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名精卫听此怒喝,立即躬身站于一旁。与精兵纠缠的青衣男子转过身来,见是绫子,立即上前,恳切道:“绫子姑娘,我想见湘君公主,烦请你代为通报。”
绫子差点没认出南安侯萧顶添——简便青衣,粗缎裁制,说不出道不尽的寥落。她想着公主来此是要静养、不宜有人打扰,便道:“公主不会见侯爷,侯爷还是请回吧。”
萧顶添祈求道:“绫子姑娘,烦请你帮我通报一声,若公主真的不愿见我,我无话可说,不过,你还是通报一声吧,求绫子姑娘成全。”
绫子皱眉道:“不是不通报,而是……现今不是很方便。”
“绫子,让他进来吧。”芙蓉殿内传来一道微冷如河上浮冰的声音。
“侯爷,请吧。”绫子无奈地打开殿门让他进去,接着朝精卫喊道,“严加守卫。”步入殿内,她关上殿门,但见六重帷幕内并无湘君公主的身影,想必还泡在汤泉里。然而,公主便是如此让萧顶添“求见”么?
“臣,参见公主殿下。”萧顶添望向六重帷幕围合的汤池,却无人影,猜不到湘君公主的意图,只能侧首看绫子一眼,然而绫子只是耸耸肩。
“侯爷有何要事?”烟雾缭绕、帷幕朦胧的汤池内传出慵懒的声音。
“公主,臣……臣有事相求。”萧顶添清清咽喉,见湘君公主不置可否,便继续道,“公主曾救臣一命,臣万分感激……那夜徐佳于凉台中毒身亡,恳求公主护臣周全,不知当时公主会不会答应徐佳的无礼要求?”
“侯爷,事过境迁,当时并非时下,况且我是一个出尔反尔之人。”宁歌的声音似有笑意。
“臣斗胆,恳请公主护臣周全。”萧顶添像是下了极大的决心,目光不自禁地瞥向汤池,六重帷幕内却无声无息,他的手心微微渗汗,“让公主为难,臣知罪。”
“既然知罪,就退下吧。”宁歌寥寥数语,浇灭了萧顶添的期盼。
“公主,”萧顶添情急地跨步上前,又硬生生止步于阶前,惊得绫子冲到他身前伸臂拦住。他长眉微拧,仿佛心中愁苦难言,“臣……恳请与公主深谈。”
“若侯爷为此事而来,深谈就不必了。”宁歌的嗓音淡渺若烟。
“侯爷,请吧。”绫子冷冷地下了逐客令。
萧顶添索性将心一横,以臂拂开绫子,冲进汤池内。绫子尖叫一声,旋即回神,高声大叫:“来人!来人!”紧接着,她急忙冲进汤池,看见湘君公主悠然靠在池壁上,双手抚弄着乌湿长发,神色淡定,而萧顶添立于池沿,躬身俯首,似是恭敬。
芙蓉池内,热气蒸腾,水光晃动、映上粉壁,像是水渍淡淡泅开,又似透明光影泠泠诡异。此等情势看似祥和,实则冷寂而又肃杀,绫子焦急得手足无措,却见湘君公主怡然面色,只得静静候在一旁。
萧顶添沉沉低眸,嗓音微颤:“臣只是江南降臣,公主并无道理为了臣忤逆太后,然而若臣果真丧命于洛阳,倒是痛快,只是污了太后的清誉,天下万民定会以为大宁心胸狭郁、气量狭小,容不下南安侯。臣知道强人所难,恳请公主为太后多多思虑。”
宁歌泠泠轻笑:“护你周全也无不可,只是我并无三头六臂,如何护你?”
萧顶添的目光微微上移,瞥见汤池内碧波荡漾、湘君公主乌黑长发如墨缎披洒香肩,两截臂膀若琉璃明澈,神情散朗,颇见林下之风③,却又风致艳冶。触及她的眸光,他立即收回目光:“公主过谦了,若非臣走投无路,亦不会擅闯行宫,烦请公主谅解与怜悯。”
◎◎◎◎◎◎◎◎◎◎
注释
①:该典故出自《世说新语·言语》,陆机以千里莼羹与王济的奶酪匹敌,形成绝对压倒的优势,足见陆机思维之敏捷、言语之机巧。本文引用该典故,意在展现杨策思维敏捷、气度从容。
②:《楚辞》九章之一《哀郢》,作者屈原。所谓“哀郢”,即哀悼楚国都被秦国攻陷、楚怀王受辱于秦,百姓流离失所之事,原作情感表达十分沉重,家国之恨、身世之感以及使命感交织在一起,充分体现了屈原的爱国情怀。本文此处表现萧顶添家国之恨、沦落北国之屈,抒发他内心的孤郁与悲怆。
③: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林下风气”意为竹林贤士的风度气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