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做人的原则来看,韬光养晦之术,表现为以静制动、以暗处明、以柔克刚,是为降格以待的智慧。愚、拙、屈、讷都给人以消极、低下、委屈、无能的感觉,使人放弃戒惧或者与之竞争的心理。但愚、拙、屈、讷却是人为营造的迷惑外界的假象,目的是为了要减少外界的压力,或使对方降低对自己的要求。如果要克敌制胜,那么可以在不受干扰,不被戒惧的条件下,暗中积极准备、以奇制胜,以有备胜无备;如果意图在于获得外界的赏识,愚钝的外表可以降低外界对自己的期待,而实际的表现却又超出外界对自己的期待,这样的智慧表现就能格外出其不意,引人重视。“大智若愚”是在平凡中表现不平凡,在消极中表现积极,在无备中表现有备,在静中观察动,在暗中分析,因此它比积极、比有备、比动、比明更具优势,更能保护自己。
如果说弱势群体为了保护自己有向强势群体示弱的必要,强势群体何必韬光养晦呢?这里面也有很多奥妙。一般来说,强势群体大权在握,处在比较显眼的位置。这样,他受人关注的就必然多,所要应付的事情也必然多。这样,会让他把许多的精力分散在与人周旋、应付上。一个人如果没有安静思考的时间,长期处在显眼的位置指挥、领导、周旋、应付。久而久之,精力、健康、知识、智慧,都会受到亏损!这就要求处在领导位置的人,避开众人的焦点,避开不必要的繁杂事物,回到比较隐蔽的位置。这样的位置有助于人修身养性、恢复精力;有助于人们不断反思、不断调整,拓展自己心灵的空间,强大自己灵魂的力量。这样,当人再一次投入到工作中,就会获得足够的智慧和精力去面对。所以,强势群体也常常会运用“韬光养晦”这种生存策略。只不过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运用韬光养晦的手段和目的不一样。
因此,有智者总结道:如果你是弱者,要摆脱弱者的地位,那么,需要韬光养晦,使自己战胜一切困难,通过奋斗崛起,变成强者;如果你是强者,要保持强盛不衰的地位,不致败落衰微,那么,需要韬光养晦,这样才会有备无患,保持不衰,求得永恒。
另外,韬光养晦还包括谦卑的意思,就是甘愿让对方处在重要的位置,让自己处在次要的位置。《易经·谦卦》里说:谦卑是指人因为虚心所以能进入对方的心,被别人接纳。而在沟通时彼此接纳是很重要的,因此谦卑作为一种品格也非常重要。如果你不谦卑,就不能够被别人接纳。不被别人接纳你就无法与别人沟通,无法与别人沟通你就什么事也别想做!如果人与人之间能够相互谦卑、互相尊重,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很好,大家团结一致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因此,韬光养晦不只是一种生存策略,也是一种美德。一个甘愿处于次要位置的人,一个谦卑的人,最后会赢得大家的尊重和爱戴。这样的人在领导位置上也能好好地服务他人。而一个骄傲的人,一个锋芒毕露的人,常常因为无法接纳他人的意见,从而失去他人的支持,最终常常被降到卑贱的地步。所以说,谦卑对一个人很重要。
做人绝招:
实现韬光养晦的要旨在于:实施对象没有安全感、怕人谋害,就向他表示最大的忠诚和善意;实施对象怕有人威胁到他的位置,就向他表示自己淡泊名利的态度;实施对象害怕失去权威,就向他表达最大的敬畏与尊崇!
六、柔能制刚,弱能制强
以柔克刚,源于老子“贵柔守雌”的思想。老子把先天地而生的“道”作为万物的本源。“道”的特征便是贵柔主静,自然无为。它收敛光辉,不露锋芒,明显而似暗弱,前进反若后退。正是这样的“道”创造万物,蓄养万物。宇宙万物和社会人生也应体道而行,柔弱处下,虚静不争。
比如在我国春秋末期,郑国宰相子产在治理国家上采用的就是以柔克刚的方法。子产为政刚柔并济,以柔为上,柔以制刚。郑国是一个小国,国力甚弱,要想在大国林立的空间求得生存,增强国家的实力刻不容缓。子产提倡振兴农业,兴修农事。同时征收新税,以确保有足够的军费供应和给养。新税征收伊始,民众怨声四起,沸沸扬扬,甚至有人扬言要杀死子产。朝中也有不少朝臣站出来表示反对,而子产毫不理会,也不作过多的解释,耐心等待事态的发展。只说:“国家利益为重,必要时自然得牺牲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我听说做事应当有始有终,不能虎头蛇尾。有善始而无善终,那样必然会一事无成,所以,我必须坚持将这件事做完。”
新税照常征收,而由于他还采取了振兴农业的办法,很快农业发展,民众由怨到赞,众人皆服。子产在各地还遍设乡校,乡校言论自由,因此有些对政治不满的人往往把乡校作为论坛进行政治活动。有人担心长期下去会影响统治,便建议取缔。子产却说:“这是没有必要的,百姓民众劳累一天,到乡校中发发牢骚,评谈政治实乃正常。我们可以作为参照,择善而从,鉴证得失。若强行压制,岂不如以土塞州,暂时或许会堵住水流,但又必将招来更猛的洪水激流,冲决堤坝。那时,恐怕就无力回天了,倒不如慢慢疏导,引水人渠,分流而治,岂不更好?”众人皆服,子产正是采用了以柔克刚的为职之道。
老子曾反复以水为例,论证柔弱能胜刚强的道理。水虽柔弱,但滴水却可穿石。它遇圆则圆,遇方则方,遇止则止,随缘而流;同时它又能摧坚克强,使人力而不能战胜。这就是水的特性。把石头扔进水里,就会被水覆盖,因为它有“包容”性;着火了,我们用水去扑灭,因为水有“化解”性;泥土遇见水,会变得柔软,因为水有“柔韧”性;把木头放进水里,会逐渐腐烂,因为水有“渗透”性;钢铁泡在水里久了,就会生锈,因为水有“侵蚀”性。水的这几种特性,就是代表着“柔能克刚,弱能胜强”的原理,生活中我们很需要有水的这种特性。
清朝乾隆年间,西藏地区因各部族争权夺利,一直战乱不休,乾隆皇帝苦思“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良策。打蛇打七寸。他觉得只有朝廷掌握了选择达赖或班禅的权力,人民就会听从于朝廷,战火就会平息,西藏就会太平。他设想在拉萨的大昭寺里供奉一个金瓶,每逢达赖或班禅圆寂时,就把四个选好的灵童的名字写在牙条签上,连同一枚空白签一起放入瓶中。喇嘛诵经7天后,由驻藏大臣当众抽签,抽中的灵童就是新的达赖或班禅;如果是空白签,就要另行物色转世灵童。这样,驻藏大臣的权力得到神化,中央集权得到巩固,真是“兵不血刃罢刀兵”。这就是乾隆的“金瓶制签”之计,后来此法被广泛用来确定青海、蒙古的活佛转世,只不过这个金瓶是设在北京而已。乾隆皇帝为控制大局而想出的这个小办法,就叫“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它为巩固边疆和加强民族融合立下了奇功。
对于谋反之罪,历代的皇帝都是兵戈相见,但若暴雨一阵,火灭去,又添洪水泛滥之灾,一浪刚平又起一浪,得不偿失,再说战争的胜负难料。要以柔和之姿去面对刚烈火暴之人,则会出现另一番局面,恰似细雨之于烈火。《明史》记载,有一次明武宗朱厚照南巡,提督江彬随行护驾。江彬素有谋反之心,他率领的将士,都是西北地方的壮汉,身材魁伟,虎背熊腰,力大如牛。兵部尚书乔宇看出他图谋不轨,从江南挑选了一百多个矮小精悍的武林高手随行。乔宇和江彬相约,让这批江南拳师与西北籍壮汉比武。江彬从京都南下,原本骄横跋扈,不可一世。但因手下与江南拳师较量,屡战屡败,气焰顿时消减,样子十分沮丧,蓄谋篡位的企图也打了折扣。乔宇所用的就是“以柔克刚”的策略。
人的性格千奇百怪,这个世界上什么人都有,如果你是一个管理者,而你的团队恰好就有一些不好管理的人,软硬不吃,你该怎么办呢?其实,以柔克刚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任何人的不合作态度都是有原因的,或者是因为待遇太低,或者不公平,或者是工作量的分配不匀,或者是在对公司的各项政策上有所误解,而这些都是与你这个作决策的管理者有关。也许你不是决策者,而只是个执行者,那你又应该怎么面对下属的这种不满情绪呢?也许有的人会说,不听指挥的我就辞掉他!这真的是最好的办法吗?要知道一个企业解聘一个员工很容易,如果不是太差的企业招进一个员工也不难,可是要找到一个适合的员工就真的非常难,如果因为这样的原因失去了一些好的员工,对企业就是相当大的损失,而且会直接影响整个集体的战斗力。这时候就需要领导发挥以柔克刚的本领了,首先承认错误在自己,让他的气有地方撒,然后再施以缓兵之计,调查清楚事情的原委,再有的放矢。
做人绝招:
水虽柔弱,但滴水却可穿石。它遇圆则圆,遇方则方,遇止则止,随缘而流;同时它又能摧坚克强,使人力而不能战胜。这就是水的特性。把石头扔进水里,就会被水覆盖,因为它有“包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