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面前的金属骷髅,小无名很兴奋。慢慢的小无名开始冷静下了,开始准备下一步骤了。
小无名打算先安装芯片控制模块,把各个磁轴承关节处的控制电路连接到主控芯片组来,完成整体机动控制系统。然后才是安装能源。
而作为CPU的芯片,小无名经过昨天晚上看到的资料已经有法案了。在昨天的加密U盘里,提到的硅基智能仿生物脑芯片设计方案,是介绍一种模仿人类大脑的神经元突触的芯片,只不过人的大脑的突触是生物,而资料里介绍的是用单晶硅作为载体,来模仿人类的大脑。
人的大脑是最复杂的,人类至今都没有了解哪怕万分之一。所以在这硅基智能仿生物脑芯片设计方案里也只不过是模拟了100亿数量的神经元突触,但也就是这样,也让车主博士所在的研究所有了一大步的突破,可惜没有把项目完成所有的资料就给盗取丢失了,最终便宜了小无名。
而小无名的终端人形机器人却不需要这么多数量的神经元突触模拟芯片,因为那个100亿数量是研究所推测人工智能产生的最低标准。所以小无名根据自己的能力在微观视觉推算了很久,就打算重新推翻研究所的设计,因为小无名感觉研究所的设计有些地方在微观视觉不协调,所以小无名就自己根据自己的情况重新设计一款新构架的神经元突触芯片。使用了这种芯片的普通的终端人形机器人只需要500万数量的神经元突触模拟芯片就绰绰有余了,性能完爆最新的CPU上千倍。
然后小无名根据U盘的里面生物脑医疗和模型资料确定了芯片的形态和封装,然后就开始从废旧的电路板上提取单晶硅开始在微观层面构建硅基神经元突触。
开始第一个比较麻烦,但做好了一个突触后就简单了,就像复制粘贴一样简单。没一个小时小无名就做好了几十块硅基神经元突触芯片。这款500万数量的硅基神经元突触芯片被小无名命名为“S-1”型芯片。
搞定CPU芯片后就是,就是加载芯片的基板了,这个资料里有介绍,试着用废电路板做出来了一块简化版的,上电试了一下,小无名就不打算使用了。因为在小无名的微观视野里,有些地方电子光电都不流畅,所以小无名只能自己设计一款简化版的基板,专门为S-1型芯片设计。
而其它的什么内存显卡的都不需要了,因为硅基神经元突触芯片全部包含了这些功能。这也这款芯片的一个突破的地方。
之后几是把芯片安装到基板上,再把金属骷髅骨架上各个磁轴承关节里的微型控制电路,通过直接在金属骨头里设置线路联动到CPU基板里,而磁轴承关节断开的地方就直接使用近场通信技术和嫁接桥等多重保险来解决。所以等到所有的磁轴承关节里的控制电路都连上CPU基板里时,机器人金属骨架几变了点样子:在每个关节里都有一条不起眼的万象连接轴,整体就像多了点肉筋。不过这样也不怕,意外断开,还有无线控制功能呢。
当电路控制系统安装完成后,就可以安装上电池了。
电池小无名选择放置肚子的位置,因为这里空间最大,也不会影响外形。所以小无名在肚子的位置加装了几个架子,可以装载五个部件。而小无名只用三个位置,剩下的位置不好弄就预留下来装载其它临时部件了。
电池小无名是选择比较体积比较小的电动车锂电池,经过小无名的修复优化后,容量密度起码是之前的二十多倍,虽然之前就推测会比铅畜电池还猛,但小无名还是惊讶了好久。这样,三块优化后的小型电动车锂电池可以支持机器人常规运作一个星期、满负荷三天、节能模式一个月的时间,这让小无名很满意。小无名还不知道这要让外界的人发现,还不直接把他圈养了。
之后就是连接上主控制电路,不过没法开机,因为还没有系统在里面,也没有通信系统和探查系统。
所以小无名用几个小型高清摄像头修复优化后在骨架上安装起来:眼睛里两个,后脑一个,内置两个在肚子的一个架子里占了五分之一的位置,以作备用。然后装载一个wifi模块和电磁通讯模块(手机网路模块),再在颅腔里内置了红外线探测器,声波发生器和冷热探测器等,其它的有需要再安装。
最后是制作人形外壳了,小无名干脆直接仿制钢铁侠的外壳算了,这样又酷又轻松。
没过多久,一个酷酷的没上色的钢铁侠就出现在了小无名面前,看得小无名一阵激动,可惜系统还没开始编写,不然动起来就更酷了。
最后就剩下内置的智能操作系统了,如果按照车主博士的研究所资料,工作量应该不是很大,毕竟又参考的样本。准备去工作实验室开工,但是看了看时间就放弃了,都凌晨1点了。
小无名就回到卧室,打理好个人卫生后就沉沉睡去,毕竟小无名也是忙了一天,期间还发现有人来探查,虽然小无名不在意,但潜意识里还是紧张了,不知道以后会不会还会和这些人又交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