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一干东西收拾好装进百宝囊,李璟将石柱上的夜明灯也取了下来,他此行的主要就是为了取走这颗夜明珠和蒲团,现在东西已经到手,也就准备原路返回。
不对!李璟刚转身打算离开,心里突然生出一股怪异的感觉,一定是自己忽略了哪里。
他环顾四周,最后将目光定格在墙壁的佛像上边,既然佛家讲求无念无相无住,为何还会刻意的留下这些,这不是着相了吗?难怪自己自打第一次见到它就觉得不对劲,这座佛像太突兀。
李璟缓缓闭上眼睛,缓缓上前,他用手抚摸着佛像,最后定在那那支拈花的手上,用力的抠动拈花的两个指头。
轰隆……
第二间石室坍塌的木床下边传来一阵轰响,露出一道密洞,李璟举着夜明珠钻进去,小心翼翼的前进着。
地洞的尽头是一个小池子,有脸盆大小,池子里盛着种乳白色的液体,并伴着一种芬芳的香味散发出来,李璟远远站着,闻到这股香味也立刻感觉神清气爽,脑袋比平时转的更快,让他不禁生出想要喝上一口的想法。
“这是【地髓精乳】,天生宝物!”李璟大喜,他曾经听爷爷念叨过这种东西,说这【地髓精乳】乃是大地之精华经历长年累月积累方能形成,形成的条件非常苛刻,必须是阴阳交泰之地方能生成。孤阴不常,孤阳易焚,只有在阴阳交泰不分彼此的地方才能长久生成,是助长修行、调和阴阳的宝物。
李璟爷爷曾说如果有十滴这等宝物就有信心治好李璟的病,因此给他详细介绍过宝物的特征,如今宝物遇到了,而且远不止十滴,可爷爷却离开了他,想到这些李璟顿时黯然神伤,喜意全无。
他四处转了一圈,并未发现有其他特殊东西存在,想来是这石室的主人发现了这处宝地,他不愿宝物落入歹人之手,又不想其蒙尘于此,便在宝地之上建了那件石室以遮掩这里,又用手段指引懂得佛法知其心意的人可以发现这里的秘密,而对此一窍不通的李璟在机缘之下却发现了这里。
既然有这样的宝物,李璟立刻改变了注意,他决定要在这里利用宝物和蒲团的作用先行修炼。
李璟俯下身子,捧起【地髓精乳】尝了一口,一股淡淡的甘甜的滋味,带着幽香,令其口舌生津,不禁想要多喝几口。他停顿了一会儿,见没什么反应,便猛地喝了两口,爽的他恨不能哇哇大叫。那种舒爽犹如人飘在云端,无拘无束,飘飘欲仙。
他翻开《天罗散手》置于膝上,开始认真阅读,李璟并不知道其他的修行的功法都是如何开始的,他没见过,这本书的修行却很奇特。
书的头一页没有功法,只在上边写着几句话:“勤能补拙,熟能生巧,少说多做,万法具小”
字面的意思很简单,就是要人多练习,翻开下一页,还是没有功法,是一副插图,画的是编凉鞋,旁边详细介绍了如何穿针如何绕线如何勾动指头,但就是没有如何修行。
李璟表示这些自己都会好么,爷爷教过自己好么,他无奈继续往下翻。
再下一页还是插图,不过变成了编竹篓,依然还是写了许多技巧,依然还是没有如何修行。这样一直翻到十页过后终于没有插图了,满满写了一页文字,李璟一喜,这回可算到修行方法了。然并卵,这一页也还不是修行方法,倒像是一篇序言。
“人之所以为人,别与禽兽,上则为头,下则为手……”大概介绍的就是手在人类当中起的巨大作用,末了还郑重的说一句“修行非一朝一夕之功,它没那么简单”。
李璟默然,这书简直就是坑爹啊,说了一堆话,偏偏都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在最关键的东西隐匿不发。
这套功法创作者肯定是个调皮鬼,李璟心里默想。
下一页,正式的修行方法终于闪亮登场,李璟默默的看完,心里终于对修行有了一个整体的理解。
所谓修行,就是开发人体潜力,挖掘人体机能,借天地的力量为人所用,自人类自创造出修行之路以来,开发出了诸多的修炼方法,但都是依循这个原理。
人体是一个火窑,天地间蕴含着无数的能量就是火,火在窑内燃烧然后就可以产出各种产品。区别就在于这个窑是大是小,这把火烧的充不充分。
这把火主要蕴育在人体三个部位,人们习惯称之为上中下丹田,修行之士则有专门的称谓——识海、绛宫和命门,这三个地方分别是位于脑部,胸部和腹底,分别是聚神纳气生精之所。
修行之法分内外,内法就是扩充人体这个窑的根基,而外法则是助长这把火烧的更旺的技巧。因此内法为根,外法为用,内外兼修,道法可成。
修行共分九个阶段,李璟以前在村里教书先生那里得知前四层是炼体、内观、通灵和命胎,接下来的五个阶段依次是通玄、天命、斩元、天道和圣人,每阶段又分为九重天。
而【天罗散手】是一部外法修炼术,这部功法重在对手臂的修炼,可以使手臂灵活自如,正如书中所讲手是区别人类和动物的区别之一,这部修行功法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外法修行术。
不过外法的修炼更注重于平时的锻炼,这也是书中所讲熟能生巧的意义。而书中讲到的初级的锻炼之法爷爷生前早就教过他,他只需要在接下来勤修不辍即可。而后边更高深的修炼方法需要达到内观以上才能修炼,李璟暂时没办法修习。
看来想要在这里参悟这部修行功法是不可能了,李璟只好转而去参悟爷爷留下的医书《青藤书》。
李璟认真的查看着《青藤书》中的内容,书中很多的内容他都似曾相识,尤其是前边关于药物药方方面的,李璟以前跟着爷爷认识了不少药物,也学习了许多药理方面的知识,这些与书中系统的讲解一一对照明悟。
过了半晌,他已经看完了前两篇千方篇和百药篇,李璟合上书,那些文字在他的脑海里浮起,与他这十年里实际接触的医药知识慢慢交融,他闭着眼睛,不停的思考着哪些异同。
然后,他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