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好的生物芯片被灵儿命名为SW-1型(神经元突触数量200亿),性能是同等数量的硅基神经元突触芯片S-2型(200亿数量)的10倍,毕竟还是碳基比硅基更适应神经元突触结构。
生物芯片培育好后,需要再制造塔载其生物芯片的容器和外接设备。
因为生物芯片和普通的硅基芯片不同,不能直接暴露在空气中使用,更不能直接焊接到基板上。所以,生物芯片需要一个容器,一个里面装满高能营养液的容器。这样不仅可以保护相对脆弱的生物芯片,还可以给生物芯片提供维持细胞活性的营养,毕竟再怎么样,生物芯片也算是一个生物器官,不给食物和营养怎么可能活得下去。
再然后就是外围的连接设备了,因为要实现生物体和物质体的沟通,就涉及到了脑机交互系统,这就毕竟麻烦了。
脑机交互系统,说简单点,就是实现人类使用大脑直接控制电脑计算机的交互技术,如果再深入研究开发,就会升级成虚拟现实技术,也就是网络小说里那种虚拟网游,戴头盔进入虚拟世界玩的那种。这就不是小无名短时间内可以搞定得了的,小无名现在没那个时间。
幸好控制生物芯片不需要这么高端的黑科技,只需要简单的数据指令进行相互沟通就行了,毕竟只是控制其释放生物电而已,不需要太高的黑科技含量。
容器和高能营养液好解决,灵儿已经设计好了容器,而高能营养液之前已经准备了,材料也让小型侦查器收集回来了,就等小无名着手制造合成了。
高能营养液和之前的人工羊水不同,人工羊水要温和很多,而高能营养液就比较猛烈了,因为里面含有高能量的物质。毕竟要长久的维持生物芯片的运行,充足的能量就是必须,而高能量物质可保持生物芯片的长时间的运行且不用频繁的添加营养液。
高能营养液的制造合成不难,毕竟在地下隐秘研究所的超级计算机里就有现成的资料,经过灵儿的修改优化后,制造更简单,效果更好,起码是之前的两倍效能。所以,小无名只用了一个小时就搞定了高能营养液,为了以后不再麻烦,小无名直接把小型侦查器收集回来的所以原材料都用完了,直接制造合成出几大桶的高能营养液,就是用来装石油的那种体积的大桶,够灵儿分配使用几年的了。
外围的连接设备的资料在地下隐秘研究所的超级计算机里就没有存储了,毕竟这也是相对高端的技术了。
这就需要小无名自己来设计研发了,幸好在大脑这一块,小无名也不是吃素的。小无名本身的大脑就是变异的,还变异进化出了能力。再加上小无名之前研发出来的硅基神经元突触芯片,在先天的结构上,就比普通的CPU要更适合作为脑机交互系统的中央处理器。毕竟虽然一个是硅基的,一个是碳基的,但都是神经元突触结构的。唯一的难点是怎么把硅基神经元突触芯片上的电信号转换成碳基神经元突触生物芯片的生物电型号,和发送接受问题。
小无名这回又使用上了自己的能力,通过微观视野发现硅基神经元突触芯片和碳基神经元突触生物芯片上流动的电信号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只不过碳基神经元突触生物芯片的生物电信号的电河流非常的小,小到根本就测量不出其电压和电流,也不知道U组织是怎么测量得到具体参数的,难怪U组织可以在生物科技领域独霸有一方。不过幸好小无名的能力可以直接观察。
首先,小无名先是把外围的连接设备制造出来,设计图纸和资料灵儿已经搞定了,小无名直接把主板状的外围设备用能力制造好(有点想电脑主板),然后安装上一块硅基神经元突触芯片S-2型(200亿数量)。
接着小无名又使用能力制作了一组微型双向电压电流调节器,然后连接到硅基神经元突触芯片上,然后再使用能力一边观察碳基神经元突触生物芯片的生物电信号的电河流大小,再以此来调节微型双向电压电流调节器,把从硅基神经元突触芯片流向碳基神经元突触生物芯片的电信号调节成和碳基神经元突触生物芯片里的生物电一样大型的电河流,从而完成电信号的转换。之后再反过来调节就可以了。这样,用于交互的电信号就搞定了。
接着位于生物芯片处的电信号的发送和接受的问题,由于生物芯片的生物电信号非常微弱,所以需要非常敏感的发送和接受电极。
小无名想了几个方案都不怎么合适,还是灵儿给出了一个简单粗暴的解决方案,利用小无名的能力制造出很多常温超导线,然后直接把微型双向电压电流调节器和碳基神经元突触生物芯片外围的神经元突触连接起来,不在使用电极来隔离交流了。这样还可以加快电信号的交互速度。
就这样,一个拳头大小,圆顶五面金字塔外形的生物电控制设备就制造好了。顶部装载着高能营养液和碳基神经元突触生物芯片的容器,还有一个针立着,另一端直接连进容器里的生物芯片上,像是避雷针一样,这就是生物芯片释放生物电的装置,容器下是四组微型双向电压电流调节器,用于实现高效的电信号交互。再之下就是硅基神经元突触芯片,作为整个控制中枢。最后是外围的连接设备的主板,上面有很多基础的接口,用于安装到培养舱上。
最后,小无名再把生物电控制设备安装到之前就已经制造好的培养舱里,再按比例加入人工羊水和高能营养液,从而构成了最终的生物催化生长设备(系统)。
看这眼前的培养舱,小无名觉得,可以开始下一步的攻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