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十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2%。
吴姓大探源
据史料记载,春秋末期的吴国是吴姓人的发源地。
古代的吴国,位置是在现今江苏省无锡县一带。周初,属于泰伯的封地,传到十九世孙寿梦的时候才开始称王,国势也日益壮大,国境一直伸延到浙江省嘉湖一带。由此可见,吴姓汉族的始祖,是周代的泰伯。
繁衍之迹
吴姓发源于我国南方,秦汉时期是得姓以后第一个发展时期。吴亡国后,吴姓后人流亡到江西婺源、安徽歙县一带,并有北迁至山东、山西等地者。在秦末汉初,吴姓族人参加起义,因功多被封王,出现多个名门望族,如南阳吴氏、陈留吴氏、河南吴氏等,荣极一时,为吴姓发展史上一个重要时期。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吴姓族人得以进一步发展,由于吴姓有女在汉末嫁于吴国君主,成为皇族,生孙权、孙策等人,并在吴亡后,入仕于两晋,屡出名人,知名于世。到了宋元时期,吴姓族人由于各种原因,出现了北方吴姓大量南迁并在南方大发展的情况,因此北方吴姓渐衰,南方渐旺,并且在此时期,"延陵季子"的后人,咸阳吴姓、绍兴吴姓等一大批族人,逐渐显贵,历代为官,家族不断扩大兴旺,并在以后逐渐分出安徽宁国,浙江嘉兴等望族。到明清及近现代时期,吴姓名人大量涌现,家族分布进一步广泛,人口增多,还出现了除大陆以外,向东南亚及海外广泛迁徙的现象。吴姓分布极广,现以江南一带为多,华东各省吴姓人口比率均占各省人口2%以上,尤以福建省为高,约占全省人口的5%。
吴姓名人
1.画圣吴道子
吴道子(约公元685~785年),河南禹县人;唐代画家;少时孤贫。他初学书后转习绘画,20岁才崭露头角,曾做过兖州瑕丘(今山东兖州)县尉。浪迹洛阳时,玄宗李隆基闻其名,任以内教博士,改名道玄。他擅画道释人物,亦擅画鸟兽、草木、台阁,笔迹落落,气势雄峻。他曾作壁画三百余幅,"奇迹异状,无一同者"。他画佛像圆光、屋宇柱梁、弯弓挺刃、皆一笔挥就。后人把他与张僧繇并称"疏体"。苏轼认为"画至吴道子,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
吴道子被后世奉为"画圣";民间画工尊之为"祖师"。他的代表作有《明皇受篆图》、《十指钟馗图》、《孔雀明王像》、《托塔天王图》、《大护法神像》等。传世作品有《天王送子图》,又名《释迦降生图》卷,为净饭王之子释迦出生故事,现藏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释迦图》藏日本京都东福寺;皆为后人托名摹本。
2.《西游记》作者吴承恩
吴承恩,明代小说家,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怀安山阳(江苏淮安)人。他生于一个由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贫。吴承恩自幼聪明过人,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他晚年因家贫出任长兴县丞,由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久愤而辞官,贫老以终。
吴承恩自幼喜欢读野言稗史,熟悉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科场的失意,生活的困顿,使他加深了对封建科举制度、黑暗社会现实的认识,促使他运用志怪小说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和愤懑。
吴承恩杰出的长篇神魔小说《西游记》,以唐代玄奘和尚赴西天取经的经历为蓝本,在《大唐西域记》、《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等作品的基础上,经过整理、构思最终写定。
《西游记》的出现,开辟了神魔长篇章回小说的新门类,书中将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与严肃的批判巧妙的结合在一起的特点直接影响了后世讽刺小说的发展。《西游记》是古代浪漫主义长篇小说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它也是浪漫主义的杰作。《美国大百科全书》认为它是"一部具有丰富内容和光辉思想的神话小说";《法国大百科全书》说:"全书故事的描写充满幽默和风趣,给读者以浓厚的兴味。"从19世纪开始,它被翻译为日、英、法、德、俄、等十来种文字流行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