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为什这么恨刘家父子?就因为他忠心护主,为了答谢李向秀当年的救命之恩?
其实也不尽然,报答李向秀只是一方面,这十几年他为李向秀出谋划策替他擦屁股收拾烂摊子,这个恩情早就报答完了,他真正的目的是给李家大小姐李锦儿报仇……
李玉和李向秀虽是同年赶考的考生,但当时的李向秀已经成家,并收养了这个宝贝女儿,而他李玉,当时还只是个毛头小伙子,两人年龄差了十多岁……
当李向秀当了知府以后,这个李玉就一直伴着他,日日相见,为他劳心劳力,也是任劳任怨,心甘情愿……他就生活在衙门里,工作在衙门里,孤身一人的……衙门和李府也是紧挨着,加上当时李玉还比较年幼,也就跟着李向秀一家生活着,一直到现在……
除了没有血缘关系,他们几乎就是亲人了……
这个李玉算是看着李锦儿长大的,向来对她百依百顺……初见李锦儿时,她才4岁,他就拿她当救命恩人的孩子,跟心疼自家妹子一样,对她悉心呵护,疼爱有加……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李锦儿也是出落得明眸皓齿,典型小家碧玉的闺阁小姐,且李玉一直未婚配,心里难免对她起了不该有的念头,但他还是有自知之明的,克制着自家的那种龌蹉念想,一心的只为她好……
听说李向秀有意将李锦儿许配给扬州首富刘见行家的少爷,心里一阵酸楚,但想到那是李锦儿最好的归宿,自己那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想法连自己这关都过不了,也唯有真心的祝福她……
他见李锦儿因为要许配给刘亦珅高兴的整日里神采奕奕的,笑逐颜开……真真是媚眼含羞合,丹唇逐笑开啊……他就知道她心里是十万分的满意……他便真心的祝福她,你幸福就是我的幸福了……
也是,谁不知道那刘亦珅是扬州首富的唯一继承人不说,还生的风流倜傥、玉树临风的,多少扬州城里的女孩子都巴不得嫁给他……莫说嫁给他,就是被他看上一眼那都是莫大的荣耀……这李锦儿虽未见过刘亦珅的真容,但总能听到爹爹念叨这个刘亦珅怎么玩世不恭,怎么别出心裁,又怎么风姿绰约,又是貌若潘安,又是谈吐大方、风度翩翩什么的,心里早就对他心向往之,并认定扬州城里,除了自己,谁还有资格嫁给他……
那天听到爹爹回来与她说刘家也有意应承这门亲事,心里更是喜不自胜……
…………………………………………………………………………………………
李玉明知道李锦儿不可能嫁给自己,但同时也知道那个传说中的刘大少爷也不是那么好相与之人,他没有见过刘亦珅本人,据听说这个大少爷并非善类,年纪不大,还整了什么扬州四少,结交之人非富即贵,其中居然还有总督的公子,那总督公子他倒是见过,一脸拒人于千里之外的表情,盛气凌人的,也不是好相与的主……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可以想象到这个刘亦珅是个什么角色……
于是,他想在李锦儿嫁过去之前,给刘亦珅点教训……于是,他找人跟踪刘亦珅,并打探他的行踪……
那天他听人回报,说刘亦珅打算去郊外骑马……这是刘亦珅最大的一个爱好,他喜欢在马上驰骋的感觉,喜欢追逐那虚无缥缈的风……
于是他想买通刘亦珅身边的小斯,打算在马上做点手脚,只是那小斯衷心的很,丝毫不为所动……但李玉也不是傻子,收买小斯的时候没有丝毫透露出想要陷害谁的样子,只是拿银两试探的去打探刘家的买卖交易信息……果然被拒绝了……
无从下手,只能是自己出手了……
他事先做了充足的准备,换了身行头,半夜摸黑的溜进了刘亦珅常去的马场,找到了事先打探好的刘亦珅常用的马匹,为了保险起见,他把这旁边的几匹马都动了手脚……
他在每匹马的脚蹬下都放了一枚钉子,然后小心的固定住……这个钉子是他特意定制的,带有磁性,这样就不会轻易的脱落下来……钉子固定好,这样马跑动起来,钉子就会一点一点的被顶进去扎到马蹄,马自然就会受惊……那后果大家就可以脑补了……
…………………………………………………………………………………………
自从听说自己有可能嫁给刘亦珅,李锦儿整日里美得不行不行的……人逢喜事精神爽啊,言笑晏晏,眼笑眉飞的,以为成为刘太太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可是好景不长,没过多少日子,就听到刘家大少爷落马受伤的消息,心里急的犹如热锅上的蚂蚁,恨不得冲破礼教马上出门去探望他……
李玉听说他马伤不轻,心下不禁暗暗得意,算是出了一口憋闷之气……但是看见李锦儿焦急担心的样子,不免心疼……你刘亦珅何德何能,竟然能博得她的欢心……
李锦儿每日都派人打探刘亦珅的消息,虔心吃斋念佛,就是希望她未来的夫君能快快的好起来……
好不容易听说那个刘亦珅复原康复了,可是又一个消息紧跟着来了,刘亦珅不同意这门婚事……
李锦儿心想,这儿女婚姻大事都是爹娘做主,既然你爹爹有意联姻,你还不是得听父母的,倒也没太在意……
可意外的惊天大雷一个接一个的劈来,先是刘家老爷默许了儿子的要求,反正婚事本就没定,刘家也就不再提起,那意思就是拉到了……然后又听说那刘亦珅恋上瑶歌坊的当红歌女,又是鲜花又是告白什么的……
李锦儿终于怒不可遏,越想越憋闷,自己难道连个风尘女子也不如吗?终日寻死觅活的,折腾的家里是鸡犬不宁,终于把自己折腾傻了……不折腾了……
所有的一切李玉都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你所不愿之人,可以随意唾弃,你可知道她却是他人心中的至宝?
他也没想到,他虽然害了刘亦珅落马,可更没想到,最终却害了李锦儿,他追悔莫及啊……
他本想给这个刘亦珅来点教训,让他收收性子,别那么桀骜不驯,没想到他是受到了教训,也挂了彩,却万万没想到伤好了后居然会拒绝李锦儿,居然还和风尘女子搞到了一起……即便你是个轻薄之徒,贪图人家美色,可你连李锦儿都没见过一眼,就一口拒绝,你不觉得自己太轻浮太草率了吗?刘见行难道这就这么任由儿子行如此卑劣之事?
所以这个李玉是恨透了刘家父子,恨透了刘亦珅,无所不用其极的想方设法要除掉他们给李锦儿报仇……
如今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如何肯放过……
…………………………………………………………………………………………
李向秀听到李玉如是问,心中黯然,锦儿的痴傻确与那刘家有扯不清的关系,但是刘家当初也只是表示有意向,并未正式的承诺……但是转念一想到那可怜的女儿,这辈子算是就这么交代了,难免心生怨恨……
他无儿无女,这个孩子还是弟弟过继给他的……他对不起弟弟,对不起锦儿……
他本就不是什么光明磊落堂堂正正之人,满腔怨恨最终还是落到了刘家父子身上……
于是一不做二不休,一咬牙一跺脚,便决定把字画送给刘家……正好适逢年上,去拜访刘家也不会显得太突兀……
进来刘府,双方难免的一阵寒暄……
刘见行见到他突然造访,有点不知所措……两家虽然相交多年,但是知府大人亲自造访还是头一次,而且前阵子刚“拒绝”了两家联姻之事,他的到来,未免有些蹊跷……他心里暗自提防倒也不好表现出来有什么怀疑……
刘见行见李知府珍而重之的拿出一幅字画,瞄了两眼,竟是当今文人雅士广为传颂的一首诗,且一看那字就是出自名家手笔……刘见行经商多年,虽不太喜欢字画,但也算是见多识广,自是知道此幅字画价值不菲……
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而且还是在“梁子”刚结下不久的前提下,他能不小心谨慎吗?
“刘老弟,你是见过大风浪之人,又是饱读诗书,你给鉴赏鉴赏这幅字画如何?”
“李大人说笑了,这首诗出自扬州城有名的才子陈友,即使在下再孤陋寡闻也对这首诗是听闻一二,且该字出自耿庆秋亲笔,又是磬书坊装裱的,自是价值不菲”
耿庆秋是当时扬州最有名的书法家,笔走龙蛇之际尽显雄劲有力的功底,柔中带刚、绵里裹铁,真真是气势磅礴啊……将这首诗的真意谱写的是淋漓尽致……而这个磬书坊是扬州城里最有名的装裱工艺的作坊,那里装裱出来的字画就跟镀了一层金一样,浑然天成,找不到丝毫的链接缝隙……
“刘老弟好眼力,真是名不虚传啊……宝剑赠英雄,才子配佳人啊……在下虽是恬居知府之位,却不如刘老弟见多识广,这幅字画在我这就是埋没了它的价值,还是赠与刘老弟最为贴切”
“李大人说笑了,在下区区一介商贩,何德何能得到李大人如此妙赞?且这幅字画一字千金,在下望尘莫及,不敢接纳……”
“刘老弟太自谦了,你若不配,我们这些人还有配的吗?再说了,虽然你我结不成秦晋之好,难不成连朋友都没得做了?”
“李大人说笑了”
“既然你还拿李某人当个朋友看,那老弟就收下这幅字画,算是在下的一番心意,往后还有许多的地方需要刘老弟帮忙打点帮衬……”
刘见行见李知府把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再拒绝双方就不好看了……百般无奈下收下了这个烫手的山芋……
彼时刘亦珅正被老爹软禁,彼时刘见行正因为儿子要娶个风尘女子而生气……送走李大人,他哪有心思研究那幅字画……而且刘见行平时比较喜欢山水人物,对字画什么的并不感冒,收下后便将其放在大厅的一个瓷瓶子里了……
他哪里知道,这个字画就是他致命的铁证,小小的一幅字画,就能将他们刘家满门送上了断头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