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22700000007

第7章 《韩非子》作品(3)

所以西伯劝说殷纣,殷纣就把他囚禁起来;翼侯被烤死;鬼侯被晒成肉干;比干被剖心;梅伯被剁成肉酱;管仲被囚禁;曹羁逃亡到陈国;百里奚在路上讨饭;傅说几次被转卖;孙子在魏被剔去膝盖;吴起在岸门才收住眼泪,哀痛西河会被秦国吞并,最后在楚国被肢解;公叔痤说公孙鞅是国家之才,反而被认为是昏聩之人,公孙鞅才不得不亡命到秦国;关龙逢被杀;苌弘被刳肠;尹子遭陷害;司马子期死后尸体浮于江上;田明死而尸体被分解;宓子贱、西门豹不斗而死在别人的手下;董阏于死而陈尸于集市之上;宰予不免于田常之乱;范雎曾被打断肋骨。这十几个人,都是世上仁贤忠良有道之士,不幸而遇到荒谬混乱昏暗狂惑之主而死。所以即使是圣贤也不能逃脱死亡避开杀戮屈辱的原因,又是什么呢?那就是愚昧之人是难以劝说的,君子是难于进言的。况且至理名言是不合于耳而逆于心的,除非圣贤明君是不能接受的,愿大王仔细斟酌考察才是。

爱臣

【原文】

爱臣太亲,必危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主妾无等,必危嫡子;兄弟不服,必危社稷。臣闻:千乘之君无备,必有百乘之臣在其侧,以徙其民而倾其国;万乘之君无备,必有千乘之家在其侧,以徙其威而倾其国。是以奸臣蕃息,主道衰亡。是故诸侯之博大,天子之害也;群臣之太富,君主之败也。将相之管主而隆家,此君人者所外也。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此四关者,不求诸外,不请于人,议之而得之矣。故曰:人主不能用其富,则终于外也。此君人者之所识也。

昔者纣之亡,周之卑,皆从诸侯之博大也;晋之分也,齐之夺也,皆以群臣之太富也。夫燕、宋之所以弑其君者,皆此类也。故上比之殷、周,中比之燕、宋,莫不从此术也。是故明君之蓄。其臣也,尽之以法,质之以备。故不赦死,不宥刑;赦死宥刑,是谓威淫。社稷将危,国家偏威。是故大臣之禄虽大,不得藉威城市;党与虽众,不得臣士卒。故人臣处国无私朝,居军无私交,其府库不得私贷于家。此明君之所以禁其邪。是故不得四从,不载奇兵;非传非遽,载奇兵革,罪死不赦。此明君之所以备不虞者也。

【译文】

宠爱臣下过分亲近,一定会危及自身;臣下过于尊贵,一定会转移人主的地位;后、妃没有等级差别,一定会危害嫡子;兄弟互不服气,一定会危害国家。臣下听人说过: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君,如果没有戒备,在他的身边一定会出现有一百辆兵车的大臣,转移他的百姓,倾覆他的国家;能出一万辆兵车的大国之王,如果没有戒备,在身边一定会有操一千辆兵车的封君,转移他的威势,倾覆他的国家。因此奸臣越来越多,人主的尊严越来越衰退。所以诸侯的领地广大,是天子的祸害;群臣过于豪富,君主就会衰败。将相钳制君主而兴隆私家门第,这是君主必须除掉的。世间万物没有比自身再珍贵的了,没有比地位再尊贵的了,没有比君主的威严再重要的了,没有比权势再隆盛的了。这四种美德不必外求,不用向人家请命,只要谋划得当就可以得到。所以说:人主不能运用他的戒备,终究会被奸臣排除在外。这是做君主的要牢牢记住的。

从前殷纣的灭亡,周朝的衰败,都是因为诸侯强大之所致;晋国的三分,齐国被田氏篡夺,都是群臣豪富之所致。燕国和宋国的君主被刺杀,也属于这一类。所以上同殷、周相比,中同燕、宋相比,没有不是用这种手段的。因此明君养活他的臣下,完全是按法度办事,布置好各种防范措施。所以不赦死罪,不宽免刑罚;赦免死罪,宽免刑罚,就是分散威严。如此国家就会危亡,大权就会旁落。因此大臣俸禄虽高,也不得征收城市的税金;党羽虽多,也不得拥有私人武装。所以为人臣的,居官不得私自朝见外国君主,在军不得私下与外国交往,掌管的府库钱粮不得私自借用。这是明君用来禁止臣下为非作歹的办法。因此臣下不得用四马驾车作随从,车上不得有一件兵器;不是驿车官车,即使载一件兵器、一副盔甲,皆属死罪不应赦免。这是明君用来防范意想不到的祸患的。

主道

【原文】

道者,万物之始,是非之纪也。是以明君守始以知万物之源,治纪以知善败之端。故虚静以待,令名自命也,令事自定也。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有言者自为名,有事者自为形。形名参同,君乃无事焉,归之其情。故曰:君无见其所欲,君见其所欲,臣自将雕琢;君无见其意,君见其意,臣将自表异。故曰:去好去恶,臣乃见素;去旧去智,臣乃自备。故有智而不以虑,使万物知其处;有贤而不以行,观臣下之所因;有勇而不以怒,使群臣尽其武。是故去智而有明,去贤而有功,去勇而有强。群臣守职,百官有常,因能而使之,是谓习常。故曰:寂乎其无位而处,渗乎莫得其所。明君无为于上,群臣竦惧乎下。明君之道,使智者尽其虑,而君因以断事,故君不穷于智;贤者敕其材,君因而任之,故君不穷于能;有功则君有其贤,有过则臣任其罪,故君不穷于名。是故不贤而为贤者师,不智而为智者正。

臣有其劳,君有其成功,此之谓贤主之经也。

道在不可见,用在不可知;虚静无事,以暗见疵。见而不见,闻而不闻,知而不知。知其言以往,勿变勿更,以参合阅。焉。官有一人,勿令通言,则万物皆尽。函掩其迹,匿其端,下不能原;去其智,绝其能,下不能意。保吾所以往而稽同之,谨执其柄而固握之。绝其望,破其意,毋使人欲之。不谨其闭,不固其门,虎乃将存。不慎其事,不掩其情,贼乃将生。弑其主,代其所,人莫不与,故谓之虎。处其主之侧,为奸臣;闻其主之忒,故谓之贼。散其党,收其余,闭其门,夺其辅,国乃无虎。大不可量,深不可测,同合刑名,审验法式,擅为者诛,国乃无贼。是故人主有五壅:臣闭其主日壅,臣制财利日壅,臣擅行令日壅,臣得行义日壅,臣得树人曰壅。臣闭其主,则主失位;臣制财利,则主失德;臣擅行令,则主失制;臣得行义,则主失明;臣得树人,则主失党。此人主之所以独擅也,非人臣之所得操也。

人主之道,静退以为宝。不自操事而知拙与巧,不自计虑而知福与咎。是以不言而善应,不约而善增。言已应,则执其契;事已增,则操其符。符契之所合,赏罚之所生也。故群臣陈其言,君以其言授其事,事以责其功。功当其事,事当其言,则赏;功不当其事,事不当其言,则诛。明君之道,臣不得陈言而不当。是故明君之行赏也,暧乎如时雨,百姓利其泽;其行罚也,畏乎如雷霆,神圣不能解也。故明君无偷赏,无赦罚。赏偷,则功臣堕其业;赦罪,则奸臣易为非。是故诚有功,则虽疏贱必赏;诚有过,则虽近爱必诛。疏贱必赏,近爱必诛,则疏贱者不怠,而近爱者不骄也。

【译文】

道是万物的本原,是评定是非的标准。因此,明君把握这个本原,就可以认识万物的起源,研究它的条理以了解事物成败的原因。所以以虚无寂静之态对待一切,让名称自己去规定它的内涵,让事物自己去确定它的性质。虚则可以了解实际的真情,静则可以了解行动的正误。臣下进言,就表现出他的主见;臣下办事,就表现出他的成绩。成绩和主见经过验证互相符合,君主就没有什么事了,就让事物回到它们的本来面貌了。

所以说:君主不能显示自己的愿望,君主如果显示自己的愿望,臣下一定会伪装;君主不能轻易露出自己的想法,君主露出自己的想法,臣下一定会表现异常。所以说:君主去掉好恶,臣下才能显出本色;君主去掉智巧,臣下才能谨慎。所以君主有智慧而不必用心思,使万物各得其所;君主有贤能而不必使用,用以观察臣下根据什么来行动;君主有勇气而不必使出威严,让臣下充分发挥他们的武勇。因此,君主去掉智慧,臣下就会发挥他们的聪慧;君主去掉贤能,臣下就会建功立业;君主去掉勇气,臣下就会表现出坚强。群臣恪守职责,百官都有常规,君主能根据他们的才干而使用他们,这就是循法行事。所以说,寂静无声,君主好像:并没有坐在君位上;空空荡荡,臣下无法知道君主在哪里。

明君在上无为,群臣在下战战兢兢。明君之道是,让有聪明才智的人尽量发挥他们的才智,而君主凭借他们的才智加以裁决,所以君主的才智绰绰有余;贤能的人兢兢业业奋勉工作,君主根据他们的所长而任用他们,所以君主的才干富富有余;有功则君主享受成效,有错则臣下担负罪过,所以君主的名誉上无穷无尽。因此君主不必贤就可以作为贤人的师长,不必有智慧就可以作为有智者的尊上。臣下承担劳苦,君主享有成功。这就叫做贤明君主之经。

做君主的道术在于使臣下无从窥测,运用道术使臣下无从知晓;虚无寂静,不必操劳,只在暗中观察臣下的过错。看见了就像没看见,听见了就像没听见,知道了就像不知道一样。了解他的言论以后,不必给予指点或更正,而是察看他的言行是否一致。

每个官职委派一人,不让他们互相通气,那样万物万事全露实情。掩盖行迹,隐藏端绪,无从窥探。放弃智慧,丢掉才能,臣下就无从揣测国君。国君去掉他的智慧,弃绝他的才能,臣下就不可能臆测。保留以往的观察用以考核臣下的业绩,看他们的言行是否一致,谨慎地抓住权柄而牢牢地掌握它。杜绝臣下的奢望,破除臣下意图,不许其贪图权柄。不谨慎地关闭贪求权柄的道路,不牢固地封锁贪求权柄的门户,恶虎就会有生存的余地。不慎重对待这种事实,不掩盖自己的实情,奸贼将会发生。刺杀他的君主,代替他的君位,他人不得不顺从,所以叫做恶虎。他们在君主的左右,充当奸臣,伺机钻君主的空子,所以叫他们为贼。只有解散其朋党,收拾其羽翼,封闭其门户,除掉其帮凶,国家才能没有恶虎。君主之道,大则不可估量,深则不可测度,审核名实是否相符,考察检验是否依法行事,擅自作主的就要严惩,国家就会免生奸贼。因此,君主有五蔽:臣下堵塞君主的视听叫蔽,臣下控制财利叫蔽,臣下擅自发号施令叫蔽,臣下收买人心叫蔽,臣下安插自己的人叫蔽。

臣下堵塞君主的视听,君主就会失掉君位;臣下控制财利,君主就会失去恩泽;臣下擅自发号施令,君主就会失去统制之权;臣下收买人心,君主就会失去名分;臣下安插自己的人,君主就会失去羽翼。这些权柄是君主所独有的,而决非人臣得以操持的。

君主的道术,是以寂静无为为法宝。自己不必操劳而知臣下拙与巧,自己不必思虑而知臣下谋划的福与祸。因此君主不必说话而臣下却能提出完美的计划,不必作出规定而臣下就能完成要大的功业。臣下提出的设想已经应验,就把以前写的奏章拿出来对证;功业已经完成,就把以前写的文书拿出来考核。文书奏章和实际情况是否相符,这就是赏罚的依据。所以群臣提出意见,君主根据他的意见委派给他任务,并按照任务责成他的功效。效果符合事实,事实符合他的设想,就奖赏;效果不符合事实,事实不符合他的设想,就责罚。明君的道术,不许臣下提出不确切的意见。因此明君施行奖赏,隐隐约约却如及时行雨,百姓都蒙受他的恩泽;施行责罚,威严有如雷霆,神仙上帝也无法免除。所以明君没有随意的奖赏,没有宽免的责罚。奖赏随意,功臣就会灰心他的事业;宽免责罚,奸臣就很容易为非作歹。因此,确实有功,虽是疏远卑贱之人,也一定奖赏;确有过错,虽是亲近宠爱之人,也一定责罚。疏远卑贱之人一定奖赏,亲近宠爱之人一定责罚,疏远卑贱之人就不会懈怠,而亲近宠爱之人也就不会骄傲了。

有度

【原文】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荆庄王,并国二十六,开地三千里:庄王之氓社稷也,而荆以亡。齐桓公并国三十,启地三千里;桓公之氓社稷也,而齐以亡。燕襄王以河为境,以蓟。为国,袭涿、方城,残齐,平中山,有燕者重,无燕者轻;襄王之氓社稷也,而燕以亡。魏安厘王攻燕救赵,取地河东;攻尽陶、魏之地;加兵于齐,私平陆之都;攻韩拔管,胜于淇下;睢阳之事,荆军老而走;蔡、召陵之事,荆军破。兵四布于天下,威行于冠带之国;安厘王死而魏以亡。故有荆庄、齐桓,则荆、齐可以霸;有燕襄、魏安厘,则燕、魏可以强。今皆亡国者,其群臣官吏皆务所以乱而不务所以治也。其国乱弱矣,又皆释国法而私其外,则是负薪而救火也,乱弱甚矣!

故当今之时,能去私曲就公法者,民安而国治;能去私行行公法者,则兵强而敌弱。故审得失有法度之制者,加以群臣之上,则主不可欺以诈伪;审得失有权衡之称者,以听远事,则主不可欺以天下之轻重。今若以誉进能,则臣离上而下比周;若以党举官,则民务交而不求用于法。故官之失能者其国乱。以誉为赏,以毁为罚也,则好赏恶罚之人,释公行,行私术,比周以相为也。忘主外交,以进其与,则其下所以为上者薄矣。交众,与多,外内朋党,虽有大过,其蔽多矣。故忠臣危死于非罪,奸邪之臣安利于无功。忠臣之所以危死而不以其罪,则良臣伏矣;奸邪之臣安利不以功,则奸臣进矣,此亡之本也。若是,则群臣废法而行私重,轻公法矣。数至能人之门,不一至主之廷;百虑私家之便,不一图主之国。属数虽多,非所以尊君也;百官虽具,非所以任国也。然则主有人主之名,而实托于群臣之家也。故臣曰:亡国之廷无人焉。廷无人者,非朝廷之衰也。家务相益,不务厚国;大臣务相尊,而不务尊君;小臣奉禄养交,不以官为事。此其所以然者,由主之不上断于法,而信下为之也。故明主使法择人,不自举也;使法量功,不自度也。能者不可弊,败者不可饰,誉者不能进,非者弗能退,则君臣之间明辩而易治,故主仇法则可也。

【译文】

国家不会总是强盛的,也没有总是衰弱的。执法坚定的国家就强盛;执法软弱的国家就衰弱。楚庄王兼并了二十六个诸侯国,开拓疆土三千里;等到庄王弃国而亡之后,楚国也就衰败了。齐桓公兼并了三十个诸侯国,开拓领土三千里;等到桓公弃国而死之后,齐国也就衰亡了。燕昭王以黄河为国界,以蓟为国都,有涿邑和方城作为屏障,横扫齐国,平定了中山,和燕国友好的诸侯就会被敬重,和燕国不友好的诸侯就会被看轻;等到昭王弃国而死之后,燕国也就衰落了。魏安厘王进攻燕国,救援赵国,夺回河东领地;攻取定陶,占有全部卫国领地;用兵齐国,据平陆为己有;攻打韩国,拿下管城,在淇下打了胜仗;睢阳战役,楚兵疲困而遁逃;上蔡、召陵战役,楚兵被攻破。魏国之兵布满天下四面八方,威慑中原各国;而安厘王一死,魏国就衰微了。所以有了楚庄、齐桓,楚国和齐国就可以称霸;有燕昭、魏安厘,燕国和魏国就可以强大。而今都成了衰败之国,就是因为这些国家群臣官吏都去尽力乱国而不务治国的缘故。国家已经混乱衰弱了,他们又都放弃国法而私通外国,这是背着干柴去救火,国家就更加混乱衰败了!

同类推荐
  • 忧乐天下:范仲淹传

    忧乐天下:范仲淹传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有两句重要的格言:一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二是“为官公罪不可无,私罪不可有”。至今仍有重要警示意义。后一句做官必须坚持原则,不怕得罪皇帝和上级,不怕得“公罪”,但务求清白,决不能贪赃枉法之类。本传系统叙述范仲淹生平,赞扬其高尚人格,又细致分析《岳阳楼记》等文学成就,文字也较为生动。——文史专家王曾瑜作者在颇具把控力的激情叙述下,将范仲淹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及精神境界给予真实深入的文学再现。为避免写成“资料开会”,作者追寻传主一生的踪迹,历9省市29地现场采访,力求穿越时空与传主进行心灵对话,独特感受与深切认知尽在字里行间。
  • 孙中山与中国革命(下)

    孙中山与中国革命(下)

    十多年前,我曾很高兴地为史扶邻教授的名著《孙中山与中国革命的起源》中译本写过一篇前言,说到这本书有三个重要优点:第一,富有历史感,把孙中山初期走过的道路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发展过程来考察,并且力图探索和说明事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展;第二,把个人传记同对当时整个历史环境的考察结合起来,写的虽是孙中山的传记,读者却能从中看到一个时代,并且多少感觉到时代脉搏的跳动;第三,搜集了他所能得到的一切历史资料,包括国外的资料,经过认真的考订,作出自己的判断。同时,也提出一些商榷性的意见。
  • 蒋介石的后半生

    蒋介石的后半生

    本书介绍蒋介石在台湾统治数十年的经历及所取得的成就。通过历史资料对蒋介石做出客观的评价,给人们还原一个真实的蒋介石。
  • 告诉你一个托尔斯泰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托尔斯泰的故事

    精选了托尔斯泰人生中富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故事,以点带面,从而折射出他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各具特点的鲜明个性。通过阅读《告诉你一个托尔斯泰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更要了解他的奋斗历程,以及学习他在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杰出品质。
  • 良师益友

    良师益友

    本书汇集了袁宝华同志的战友、同事、下级、朋友写的纪念袁老的文章。
热门推荐
  • 高冷总裁别撩我

    高冷总裁别撩我

    第一次见面,在咖啡厅。因祸得福,他们发生矛盾,最后竟然在了一起。本是冷漠无情的总裁,竟爱上了与他发生矛盾的那个可爱女孩。最后,竟然结婚,还独宠!“老公,你喜欢我吗?”“不太喜欢,因为我是爱。”不过也发生了好多的误会..他们的故事,即将开始...
  • 光与影的探戈

    光与影的探戈

    无限好书尽在阅文。
  • 圣兽纵横

    圣兽纵横

    洪荒时期,异界众神入侵,圣母女娲带领洪荒众神击退异界众神,正要杀入异界,圣母女娲却要飞升,众神只得把通道封印,随后众神相继飞升,四圣兽担心异界众神卷土重来,便留下传承,飞升而去。
  • 剑神纵横异界

    剑神纵横异界

    什么神王,神皇,神帝,统统给我当奴仆。老头,你就是创世神?听说你的女儿很漂亮,给我当媳妇好了。什么?你这老头敢不同意?你信不信我打的你同意?别以为你是创世神我就怕了你,不是我岳父,我照k你。看蜀山万年难得一遇的绝世天才剑无尘纵横异界的彪悍战绩。
  • BTS

    BTS

    “夏溪啊,你明知道我喜欢你的啊。”闵玧其无奈的说,“我就是知道才会这样问啊,所以,你到底有没有喜欢她!”夏溪闵玧其一把拉她进怀里,缓缓说到,“真拿你没办法,没有,这辈子我就喜欢你一个人。”
  • 情变

    情变

    英俊而才华横溢的王品,刚从传媒大学毕业,就当了见习记者。如无数胸怀远大抱负的热血青年一样,他立志要在自己热爱的行业干出个样儿来。
  • 寻忆千世

    寻忆千世

    一个个轮回,是她与他们间最美的回忆,但为何她却忘了?寻回来的记忆中,是她的错觉吗?为何觉得记忆似乎对她隐藏了重要的人?回忆背后究竟是什么?她,又是谁?桥豆麻袋!莫名其妙的来了一个同居的小伙伴?什么鬼?!为何她的伞会有一只淘宝买家款的伞灵?!诶诶,她什么时候签下了契约把她的一部分记忆给那坑货吃掉了,去换轮回?!是因为,我,,失忆了吗?我的忆,我自己来寻!人挡揍人,佛挡,,,我去叫大圣!
  • 迷糊妻主:夫君太妖孽

    迷糊妻主:夫君太妖孽

    夏天本是现代一女大学生,热爱看小说,但是却读了个医学专业。因饱受福尔马林的摧残,夏天终于穿了,不是公主,不是皇后,是个连下堂弃妃都不如的女配!为了生存沐天一次次破坏原定剧情,使既定轨道彻底偏离。然而沐天渐渐发觉,剧情已变得扑朔迷离不可掌握……【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星辰万衍

    星辰万衍

    在一个实力代表一切的大陆上,因为父亲突然离开引发的一系列谜团,且看主角如何走上世界巅峰。
  • 浪子萧三

    浪子萧三

    残阳。撒照江舟。萧三。执萧。浪子。非吹非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