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末日战争
首先是关于那场惊心动魄的末日战争,《推背图》第五十六象《己未》做了生动而精确的预言:
谶日:飞者非鸟潜者非鱼
战不在兵造化游戏
颂日:海疆万里尽云烟,上迄云霄下及泉。
金母木公工幼异,干戈未接祸连天。
金圣叹:此象行军用火,即战不在兵之意。颂日海疆万里,则战争之烈不仅在于中国也。
分析:“海疆万里尽云烟,上迄云霄下及泉。金母木公工幼异,干戈未接祸连天。”这四句颂词描绘的是一场浩大的战争,其空间之广、破坏之大无以形容,战火几近席卷整个宇宙。
“飞者非鸟,潜者非鱼”,意思是那时候天上飞的不是鸟,水里游的却不是鱼。战争中,天上飞的显然只能是飞机,水里游的是潜艇等等这些现代化的武器。与过去冷兵器时代,甚至近现代的战争根本不同的是,到那时,战争中看不见士兵,只见鱼雷、潜艇、飞机、炸弹等等在天地间飞舞争斗,即所谓“战不在兵,造化游戏”,倒像是游戏一般。图谶中看到的是两个手持矛枪的士兵,但是却没有兵戎相见,而是相对吐火。人的嘴里怎么会吐出火呢?显然,这跟上面两只鸟也不是真正的鸟,而是飞机一样,这里的火当然也不是真正的火,而是代表某种新式武器。新式武器中能够与火相关,且威力无穷,让人不动兵戈便能交战的,只有一种东西,那就是核武器。只有核武器才能在根本不用相见的情况下,就将对方至于毁灭。所以,这一象显然预言了一场空前激烈的现代化战争。
战争终将要结束,关于战争结束的方式,在《推背图》的下一象中我们将看到战争的结束方式:将有一个三尺童子自天而降,扑灭了战火。
(2)圣人降临
第五十七象《庚申》
谶日:物极必反以毒制毒
三尺童子四夷皆服
颂日:坎离相克见天倪,天使斯人弭杀机。
不信奇才产吴越,重洋从此息兵师。
金圣叹:此象言吴越之间有一童子,能出奇制胜,将燎原之火扑灭净尽,而厄运自此终矣,又一治也。
“坎离相克见天倪”,这里是《易经》的说法,“坎”和“离”的意思是“水”和“火”。在《易经》的六十四卦中,坎为水,离为火,水火不相容,也即“相克”,表示二者呈对立状态。这句话的意思是这场战争是两大敌对势力之间的大决战。“见天倪”,“倪”即端倪,“天倪”即天意,意思是在这场战争中将露出天意。什么天意呢?“天使斯人弭杀机”,“弭”的意思“平息,停止,消除”,也就是说上天将派遣这样一个人物扑灭战火。而这个人就是谶文中的“三尺童子”。全句的意思是,这是一场两大力量对决争斗的大决战,在这场战争中,有一位三尺童子,背负着上天给的使命,从天而降,扑灭了战火。
末日大战后世界将会怎样?是一篇废墟?一片黑暗?还是什么样的?常人的猜测自然离不开这些惨烈的景象。《推背图》对于这段时期的描述大意是:大战之后,将出现一个价值观空
前一致,局面异常太平,全世界国家无比和睦的世界。
(3)太平盛世
第五十八象《辛酉》
谶日:大乱平四夷服
称弟兄六七国
颂日:烽烟净尽海无波,统帝统王又统和。
犹有煞星隐西北,未能遍唱太平歌。
金圣叹:此象有四夷来王,海不扬波之兆。惜乎西北一隅尚未平端,犹有遗憾,又一治也。
“大乱平,四夷服”,在中国古代,初中原之外的周边地区被成为“四夷”,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大战之后,所有化外民族都将全部臣服,归附汉文化。推而广之,在世界范围内,大战之后,将迎来天下太平,全世界将统一在同一种价值观下。
“称弟兄,六七国”,的意思是说那时将仅仅剩下六七个国家,彼此之间以兄弟相称。
“烽烟净尽海无波,统帝统王又统和”,简而言之一句话:战争结束了,天下太平了,各个国家和政府全都统一了。不过,这里的统一应该只是指价值观和国家体制上的统一,而不是指国家区域和形式上的合并。因为,前面明明还讲到有“六七国”存在,因此不可能是全世界成了一个国家,而应该指的是全世界统一在一种思想之下,异常和谐而已。
但是,显然世界并没有在此时真正太平起来,有一些阴霾还隐隐潜伏着。首先看《推背图》,在太平盛世预言之后,紧接着的一句暗语“犹有煞星现西北,未能遍唱太平歌”我们刚才没有解释,显然这里暗示了到那时虽然全世界都统一在同一种思想之下,各个国家彼此友爱相待,互称兄弟,一片太平盛世。但是,“煞星”仍然存在,隐藏在某个角落,还有可能反扑。
但邪魔势力的作乱并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在描述邪魔势力(煞星)重新作乱时,仅仅以一句“未能唱遍太平歌”一笔带过,显然并没有再次出现大的战争。
这里有个很有意思的细节,不知大家注意到了没有。“兄弟”这个称呼在基督教世界是很普遍,也很重要的,因为在基督教中,人们彼此互道兄弟姐妹。而在《推背图》中提到“称弟兄,六七国”,似乎暗含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即这几个国家很可能是基督教国家。到了这里,不知各位有没有在头脑中闪现出一个尚待解决的疑问——在埃德加·凯西的预言中曾经有一则预言说道,中国未来会成为基督教的中心,今天的人是无论如何难以置信的,但是与《推背图》中的这则预言相参照,似乎这一预言并非一家之言。当然,这只是一种理解。《论语》中即有“四海之内皆兄弟”之说,因此也可推论为将来是一个“六七国皆兄弟”的“大同”世界。
千禧王国之后,将进行最后的审判。我们说过,在中国哲学中很少有这种关于末日和审判之类的思想,但是奇怪的是在《推背图》中居然有此一笔。审判之后,将是一番人类从未曾经历的新天新地。
(4)新天新地
第五十九象《壬戌》
谶日:无城无府无尔无我
天下一家治臻大化
颂日:一人为大世界福,手执签筒拔去竹。
红黄黑白不分明,东南西北尽和睦。
金圣叹:此乃大同之象,人生其际,饮和食德,当不知若何愉快也。惜乎其数已终,其或反本归原,还於混噩欤。
首先,这一象的图和文字都象征着审判。图中是一位手拿竹签的老人,一手持筒,一手抽出一签正准备扔下去。这个情形我们并不陌生,历史剧中我们常常看到官员在断案的时候,面前的台案上都会放着一块惊堂木和一筒竹签。当官员在裁定刑罚的时候,就从签筒中抽出一支,用力掷于地上,即“手执签筒拔去竹”,左右衙役们就会对堂下的犯人进行刑罚。这幅图正可以表示一位大人物在对世人行使审判。而此象的颂文说:“一人为大世界福,手执签筒拔去竹。”其意是全世界都尊一个人为至大者,全世界都也都因这位至大者而受到福泽,并且这位世界的至大者将对世界行使审判。
其次预言了审判后的新世界:“无城无府,无尔无我。天下一家,治臻大化。”可以想象,那将是一个无比欢乐的场面。城邦没了,也不再分“你”和“我”了,天下都成了一家人了。那可真是无限美好的大同世界啊!
“红黄黑白不分明,东西南北尽和睦”,红黄黑白,应该指的是人种的颜色,现在我们知道,世界上的人分为白种人、黄种人、黑人和红种人,可是在那个信息封闭、舟车不便、交往有限的年代,他们怎么能知道世界上有这些人种呢?这个疑问暂且搁置。且说这里的预言,到那时,人种之间的界限和区分将不复存在,四海之内皆兄弟,不再什么白人黑人黄种人之分了。东西南北尽和睦,全世界无论东西南北,都和平善睦,其乐融融。
这里描绘了一幅全世界不分男女老少、尊卑贵贱、种族出身、地域差别,人人平等,人人和睦,没有城邦,没有纷争,不分彼此,人与人之间都亲如兄弟姐妹的至福的全景图。
(5)最终收场
第六十象《癸亥》
谶日:一阴一阳无终无始
终者自终始者自始
颂日:茫茫天数此中求,世道兴衰不自由。
万万千千说不尽,不如推背去归休。
金圣叹:一人在前,一人在后,有往无来,无独有偶,以此殿图,其寓意象深远。盖无象之象,胜于有象,我亦以不解之,著者有知当亦许可。
分析:中国人爱讲一句话叫“天荒地老”,意思是有一天天地也会变老的,但言外之意是这个情况是万难发生的,正因为此,人们才在发誓的时候,以天荒地老为尽头。但实际上,这并不是人们的无端想象,万物都有始终,虽然在人们看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似乎天地周而复始,是永不变化的,但实际上天地自诞生之日起,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着。有始有终,是宇宙万物共同的规律。从《推背图》中可以看到,这个规律不过是天意安排罢了。上天已经安排好了宇宙万物从始至终的一切,就像设计好的程序一样,虽然每个个体的命运似乎都各不相同,充满了偶然性,但实际上这一切都已在世界诞生之初就已经设定了。所以,正所谓“世道兴衰不自由”,事不自由,人也难以自由,只有天意是自由的。这也正应了中国那句俗语:造化弄人。
对《推背图》的介绍说到此可以告一段落了。从另一个角度想想,通常人们只看到《推背图》预言的准确率。却忘记了那些同样令人不解的部分,那就是这样的预言放在任何时代,似乎都能对应上不少。也就是说,这里的解释似乎有着太多附会的成分,其性质与诺查丹玛斯的《诸世纪》其实是一样的,即以一些模棱两可,玄而又玄的话来表达,后人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形,从不同的出发点去解释,而且都颇有道理。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其令人迷惑的准确性就大打折扣了,无非是后人的穿凿附会之说。其原始的意义究竟是什么,谁也无从肯定。既然如此,对其中的有趣之处会心一笑,对那些使人不明所以,非得要推到未来方可实现的东西,大可不必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