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05900000029

第29章 文采斐然,命运悲歌——窥探文坛大家文化名人之轶事(1)

莫里哀死于何因

莫里哀在最后一次演出的时候,由于咳嗽挣破了血管,在回家后不久,他就咳血不止,最终与世长辞……

莫里哀是法国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最重要的作家,古典主义喜剧的创建者,他在欧洲戏剧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659年,莫里哀创作《可笑的女才子》,辛辣地讽刺了资产者的附庸风雅,抨击了贵族社会所谓“典雅”生活的腐朽无聊,因而触怒了贵族势力,遭到禁演。但莫里哀并未被吓倒,连续编演了《丈夫学堂》和《太太学堂》。《太太学堂》因宣扬新思想,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牢笼而被指责为“淫秽”、“诋毁宗教”,又遭到禁演。莫里哀奋起还击,写了《〈太太学堂〉的批评》和《凡尔赛宫即兴》两出论战性短剧。1664年,莫里哀写成杰作《伪君子》,1668年,他又创作了另一部力作《吝啬鬼》。

莫里哀20岁时开始从事戏剧事业,直到51岁死去,他一直勤奋刻苦,不断努力,使自己的艺术水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但是,几十年来的生活并不平坦,复杂艰苦的斗争和数不清的磨难锻炼了他的意志,也影响了他的身体健康。

为了维持剧团开支,他不得不带病参加演出。1673年2月17日的晚上,法国巴黎剧院上演一部喜剧《无病呻吟》,担任主角的是莫里哀。开演前,他妻子恳切地劝他不要登场,然而,他却以惊人的毅力,忍着病体的疼痛,在舞台上坚持到最后。他那高超的剧作和精湛的演技,时时博得台下观众一阵阵热烈的赞扬声和欢呼声。然而,莫里哀在台上,一边表演,一边忍不住咳嗽,难受得直皱眉头。观众还以为这是他主演“心病者”的绝妙表演,急忙投以热烈的掌声。由于咳嗽挣破了血管,在回家后不久,他就咳血不止停止呼吸,终年51岁。由于教会的阻挠,他的葬礼冷冷清清,只有两个教士参加,没有任何观众,而且是在日落黄昏之后,悄悄地进行。

莫里哀的死是文学界的重大损失,也是法国的重大损失。莫里哀死后,许多人对他的死因进行了探讨。但是,莫里哀到底死于何因,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悬而未解的谜。

在很多人看来,莫里哀是剧咳不止而死,因此有人认为莫里哀得了一种“想象”不到的病,但人们不知道他究竟得了什么可怕的病。

还有人认为,由于莫里哀长期带病演出,加之晚年遭受的种种不幸,使他因积劳成疾而染上了肺病。1671年冬季,莫里哀曾因病情严重而病倒了好几个月。1672年2月,他的健康状况刚有好转,又遇上了巨大的打击:他在戏剧事业上长期合作的老朋友玛德隆·贝扎尔去世。噩耗传来,使莫里哀悲痛不已,又加重了他自己的病情。在这种情况下,莫里哀仍坚持写戏、坚持演出,最后病死于肺病。

还有人综合了莫里哀的各种情况,认为他的死因是多方面的,绝非仅肺病一种。他长期的创作、紧张的排演和疲劳的巡回演出严重损害了健康。艰辛的生活、痛苦的流浪、晚年丧友丧子折磨了他的身心。同时,莫里哀还面临错综复杂的政治角逐,特别是1672年冬他与其老朋友、音乐家吕理发生争执,被国王路易十四免去了文艺总管的职务。国王对他的宠信日减,这一切不幸使晚年的莫里哀更是雪上加霜,大大加重了他的病情,最后使他丧生。

莫里哀死于剧烈的咳嗽是不容置疑的,但究竟何种原因使这位伟大的艺术家命丧舞台,还有待于研究。

柴可夫斯基死亡之谜

一次音乐会后,柴可夫斯基在一家餐厅喝了一杯水,几天以后便突然暴亡,难道柴可夫斯基所喝的水里真的带有霍乱病菌?

1893年10月28日,在圣彼得堡的爱乐厅,“第六交响曲”又名“悲怆”交响曲由俄国大音乐家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亲自指挥首演,取得巨大的成功。然而,仅仅几天后的11月6日凌晨,这位俄国著名音乐大师柴可夫斯基却突然死亡,他的死因更是给人们留下了一个不解的谜。

在柴可夫斯基死后的12天,也就是1896年11月18日,他创作的《第六交响乐》(“悲怆”)第二次公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乐曲自始至终的悲剧性的形象和气氛,给人们留下了美好而又深刻的印象。然而,也正是由于作品流露出的这种悲哀痛苦的情绪,使得人们更加关注柴可夫斯基的死因,好像悲怆的《第六交响乐》成了柴可夫斯基“自杀”的“预言”。

柴可夫斯基死后,官方宣布了他的死因:在彼得堡爱乐厅指挥《第六交响乐》(“悲怆”)之后,柴可夫斯基在其弟马德斯特和其他家人的陪同下,走进涅瓦大街一家名为莱涅拉的时髦餐厅。当时柴可夫斯基有点口干,于是向餐厅要了一杯水解渴。第二天他便患上急病,医生认为柴可夫斯基所喝的水里带有霍乱病菌,使得柴可夫斯基因此感染霍乱。几天后(1893年11月6日)柴可夫斯基便与世长辞。

但是,一百多年以来,人们一直对这种官方说法抱有很大的怀疑,喝水感染霍乱的奇怪说法无法令人信服。柴可夫斯基多年来身受肠胃病之苦,严格遵守饮食规定,对于食物的卫生尤其重视。因此当医生的警语和医疗指南在所有的报纸上大加倡导之时,一杯生水和传染病的故事,看起来实在有点不合情理。

后来,有人发现一份所谓柴可夫斯基写的“秘密标题”的草稿,上面写着:这部交响乐的计划的最终本质是生活。第一部分——全是冲动的热情、信心和渴望活动,必须短(终曲:死亡——崩溃的结果);第二部分——爱;第三部分——失望;第四部分——以死亡为终结(也要短)。于是,人们以此为据,证明柴可夫斯基死于“自杀”。然而,《第六交响乐》却绝不是作者为自己“自杀”所写的“挽歌”。因为,1893年这一年,是作者获得极高荣誉的一年。此时他的声望在俄国势如中天,并获得世界各国音乐界的肯定,而且有亚历山大三世的大力庇护,给予终身养老金,还制订长远的生活计划,可谓前景无量。况且在柴可夫斯基的书信和日记中,没有沉重危机和极度忧伤的只字片语,足以逼迫音乐家走上绝望之路,人们怎么也找不出他自杀的理由。

一些学者认为,柴可夫斯基很有可能是自己服用砒霜而自杀。但是,这都只限于猜测。声名显赫的柴可夫斯基是否真是自杀,至今仍然还是一个谜。

在真相没有水落石出之前,围绕柴可夫斯基死因的争论必然还很多。然而无论音乐家的真正死因为何,柴可夫斯基在音乐史上的地位和他在音乐爱好者心中的价值,永远是崇高和珍贵的。他的音乐美化人类的感情,点缀凡俗的生活,留给世间心灵的火花和美的宴飨。

梵·高自杀之谜

梵·高的一生饱尝坎坷和孤独,他生前只卖出过一幅画,死后他的画却被视为珍品,难道他是因为怀才不遇而自杀身亡?

文森特·梵·高是伟大的荷兰画家、后印象派大师,也是一代富有传奇色彩的艺术家。然而这么一位欧洲最杰出的艺术家、画坛巨匠生前却默默无闻。他一生坎坷,穷困潦倒,饱尝寂寞和孤独。梵·高生前卖出的作品只有《红色葡萄园》一幅,而且价格非常便宜,仅为当时的四百法郎而已。100年以后,他的画成了举世珍宝。他像夸父一样追逐着太阳,最后在烈焰中燃烧……

1890年7月27日,梵·高借口去打鸟,从他人那里借到一支左轮手枪,走向奥维尔小镇外的一片麦田。面对着灿烂的阳光,用那只拿惯了画笔的手,对着自己的腹部扣动了扳机。4小时后,他苏醒了。他带着满身的血迹摇摇晃晃地回到了住处。

梵·高苦熬了两天,痛楚难忍。临终前,他不断吸烟,和弟弟提奥谈论着艺术。他对提奥说的最后一句话是:苦难永不会终结。1890年7月29日梵·高去世,嘴里还叼着点燃的烟斗,时年37岁。这位为艺术奋斗了一生的杰出画家,在他的作品即将得到公认时,悲惨地离开了人世。而他自杀的这一声枪响更是响彻古今,枪响的余音飘荡了整整一个世纪,直到今天,还在震撼着人类的心灵。

梵·高短暂的一生,经历了太多的磨难。他四处颠沛流离,干过几种职业,历经了世道的不平和生活的艰辛。作为艺术家,他酷爱绘画,而且他天分极高,创造力很强。他从事绘画仅仅才7年,就创作了近1700件作品,其中900幅素描,800幅以上的油画。可是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他所代表的艺术风格还没有被世人认识和理解,作品没有销路。因此在他生前,只卖出过一幅画,以至于他的生活都不得不依靠弟弟的不断资助来维持。这些无情的现实,都极大地撞击着他本来已经脆弱的神经,使他完全被击倒了,所以他才采取了自杀的方式逃离这个没有给他带来什么快乐和温暖的世界。

近年来,随着对梵·高所代表的现代印象派绘画艺术理解和欣赏的人越来越多,对他的生平的研究也就越来越加强,人们不约而同地把关注的目标对准了这位艺术家的死。梵·高为什么用这种方式结束自己的人生?有一点似乎很明显,是他的精神失去了控制,是一种失常情况下的非理智行为。梵·高生前患有精神病,曾在精神病院里住了一段时间。1890年5月16日,他告别了圣·雷米的精神病院,途经巴黎去看望弟弟提奥。据提奥的妻子回忆“我原以为会看到一位病人,但站在我面前的却是健康的脸上浮现着微笑的神态坚定、体格强壮、肩膀宽阔的男子……他已经完全好了。”然而就是这位疾病“已经完全好了”的梵·高,却在两个多月后开枪自杀了。

也许是那一声枪响让人们开始关注梵·高,开始认同他的画作,可是他永远不能再为人们画画了。

杰克·伦敦为什么要自杀

无比热爱生命的著名作家杰克·伦敦在他创作高峰时期选择了自杀,举世震惊。然而,直至今日,人们也无从得知这位伟大作家临死前的真实心路,因此他的自杀也就成为了难以解开的一个谜。

杰克·伦敦是20世纪初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他于1876年出生于旧金山,原名约翰·格利菲斯·伦敦。他来自当时“占全国人口十分之一的贫困不堪的底层阶级”,背着某个占星术家的私生子的名分,在一个既无固定职业又无固定居所的家庭中长大。也许,正是他艰苦的童年生活决定了他现实主义的写作风格。

杰克·伦敦24岁开始写作,去世时年仅40岁。十六年中他共写成长篇小说19部,短篇小说150多篇,还写了3个剧本以及相当多的随笔和论文。其中《荒野的呼唤》、《铁蹄》和《马丁·伊甸》等长篇小说还译成中文,受到广大中国读者的喜爱。这些作品共同向我们展示了一个陌生又异常广阔的世界:那荒凉空旷又蕴藏宝藏的阿拉斯加,波涛汹涌岛屿星罗棋布的太平洋,横贯美洲大陆的铁路线,形形色色的鲜活人物,人与自然的严酷搏斗,人与人之间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

杰克·伦敦的创作,笔力刚劲,语言质朴,情节富于戏剧性。他常常将笔下人物置于极端严酷,生死攸关的环境之下,以此展露人性中最深刻、最真实的品格。杰克·伦敦赞美勇敢、坚毅和爱这些人类的高贵品质,他笔下那“严酷的真实”常常使读者受到强烈的心灵震撼。就连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也对杰克·伦敦的短篇小说《热爱生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甚至在列宁卧床病榻之余,还特意请人为他朗读《热爱生命》。鉴于杰克·伦敦在美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美国传记小说家伊尔文·斯通在他的《马背上的水手》里称杰克·伦敦为“美国无产阶级文学之父”。

然而,这位“美国无产阶级文学之父”却在自己创作高峰时选择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年仅40岁的生命。他的自杀震惊了整个文学界。他为什么自杀,更是一个谜。多年以来,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对这个问题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值得重视的见解,但似乎依然没有解开这个谜团。

1.身体健康恶化

以美国文学家艾尔·雷勃为代表的一些人认为,是健康问题折磨得杰克·伦敦丧失了生活的勇气。杰克·伦敦在1914年确实患了严重的肾炎。在此后的两年期间,尽管他在公众面前竭力维持自己精力充沛的形象,但尿毒症的迹象已逐渐明显。他又拒绝听从医生的劝告,如严格注意饮食和充分休息等。1915年和1916年间,他先后在夏威夷住了几个月,希望在温和的气候条件下恢复已损坏的身体,但他的身体状况继续恶化。在杰克·伦敦自杀后,他的医生称他的自杀的原因是“尿毒症”。

2.唯物主义向唯心主义的思想转变

1916年的春天,杰克·伦敦在夏威夷发现了瑞士心理学家卡尔·容格翻译的科学著作并立即对卡尔说:“我告诉你,我正站在如此之新、如此之可怕和如此之奇妙的新世界的边缘上,以致使我害怕瞥它一眼。”卡尔的书促使杰克·伦敦将多年对波利尼西亚人的研究作为创作的源泉之一,写了一系列短篇小说。从此,卡尔·容格的译著不仅促进了他的创作,而且拓宽了20世纪文学的领域。杰克·伦敦本人也成为美国利用卡尔·容格的理论进行文学创作的第一个短篇小说家,尽管他的情绪依然不高。

众所周知,杰克·伦敦自认为是个唯物主义者,但在他自杀前的几个月里,他的思想似乎产生了变化。他开始怀疑唯物主义,并严厉地拒绝其早年坚持的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正是在这种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心理斗争中,杰克·伦敦的思想最终崩溃,于是他选择在1916年11月以服毒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著名美国记者查尔米亚在其报道中声称,杰克·伦敦在《圣经》下列一段文字的下面划了杠杠:“你不应当从世俗或艺术角度进行思考,而应当从象征角度,从精神方面,从事思索。”查尔米亚显然企图告诉人们,晚年的杰克·伦敦已不是唯物主义者,而是唯心主义者了。

美国著名文学评论家富兰克林·沃克虽然也持有类似的观点,但分析得更为详细和合情合理。他在对杰克·伦敦的代表作《马丁·伊登》的评论中,比较深入地阐述了杰克·伦敦的思想发展趋势。他认为,杰克·伦敦之所以采取自杀行动,而与世长辞,可能与他的社会主义理想最后破灭有关。《马丁·伊登》的创作过程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伦敦思想发展的迂回曲折。杰克·伦敦在这部小说即将杀青之际,还没有决定如何结尾,可是后来他的小说却出现了一个出其不意的结局:主人公马丁·伊登自杀了。富兰克林认为,杰克·伦敦一再坚持让其书中的主人公马丁·伊登自杀是作者思想发展的必然结局,而作者之所以这样做,或许有其本身的苦衷。

然而,无论杰克·伦敦自杀的真相如何,他所留下的著作都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

“硬汉”海明威自杀之谜

海明威一生奉行的至理名言就是:人可以被毁灭,但绝不能被打败。也许,是他担心自己被打败,从而自杀身亡,毁灭了自己。但猜测永远是猜测,至今无人揭开海明威自杀的谜底。

同类推荐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废物利用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废物利用

    本书着重介绍了有色金属、水、废纸、固体废弃物等的循环再利用,通过阅读本书,让青少年掌握如何变废为宝、如何节能环保,如何爱护大自然,能增强青少年的科学环保意识。
  • 玩出来的智慧(2~3岁)

    玩出来的智慧(2~3岁)

    本书作者从2~3岁宝宝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为家长揭示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让家长轻松掌握简单易行的解决方法。作者还创编了50多个朗朗上口的、极易操作的亲子儿歌互动游戏,将宝宝的运动能力、精细动作能力、交往能力、认知能力、言语能力等方面的发展融入游戏中,使宝宝在快乐游戏的同时获得全方位的发展。本书既是家长的家庭教育指导书,又是早教从业人员的工具书。
  • 潘宫的预言7:暗黑神的黄金手杖

    潘宫的预言7:暗黑神的黄金手杖

    为了应对波塞冬的邪恶入侵,X基地举行了盛大的联合军演。在演习中,斗鱼操控的战机遭遇不明袭击,坠落至人迹罕至的两界山。行进在黑森林里,几乎每走一步都会遇到九死一生的危险。深夜,一群鲁猴进化成凶狠异常的食人兽,朝大家龇牙咧嘴袭来。斗鱼和他的小伙伴们被迫躲进阴森的地下坑道。漆黑寂静的坑道内,悄然隐现无数闪着青光的冷兵器。难道是地底亡灵们全都复活了?面对脚下的万丈深渊,伙伴们不由打起寒颤。是该顺从自己的意志无畏向前,还是就此退缩打道回府?寻找灵戒以来最为艰苦的一场战役,让我们给予冒险小分队更多的勇气和力量吧!
  • 富有的鸭太太

    富有的鸭太太

    本书包含两个故事:富有的鸭太太很有钱,吃得太多却不羞于承认,最后她怎么样了呢?两只狗请了一群朋友参加派对,结果宴会上发生了很多意外……
  • 四年四班不相信眼泪

    四年四班不相信眼泪

    小木在班级里处处得到黄老师关照,是因为小木的妈妈和黄老师是老同学。但是小木的妈妈不愿意让儿子受优待。于是乎,小木的冰河时期降临了。因为上课玩包子剪子锤游戏,小木被黄老师罚读课文二十遍!一向温柔的燕儿也开始对小木横眉冷对、横加指责了。可怜的顽皮小男人,他该怎样度过“寒流”呢?小木把唐大盒的太空收音机元件摔坏了,为了赔偿,他不怕吃苦打工赚钱,最后找到一棵摇钱树,每天“财源滚滚”来。小木成了小财神,这让大桃和唐大盒垂涎三尺。
热门推荐
  • 鬼手医妃,王爷求放过

    鬼手医妃,王爷求放过

    二十一世纪的国院外科女医师,一朝穿越成为当朝太医院首辅的废物二小姐。天生愚钝,医道不通?暗纹胎生,肥胖如猪?还有个大婚当日就要给自己下马威的未婚夫!罢罢罢!你看不上我,我也不甚稀罕你。如你所愿,奉上休书,再见!--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冷王宠妻:王爷妻管严

    冷王宠妻:王爷妻管严

    阮惜玥前世的时候,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跟自己的夫君圆房生娃就含冤而死。再来一世,阮惜玥发誓,不仅仅是想要和他重新来过,还要将当年陷害她的人一一找出来,然后让他们也试试那种滋味。最后,渣渣解决了,阮惜玥发现,她家夫君有点改变……直到某天,阮惜玥扶腰起来,黑沉着一张脸,说好的清冷的王爷去了哪里?昨晚那个无耻的人是她家王爷吗?不会被调包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牧天血歌

    牧天血歌

    天,若没了,何以奉苍天?神,若死了,何以信圣神?天地大乱,万族悲鸣,苍茫世界,沉沉浮浮,欲问宇内谁为主宰?一个被封印的少年,背负着命运的咒约,从天域三千境踏上了血与火的征程。一个崭新的时代,缓缓拉开序幕!作者群,475488246,欢迎加入哦……
  • 鬼裔

    鬼裔

    秦龙自从梦到那个老太太后,就一直有恶鬼等出现在他的生活里,他又该怎么办呢?
  • 重生之巅峰岁月

    重生之巅峰岁月

    当生活这把无情刻刀改变了我们的模样,当初的愿望实现了吗?喜欢的人在你枕旁吗?那群陪你疯过、醉过、热血过的兄弟还有联系吗?遗憾、悔恨、自责充斥我们心间……为了弥补前世的遗憾,为了让爱他的人和他爱的人幸福,郝运发下豪言,誓要做那人上人,轰轰烈烈活一世!让我们随他重回过去、重燃青春、重拾理想、重新来过!这是他的故事,也是我们的……
  • 染尘

    染尘

    她小小素衣,落足山涧,却因他目光的一次流转,弃了真身随他共赴天界,只为报答护魂之恩,自此,前路怅惘,那个一身月白长袍神色浅淡的男子,成了她一生挥之不去的梦魇:当她终立足天界,又结识了他,原本早就铭记于心的前尘恩怨,忽又都被推进浓雾辨不真切,而他却山水如画,眉目带笑地为她舍了一切,待到山水染血,那一身黛色长衫终也成烙上她心口的朱砂她将心交付了那身月白,那人却是负她神魂尽灭,弥留之际,她看着眼前为她拂去身上尘埃的黛衣男子,眉目凄然。若是我一开始遇到的是你,那该多好那男子眉眼间依有光晕流转,同她道,你先遇的本就是我。语落时,她已合上了眸。他还是笑,神色却是泣血。他说,我会陪你。
  • 妖异血脉

    妖异血脉

    一个拥有妖异血脉的女孩在一个普通的家庭诞生,父母的恐惧伙伴的远离一次次将女孩伤害,女孩决定远离这一切重新开始,却无意中误闯入了一所奇怪的学校,女孩的故事从此开始,看女孩如何在学校闯出一片天地。
  • 三千佛塔烟云下:东南亚五国文化纪行

    三千佛塔烟云下:东南亚五国文化纪行

    文化行者郭建龙,历时四个多月踏遍中南半岛,在行走中探求东南亚五国的历史沿革和文化变迁,拼凑起东南亚五国近千年的历史图景,在风景之外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新鲜且独特的东南亚。
  • 战归来

    战归来

    逍遥大陆,并不逍遥!异变孩童,抗击天劫;是人?是神?亦是魔君?杀戮再次席卷而来,与神的较量;看凌晨如何逆转天劫......
  • 任时光匆匆我只在乎你

    任时光匆匆我只在乎你

    她和他,在同一个学校,相爱又相互折磨,直到千帆过尽,才会明白,任时光匆匆,我只在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