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上,小无名洗漱好并吃好了早餐后,还去种植室看了看,发现作物都长势良好,比普通作物快了几倍,便安心的去工作实验室了。
来到工作实验室的服务器前,打开之前保存的车主博士所在实验所的人工智能底层部分源代码的文件,开始仔细的研究起来。
之前小无名只是粗略的看了一下,没有详细的研究,但是看了没多久,就发现不对劲。这些源代码虽然也是核心代码,但是好像缺少了很关键核心原点部分,就像一个圆的中心被扣掉了,导致这段源代码缺少最基础的部分。缺少这核心的圆心部分,好比大楼没有地基,连盖都盖不起来,还谈上面几层,看来是有意的去除了。
但是当小无名全部研究完了之后,又发现并不是这么回事。原来车主博士所在实验所的人工智能的核心并不是依靠研究员一个一个代码打出来的,而是用上万块硅基神经元突触芯片来导入上万股初始基础代码流产生混合碰撞,然后混沌机制依靠那几乎不可能的概率来随机出现人工智能核心的。这几乎就是靠蒙了,但也是现阶段最有可能产生强人工智能的方法了,不过也是最不靠谱的方法。也不知道车主博士所在实验所撞了什么天大的运气,居然成功了,但看样子估计没保住成果,之前的一切白费了,因为混沌机制的随机概率可不是好蒙的,基本上所有人一辈子都在做无用功。
但是,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小无名拿到这样残缺的源代码也没用啊。不过随机就想到:“我也可以用混沌机制来碰运气啊,搞不好我的能力有帮助也说不定。嗯,不过车主博士所在实验所用到硅基神经元突触芯片都是100亿数量为单位的,还需要上万块。而我的硅基神经元突触芯片内部的突触也就500万,不知道行不行。算了,就用500万数量的上千块试试吧,反正我要的只是弱人工智能,应该够用了。”想完小无名就去仓库取出足够的材料到大厅准备开始制作硅基神经元突触芯片了。
小无名用了两个小时就制作完成了1000块的硅基神经元突触芯片,这么快主要是到后面越来越熟练的缘故。然后小无名制作了一个大型机箱,并内置制作好的已经相互并联的基板。最后把1000块的硅基神经元突触芯片都安装上去构成混沌机制代码流混合碰撞机构,然后放置到工作实验室里连上服务器和小无名新做的硬盘阵列后通上电源,组成了完整的混沌机制系统。
然后小无名又编了一千种不同意义和顺序的基础代码,而这些就比较特殊了,因为这些代码都是中文代码、各种符号外加英文字母。其中的中文代码都是最基本文字和名词,看来涉及到人工智能逻辑运算还是中文的似是而非比较适合啊。
最后在服务器上编写了一个控制观察混沌机制系统的软件,再把一千种不同意义和顺序的基础代码分别导入到1000块的硅基神经元突触芯片里,然后就开实验了。
小无名尝试了上千次,一直到下午都没有什么成果,输出的都是乱码,并没有把1000块的硅基神经元突触芯片阵列完整最有效率的运行起来,整个混沌机制系统完全就无序运行的。
“看来常规的办法还是没什么用啊,概率太小了。看来得用我的微观能力看看混沌机制系统的机箱内这些芯片的运行状况了。”想完就开始运用能力看向了混沌机制系统的机箱里。
在小无名的微观视野里,小无名看到无数的光点在无序的乱窜着,不时有一些光团形成,但没过多久就又散开了。这让小无名意识到这些光团是关键,就开始操控一个刚刚形成的光团,并把光团稳住不让它消散。刚开始很不稳定,慢慢的,光团开始稳定下来,不停的和周围的光点交换着,到最后光团彻底稳定后已经和所有的光点都建立了稳定有序的数据流,数据流不多,就刚刚好1000条,联通1000块的硅基神经元突触芯片。
到了这里,小无名也知道自己估计是成功了。退出能力后,就看到整个混沌机制系统稳定而有序的运行着,服务器上的输出数据变成完整有序的代码。
小无名知道自己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