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十三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1.3%。
胡姓大探源
胡姓的最早来源,根据史料记载,是这样的:舜的后裔胡公被封于一个叫陈的地方,其子孙于是以封邑为姓。也就是说,胡姓也跟陈姓一样,是上古圣君虞舜的妫姓后裔,他们的始祖,都可以追溯到3100年前被周武王封为陈侯的胡公满,血脉完全相同,只是一个以封邑的地名为氏,一个以老祖宗的谥号为姓罢了。
在早期历史上,胡姓的表现似乎比不上他们谊属兄弟的陈、田等姓,除了春秋时期有过一位以大义化解蒲邑之危的名士胡衍之外,名登史册的胡姓人物,并不多见。
秦汉天下一统之后,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胡姓"后来居上",名人辈出,就以汉朝的胡安和胡烈来说,他们的事迹,便足以光耀后人。胡安是一位了不起的教育家,曾经在白鹿山聚徒授经,司马相如便是他的得意门生之一;胡烈,则是一位出了名的好官,他在担任襄阳守的时候,筑堤灌园,曾被老百姓歌颂为"譬春之阳,如冬之日。"
以"光芒毕露"四个字来形容胡氏在宋朝300多年间的杰出表现,应该是最为恰当不过的了。这段时间,胡氏的才华横溢,满门书香,胡安国、胡瑗、胡三省等人,无一不是功在传统文化,名垂千秋万世的著名学者。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宋朝在王安石施行新法的时候,曾经废弃先秦时期最为精辟的智慧结晶《春秋三传》,将之摒诸学习的大门之外。其后,要不是有胡安国的矢志"抢救",则今日呈现在后人面前的传统文化的内容,就很可能两样了。胡安国"抢救"了《春秋三传》,对于整个中华文化而言,真可以说是功高五岳,难怪他死后会被祀于孔子庙,千秋万世供人瞻仰。
繁衍之迹
胡姓最初的发源地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今河南淮阳,另一个是今安徽阜阳。这两支胡姓经过不断的繁衍与融合形成了当今胡姓遍布于天下的盛况。从先秦至两汉时期,胡姓族人历经迁移,向西进入陕西、甘肃两省,向北进入山西,向东进入山东,向南迁入湖北、江西,使胡姓得以发展繁衍。其中,迁入甘肃境内的胡姓一族,在后汉时期已成为望族。三国时期,胡姓族人高官不断,家族逐渐兴旺。其后裔胡奋由曹魏入晋,使胡姓由功勋之家演变为外戚之家,并有其分支相继在今河南新蔡繁衍,亦成为当地望族。两晋南北朝时期,胡姓原居于陈(今河南淮阳),后因"永嘉之乱",中原士族大举南迁,与其余七姓族人共同入闽,成为"入闽八姓"之一。唐宋年间,胡姓族人胡竦迁入晋安郡(包括今福建漳、泉二州),被奉为闽中胡姓的始祖。其五子分迁于安徽、福建、江西等省境内,使胡姓族人再一次远播分散于各地,并得到巨大发展。而另一支在五代南唐时,由安徽阜阳迁入吉州(江西吉安)、金陵(今江苏南京),也使江西逐渐成为胡姓繁衍中心。至元明清时期,居于今河南淮阳一带的部分胡姓因避战乱入迁福建、广东等地,再次远播其它各省,从而使胡姓成为一个遍布全国且远播海外的大姓。胡姓在我国分布很广,尤以四川居多,约占全国胡姓人口的13%,湖北、江西、安徽、浙江、山东、湖南等省亦多此姓,上述七省胡姓约占全国汉族胡姓人口的65%。
胡姓名人
1.红顶商人胡雪岩
胡光墉(1823~1885年),幼名顺官,字雪岩,湖里村人。他幼时家贫,帮人放牛为生,稍长,由人荐往杭州于姓钱肆当学徒,得肆主赏识,擢为跑街。
胡雪岩因帮助穷困潦倒的冗吏王有龄捐官,以致自身失业,王有龄感其恩,遂与之结为生死之交。后胡雪岩利用王有龄在宫场上的发达,开设钱庄,在官府势力、漕帮首领和外商买办之间,层层投靠,左右逢源,以精细的连环计算,收买民心、网罗赌棍、拉拢富商,混迹于勾栏赌场,竭力经营丝茶生意,大做军火勾当。其间,收姬纳妾,邀友狎妓,不惜重金为妓女赎身,又转手奉送于高官。由于胡雪岩精于谋划,手段灵活,因此,很快得以暴富,终至在上海、杭州立足,由市井布衣,跻于江浙大贾之列。
2.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胡适
胡适(1891~1962年),原名胡嗣糜,字适之,近代史上名副其实的风云人物,中国新诗的开山鼻祖,他自己戏称为"新诗老祖宗"。作为中国第一个用白话写诗出集的诗人,胡适的诗清新、流畅,颇具大家风范。
胡适世居安徽绩溪,出自安徽阜阳胡姓。胡适1891年出生于上海,20岁赴美留学,后来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民国六年返国,任北京大学教授。抗战期间,曾出任驻美大使,胜利之后为北京大学校长。
旅美期间,他先后任教于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加州大学、普林斯顿大学,1962年逝世,享年71岁。
对于中国新文学运动,胡适是最重要的启蒙人。早在1917年1月,他即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当时文学的八个主张,也就是后来的"八不"主义:
(1)不做言之无物的文字;
(2)不做无病呻吟的文字;
(3)不用典;
(4)不用套语滥调;
(5)不重对偶,文须废骈,诗须废律;
(6)不做不合文法的文字;
(7)不摹仿古人;
(8)不避俗话俗字。
胡适主张使用"白话"做为文学语言改革的基础,对于白话,他的看法是:
(1)白话的"白"是戏台上"说白"的白,是俗语"土白"的白,故白话即是俗话。
(2)白话的"白"是"清白"的白,是"明白"的白,白话但须要"明白如话",不妨夹几个文言的字眼。
(3)白话的"白"是"黑白"的白,白话便是干干净净没有堆砌涂饰的话,也不妨夹入几个明白易晓的文言字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