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就在生死存亡之际,赵、韩、魏三家联手扭转乾坤,杀守堤军士,淹智氏大军,围瑶于丘上;智伯瑶武勇超群,躲过乱箭,飞身跳入近处的竹筏,挺枪杀死筏上的士兵,夺得船筏,与三家大军隔水相望。
忽而箭矢又至,智伯瑶以枪为浆,奋力向前棹去。枪舞梨花,所到之处,锐不可当。赵、魏、韩三家军士皆闻风丧胆,纷纷应声落水。
智伯瑶大喝一声,举枪在竹筏上如履平地,径向赵襄子、魏桓子、韩康子杀将过来。筏未至,早被上游一大筏顺水猛撞下来,智伯瑶重心不稳,扑通一声,跌入水中。
赵襄子笑道:“我可不知道智伯会游泳诶。”
魏桓子、韩康子亦大笑,言未毕,智伯在水里拼命打水…………
赵、魏、韩三家不但把智伯瑶侵占的范、中行两家的土地收了回来,连智家的土地也由三家平分了。智果脱离智氏家族,自立为辅氏,避免了灭族之祸。
————————————————————————————————————
幕外话:司马光曰: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
才与德是不同的两回事,而世俗之人往往分不清,一概而论之曰贤明,于是就看错了人。所谓才,是指聪明、明察、坚强、果毅;所谓德,是指正直、公道、平和待人。才,是德的辅助;德,是才的统帅。哎呀呀,不是德才兼备的说嘛。
后人有诗咏云:
“三国连兵敌就擒,晋阳城下碧波深。风涛撼处看沈赵,舟楫不从翻自沈。”
顺带一句,智伯瑶的第五子智珏(至于另外的几个儿子死的死,逃的逃,抵抗的抵抗)的母亲赵娣,也就是赵襄子的妹妹哟。
所以赵襄子并没有立即对智珏下手,而智氏家臣留下了“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的千古绝唱的侠士豫让受命护卫幼主,趁此机会将智珏藏于北山后川,智氏得以延续。
北山后川在山西定襄县柏树岭,又名漆郎山,山上有豫让庙一座,庙前有对联一副:伏桥如厕守主德,漆身吞炭报君恩。
后人周昙有诗赞豫让云:
“门客家臣义莫俦,漆身吞炭不能休。中行智伯思何异,国士终期国士酬。”
——至于豫让其人其事,请看第三回之后的“幕间间场:四大刺客之斩衣三跃”。
公元前445年,魏文侯(姬姓,魏氏,名斯)继承魏桓子遗志。
然而,魏文侯即位以来,面对艰巨的国际形式,感觉很是压抑,心情很是不好。诚然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啊啊啊啊啊啊啊~~
客卿李悝知君主肺腑,乃入宫,见文侯。
魏文侯忧心忡忡,谓曰:“昔者赵魏韩三家分晋,赵氏获利颇多,赵襄子占据晋国北部的大片疆土,并向东越过太行山,占有邯郸、中牟,我魏氏笼罩在赵氏的南边,而且赵氏占有的智氏疆土正压在我魏氏的脑门上,未知爱卿有何高见?”
附带一句,魏国西边是一河之隔的秦国哟,北边是强大的赵国哦,东边是新兴的韩国咧,南边越过中条山和黄河是秦、楚、郑拉锯争夺的陕地(今河南三门峡渑池、陕县和灵宝地区)啦,而且啦,魏国被紧紧地裹在晋西南一隅(魏国的核心地区是运城谷地,北部是吕梁山,南部是中条山,东部是王屋山,黄河的大拐角包住了魏国的西部和南部)诶。
李悝曰:“这样的地势,易攻难守,虽然在东面还有几块飞地,但都很不巩固,难以建成战略基地。”
魏文侯十分赞同地说:“爱卿所言极是!面对这样的形式,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遭到围攻,所以寡人才会寝食难安呐!”
顺笔再带一句,魏文侯继位没多久,可能觉得大夫啦,上大夫啦,卿大夫啦啦啦啦啦啦太小家子气了,便自行称侯。你看,还称孤道寡咧。
李悝曰:“君侯素雄怀大志,岂不知古今成大事者,皆有所恃耳!昔炎帝败于蚩尤,联合黄帝共擒杀之;文王于渭水之上请子牙,讨伐商纣;齐桓纳管仲为相,称霸天下;今君不思进取,愁肠满结,意欲何为?”
“先生必有良谋哉!”魏文侯大喜而起,遂拜李悝为相,实行变法,奖励耕战,兴修水利,选贤任能,内修德政,外治武功,以法治国。
至于变法的具体内容,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哈!再说了,谁愿意听这么枯燥无味的变法措施啦,作用啦,影响啦,历史意义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不过,同为三家分晋的后世君主赵献侯跟韩武子可没有魏文侯那么高瞻远瞩,或者说,没有魏文侯那么具有雄才大略也未尝不可的哦。
话说赵襄子一生共有五个儿子,他晚年不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却欲传位于其兄伯鲁的后代。
赵襄子是赵简子的庶子,却被立为太子,继位为君,这从宗法习惯上来说是不正常的。
赵襄子被立为太子,属于废嫡立庶,废长立幼,与宗法传统的嫡长子继承制严重相悖。
但因伯鲁和其子赵周都去世较早,遂立伯鲁之孙赵浣为太子。赵襄子在位三十三年无病而终,赵浣继承了赵氏之尊位,史称赵献侯。
但是赵襄子的儿子赵嘉不服,后来逐献侯自立,即赵桓子,一年卒。赵国的老百姓认为:桓子立非襄子意,乃共杀其子而复迎立赵献侯。
公元前不知道多少年耶耶耶,赵献侯亲统三军,自任中军将,伐韩。
韩武子(他可是他亲爹韩康子之子诶)亲领骑兵一千上西坡居高临下观察赵军,遥望彼军营寨齐整,旗幡无数,兵革鲜亮,鼓角精良。
韩武子还来不及感叹呢,霎时,鼓角崩山,赵军潮水般向山坡上涌来,韩军将士上下震惊,人马攒动。
赵军锐不可当,一鼓作气将韩军团团围住,迎光处为首一人,引铁骑飞马杀来,韩武子惊慌失措,此人正是赵献侯!
韩武子回顾众将士,绰长槊在手,大声疾呼:“事已至此,吾当死战!”
倏忽,韩军上下士气高昂,皆以一当十,与赵军混战得一塌糊涂。山坡下喊杀大起,左右两路大军打着韩军旗帜一起杀到。赵军人马仓皇失措,又遭内外夹击,大败而逃。
是夜,韩武子在帐中与诸将商议对策。
“今赵(献)侯新败,锐气已挫,必坚守不出,主君今晚可率军夜袭彼营,无不胜也。”一谋士见诸将争吵不下,特献此计。
“卿言甚善。”
夜半时分,韩武子亲自率兵夜袭赵军,为的是报山坡被围之仇。赵献侯在帐中叹息,本来可以在山坡上生擒韩武子的却功亏一篑。
夜黑无月,韩武子率军在赵军寨中纵火,只见旌旗飘扬,不见营中一人。一刹那,左、右翼两彪军齐杀出,韩武子心惊,遥见迎光处赵献侯杨鞭:“尔等小谋,岂瞒得过孤耶!”
韩家军马如射箭靶子,也就是,大家常说的众矢之的哦!众矢之的还好啦,可现在是被砍,被剁,被刺……一时之间,韩军死伤无数。
众将护住韩武子,死战才杀出一条血路。韩武子狼狈逃回营中,欲斩献计之谋士,退军三十余里。
“臣有一计,可灭赵氏。”那“特献此计”的谋士又出了一计。
韩武子大怒曰:“尔试言之,言若不合,寡人立斩之!”
对曰:“主君可差人致书魏(文)侯,言愿与魏国联合,一举歼灭赵氏,而后共分其地,魏侯必喜而从之。”
韩武子大喜,乃不杀“特献此计”之谋士,立即派遣使者赴魏国都城安邑去了。
魏文侯身着锦袍玉带,冠冕灿灿,冕旒锵锵,高居上位,李悝、魏成、翟璜、李克等一班文臣武将在殿下侍候。
注:冠冕,古代汉族冠饰之一。为天子、诸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
冠冕前圆后方,用以象征天圆地方。冕旒(指冠冕前后垂有若干串珠玉,以彩线穿组)的多少和质料的差异,是区分贵贱尊卑的标志。
天子之冕十二旒,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可参见《周礼·夏官·弁师》。据说,冕旒的目的是为了“蔽明”,意思是王者视事观物,不可“察察为明”,也就是说,一个身为领袖的人,必须洞察大体而能包容细小的瑕疵。
魏成(魏文侯之弟)佩玉锵锵,出班启奏:“今韩(武子)侯兵败,必使使者来游说,共图赵氏,未知君侯知否?”
魏文侯言曰:“寡人在想如何说服赵、韩二氏使者,让其不计前嫌,放弃自相残杀,以图向外征伐。”
“君王目光远大,臣不及也。”李悝、李克拜服于廷,其余文武大臣面面相觑。
忽报韩国使者至,礼毕。使者呈韩武子书,并以厉害说之,自以为魏必援韩。
魏文侯对韩国使者说:“卿之言甚善,但赵氏地大物博,我两家联手,恐未必是赵(献)侯的对手啊。”
“君侯为何如此怯懦耶!”使者道。
“既如此,请使者禀告韩(武子)侯,先攻赵邯郸,以牵制赵氏大军,寡人率兵直捣赵都中牟,岂不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哉!”
使者不能答。
魏文侯又说:“倘灭赵氏后,分赵氏土地时,韩(武子)侯意欲图我魏氏否?吾实告之,到那时就算韩(武子)侯不图寡人,寡人亦图韩(武子)侯耳!常言道,一山不容二虎也。”
使者不能答。
魏文侯又说:“寡人和赵(献)侯情同手足,誓不相背也,望使者好言相劝韩(武子)侯,唇亡则齿寒矣!我三晋西有秦,北有燕,南有楚,东有齐,稍有不慎,我三晋皆亡矣!”
使者不能答,大惭,默默而退。翟璜、李克拜服,其余文武大臣面面相觑。
次日,人报赵献侯亦派使者入魏呈表。
“君侯神算,臣等不能及万分之一也!”群臣皆拜服于廷,愈发各尽其职,丝毫不敢有所怠慢,不仅如此,还竟相勉励,岂敢不竭力以报君侯哉!
魏文侯谓曰:“使者知否,韩氏早已呈表于寡人耳!”
使者诧异万分,急忙问道:“未知君侯援韩,还是援赵?”
魏文侯曰:“吾同韩(武子)侯、赵(献)侯皆情同手足,安肯见利忘义也!望使者以善言禀赵(献)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吾三晋本是一体,今自相吞并,先君之业必不能保矣!”
使者闻教,佩服得五体投地,遂以善言告献侯。赵献侯闻之豁然开朗,遂罢兵回都;韩武子闻教,亦去之。
自此之后,三晋和睦共处,走上了各自发展的道路。魏文侯任用李悝变法后,魏国国力蒸蒸日上。
魏文侯便开始谋划如何扩张疆土,前面已经说过了,魏氏面对这样的国际形式,稍有不慎,就会遭到围攻,赵、魏、韩只有联合起来向外扩张才有出路。
但由于赵氏在***氏在东,韩氏的发展方向是魏氏、韩氏南面的郑国,魏文侯便把发展的方向放在了西面的秦国上。
黄河上下千帆竞发,洪水奔流旌旗蔽空。
公元前419年,魏文侯派其弟魏成子率军攻取西河。魏成子升帐与诸将计议,忽偏将翟角谋曰:“秦军见我军西渡黄河,又在少梁筑城(今陕西韩城西南),必趁势攻之,将军应早做防备。”
“汝之言甚善。奈我军西渡黄河,急行军至少梁,又日夜筑城,将士们疲乏至极,吾不知如何是好啊。”魏成子唉声叹气,无计可施。
翟角进曰:“某愿领本部人马出城埋伏,待秦军至,予与将军共击之。”
魏成子大喜曰:“既如此,攻取西河之地不远矣!若成大功,汝乃第一功臣也。”
“谢将军。”翟角拜谢,领兵去讫。
魏成子喜出望外,号令全军将士坚守城池,严阵以待秦军来犯。果不其然,探子急报:“秦军浩浩荡荡望我少梁进发,已不足三十里。”
魏成子听了,率诸武将、谋士在少梁城上观望。麾下有裨将请求出战,以扬我军军威。魏成子只道,坚守城池。诸将只得领命,严守隘口,静待秦军至。
忽而,少梁城外尘头骤起,秦军铺天卷般袭来,气贯长虹,直取少梁。
城上矢石如雨,秦军虽损失惨重,但矮矮的云梯硬拿来枕城而上,小小冲车硬用来猛撞刚筑的城池,一时之间双方焦灼不下,一直从平明激战到日落。
可就在这时,秦军左翼一彪军杀出。为首一员大将,舞刀冲来,乃翟角也。因为急行军至少梁,又日夜筑城,疲劳至极,一个不小心打了个瞌睡,所以才——
骗你的啦,翟角只是觉得时机未到罢了哟!
秦军将士上下惊恐万状,霎时,少梁城的魏军士气高昂,潮水般冲杀出来。魏军将士锋芒所指,锐不可当。秦军一时之间死伤无数,大败而逃。魏军夺得军器、车马、辎重无数。
魏成子大喜,犒赏三军。不久,魏成子率军趁势攻取河西(泛指黄河以西之地,春秋战国之时,指今山西、陕西两省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约在陕西省的韩城、合阳、大荔一带)。
魏、秦两军连连交战,魏军步步为营,士气正盛,魏成子便决定举大军直捣河西防线临晋(今陕西大荔东南)、王城(今陕西大荔)、元里(今陕西澄城南)、洛阴(今陕西大荔西南)、合阳(今陕西合阳东南)、阴晋(今陕西华县东)等城。
翟角谏曰:“不可,秦军必有防备矣。”
魏成子曰:“我军与秦军交战多时,未有大胜,今若不出奇计制之,然有何面目见君侯耶!”
秦军东、南、西、北各寨处处火光冲天,不见一人。忽而秦军往来冲杀,如无人之境。为首大将,豹头虎体,喊声如雷,乃蒙执也。
蒙执跃车举戟,撞将过来,魏军上上下下心惊胆颤,不战先走。翟角舞刀死战敌住,魏成子在诸将的护卫下突围。
未及,东边一路军冲出,截杀一阵,魏军个个抱头。为首大将虎背熊腰,乃王夷也。
不久,西边一路军撞出,又截杀一阵,魏军人人鼠窜。为首大将眼如铜铃,乃秦良也。
魏成子免冠徒冼、焦头烂额,侥幸得脱。
“吾不听子言,终遭此惨败耳!”魏成子太息,帐下诸将无不感叹。“兵者,不祥之器也。”
魏文侯与群臣正议事间,忽急报魏成子惨败,退守少梁,秦举大军趁势包围少梁,魏成子肯请君侯调兵遣将以援少梁。魏国上下震动,群臣议论纷纷。
“吾弟兵败,少梁被围,众卿有何良策。”魏文侯高居上座,俨然泰山崩于前而不改其色。
翟璜出班启奏:“臣保一人可替魏成,必将直取秦西河之地矣。”
正是:方见西河败涂地,又看安邑添新兵。未知所荐若何,且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