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八十五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23%。
龙姓大探源
龙,作为中国的图腾崇拜,是神圣和吉祥的象征。说来有趣,世界上本来没有龙,可在中国人的生活中,龙的形象却比比皆是。中国人常说自己是龙的传人,姓氏中也有龙姓。
有关龙姓来源说法不一,据说最早的一支与黄帝时期一位驯养龙的人有关。相传这位养龙的人名叫董父,因为善于养龙和驯龙而出名,被黄帝赐姓为豢龙氏。于是其后代的一支以职业为氏,开始姓龙。其实龙姓的来源相当复杂,在历史发展中,龙姓先后形成了武陵、天水、渤海三大郡望。后来经过不断迁徙,今天龙氏后裔分布在我国许多地方,河南信阳便是他们的聚居地之一。
繁衍之迹
传说时代的龙姓发源地为河南、山西、湖北。由于龙姓支派较多,故而分布较广,这一特点使得龙姓迅速地向四周地域扩展繁衍开来。约在汉代,甘肃和湖北、湖南省境及山西、河北、河南山东间地已是龙姓繁衍的三大中心。此期,蜀中(今属四川)有龙姓迁入者,后又南迁至贵州,形成四大姓氏(龙、傅、尹、董)之一。魏晋南北朝时,中原龙姓为避战乱而南迁,促使了南方龙姓人口数量的增长,这次迁徙也为后来江南龙姓发展势头盛于北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据《北史》所载:"且弥王、焉耆国王皆龙姓。"焉耆国为西域小国,龙会当政时,曾击败龟兹王,一时葱岭以东,皆率服,其子龙熙在位时,投降后凉,遣子入侍,渐与汉族相融。唐宋时期,八番中的龙番,酋长皆龙姓,后分为大龙番、小龙番安抚司,养龙坑、谷龙、上龙长官司,安龙土千户。宋元时期,龙姓出现了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的南迁,促使南方龙姓人口数量大大超过北方。明清时期,上述"龙番"各分支发展成为"龙家",渐与汉、布依、水、苗各族相融。从龙姓历史演进过程来看,这一过程,即体现着北方龙姓与南方各族相融,又体现着少数民族龙姓与汉及其他各族相融。就在这一步步的相融中,龙姓完成了遍布华夏的历史旅程。今日龙姓尤以湖南、四川、广东、江西等省为多,四省龙姓约占全国汉族龙姓人口的67%。
龙姓名人
"云南王"龙云
龙云(1884~1962年),字志舟,彝族,炎山区人(祖籍四川省金阳县)。他1914年毕业于云南讲武堂,在唐继尧部队先后任侍从副官、排长、中队长、大队副、团长、梯团长、柳州警备司令、靖国军军长、前敌总司令、滇中镇守使、昆明镇守使、云南讲武堂校长。龙云早年曾参加"讨袁"、"护法"斗争,1927年唐继尧下台后,任云南省代理主席、主席,掌握了云南的军政大权。
抗日战争开始后,龙云派出部队参加抗日。后因地方割据势力与蒋介石扩展势力之间的矛盾,龙云逐渐支持反蒋民主活动,并秘密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45年10月,国民党当局在昆明发动突然袭击,解除了龙云在云南的军政大权,并把他挟持至重庆、南京,名义上担任国民党政府军事参议院院长,实为软禁。1948年龙云秘密逃往香港,宣布与蒋介石决裂,后参加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被选为中央委员。1949年渡江战役后,积极与担任国民党云南省主席的卢汉联系,推动云南部队起义。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举行第一届全体会议,龙云作为特邀代表参加。新中国成立后,龙云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第二、第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民革中央副主席等职。1962年6月,龙云病逝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