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31300000039

第39章 李贽:倡导“童心说”,痛批儒家理学

一、李贽简介

李贽(1527-1602年):中国明朝末年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回族,号卓吾,又号笃吾、宏甫,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泉州晋江(今属福建)人。

李贽原籍河南,元朝以后迁至福建。其家是世代巨商,至祖父辈家境渐衰。他原姓林,名载贽。其三世祖因反对封建礼教,得罪林姓御史,被扣上“谋反”罪名。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中举后,为避祸,改姓李;嘉靖三十五年,为避穆宗载垕讳,取名贽。

李贽幼年丧母,随父读书,学业进步迅速。自幼倔强,善于独立思考,不信回教,不受儒学传统观念束缚,具有强烈的反传统理念,矛头直指儒家理学的历代大师。他12岁作文时,就反对孔子把种田人看成“小人”。他在社会价值导向方面,批判重农抑商,扬商贾功绩,倡导功利价值,符合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要求。

李贽26岁中举后,先后曾任河南共城(今辉县)教谕、北京国子监博士、礼部司务、南京刑部员外郎、云南姚安知府等官职。为官期间,他目睹朝廷及官员们腐败无能,常与上司发生争执。他又经受过倭寇侵掠、灾荒贫困的痛苦,看到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艰难,在新兴的市民运动推动下,希望能找到与宋明理学不同的“道”。他也曾接触过王守仁学说,并研究佛学。

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54岁的李贽从云南任上辞官之后,著书讲学20余年,曾大胆地严厉批判当时庸腐的官学制度,以及道学家的虚伪和自私。后久居湖北,先是住在黄安朋友耿定理家,教授耿家子弟,后在麻城龙芝佛院聚众讲学,放言高论,抨击时政,针砭时弊,听众为之倾倒,一片欢迎之声,但受到耿定向等道学人士的攻击和迫害,视其为“异端”、“邪说”、群起围攻。万历十六年夏,他又剃头以示和鄙俗断绝。李贽旗帜鲜明地宣称自己的著作是“离经叛道之作”,表示“我可杀不可去,头可断而身不可辱”,毫不畏缩。

万历二十五年,李贽应巡抚梅国桢之请往山西大同。此年秋到北京,住在西山极乐寺,一路撰述不歇。次年春到南京,最后编订其巨著《藏书》。该书共68卷,系纪传体史论,论述战国至元亡时历史人物约800人,对历史人物作出了不与传统见解苟合的评价,旨在反对儒学。如他赞扬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武则天是“政由己出,明察善断”的“圣后”。

李贽晚年移居北京东郊通州,遭到封建朝廷镇压。万历三十年(公元1602年),礼部给事中张问达秉承首辅沈一贯的旨意上奏神宗,攻讦李贽,将他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逮捕,并焚毁他的著作,最后殒于狱中。

古稀高龄的李贽在狱中遭受严刑,不堪忍受。他听说朝廷要押解自己回福建原籍,感慨地说:“我年七十有六,死以归为?”于是请一位剃头师傅为他剃头,其间乘人不备,夺过剃刀自杀身亡。死后,马经纶把他收葬于北京通州北门外马寺庄迎福寺侧(今西海子公园内)。

李贽的主要著作有:《李氏藏书》、《李氏焚书》、《初潭集》、《李氏文集》、《李氏续藏书》、《李氏续焚书》、《李氏丛书》。他的著作在明、清两朝均被列为禁书,但李贽“一死而书益传,名益重”。

李贽的一生,充满着对传统和历史的重新考虑,这也是明朝后期社会思想变革的一个聚焦般的体现。他是明代泰州学派的继承者,其思想学说颇为复杂,既有进步的因素,也有儒家传统的某些糟粕;晚年又沉溺于佛老,自称和尚。

李贽以孔孟传统儒学的“异端”而自居,对封建的男尊女卑、假道学、社会腐败、贪官污吏……种种问题大加痛斥批判,主张革故鼎新,反对思想禁锢。

李贽认为,人生而具有“童心”,只因为受了理学教育的污染,“童心”遭到损害,才得不到发展,而使人沾上虚伪作假、欺人欺世的恶习,以致“言假言,事假事,文假文”。他用绝假纯真、真情实感的“童心说”揭露理学教育对人们的毒害,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在诗文写作风格方面,他也主张“真心”,反对当时风行的“摹古”文风,对晚明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李贽的哲学、政治、教育思想,主要包括:1主张个性解放、思想自由;2提倡人类平等;3反对封建礼教;4反对理学空谈,提倡功利主义;5“至道无为”的理想。

李贽提倡“因材而笃”的教育观点。他说,人人都有物质的欲望,但各有个性,人们的能力和爱好也各不相同,“就其力之所能为,与心之所欲为,势之所必为者以听之”,就能适应其个性,发展其个性,从而实现“因材而笃”、“万物并育”的原则。

李贽是中国历史上反封建传统、反封建礼教、反权威主义,主张个性解放、思想自由、男女平等的思想先驱,他的思想对后人反传统权威、反君主专制、反封建礼教思想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

二、李贽的教育思想

李贽是明代乃至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最为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教育家之一,以“异端”见称于当世,以“启蒙”流传于后世。所谓“异端”,就是指与正统思想对立的思想。在明朝,儒学被奉为至尊,李贽的一系列“倒行逆施”被视为异端。在对传统文化批判、冲击的基础上,李贽的思想对明清两代及五四时期的思想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教育研究领域,李贽的成就颇高,《童心说》最能代表李贽的教育思想。《童心说》是《焚书》卷三里的一篇杂论,主要揭露道学及其教育的反动性和虚伪性,阐明了李贽的读书作文教育观,洋溢着自由主义教育反对封建教育的桎梏,追求个性自由和解放的精神。

李贽所说的“童心”,其实乃是新儒家学者先天性善论的继承和发挥。他说,所谓“童心”,就是“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这种“本心”是最纯洁的,未受一切污染的,因而它也是最完美的,最具一切美好的可能性的。“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实则是人的个性和主体价值的自觉。如果丧失了这种自觉的“本心”,那么,人就失去了个体价值,人就不再能以一个真实的主体而存在:“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

而道学及其教育,却使人的这种纯洁“童心”丧失殆尽,丧失人的真实存在的价值:“方其始也,有闻见从耳目而入,而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失;其长也,有道理从闻见而入,而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失;其久也,道理闻见日以益多,则所知所觉日以益广,于是焉又知美名之可好也,而务欲以扬之,而童心失;知不美之名之可丑也,而务欲以掩之,而童心失。夫道理闻见,皆多读书识义理而来也。”

总之,由于道学的教育,闻见、道理、名誉等的刺激引诱,人就会失掉其本来的善良本性,从而失去为善的内在根据。反过来说,只有断绝道学教育所灌输的闻见、道理等,才能保证“纯真无伪最初一念之本心”。而所谓闻见道理都来自圣贤之书,即是程朱义理。“多读书识义理”,使仁义道德的说教由耳目闻见入主于身心之中,取代了“童心”,使人们的语言、行为都变得虚伪,“欲求一句有德之言卒不可得”。想由“多读书识义理”的途径达到“内含以章美,笃实生辉光”,只能适得其反。

正是这些圣贤之书所传播的“闻见道理”障人“童心”,使人“发而为言语,则言语不由衷,见而为政事,则政事无根柢,著而为文辞;则文辞不能达。”正是道学教育败坏人才,败坏政事,败坏社会风气,造成一派虚假。“其人既假则无所不假矣。由是而以假言与假人言,则假人喜;以假事与假人道,则假人喜;以假文与假人谈,则假人喜。无所不假,则无所不喜。满场是假,矮人何辩也!然则虽有天下之至文,其湮灭于假人而不尽见于后世者,又岂少哉?”

总是,道学教育使人丧失自然淳朴真挚之“童心”,道学家们都是一伙“失却真心”,专门说假话、做假事,写假文的“假人”,他们把社会变成了“无所不假”的欺诈场所。

李贽从“童心”出发,大胆地揭露了伪道学家的虚伪本质,把“六经”,“《论语》、《孟子》”等圣经贤传当作一切虚假的总根源,大胆地否定了传统的经典教材。李贽认为这些圣经贤传真伪难考,是非不辨,根本不能奉为经典。“夫六经语孟,非其史官过为褒崇之词,则其臣子极为赞美之语;又不然,则其迂阔门徒,懵懂弟子,记忆师说,有头无尾,得后遗前,随其所见笔之于书。后学不察,便谓出自圣贤之口也,决定目之为经矣,孰知其大半非圣人之言乎?”即便是圣人所说的话,也“不过因病发药,随时处方,以救此一等懵懂弟子,迂阔门徒云耳。药医假病,方难定执,是岂可遽以为万世之至论乎?”

因而,“六经语孟,乃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也,断断乎其不可以语于童心之言明矣。”这种观点在当时可说是十分大胆的,表现了李贽反教条、反传统、反权威的叛逆精神。这对人们摆脱程朱理学的思想束缚,敢于发露“童心自出之言”,具有思想解放的意义。

李贽的时代,正是八股盛行,依经出题作文、代圣人立言,不能表达自己独立见解的文风泛滥的时代。李贽却认为,“童心”即“真心”是文章的直接本源。他说:“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换句话说,即天下最好的文章,都是作者真性实情的流露,性情已真,则其文无所不真。不管什么时代,不拘何种体裁,都显示出作者的精神风貌,都是真有价值的。“诗何必古选,文何必先秦,降而为六朝,变而为近体,又变而为传奇,变而为院本,为杂剧、为《西厢曲》、为《水浒传》,为今之举子业,皆古今至文,不可得而时势先后论也。”

因此,所读的书是不应该受到限制的。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且书本知识、读书内容也是日渐其新、日益发展丰富的。所以,只要出于“童心”的作品,不分时代和文体,都应该是读书的内容。甚至认为“东国之秘语,西方之至文,《离骚》、班、马之篇,陶、谢、柳、杜之诗,下至稗官小说,宋元名人之曲”,“申韩之书”等,“肌擘理分,时出新意”,且“摅其胸中之独见”,都可“意人益智”。

这种要求广读诸书,博采众长,融会贯通的读书为文的主张,是与其主张自由、解放的思想相一致的。只有这样读书,才能够不受一经一说的约束与专断,避免由于学术上的狭隘性而造成的“圣经贤传”的思想垄断而丧失“童心”。

但李贽所肯定的“自然之性”的真挚“童心”,是从主观唯心主义的“心学”出发的,其主要矛头是程朱理学及其“存天理、灭人欲”的教育目的论。这本身也就是陆王心学产生的历史原因及学术旨趣之一。

李贽的“童心”在本质上既近阳明又近佛。王守仁道:“性无不善,故知无不良。良知即是未发之中,即是廓然大公,寂然不动之本体,人人之所同具也。但不能“不昏蔽于物欲,故须学以去其昏蔽,然于良知之本体,不能加损于毫末也。”

将李贽的“童心”一比较即可看到,李贽所谓“童心”受到外来的闻见、道理、名誉等种种刺激引诱以致失去本来面目,即阳明所谓“良知”不能“不昏蔽于物欲”;李贽所谓“古之圣人曷尝不读书哉,然纵不读书,童心固自在也,纵多读书,亦以护此童心而使之勿失焉耳”,也即是王守仁所谓:“学以去其昏蔽,然于良知之本体,不能加损于毫末也。”

从学术关系来看,李贽实也属于王学左派。他在南京时,曾师事泰州学派的学者王襞。襞是王艮的儿子,幼闻庭训,王艮在淮南讲学时,王襞长期在左右,对于“乐学”之说尤多发挥。据此可以看出,李贽与泰州学派的渊源,实得泰州之传。

再者,受佛道影响原也是泰州学派的特征之一,这一点,李贽自己也是明白承认的。他在《阳明先生年谱后语》里说:“余自幼倔强难化,不信道,不信仙释。故见道人则恶,见僧则恶,见道学先生则尤恶,……不幸年逋四十,为友人李逢阳、徐用检所诱,告我龙溪先生语,示我阳明王先生书,乃知得道真人不死,实与真佛真仙同,虽倔强,不得不信之矣。”看李贽的《与马历山书》,方知孪贽的“童心”、“真心”,亦有此意:“人人各具有,是大圆镜智,所谓我之明德是也。是明德也,上与天同,下与地同,中与千贤万圣同。彼无所加,我无所损。”

李贽的“童心说”,对于当时文坛的反复古主义起过积极的作用。明代文坛前后七子在作文教育上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对前人规步矩随,丝毫没有自家的精神气魄。即前七子中最负盛名的李梦阳,钱牧斋批评他说:“献吉以复古自命,曰:古诗必汉魏,必三谢,今体必初盛唐、必杜,舍是无诗焉。牵率模拟,剽窃于声句字之间,如婴儿之学语,如童子之洛诵,字则字,句则句,篇则篇,毫不能吐其心之所有,古之人固如是乎?天地之运会,人世之景物,新新不停,生生相续,而必曰汉后无文,唐后无诗,此数百年之宇宙日月,尽皆缺陷晦蒙,直待献吉而洪荒再辟乎?”批评可谓刻辣。

前后七子在程朱理学及八股文风的锢禁之下,“不能吐其心之所有”,相率为假古董。李贽针对文坛颓风,提倡以“真”对“伪”的“童心说”。反复古派最有力的袁中郎,即多受其思想的影响。

总之,“童心说”以其强烈地反对道学教育及封建名教的束缚,反对权威和僵化,追求个性自由和解放的特征,具有了近代启蒙思想的色彩。它是对封建专制主义压制人的个性和情感,对程朱理学摧残人们精神和理智的一种抗争;是对个性的自由解放、自由发展的一种人本主义的呼唤;是躁动于封建名教重压下的人的主体自觉的渴求和觉悟;是与初步资本主义萌芽的社会经济状况相适应的。这种见解在当时的确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无论是对文艺批评,还是对教育的理论与实施,都具有深刻的积极意义。

同类推荐
  • 2012,玛雅预言

    2012,玛雅预言

    预言真的会发生吗?如果发生,人类将要如何应对?现在的科学手段,是否能起到足够应对的措施?在预言应验之前,人们应当选择何种姿态面对?在本书中,这些都将一一为读者解答。
  • 大报智慧:《环球时报》研究

    大报智慧:《环球时报》研究

    本书对《环球时报》的发展历程、报道特点、标题、版式、发行、广告、人才、文化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梳理和分析,全景展现了《环球时报》的积极探索和丰硕成果,揭示出其成功的秘笈。本书指出,在国内国际新的传播环境下,《环球时报》今后的发展目标是:努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大报,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本书观点鲜明、逻辑严谨、材料着实、图文并茂,综合运用新闻学、传播学、叙事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加以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本书可为传媒从业者提供借鉴,也可为传媒及相关专业师生提供参考。
  • 大学生GE阅读(第3辑)

    大学生GE阅读(第3辑)

    本书是大学“大学生GE阅读”第3辑,书中具体收录了《20世纪西方美学的四个问题》、《人性新说:不要忘记我们是人》、《论苏轼的文学创作与禅宗之关系》、《“自由立兹”的周德伟》、《短语评点51则:中国古典诗词的另类品题》等文章。
  • 教育,诗意地哲思

    教育,诗意地哲思

    本书是由多篇散文式的教育随笔编辑而成,以一线教师的视野审视教育,在行云流水般的笔触中倾注笔者对教育的理解。书稿主要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教育散文,第二部分是教育效应,第三部分是心理反思。书稿为随笔原创,随意洒脱,有别于一般的教育论文,有一定的可读性。
  • 民生与社会调查:“子牛杯”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作品选

    民生与社会调查:“子牛杯”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作品选

    大学生短期支教效果调查——以西部阳光行动为例、北京市“非典”后遗症患者生活现状调查报告——以非因工病患为主、5.12地震灾区过渡安置点居民生存现状调查——以四川省第一个安置板房社区都江堰“幸福家园”为、北京市汽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调查报告、民工子弟小学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以朝阳区第一个流动儿童之家光明小学为例、近视手术安全吗?——准分子激光近视矫正手术安全性调查、“高楼林立,何以为家”——高房价背景下北京无房户住房情况调查……
热门推荐
  • 你可以,爱

    你可以,爱

    想要在生活中获得快乐和自在,不能够没有爱,爱是一切幸福的门槛,也是幸福大道上的铺路石。但是要学会爱,不是件容易的事,还好,我们有了一行禅师。\r一行禅师以他惯有的温柔力量,用经验和故事告诉我们,佛法中所提出的“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教法,是通往爱的最佳捷径。禅师以正念、顶礼、说爱语、观想等方式来修行四无量心,详细且实用的步骤,可以当下运用,进而开发出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真正的爱能理解他人,帮助他人;能接纳完美与不完美,并有强大的内心力量,可以不执著;真爱甚至可以疗愈一切身心的疾苦。尊敬的书友,本书选载最精华部分供您阅读。留足悬念,同样精彩!
  • 电子幽灵

    电子幽灵

    一场意外,方木变成游荡在互联网中的亡魂。当他如同虚拟世界的神明,驾驭着电子与光缆,在世上掀起惊天风浪之时,蓦然回首,方木忽然发现,他失去了更多东西。借着一具植物人少年身体重活一世,逝去的时光,过往的亲人,崭新的生活,方木当如何面对?本书为都市异能YY小说,勿计较其真实性。
  • TFBOYS之爱,不再见

    TFBOYS之爱,不再见

    一次偶然的相遇,后而后之,两人相爱,爱了,爱的痛苦,爱的只知道付出,说好要一辈子牵绊,说好要一辈子记得,爱,你会记住我们曾来过的痕迹吗?
  • 侠士不慌张

    侠士不慌张

    洒以热血,不予妥协。不懂变通也好,我就是我,仗剑指尽不平事,荡破敌寇逍遥行,把酒高歌,吟诗作对,安的天下百姓具欢颜!
  • 刻印世界

    刻印世界

    刻印世界,这个传奇的世界上,有着各种各样匪夷所思的力量。器具刻印、化身刻印、武学刻印、魔法刻印各种难以想象的刻印构成了这个奇幻的世界。真正的强者不是脉力等级高的人。对刻印有着非一般的理解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给第二第三个收藏的观众老爷跪下了!T.T第一个我自己……还有第一张推荐票!
  • 义演法师西斋

    义演法师西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每天快穿都在相爱相杀中

    每天快穿都在相爱相杀中

    你相信么,我们的第三魂叫幽精,它决定了你将来会爱什么人,如果你的幽精丢掉了,那么就会受永生永世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之苦。
  • 世世倾心:君上爆宠逆天妃

    世世倾心:君上爆宠逆天妃

    “墨染风璃,倘若我受伤了,你会怎么办?”“陪你一起流血一起痛,你好我好。”“那我每月大姨妈来的时候呢?”“照此不变。”“我此生注定是不凡的,我不可能过那种安定幸福的生活。”“我会守护你。”“我要平定天下。”“我陪你。”“我要征服六界。”“我陪你。”“我这辈子不可能会有身边人。”“那我就做你的身后人。”沐千玥第一次红了眼眶。“墨染风璃,你为何会爱我胜过爱自己。”“爱没有原因,有原因的不叫爱。”“世上好女子那么多,为何独独爱上了我。”“一见钟情,你便是我的独一无二。”“当初如若不是陌如玉带我回来,我们还有现在吗?”“有。就算没有,我也会让它有。””
  • 江湖决印

    江湖决印

    生逢乱世苟活性命一颗铁蛋异界重生身怀上古决印稀有属性却屡屡面对生死劫难只想过着平淡安稳的日子却总是历经波澜壮阔的沉浮。。。英雄不归路少年闯江湖
  • 戏说航天

    戏说航天

    幽默风趣、多年干航天经验,拟用另一种方式展示航天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