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生生的鸟鸣声,把陈玄从美梦中叫醒。
看看时间,已经五点多了,子午卯酉正是练功时,陈玄起身盘膝而坐,默默调息片刻,缓缓呼吐一夜里体内所积累的浊气、吸纳早晨清新的清阳之气。
一呼一吸如风箱一推一拉,气机鼓荡间洗去残留睡意,沁得五脏六腑一片清爽,之后便如常调息观照。
大约一个小时之后,结合《坐式八段锦》与《洗髓经》早功的方法收功,正是:
“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微摆撼天柱,赤龙搅水浑;漱津三十六,神水满口匀;一口分三咽,龙行虎自奔;闭气搓手热,背摩后精门;左右辘轳转,两脚放舒伸;叉手扳其趾,出入六六息;以候逆水上,再漱再吞津;如此三度毕,神水九次吞,咽下汩汩响,百脉自调匀。”
“两手按摩竟,良久方盘膝;直身顿两足,徐徐方站起;行稳步方移,缓步为定例;息心并涤虑,浃骨更洽髓。”
认真地洗脸、仔细地刷牙,检点过仪容,确认绝对不会影响市容、只会给世界增光添彩之后,陈玄如惯常一样,洗个苹果啃着,出门找清幽怡人的地方站桩、练拳。
太阳已经升得老高,小镇已经活力焕发,随着清早晨练与遛弯儿的人流走进玉虚宫,陈玄瞅了两眼,附近武馆里组队做着跑步、踢腿、蛙跳之类的训练,忙活得有声有色的小伙伴儿们,回味了下在少室山下差不多的忙活而可乐的时光,便往深处走去,找了个人少清净的地方,便摆开架势,站起梁山子午门的马步桩。
腿分肩宽,两膝略曲,脚趾爪地,头正身直,虚领顶劲,沉肩坠肘,含胸拔背,百会会阴成一线,下颌微收舌抵腭,最重要的是那松腰提臀、提肛收腹、尾闾中正不漏气。
随着周身越来越松静、呼吸越来越绵长,一呼一吸间,元气奔流、气机鼓涨,如小树随风轻摇、如老龟随波起伏,陈玄渐渐忘我,沉浸在身心与自然相和的脉动里……
回过神来,看看时间,已经过去一个多小时、陈玄停了桩功,开始练动功。
先练了遍浓缩得全是精华的八段锦,正是
“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臂单举;五劳七伤往后瞧;
摇头摆尾去心火;两手攀足固肾腰;攒拳怒目增气力;背后七颠百病消。”
接着打了三遍子午门内壮铁内衫,练了两趟少林七星拳。
铁内衫内壮精气,要立地顶天、气贯周身,打起来慢悠悠、沉甸甸如老汉推山;七星拳外练筋骨,脚踩七星、辗转腾挪,练起来活泼泼、轻灵灵似猫跃虎扑……
打完收功,已经日上中天,将近正午,陈玄在步行街旁的小吃铺喝了碗豆腐脑,又尝试了碗正宗热干面,大大矫正了食堂时代形成的对热干面的不良印象。
填饱肚子,回到宾馆,陈玄挑拣出用得着的装备和食品塞满登山包,把其余的行李寄存在前台,咨询清楚了武当山山门怎么走,退了房间,便溜达着往山门方向走去。
打量着一家家的绿松石、宝剑、山货为主打的商铺和以武当山特色菜为招牌的饭馆,陈玄沿着太和路走了差不多二十分钟,转了个弯儿,便看到高大的武当山山门牌楼。
陈玄穿过牌楼,入眼的是,左手边“武当银街”,右手边“武当金街“,中央一条宽阔大马路,却是有栅栏遮挡。
找人问过,才知道,大马路是给进出山门的车辆通行的,进山走金街买票,下山走银街。
沿着金街往上走,纯以欣赏眼光看着两侧售卖各种武当山特产的商铺,上了几个平台,便到了售票处,陈玄颇为肉疼地花两百多买了门票,上个厕所,彻底杜绝在仙山圣地随地大小便的可能性,便检票上了景区公交车。
看了看游览地图,规划了下游览路线,陈玄开始回想了解到的真武故事。
毕竟“行万里路”要想有大的收获,还是得根植于“读万卷书”积累的知识与文化品味。
武当山,本名仙室山,又名太岳山、太和山,武当的意思是“非真武不足以当之“。
相传在上古黄帝时代,在西海的另一边,有一个净乐国,净乐国善胜王后梦见自己吞日而孕,怀胎十四个月之后生下一王子,国王和王后喜爱至极,并将他命名为“太玄”。
也有说“太玄”是玉帝给真武的封号,且不管它,反正指的是还是一个人,且提前拿来用用。
小太玄天赋异禀、生而神明,简而言之,就是个超级天才。
七岁能诵经,十岁已遍览宫内藏书,除了饱读诗书之外,还学了一身的好武艺,那叫一个文武双全、羡煞旁人。
于是,净乐国王和普国百姓,对净乐王子寄予厚望。
可是呢,太玄本是,太上老君第八十二次化身,托生于大罗境上无欲天宫,乘愿而来,有着不寻常的使命,
曾做过盘古之子玄冥,也就是四象之一玄武。
曾转世为龙身伏羲,为中华之祖龙,故也被叫做玄龙。
据说,还曾转世为炎黄二帝的父亲少典氏。
更牛大发了的是,已经内定了,于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退位后,主持总部位于第三十四天上清圣境禹余天的天庭事物,任第三任天帝。
如此强大的来头和根基,太玄长大了,本心觉醒,自然是发大誓愿潜心修道、救护天下苍生。
太玄的大愿,感通了玉清圣祖紫炁元君。
这位紫炁元君,来历神秘,不得而知,不过既然来自玉清境,又叫圣祖,大概是原始天尊的化身。
于是,奇遇便发生了。
在某日花园散步之时,突然出现一个紫衣道人,对太玄说:
“若想修道成仙,必须断绝荣华富贵,除去心中的欲望,到红尘之外去修炼。大海之东,有一名山,为武当山,那里是修行的好去处。”
于是,太玄在十五岁那年出走,历经千辛万苦来到武当山,于如今紫霄宫后山的太子岩太子洞所在修炼。
转眼四十年匆匆而过,却依然未能修炼有成,太玄便有些灰心,下山而去。
在经过如今磨针井的位置时,看到紫炁元君化身的一位老婆婆,于路边在磨石上磨一根铁棒,太玄好奇之下,上前询问。
老婆婆说:”我需要一根针,正在磨针。”
太玄疑惑地说:“这分明是根铁杵,怎么能磨成针呢。”
老婆婆说:“只要我一直磨呀磨、磨呀磨,功夫到了,自然磨成针。”
太玄听罢,暗暗反复念叨:“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反思自身,太玄大受触动,道心更加坚定,随即回返太子岩,更加精进地用功。
又过了两年,共计历四十二年,太玄终于功成果满,于南岩飞升崖白日飞升、五龙捧圣,直升上清圣境禹余天五明宫琼霄宝殿。
玉帝封为玉虚师相,镇北极六天,主风雨,荡魔伏邪,故又称荡魔天尊。
在春秋到汉末这一段时间,武当山已经有大量隐修者,成为宗教活动的活跃场所。
魏晋南北朝时期,又得到进一步发展。
唐贞观元年,唐太宗敕建五龙祠。
到唐末,武当山被列为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
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始建紫霄宫,名“元圣紫霄宫”。
元时,皇室敕封武当山真武神,武当山成为元朝皇帝“告天祝寿”的重要场所。
明洪武初年,道家修炼的集大成者、武学宗师张三丰来到武当,搜奇揽胜之余,着手整饬殿宇,收丘玄清、卢秋云、刘古泉、杨善澄、周真德五人为入室弟子。
而后,张真人命丘玄清修整五龙宫,卢秋云整饬南岩宫,刘古泉、杨善澄住紫霄。
之后,祖师又在展旗峰北陲卜地结草庐,供奉玄帝香火,名曰“遇真宫”(永乐十年改建为玉虚宫);另在黄土城卜地结草庵,名曰“会仙馆”(永乐年间改建为遇真宫)。
自此,武当山八宫二观三十六庵的大体格局初步形成。
到明成祖大修武当山,耗资数以百万计,日役军民工匠30万人,历时14年,建成9宫8观等33座建筑群。
嘉靖年间又增修扩建,把“真武修仙”的故事布局,通过建筑被充分体现了出来。
至此,武当山被封为“太岳”、“治世玄岳”,被尊为“皇室家庙”,成为道教第一名山,武当山也成为了中国最大的一处道家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