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无名看了看时间,距离午餐时间还有一个小时左右。还行,就先把虚拟现实科技的资料先过一遍吧。
虽然还没到下午,但是在早有预谋的灵儿提前准备下,已经全部整理出来了,在小无名让其展示出来的时候,灵儿一点迟疑都没有,瞬间的,展示在资料的投影框就布满了小无名的视野。
这里要说明一下,灵儿的资料来源基本是这几途径;
第一:各个医疗机构存储在中央服务器里关于脑电波和大脑结构构造等医疗方面的资料。毕竟对于大脑的研究相对来说,群体最大的还是医疗机构,这直接关系到其医疗水平和实际的利益。
第二:各个生物研究机构的超级计算机(最差也是大型服务器,搞研究的,计算机这一块当然不能差)里资料,虽然联网的服务器都没有最核心的研究资料,但是一些边边角角、零零散散资料,再加上全网络无死角的收集,灵儿也是得到不少有用的资料。
第三:一些大型跨国集团和组织的网络服务器;对于前进这么广阔、市场这么庞大的前沿科技,这些集团和组织不可能没有研究,区别在于规模大小和投入而已,虽然现在还看不到什么成功的希望,但是这是必须的投入,必须的积累,不然技术不会自己就突破。而且,在研究的过程中,会有很多很有用的附属技术和阶段性技术被开发出来,这些也是实实在在的利益。虽然,这些利益团体对于技术的保密会高于前二者,但是,还是被灵儿从硬是弄了些边角料出来。
第四:就是一些国家研究机构了,这些国家性的研究机构对于保密措施是非常严格的,灵儿也没有什么收获,只是从其员工私人电能和开放***器上弄了些残渣,以不至于没有一点收获。
第五:最后就是‘U组织’的地下隐秘研究所里的超级计算机里的技术资料了,虽然没有直接关于虚拟现实科技方面的,但是对于大脑这一块的研究,‘U组织’还是处于世界最顶尖水准之一的,所以在这么多的资料里,就属来自‘U组织’的资料最顶尖、最全面、最有帮助。
因此,虽然灵儿给出的资料很庞大和繁多,但是也没费小无名多少的功夫,就研究透彻了,要不是来自于‘U组织’地下隐秘研究所的资料,估计速度起码会加快一倍。
在吃透灵儿给出的资料后,小无名就密闭着眼睛躺着灵儿弄来的奢华型沙发椅(也不知道是灵儿自己生产的,还是又从外面顺回来的,不过小无名也不管,反正不要被发现就好,有更舒服的椅子,小无名当然不会反对)上,开始在原有的基础上构思接下来要研发的虚拟现实科技的具体细节。
还没想多久,甲A就告诉小无名说午餐准备好了,请前往餐厅(食堂?)就餐。小无名一看,原来在查看资料和思考间,就已经到了午餐时间了。只好先把肚子问题解决先,毕竟随着体质的高速增长,能量的摄取也必须更上才行,现在小无名只要一顿不吃,就饿得难受。
在灵儿催促下,小无名很快就吃完了大份的午餐,连饭后散步的时间都压缩到了原先的一半,最后在小无名又坐回主大厅工作台的椅子上的时候,灵儿才没再追着小无名的屁股跑。
继续上午的构思,在小无名的构思中,虚拟现实技术在硬件上可以分为几个大块:脑波发送器、脑波接受器、脑波识别转化器、波信号调节器。
脑波发送器就是把电脑里的虚拟世界的信息发送到人类的大脑里,让人的意识(大脑)可以暂时断开身体信号的接受而直接接入到计算机构建的虚拟世界中。这是最关键的一步,如果不能完成这一部分的研发,那虚拟现实就是个笑话。
脑波接收器,就是接受人类大脑发出的控制信号,是脑波的输入终端,用于控制人的意识的虚拟世界的所有操作和行动。比如在虚拟世界中的奔跑、跳跃和大笑等全部的操作,而最完美的脑波接收器可以让人在虚拟世界中感觉不到自己就处在一个虚拟的世界中,因为所有的想法和动作都是同步的,感觉不到一点延迟。
脑波识别转化器,则是前一种技术的支持部分,负责把接受到的人类大脑脑波分析并识别成各种具体的指令(例如伸手、抬脚等命令),并转换成相应的电信号,然后发送到虚拟主机里,控制其虚拟身体和目标。
脑波信号调节器,具有两种高能,脑波放大器和电信号缩小转换器,脑波放大器是把接受到的脑波放大好更精准的分析确认脑波的具体含义;电信号缩小转换器则是把虚拟主机发送过来的虚拟世界的信息的信号转换缩小,以避免过量的信号给大脑造成过大的负担而导致大脑损伤。
而在软件上,也就是虚拟世界的构建,就相对简单很多。有灵儿这个人工智能生命在,完全不用小无名动手。
所以,在简单的整理规划后,小无名决定从脑波识别转化器开始入手,因为如果不分析清楚每种脑波的具体含义,是没法进行下一步研发的。毕竟,如果不知道脑波的意思,也无法验证脑波发送接收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