大都市。在这大都市的核心,正是掌握着东方强大财力和国力的丝之国执政者的居所。
此时的君王是上代君主的嫡长子席峥嵘,他具有作为一个君王的气概,却受制于父亲为自己留下的辅佐团队。
首席顾命大臣太宰公顾豪杰人如其名,乃是自年轻时就驰骋沙场的一代豪杰,其勇武大名可谓响彻寰宇。出人意表的是,这位战场上的良将在政务上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与军事上的奋勇不同,渐入老境的太宰公逐渐向着谨小慎微的方面发展,似乎以保全国家为第一要务,而并不重视发展。
次席的辅佐官乃是出身皇族的丞相席凯,此人份数皇族远支,能身居高位,基本是源自于其出色的政治头脑,他是一个通晓治国的良吏,甚至有人称其为“今周公”。周公是古时候贤明的宰相,也是一个达到了政治家至高成就的哲人。席凯并不热衷于权势,但他是一个出名的执拗人,其富国强兵的理念在朝堂上也有很多支持者,却和首席执宰大臣的谨慎处事有所抵牾。
其余的辅佐官和殿上人各自支持着派阀的首脑,而其中需要单独介绍的还有一个派系——宁王派。
宁王席城是先帝幼弟,今上的叔父,其不慕荣华,闲云野鹤的作风深受时人爱戴,有人称之为“云上亲王”。宁王以皇叔之尊位列执政官之一的纳言官,却对朝事并无太多的主张,唯有一点——其对军旅的强盛极为仰慕。他向来景仰军功卓著的英雄,丝之国当世的第一军人自然是太宰公,也因此,宁王曾说过:“愿为顾公麾下一小卒,虽执鞭坠镫而为吾人之幸。”对新晋的将领们,宁王也饱含好意。他似是对丞相之类的文人有所轻视,但却支持其强兵主张,是个矛盾而又有趣的人物。
之所以将宁王列一派,是由于宁王之父为他留下的家臣团队,宁王是幼子,他比今上的年龄大不了多少,不过是一个三十余岁的青年人。
宁王的家宰是在朝廷位居侍中官职的边昭,此人五十余岁,乃是众人所推崇的忠厚老实人,并富有才干,以亲王家宰的身份身居朝廷高位,这也是此时唯一的特例。府中也有享受从五品薪俸的枪术高手徐庆成和于兵部挂职的兵部少丞林少霖之类的名人。宁王府的人才鼎盛,在当世亲王之中,独一无二。
扩军令的推行,是由丞相席凯首倡,受到了以太宰为首的大臣的极力反对,而平时不问世事的宁王却以出乎意料的好口才说服了皇帝,并且也让他素来以为偶像的太宰也失去了反对的借口。
帝国的上层建筑如同大脑,指挥着一个庞大的帝国以自己的意志运转,然而他们都没有想到,自己所思虑的主张在执行中都会有各种偏差,最后造成了一个他们无法想象的结果,也就是所谓的新时代的来临。
将目光回转到王云啸身上,这位未来的英雄王领到了自己的军装,听从着上级的指示准备操练。后世的文人多赞颂英雄王的盖世气概,仿佛英雄是天生的,然而此时的英雄王只不过是普通的一卒,并无任何超人之处,尽管身材高大但却并不是极为勇武类型的人,很难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高大,朴实,是个纯朴之人吧!
这大概就是王云啸给当时大部分人留下的印象了。
王云啸随着队主的口号挥舞着棍棒,手臂略觉酸痛,可能是在家中锻炼不足。王云啸如此想道:“身为武士之子,总不能在身体上便输给他人!”自我激励一番,王云啸便更为努力地操练。
军营的生活是平淡的,这支新兵纵使经过操练也难以称之为精锐,更不要说与密密尔的骑兵抗衡了,如今丝之国的前线还不算太过紧张,留下了充裕的时间给这支部队锻炼。王云啸在军营的生活中也找到了和自己志气相投的伙伴。
出身于江南的秦延川客居淮中,他的经历类似于被拉壮丁,不过这个看似文弱的男子也有着自己的志气,既是为了保家卫国,那便没有退缩的道理,因此他得到了王云啸的敬重。
唐子明是一个充满豪爽气息的男子,他拥有天生的亲和力,与王云啸最是投缘,军旅生活中他极力帮助王云啸,是一个难得的友人。
这几个人,以及之后的一些人被称为七年党,皆是因为他们在元庆七年和王云啸相识,并且成为了志同道合的伙伴的缘故,七年党的传奇不逊色于历史上任何出色人物的经历,也是这个时代的风云儿。
一个月的时光倏忽而逝,淮中军终于等来了军府的书令,奉命开拔至阴山一线,此乃有名的荒芜所在。这些新兵怀揣着不安与兴奋的矛盾心情向前方开拔,这一路绝非坦途,考验从出发之时,便开始了......
在人群之中不起眼的秦延川似乎还不太适应自己军人的身份,他在体力的锻炼上已经得到了长足进步,并不弱于他人许多。他的思考角度与一般的大兵不同,他对时事有自己的明悟,这是源自于少年时期博览群书的结果,其父是朝廷小官吏,家里虽不富裕,却也交际广泛,他曾经在其父友人家中借阅许多书籍。
王云啸曾经笑称:“秦家之子,不过是理想家罢了!”这是因为秦延川对世事的考虑以自我为中心,但他是一个极力推崇正义的男子,对险恶的勾当嗤之以鼻,所以他的主张都富有明显的道德意味。
在军营的生活,他逐渐明白熙熙攘攘皆为利来,而沿途百姓的生活也令他对世间之事有了自己的新见解。
唐子明富有活力的眼睛一直在打量着周边,他的体力在一队中也算是佼佼者,对武略的领悟力很强,并且他出身豪商之家,是有见识的人物,他能抓住敏锐的时机,从而获取最有利的事物。
“唐公之略,好似商人!”这可能是后世对唐子明的评价,此言不是说他如同商人一般好投机钻营之事,事实上他的谋略是有大气魄的,商人兼具有赌徒的气质,纵使以一国进行豪赌,唐子明也有这样的豪情壮志。
王云啸更在乎如今北上的命运,阴山乃是险恶的所在,世人传说游荡着密密尔那些凶残的骑手和恶劣的天气,绝不是一个适宜生活的所在。王云啸却敏锐地觉察到了战争的气味,绝非小打小闹,这在下级士兵中是难得的。事实上此时两国并未有大交兵的迹象,然而王云啸却从扩军令中读到了属于丝之国的雄心。
“这是难得之事,若是国家有开拓之心,我不至于落于人后。”王云啸如是思考,带着这样的心思,他和自己的战友,一起走向阴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