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儒家的思想中,低调的主要内涵就是虚心听取他人意见,对其中不善和有过错的言论能够给以低调的处理。接下来,对于对立两端的不同观点、看法,能够知道最恰当的度量界限在哪里,并利用这最恰当之点,即对“中”的把握来治理国家。儒家的低调是一种手段,是一种虚心听取和吸收他人意见的心理状态。老子的基本观点是“为学日益,为道日损”,道“不可道”,所以它不能够通过学习的途径为人所把握。人只能够以“无为”——低调的态度去对待道。所以无知与无为之间,在老子是一种直接的联系。所谓“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张扬、高调与道是不相干的。低调者与“道”更容易达到浑然合一。
古希腊曾经有一个著名的哲学家,因为当时的人们有轻视哲学家的观念,于是他运用自己的知识,轻而易举地获得了财富。其实他并不需要财富,他只是用自己的例子告诉世人,把“智慧”用在世俗的事物上,可以很轻松地解决所有的问题。有智慧的人之所以不这样做,仅仅是因为他们不愿意这样做而已。这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不过我们可以从这里知道一个道理:低调作为一种达到智慧的捷径,如果你正确地把握了它,它可以为你带来你的所谓“聪明”所不能取得的东西。
做人绝招:
低调作为一种达到智慧的捷径,如果你正确地把握了它,它可以为你带来你的所谓“聪明”所不能取得的东西。
四、平和待人留余地
生活当中,要用平和的心态去对待人和事,同时还要学会留有余地,有时余地还要特别留多一点儿。工作当中,不要让人把你当成带刺的刺猬,应该收起锋芒,平和待人。因为低调做人是跨进成功之门的钥匙。
在唐高宗初年,卢承庆担任吏部尚书,负责朝廷内外百官政绩的考核工作。有一位官员监督运输,遇到大风,损失了一批粮食。卢承庆考核时作了这样的评定:“监运而损失粮食。考绩为中下等。”这位粮官容色自若,没申辩一句就退下去了。卢承庆看到他这样,就将评语改为:“碰上大风,失粮不以人力所能控制的,考绩得中等。”运粮官听了,既不喜形于色,也没有羞愧之词。卢承庆又把评语改批道:“宠辱不惊,考绩得中上。”运粮官这种宠辱不惊的修养和雅量,使上司改变了印象,赢得了好评。
平和待人的关键是调节。李白的“天生我才必有用”,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都是在遭受挫折时对心态的很好调节。成功在握,你可以忘形一乐,只是不要背上包袱;遭遇打击,你可以痛哭流涕,只是不能留下阴影。不为暂时的成败左右,最终的胜利必将属于你。不要总是把郁闷埋在心底,不要一个人躲在角落里哭泣,任何时候你都不该是孤独无助的。
林肯年轻时不仅喜欢评论是非,而且还常写诗讽刺别人。林肯在伊利诺州回春田镇当见习律师后,仍然喜欢在报上抨击反对者。1842年秋,他又写文章讽刺一位自视甚高的政客詹姆士·席尔斯。他在《春田日报》上写了一封匿名信嘲弄席尔斯,全镇哗然,引为笑料。自负而敏感的席尔斯当然愤怒不已。最后终于查出了写信的人,他跃马追踪林肯,下战书要求决斗。而林肯能写诗作文,却不善打斗,但迫于情势和为了维护尊严,不得不接受挑战。到了约定日期,林肯和席尔斯在密西西比河岸碰面,准备一决生死,幸好有人挺身而出,阻止了他们的决斗。从这件事中,他汲取了教训。此后,他行事就小心稳重多了。也可以说,为他后来成为美国历史上伟大的总统奠定了基础。
俗话说:“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林肯经历的事情使他终身受益。因此,现实生活中,无论你多么强大,对手多么的不屑,无论你地位多高,权多重,钱多多,都应该给自己留些余地。否则,即使你当时得到了些什么,但是,你必须为你得到的付出。不失不得,这是天理。
在证券投资当中,更需要以平和待人,办事留有余地。因为留有余地是对这个市场的风险有本质认识,同时是对股价的涨、跌规律顺势而为,不加任何主观的臆断。留有余地,既是一种投资的战略策略,也是对投资者人性的一种磨炼,不要想在股市上一夜暴富,不要以为一次“全仓打进”,就可以改变人的命运;股海茫茫,风险难测,“留有余地”者长存。
曾经有位医生在替一位企业家进行诊疗时,劝他多多休息。这位病人愤怒地抗议说:“我每天承担巨大的工作量,没有一个人可以分担一丁点儿的业务。大夫,您知道吗?我每天都得提一个沉重的手提包回家,里面装的是满满的文件呀!”“为什么晚上还要批那么多文件呢。”医生讶异地问道。“那些都是必须处理的急件。”病人不耐烦地回答。“难道没有人可以帮你忙吗?助手呢?”医生问。“不行呀!只有我才能正确地批示呀!而且我还必须尽快处理完,要不然公司怎么办呢?”“这样吧!现在我开一个处方给你,你能否照着做呢?”医生说道。
这病人听完医生的话,读一读处方的规定——每天散步两小时;每星期空出半天的时间到墓地一趟。病人怪异地问道:“为什么要在墓地待上半天呢?”“因为……”医生不慌不忙地回答:“我是希望你四处走一走,瞧一瞧那些与世长辞的人的墓碑。你仔细思考一下,他们生前也与你一样,认为全世界的事都得扛在双肩,如今他们全都长眠于黄土之中,也许将来有一天你也会加入他们的行列,然而整个地球的活动还是永恒不断地进行着,而其他世人则仍是如你一般继续工作。我建议你站在墓碑前好好地想一想这些摆在眼前的事实。”医生这番苦口婆心地劝谏终于敲醒了病人的心灵,他依照医生的指示,释缓生活的步调,并且转移一部分职责。他知道生命的真义不在急躁或焦虑,他的心已经得到平和,也可以说他比以前活得更好,当然事业也蒸蒸日上。
做人绝招:
现实生活中,无论你多么强大,对手多么的不屑,无论你地位多高,权多重,钱多多,都应该给自己留些余地。否则,即使你当时得到了些什么,但是,你必须为你得到的付出。
五、放下身份,匍匐前进
年轻时的韩信之所以怀才不遇,就是由于自负志向远大,不屑与庸人为伍。韩信明明连饭也吃不饱,却整天佩带着标志贵族身份的长剑,这和鲁迅笔下那个不肯脱下长衫的孔乙己很相似。结果,身处底层当然不能被上流社会所接纳,其思想行为也不能为同一阶层的人们所认同,最终成了寓言故事里的蝙蝠,被兽类和鸟类共弃。一个人可以心怀高志,却不能因此而轻视芸芸众生。我们知道韩信对天下大势分析得很透彻,自己也确有奇才,这可能是他整日考虑这类事情的结果,人的精力有限,估计韩信就是忽视了对怎么做人的考虑,不懂放下自己的身份和众人相处,以致招来了胯下之辱。
有一个大学生,在校时成绩很好,大家对他的期望也很高,认为他必将有一番了不起的成就。最后他真的有了成就,但不是在政府机关或大公司里有成就,他是卖蚵仔面线卖出了成就。原来他是在毕业后不久,得知家乡附近的夜市有一个摊子要转让,他那时还没找到工作,就向家人借钱,把它顶了下来。因为他对烹饪很有兴趣,便自己当老板,卖起蚵仔面来。他的大学生身份曾招来很多不以为然的眼光,但却也为他招来不少生意。他自己倒从未对自己学非所用及高学低用怀疑过。要放下身份!这是他的口头禅和座右铭。
放下身份,路会越趟越宽。人的身份是一种“自我认同”,这本来并不是什么不好的事,但这种“自我认同”也是一种“自我限制”,也就是说,怀有这种认同感的人常常会想:因为我是这种人,所以我不能去做那种事。而自我认同越强的人,自我限制也越厉害,所以,博士不愿意当基层业务员,高级主管不愿意主动去找下级职员,知识分子不愿意去做没有文化的工作……他们认为,如果那样做,就有损自己的身份。
其实这种所谓的身份只会让人路越走越窄。你如果想在社会上走出一条路来,那么就要放下身份,也就是:放下你的学历、放下你的家庭背景、放下你的身份,让自己回归到普通人。同时,也要不在乎别人的眼光和批评,做你认为值得做的事,走你认为你值得走的路。放下身份的人比放不下身份的人在竞争上多了优势:能放下身份的人,他的思考富有高度的弹性,不会有刻板的观念,而能吸收各种资讯,形成一个庞大而多样的资讯库,这将是他的本钱。能放下身份的人能比别人早一步抓到好机会,也能比别人抓到更多的机会,因为他没有身份的顾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