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44年,吴国的延陵季子出使晋国,同晋国的赵文子、韩宣子、魏献子会晤。
赵文子,为国鞠躬尽瘁的贤臣,晋国正卿,戏剧《赵氏孤儿》的历史原型。
礼毕。
赐坐。
茶罢。
宾主畅谈甚欢,延陵季子神奇地预言:“晋国之政,卒归此三家矣。”
韩宣子,赵文子死后,韩宣子扛过大旗,任正卿及中军将,政治生涯超长的政治家。
三子诧异,谓曰:“何以知之?当今之时,晋有六卿,赵、魏、韩之外,尚有范氏、中行氏、智氏三家耳。公室虽卑弱,吾等愿竭股肱之力以佐之,然自愧不如范氏、中行氏、智氏也。先生何出此言?!”
魏献子,韩宣子告老,魏献子主持国政,大原之战时“毁车为行”,由此,数百年的车战向步战转变。
延陵季子笑而不语,三子面面相觑。
智氏宗主——智宣子居上位,与足智多谋、颇有政治远见、看人看事入木三分的族人智果商议继承人的问题。
“吾子伯瑶可以担此重任吗?”
智果答曰:“可以到是可以,相比之下,不如立智宵,智宵更能继承您的大业。”
注:由于智氏出于荀氏,故称智伯为荀瑶,后世多称知伯瑶(亦作智伯瑶)、知伯、智伯。谥号智襄子(或作知襄子)。
智宣子问曰:“瑶儿不如宵儿乎?”
智果对曰:“瑶公子虽然各方面优点很多:仪表魁伟,力能驾车,武勇善射,多才多艺,能说会道,性格刚毅果决。能挑剔的地方确实不多,可是有个致命的缺点,就是道德品质不及主君。如果不懂得用仁德去施政,而用武力去强行进行统治,那么有谁愿意拥护他呢?”
智宣子叱曰:“自古成大事者,皆不拘小节,依子之言熟难成大事耳!”
智果百般劝告,智宣子心意已决,哪里肯听。
智果料定由智伯这种人来掌握智氏家族的命运,必然会荡家覆宗,毁灭整个家族,便毅然决然与智氏家族断绝关系,在晋国太史处立案,自立一宗,称辅氏。
然而,智伯瑶继位以后却大有作为:联合赵、魏、韩三家大夫赵襄子、魏桓子、韩康子,讨伐范、中行二氏。
叱咤风云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晋国正卿赵简子(赵文子之孙,首开改革先河)逝世后,智伯瑶扛过晋国大旗。作为执政卿士、智氏家族领主,自然有权利也有这个义务去为晋国的霸主地位作最后的争取。
再注一笔:卿士,亦称卿史、卿事,与正卿差不多吧。西周春秋时期,周天子或各诸侯国的执政官。执政大臣兼军事最高指挥官,终身执掌一国之命脉,代替国君发号施令。
春秋诸侯国官制与周王朝颇为相似﹐辅佐国君之重臣也为卿士﹐如楚国的卿士指执政的令尹﹑司马。其余诸国多称为卿。卿为君主之辅佐﹐《左传》称“国卿”为“君之贰也”。
智伯瑶师出有名,而且允诺事成之后,皆可以分得一杯羹,尝尝鲜咧。赵、魏、韩三家卿大夫便很识时务、很高兴地答应了。
智伯瑶,一个初涉政坛的新星,公元前472年,智伯瑶率领兵车五百乘在犁丘与齐国上卿高无丕对峙。
周之火德,红旗蔽空,智瑶身着重铠,立于戎车之上,晋军大摆步战的创始者——魏献子创立的方阵。
前锋甲士俱乘战车,戈矛鲜亮、弓弩齐整,不动如山;左翼、右翼轻装步兵各持刀剑盾牌,辅助战车作战,弥补战车机动性较差的弱点;后卫重装步兵和轻装步兵相互混杂,各拿长短兵器严阵以待,为补充兵源;前拒是为了诱敌而设,但具体是怎样,我还没想好。订正,应该是“我也不知道是怎样诶”。
高无丕乘车出阵,御者勒住缰绳,四匹战马长嘶,立于阵前,乃大呼曰:“汝乃何人,胆敢犯我境界!”
智伯瑶大怒,更不打话,挺枪驾车,冲锋在前。
齐军阵中一员骁将,舞动斩将大刀,飞车来迎。战不三合,智伯瑶一枪刺中彼将心窝,翻身落车。
面对齐军千军万马,智伯瑶单枪匹马冲入彼阵,所到之处鲜血霏霏,齐军皆靡。
高无丕抱头鼠窜,帅旗随风而倒。晋军将士见主将如此威风八面、奋不顾身,于是个个拼死向前,人人奋力冲杀。一时之间,如火并柴薪,水淹杂草,齐军个个丢盔弃甲,人人四散而逃。
智伯还亲手俘虏了齐国大夫颜庚。
随后,智伯瑶自任中军将,赵襄子担任中军佐,魏桓子担任上军将,韩康子担任下军将,大率四家兵马,浩浩荡荡望晋国六卿之一的范氏势力范围进发。
智伯瑶审时度势,范氏城高壕深,倘若硬攻,虽能得胜,但恐元气大伤,便命魏桓子、韩康子率大军从范氏后方猛攻,自己与赵襄子领兵举四氏智、赵、魏、韩锦旗,大张旗鼓地向范氏正面进发。
探马急报知范氏,范氏家族上下震动。城下千军万马,黄沙漫天卷地而来,旌旗飘飐,大摆方阵。
范氏谓诸将曰:“谁敢迎战智伯?”
“某愿往。”一班武将应声而出,气势雄浑
“好,汝等同去。若斩智伯,吾当重赏。”范氏大喜。
城门开处,众将引兵而出。两阵相望,秋风萧瑟,旌旗飘扬,擂鼓三通。
智伯瑶身披白袍银铠,仪表魁梧,须髯飘逸,雕弓在侧,驾车出阵,大呼:“晋国本是天下霸主,今四分五裂,吾替天行道,来收晋国疆土,光复昔日(晋)文公之宏图霸业,汝等怎敢兴兵拒吾?!早早受降,吾上报我主晋(出)公饶汝等性命。”
范氏一员大将跃车断喝:“竖子休逞口舌之辩,你名为光复晋国霸业,实则想独占晋国疆域,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此等下计骗三岁小儿尚难耶!”
智伯大怒,驱车挺枪杀来。气势如虹,风云变幻。
战无数合,彼将心怯,大败而逃,智伯并不追赶。忽而左上方一将杀来,继而右上方一将杀来,那败走的大将去而复返,调转车头回身杀来。
智伯瑶大笑乐:“吾放懦夫一马,懦夫尚不自惜,却来送死!”
智伯不慌不忙,前遮后挡,左冲右突,力战三将,精神倍增,简直就是轻松加愉快,倒是敌方三将气力渐渐不足。
忽人报曰魏桓子、韩康子率大军已破南门,我军大乱。
范氏大惊,方知中计,刚想命军士关闭城门,分兵拒敌时,智伯手起处,范家三员大将非死即伤,随即与赵襄子鼓声震天地挥兵杀进城中,城中上下顿时一片大乱。
范氏倚旗太息…………
四家破范氏后,陆续平定范氏其余疆土,而后共分其地,之后引兵讨伐中行氏。中行氏上下惊恐,皆有降意。
“谁敢迎战?”
上上下下无人应声,中行氏喟然长叹。次日,自引兵出战。
中行氏率军离城三十余里,正撞四家锦旗并列,飘扬而来,乃跃车舞刀直取智伯。
智伯武艺高强,枪法凌厉,中行氏渐渐力不从心。斗至十数合,中行氏料敌不过,拔车狼狈而逃。
少焉,左右两边大军打着魏、赵的旗帜一齐杀到,为首大将,乃魏桓子、赵襄子也。
智伯瑶、韩康子引大军从后夹击,中行将士一时之间死伤无数。中行氏不敢应战,急驱车望城池飞奔。
中行氏率领十余骑奔到城下,向城上急呼:“快开城门!”
“吾等皆降,汝不知天命,今先杀汝以立头功。”
中行氏之心腹立于城头之上,命众弓弩手将其射杀。中行氏挥刀破口大骂,死于乱箭之中。
四氏引兵进城,不费吹灰之力夺得中行氏全部疆土。
智伯瑶力灭二氏之后,驱逐晋出公(智、赵、韩、魏四家把范氏、中行氏原有的领地全都瓜分了。晋出公得知后大怒,通告齐国、鲁国,想依靠他们的力量讨伐四卿。四卿害怕,于是一起攻打晋出公。出公逃奔齐国,半路上死了),拥立晋哀公,独擅国政,雄霸晋国。两次率军讨伐郑国,又讨伐昔日同为春秋五霸之一的齐国,战功赫奕,威震诸侯。
智伯瑶自恃天下之间无人能敌,在蓝台与韩康子、魏桓子宴饮的时候,不知道是发酒疯还是咋的,竟然在酒宴上戏弄韩康子,并且侮辱韩康子的家臣段规。
“现在我已经将范、中行二氏从晋国的土地上给彻底消灭了,在出兵前,我对士兵说,占卜的先生说此战必胜,只是没有占卜看一下我能不能拔拔於菟(wūtú)的胡须。”
顺带注一笔:从前楚国著名的政治家令尹子文是个私生子,小的时候被丢弃在云梦泽这一带,后来被一只母虎抚育长大,其名彀(亦作,谷)於菟,楚语之谷为“乳”,於菟为“老虎”之意。
鲁迅先生在他的《答客诮》一诗中就提到了这一称谓: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韩康子,姬姓,韩氏,名虎,韩虎乃其父韩庄子之子,并不是像智伯所说的什么“私生子”。
这时韩康子家臣段规侍侧,见主人受辱,乃进曰:“夫孔子云:‘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圣人亦守礼敬乐,不呼名,惧触讳也;‘於菟’,乃代指私生之子也;吾主非也,君之所知也;既知之,何伪不知也?”
稍微引经据典一下下,“赵子龙单骑救主”时,“曹洪飞马下山大叫曰:“军中战将可留姓名!”云应声曰:“吾乃常山赵子龙也!”
怎么样,他没有说赵云吧,而是说赵子龙,“不呼名,惧触讳也”。
智伯见段规身长五尺,立于席边,才及前胸,乃以手拍其冠曰:“小儿何知,吾宴饮无以为乐,特以此言戏耳,夫‘於菟’,乃代指私生子,吾实不知也!”
语毕,抚掌大笑。
是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魏桓子,韩康子。将进酒,杯莫停。
“三虎啖羊,势在必争。其斗可俟,其倦可乘。一举兼收,卞庄之能!”
大夫智国进谏说,这样做恐怕会招来祸患。智伯大言不惭地说:“难将由我,我不为为难,谁敢兴之!”
“昔日晋国郤氏、赵氏、栾氏、范氏、中行氏等家族遭难,都是因为仇家伺机而动所致。如不谨慎从事而经常结怨于人,那大祸临头的日子将为时不远矣!”
智国又云:“今主君一宴而耻人之君相,又弗备,曰:‘不敢兴难’,无乃不可乎?夫谁不可喜,谁不可惧?蚊子、蚂蚁、黄蜂、蝎子这一类昆虫都能害人,与强宗巨卿的主君和家相结怨,能不提防吗?“
智伯瑶把智果的规谏当作耳旁风,依旧独断专横、恃强凌弱。
后人有诗咏云:
“智伯分明井底蛙,眼中不复置王家。宗英空进兴亡计,避害谁如辅果嘉?”
赵襄子,嬴姓,赵氏,名毋恤(亦作无恤),卒谥“襄”,故史称“赵襄子”,与其父并称“简襄之烈”。出生于五霸称雄的春秋末代,卒于诸侯兼并的战国早期。
毋恤的母亲是其父赵简子的侍婢,又是狄人,本来没有资格继承赵氏的基业。但是,毋恤从小就敏而好学,胆识过人,不似诸兄纨绔,久而久之,引起赵氏家臣姑布子卿的注意。
附注一笔:春秋战国时期,会看相的人很多,如叔服相公孙敖子、马上相商臣、师旷相太子晋等,但以姑布子卿最为著名。
公元前500年,姑布子卿参见赵简子,赵简子遍召诸子相之。姑布子卿看了一遍,说:“您的这几个儿子,没有一个可以当将军的。”
赵简子十分着急地说:“难道我们赵家就这样衰落了吗?“
“我刚才在路上遇见了一位年轻人,那大概是您的儿子吧。”姑布子卿说道。
赵简子于是令人把庶子毋恤叫过来,姑布子卿一见毋恤,马上站起来说:“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啊!”
赵简子非常困惑地说:“他的母亲地位卑贱,怎么可能显贵呢?”
姑布子卿说:“这是天意,卑贱又怎样呢?他一定会显贵的。”
所以呢,毋恤的见识与才干逐渐被赵简子认识,受到宠爱。
一次,赵简子对几个儿子说:“我把宝符藏在常山(今河北曲阳西北)上,谁先得到就有赏。”
赵简子的那些儿子找遍整个常山皆无功而返,只有毋恤说他已经得到了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从常山居高临下攻击代国,可以吞并代国,这就是宝。”
赵简子认为毋恤果然有雄图大略,确实可以担任自己的继承人,便继续发展赵氏的势力。于是赵简子废太子伯鲁,立毋恤为太子。
后人周昙有诗赞云:
“简子雄心蓄霸机,贤愚聊欲试诸儿。假言藏宝非真宝,不是生知焉得知。”
智伯瑶则企图阻挠毋恤掌权,自然是想尽早去除一个强有力的对手,从而遏制赵氏。
智伯瑶恭请赵简子至兰宫之上,礼节甚重,共品茗毕,智伯徐徐曰:“君雄才大略,纵横四海,立后嗣以传大业否?”
赵简子曰:“我已立鲁儿,后改立襄儿。”
“君好生糊涂!如此这般,待君百年之后,君之二子必将争权夺利,手足相残矣。君熟读古今之经传,岂不明此理乎?赵氏百年基业奈何毁在君之手耳!惜哉!痛哉!”智伯瑶十分痛心地说。
赵简子拱手谢曰:“幸君告诫,且如之奈何?”
智伯瑶为赵简子谋曰:“吾与毋恤情同手足,兄岂能害弟耶!应先去其羽翼,徐徐图之,以防生变,君以为如何?”
“君计甚妙,吾当行之。”赵简子十分同意。
智伯瑶亲自送赵简子出廷,冷笑不止。
毋恤听说后,怎能不对智伯恨之入骨?!
智伯瑶却不自省,而且贪心进一步膨胀,竟然公然伸手向赵襄子、魏桓子、韩康子三家索要土地。
“晋国本来是中原霸主,后来被吴、越夺去了霸主地位。为了使晋国强大起来,我主张每家都拿出一百里土地和户口来归还给晋(哀)公以恢复晋国的霸主地位,子等以为何如?”
赵、魏、韩三家都知道智伯瑶存心不良,想以公家的名义来让他们交出土地,奈何三家其心不齐耶!
魏桓子的本意当然不愿意,谋臣任章问为什么不愿意。魏桓子回答说:“无缘无故地索要土地,无法答允。”
任章对曰:“无故索地,天下必惧;君予之地,智伯必骄。骄而轻敌,邻国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国,智氏之命不长矣!”
任章从总体形势上分析,智伯索地得逞,会狂傲,狂傲必然轻敌;被索者会自然而然地联合为一个阵营共同对抗智伯。以联合阵营的强大实力来对付一个轻敌狂傲的敌人,胜负的结局显而易见。
因此魏桓子决定送给智伯一个万家之邑,派出使者奉上。智伯瑶一计得逞,满心喜悦,随即又向韩氏索要土地。
韩康子对智伯瑶心怀怨恨,意欲拒绝,段规谏曰:“不可。夫智伯之为人也,好利而鸷愎,来请地不与,必加兵于韩矣。君其与之。与之彼狃,又将请地于他国,他国不听,必向之以兵;然则韩可以免于患难,而待事之变。”
正是:为渊驱鱼,为丛驱雀。“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未知韩康子是否纳谏,那就请看下回分解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