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22700000006

第6章 《韩非子》作品(2)

韩国,是一个小国,但却需要应付四面的攻击,君主受辱,臣下受苦,君臣上下忧患与共已很久了。修筑防护工事,警戒强大的敌人,又有物资储备,修城垛挖护城河以加固防守。现在要攻打韩国,一年之内是不可能拿下来的,假若仅攻克一座韩国城池而退,那么秦国的权势便会被天下各国看轻,各国诸侯就会对秦国进兵了。韩一背叛秦国,魏就会响应,赵依靠着齐作为后盾,如果这样,韩、魏就可以借助赵依靠齐来实现他们的合纵,而以此来和秦国争强,这就成了赵国的福气、秦国的祸患了。如果进兵赵而不能攻取,退而攻韩又不能攻下,精锐部队苦于野战,辎重部队疲于供应,那样就等于集结一支精疲力尽的部队来对付齐、赵两个万乘之国的兵力,这就与灭赵的本意不相符了。如果都照贵国大臣的策略去办,那秦国一定会成为各国的军事目标了。尽管陛下的寿命像金石一样长久,然而兼并天下的日期也是不会到来的。

【原文】

今贱臣之愚计:使人使荆,重币用事之臣,明赵之所以欺秦者,与魏质以安其心,从韩而伐赵,赵虽与齐为一,不足患也。二国事毕,则韩可以移书定也。是我一举,二国有亡形,则荆、魏又必自服矣。故曰:“兵者,凶器也。”不可不审用也。以秦与赵敌衡,加以齐,今又背韩,而未有以坚荆、魏之心。夫一战而不胜,则祸构矣。计者,所以定事也,不可不察也。韩、秦强弱,在今年耳。且赵与诸侯阴谋久矣。夫一动而弱于诸侯,危事也;为计而使诸侯有意我之心,至殆、也。见二疏,非所以强于诸侯也。臣窃愿陛下之幸熟图之!夫攻伐而使从者间焉,不可悔也。

【译文】

现在贱臣进奉愚计:派人到楚国去,用重金收买掌政大臣,宣传赵为什么要欺骗秦国;送给魏人质来稳住他的心;率韩以攻赵,赵虽和齐结成一体,也不足为患。这两个国家的问题办完了,那么韩可用一封书信就解决了。这就是说只要我们动一动,这两个国家就有灭亡的形势,于是楚、魏也就必然会顺从了。所以说:“兵乃是凶器。”不可以不审慎使用。以秦国来和赵抗衡,再加上齐,如今又背弃了韩,而又没有办法去坚定楚、魏和秦国一致的心情。如果一战而不能取胜,那就要构成大祸了。计谋是决定事情成败的关键,不能不审慎考虑。赵和秦国谁强谁弱,也就在今年了。况且赵与各国阴谋策划已经很久了。如果一次战争受挫而被削弱,那是很危险的事;决定计谋而使诸侯有算计我们的心理,那是最危险不过的事。出现上述两种疏漏的情况,不是于诸侯前示强的办法。臣希望陛下能仔细考虑这件事。秦国一旦出兵会使合纵者钻空子,那样后悔就来不及了。

【原文】

诏以韩客之所上书,书言韩子之未可举。下臣斯。臣斯甚以为不然。秦之有韩,若人之有腹心之病也,虚处则然,若居湿地,着而不去,以极走则发矣。夫韩虽臣于秦,未尝不为秦病;今若有卒报之事,韩不可信也。秦与赵为难,荆苏使齐,未知何如。以臣观之,则齐、赵之交未必以荆苏绝也;若不绝,是悉赵而应二万乘也。夫韩不服秦之义而服于强也,今专于齐、赵,则韩必为腹心之病而发矣。韩与荆有谋,诸侯应之,则秦必复见崤塞之患。

非之来也,未必不以其能存韩也为重于韩也。辩说属辞,饰非诈谋,以钓利于秦,而以韩利窥陛下。夫秦、韩之交亲,则非重矣,此自便之计也。

臣视非之言,文其淫说靡辩,才甚。臣恐陛下淫非之辩而听其盗心,因不详察事情。今以臣愚议:秦发兵而未名所伐,则韩之用事者以事秦为计矣。臣斯请往见韩王,使来入见,大王见,因内其身而勿遣,稍召其社稷之臣,以与韩人为市,则韩可深割也。因令象武发东郡之卒,窥兵于境上而未名所之,则齐人惧而从苏之计,是我兵未出而劲韩以威擒,强齐以义从矣。闻于诸侯也,赵氏破胆,荆人狐疑,必有忠计。荆人不动,魏不足患也,则诸侯可蚕食而尽,赵氏可得与敌矣。愿陛下幸察愚臣之计,无忽。

【译文】

大王诏韩使臣所上书,书中说韩尚不可以攻取。下令臣斯审议。臣斯认为韩使臣所讲是很不对的。秦国让韩存在,就如同人有腹心之病一样,无事时已是很痛苦了,就像居住在潮湿的地方,病痛在身上弄也弄不掉,着急一跑就发作了。韩虽说臣服于秦国,未尝不是秦国的一块心病,一旦有了什么紧急情况,韩是不可以信赖的。秦国与赵为敌,派荆苏到齐去说齐与赵绝交,不知情况如何。以臣看来,齐、赵之交未必就会因荆苏游说而断绝;如果不断,那就要用整个秦国来应付两个万乘大国了。韩不是服于秦国的道义而是服于秦国的强大,如今集中力量对付赵,则韩必定成为腹心之病而发作起来。韩与楚一有谋划,其他诸侯国就会响应,那样秦国一定会重蹈崤函的祸患。

韩非的到来,未必不是想用他的能力保全韩国以求得到韩的重用。用他的能言善辩,以掩盖欺诈的阴谋,以便在秦国钓取利益,为韩而来刺探陛下。如果秦、韩之交亲密了,则韩非的地位就会加重,这是他为了自己的利益。

臣观看韩非的言词,文饰着惑乱的说法和华而不实的辩解,确实很有才华。臣恐陛下沉湎于韩非的诡辩而采纳了他的盗贼之见,因而也就不仔细考核事实情况了。现在按臣下的愚见:秦国发兵而不宣布目标,那么韩的当权大臣就会采用侍奉秦国为国策了。臣斯请求前去见韩王,使他前来觐见,大王接见后,就把他扣下,然后再一步步地把他们的管事大臣召来,作为交换条件,就可以割取韩的土地了。接着命令象武调发东郡的兵马,出兵察看边境而不发布去向,则齐国一定害怕而听从荆苏的计策,这就是说我们的大兵还没有出境,强劲的韩就会被我们的威势所制服,而强大的齐也会被我们的威势所震撼而不得不听从。天下各国风闻之后,赵就会吓破了胆,楚就会不知所措,必定有忠于秦国的计谋出现。楚不动手,魏就不值得忧虑,便可以把各国蚕食而尽,就可以和赵较量了。希望陛下能考虑愚臣之计,不要把它忘掉。

【原文】

秦遂遣斯使韩也。

李斯往诏韩王,未得见,因上书曰:“昔秦、韩戮力一意,以不相侵,天下莫敢犯,如此者数世矣。前时五诸侯尝相与共伐韩。“秦发兵以救之。韩居中国,地不能满千里,而所以得与诸侯班位于天下,君臣相保者,以世世相教事秦之力也。先时五诸侯共伐秦,韩反与诸侯先为雁行以向秦军于关下矣。诸侯兵困力极,无奈何,诸侯兵罢。杜仓相秦,起兵发将以报天下之怨而先攻荆。荆令尹患之,曰:‘夫韩以秦为不义,而与秦兄弟共苦天下。已又背秦,先为雁行以攻关。韩则居中国,展转不可知。’天下共割韩上地十城以谢秦,解其兵。夫韩尝一背秦而国迫地侵,兵弱至今。所以然者,听奸臣之浮说,不权事实,故虽杀戮奸臣,不能使韩复强。

“今赵欲聚兵士,卒以秦为事。使人来借道,言:‘欲伐秦’,其势必先韩而后秦。且臣闻之:‘唇亡则齿寒。’夫秦、韩不得无同忧,其形可见。魏欲发兵以攻韩,秦使人将使者今于韩。今秦王使臣斯来而不得见,恐左右袭曩奸臣之计,使韩复有亡地之患。臣斯不得见,请归报,秦、韩之交必绝矣。斯之来使,以奉秦王之欢心,愿效便计,岂陛下所以逆贱臣者邪?

臣斯愿得一见,前进道愚计,退就殖戮,愿陛下有意焉。今杀臣于韩,则大王不足以强,若不听臣之计,则祸必构矣。秦发兵不留行,而韩之社稷忧矣。臣斯暴身于韩之市,则虽欲察贱臣愚忠之计,不可得已。边鄙残,国固守,鼓铎之声闻于耳,而乃用臣斯之计,晚矣。且夫韩之兵于天下可知也,今又背强秦。夫弃城而败军,则反掖之寇必袭城矣。城尽则聚散,聚散则无军矣。城固守,则秦必兴兵而围王一都,道不通,则难必谋,其势不救,左右计之者不用,愿陛下熟图之。若臣斯之所言有不应事实者,愿大王幸使得毕辞于前,乃就吏诛不晚也。秦王饮食不甘,游观不乐,意专在图赵,使臣斯来言,愿得身见,因急于陛下有计也。今使臣不通,则韩之信未可知也。夫秦必释赵之患而移兵于韩,愿陛下幸复察图之,而赐臣报决。

【译文】

秦国于是派遣李斯出使韩国。

李斯奉命前去告知韩王,没能见到。因而上书说:“从前秦国和韩同心协力,互不侵犯,天下各国都不敢来攻打,这样已经有好几代了。前些时五路诸侯联兵伐韩,秦出兵救援。韩,地居中原,国土方圆不足一千里,而所以能跟各国诸侯并列于天下,君臣上下得以保全,就是世世代代相互教导后代要侍奉秦国的缘故。从前五路诸侯联兵伐秦,韩反而排在各路诸侯的前列,向秦进攻一直到函谷关下。各诸侯国兵疲力尽,没有办法了,这才罢兵撤军。后秦以杜仓为丞相,发兵来报各国进攻秦国之仇,先是攻楚。

楚国令尹很发愁,说:‘韩认为秦不义,却又和秦结为兄弟共同为害天下。然后又背叛秦国,作为各国的先锋攻至函谷关下。韩居天下之中央,反复无常,无法了解他的意图。’各诸侯国共同割韩的十个大城向秦谢罪,这才解除了秦兵的进攻。韩背叛秦国才一次,便令国家窘迫,领土被夺,兵力削弱直至今日。所以到了这种地步,就是因为听了奸臣的浮夸之说,不去衡量实际情况而造成的结果。因此,虽然后来杀了奸臣,也不能使韩恢复到从前那样强盛了。

“如今赵想要聚集士兵,就是要对付秦国。他们派人来韩借道,说是要攻打秦国。

实际上,必先攻韩而后击秦。而且臣还听说:‘唇亡则齿寒。’因此,秦、韩两国不能没有共同的忧患,这在形势上是可以看得出的。魏想要发兵攻韩,秦国就派人把魏使臣送交韩国。如今秦王派臣斯前来而不得见,将使韩再度陷入失地的祸患。臣斯不得见大王,只好请求回国汇报,秦、韩两国的交往一定会断绝。斯来出使,是奉秦王友好的情谊,希望献上有利的计谋,难道陛下就用这种办法来接待贱臣吗?臣斯希望见到大王,近前陈述愚策,然后退下来接受刑戮,但愿陛下留心此事。现在韩杀了臣下,也不足以显示大王的强大,如果不听臣下的计谋,那祸患一定会构成了。秦国发兵从不迟疑,而韩的社稷宗庙就有了忧患了。把臣下的尸首抛到市集上示众,那时再想研究贱臣的愚忠之计,就不可能了。边境城邑残破了,都城严密防守,金鼓之声不绝于耳,再想到采用臣斯的计谋就晚了。况且韩的兵力在各国之中是很清楚的,如今又背叛强大的秦国,假若军队打败仗,放弃一些城池,那么内部一定会有乘机谋反的人偷袭都城。城池丢光了,民众流散逃亡了,这样也就没有兵源了。

如果坚守城池,秦国就必定发兵来包围大王的一座大城市,使道路隔绝,就难以实施适合的计谋,势必无法救援,左右的计谋也用不上,希望陛下仔细考虑。如果臣斯所说的话有不符合事实的地方,也希望大王能让我把话说完,再去领罪杀头也不见大王,恐怕大王信从左右因袭以往的计谋为晚。如今秦王喝不好、吃不好,游玩观赏也不快活,只是专心一意收拾赵国,这才派臣斯前来表白,希望能在活着的时候见到陛下,因为是急于对陛下献计。现在使臣:不得通禀,则韩的信守无从得知了。那样秦就会放弃赵而移兵向韩,愿陛下能够再次考虑这个问题,并把贵国的答复赐告臣下。”

难言

【原文】

臣非非难言也,所以难言者:言顺比滑泽,洋洋洒洒然,则见以为华而不实;敦祗恭厚,鲠固慎完,则见以为掘而不伦一;多言繁称,连类比物,则见以为虚而无用;总微说约,径省而不饰,则见以为刿而不辩;激急亲近,探知人情,则见以为谮而不让;闳大广博,妙远不测,则见以为夸而无用;家计小谈,以具数言,则见以为陋;言而近世,辞不悖逆,则见以为贪生而谀上;言而远俗,诡躁人间,则见以为诞;捷敏辩给,繁于文采,则见以为史;殊释文学,以质信言,则见以为鄙;时称《诗》、《书》,道法往古,则见以为诵。此臣非之所以难言而重患也。

故度量虽正,未必听也;义理虽全,未必用也。大王若以此不信,则小者以为毁訾诽谤,大者患祸灾害死亡及其身。故子胥善谋而吴戮之,仲尼善说而匡围之,管夷吾实贤而鲁囚之。故此三大夫岂不贤哉?而三君不明也。

上古有汤,至圣也;伊尹,至智也。夫至智说至圣,然且七十说而不受,身执鼎俎为庖宰,昵近习亲,而汤乃仅誓知其贤而用之。故曰:以至智说至圣,未必至而见受,伊尹说汤是也;以智说愚必不听,文王说纣是也。故文王说纣,而纣囚之;翼侯炙;鬼侯腊;比干剖心;梅伯醢;夷吾束缚;而曹羁奔陈;伯里子道乞;傅说转鬻;孙子膑脚于魏;吴起收泣于岸门,痛西河之为秦,卒枝解于楚;公叔痤言国器反为悖,公孙鞅奔秦;关龙逢斩;苌弘分脆;尹子阱于棘;司马子期死而浮于江;田明辜射;宓子贱、西门豹不斗而死人手;董阏于死而陈于市;宰予不免于田常;范雎折胁于魏。此十数人者,皆世之仁贤忠良有道术之士也,不幸而遇悖乱暗惑之主而死。然则虽贤圣不能逃死亡避戮辱者,何也?则愚者难说也,故君子难言也。且至言忤于耳而倒于心,非贤圣莫能听,愿大王熟察之也。

【译文】

臣非并不是不善于表达,然而难于进言的原因却是:语言流利,而有文采,长篇大论,就会被认为华而不实;语言敦厚恭敬,耿直坚定,真诚而又执着,就会被认为拙劣而不讲道理;语言滔滔不绝,旁征博引,比较对照,就会被认为虚浮而无用;概括精微,陈述简约,径直而无华,就会被认为直率伤人而不会说话;激烈指责人主的亲信,探知他人的隐情,就会被认为诬陷好人而遭受谴责;语言宏大广博,深远难测,就会被认为夸张而无用;言及家常生计一些琐事,就会被认为粗陋短浅;语言接近世俗,词不抗上,就会被认为贪生怕死而逢迎君上;语言远离世俗,怪异不羁,就会被认为荒诞无稽;敏捷善辩,富于文采,就会被认为不够质朴;不用经典,语言质朴而信实,就会被认为村野浅陋;时而引用《诗经》、《书经》,旁征典籍,称道效法往古,就会被认为这是背诵古书。这种种就是臣非难言和深为忧虑的原因。

所以法则尽管正确,却未必听从;义理虽然完美,也未必采纳。大王如果认为这些并不切合实际,轻的也要受到诋毁诽谤,重的就会遭受祸患灾害以至身亡。所以伍子胥虽然善于谋划而吴王却杀了他,孔子虽善于说教而遭宋国匡人围困,管仲确实有才干而为鲁国囚禁。这三位大夫难道不是有才干的人吗?但是那三个君王糊涂啊!上古有成汤,是最圣明的君主,伊尹是最贤明的良臣。最贤明的良臣去劝说最圣明的君主,劝说七十次都不接受,还要亲自操持炊具,作为厨师,亲近熟悉后成汤这才了解了他的贤明而任用了他。所以说,用最贤明的良臣去劝说最圣明的君主,也未必就被接受,伊尹劝说成汤就是例证;用贤明的良臣去劝说愚昧的君主,一定不会听从,西伯劝说殷纣就是这样。

同类推荐
  • 孔子执着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孔子执着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人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有着太多太多的智慧等待着我们去汲取、领悟;思想是一片宽广无垠的大海,有着太浓太浓的魅力吸引我们去畅游其中。名家的人生,闪烁智慧的光芒,为我们折射出人生的光彩,波荡出生活的弦音;名家的人生,尽显思想的魅力,引领我们享受心灵的美丽旅途,体味生命的丰富元素。驰骋于睿智的思想海洋,让我们的精神变得充盈,心灵变得纯净而通透。
  • 稻盛和夫全传

    稻盛和夫全传

    《稻盛和夫全传》是从稻盛和夫的童年时光开始追忆,讲述了这位被称为“经营之神”的日本企业家领袖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大学生走向全球著名企业家的全过程。
  • 在彭德怀身边的日子

    在彭德怀身边的日子

    本书包括:在彭总身边:警卫参谋的回忆(1950-1966)、最后的年月(1967-1974)等内容。
  • 汉高祖皇后吕雉传

    汉高祖皇后吕雉传

    吕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性,虽毁誉参半却止于宫廷内斗,于民休养生息,可谓“明主”。吕雉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她帮助刘邦完成了统一事业,继续推行“与民休息”政策,对汉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吕雉封王诸吕是她临朝后犯下的最大错误。因为她的封王诸吕而使统治集团内部关系一度极为紧张,最后引发出一场流血的宫廷政变。虐杀戚夫人和刘如意,表现了吕雉的暴虐和不仁。吕雉是一位性格刚毅、有抱负、有韬略、有作为的政治家。
  • 杰克·伦敦(名人传记丛书)

    杰克·伦敦(名人传记丛书)

    杰克·伦敦来自社会最底层,幼年的他几乎没有享受过爱与家庭幸福,他因贫困而辍学,做过苦力、当过船员,甚至一度沦为小混混。但他从没放弃过自己的理想,坚持不懈地创作,最后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作家梦想。本书生动地叙述了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杰克·伦敦曲折的一生,把他人生的每一个精彩转变展现给青少年读者,了解并学习杰克·伦敦不凡的经历和勇于搏斗的精神。
热门推荐
  • 花心恶魔狂追呆萌妹

    花心恶魔狂追呆萌妹

    初次见面夺初吻,原因就是觉得艾莉好看?拜托大哥,你还能再花心一点吗?看着碗里的吃着锅里的,没谁了好不好?我也是有男朋友的人了,你来追我?还要节操吗?
  • 青春有你足够

    青春有你足够

    不知道是从哪个时候开始,白珺得了自闭症,乔落也不知道是哪个时候喜欢上的她。每次见她一个人在的时候,总是会不由自主地靠近她,陪着她,尽管两个人坐在一起不说话十分的尴尬,但是乔落就是喜欢和她坐在学校的桂花树下。这一年她是复读的,但是依旧没有考上高中,更何况是考上和乔落一样的重点高中了……她的自闭症因为在乔落的陪伴下渐渐地好了,和乔落在一起时,心中总会有那一丝悸动。但是毕业象征着分别,她和乔落分开了,没有说再见。这一年,她读了市内的军校,遇见了一个性格冷淡却十分对她好的人。乔落也因为她读了军校,一直默默地守护在她的身旁……
  • 废材逆天:三小姐饶命

    废材逆天:三小姐饶命

    凡是风间,万古追云。她,是现代著名公司的堂堂总监,办起事来从不拖拉。突如其来的坠机事故,令她阴差阳错地穿越到了自己的前世。一夕穿越,原来自己的前世竟是大户人家的废材女儿!废材又如何,看我分分钟秒掉千万人!正当她准备迈向自己修炼征途的巅峰,却又在情场跌入底谷……
  • 千颂仙歌

    千颂仙歌

    慕倾,背负着三界的生死命运。失忆、囚禁、治疗,八百年后的她只是慕倾。四仙之死,冥界之行,千暮山的经历,身世之谜,回忆之凄,还有生世守望的箴言,她该何去何从?情到深处,步步皆为祸乱。“对,没错,南楠他是你和南凉的亲生孩子,是我一直欲盖弥彰瞒着你,你走吧。”走?他要她去哪里?是他先入情局,为爱所困,为何到头来深陷其中,无法自拔的是她?爱过,恨过,痛过,悔过,只是到头来心执所念,无法放下。千帆过尽,再度回首,血洗三界,哀鸣不绝,她为爱羁绊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却只是想寻回他的踪迹。当天下重归平静,相携相行,她说:“遇见你是我此生最大的劫数。”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回眸一笑尽余生

    回眸一笑尽余生

    她,被封为第一美女,自小就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人生最大的愿望就是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可世事难料,她却对这世上最不能给她专一爱情的皇帝一见钟情。他对她回眸一笑,她为他的一笑,孤苦一生。
  • 极品高手

    极品高手

    被一道神秘强大的射线射中,意外获得异能,从此以后人生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开启一段辉煌人生。
  • 花开半夏之星默寒

    花开半夏之星默寒

    一边是高冷却又暖的冷慕寒,一边是吊儿郎当却又专情的姜默,蓝星雅究竟会选择谁呢?而面临两位男神级人物追求者的轮番轰炸,她最后会怎样?
  • 极品悍妃:王爷好凶猛

    极品悍妃:王爷好凶猛

    她眼看就要成为一个靠自己努力走上小康路的成功女性了,却在一觉醒来后彻底变了,不仅自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还压了个个衣衫不整的美男。据说那还是她的准小叔子。她彻底傻眼。再次相遇,她从他的准嫂子变成了他的准王妃,好吧,着别人的地盘就得听别人的,既然回不去,那嫁就嫁吧,况且对方长得不错还有钱。可当她开始放下防备付出真情的时候,这一切却又变成了一场博弈,迷局之中她只不过是一颗棋子,所谓的情到深处,也不过是他导演的一场无情骗局。这一次,她开始郁闷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深宫阴谋:帝王爱之爱与恨的边缘

    深宫阴谋:帝王爱之爱与恨的边缘

    她是亡国公主,带着阴谋走近他,步步为营,可为何把自己的心给丢了呢,她与他本该是不共戴天的仇人,可她却在他的怀里一次次沦陷。当她打算放弃复仇,却发现这只是一场阴谋。原来在他的心中自己终究比不过国家,比不过天下.....他是年轻君王,为了江山不择手段。后宫三千,却唯独对她爱之入骨,但终究还是为了这天下负了她。当一切揭晓,到底是她算计了他还是他利用了她?一封书信,一场大火她终究离开了他。当他后悔是,他深爱的女子早已走出了他的生命。再见时,他强行把她带回宫,可那是他们早已形同陌路。她宁愿老死深宫也不愿与他厮守。她说不爱他,可为何在生死关头替他挡下致命一刀。再醒来,她记忆全失,他们的结局是否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