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记忆之慢慢长大(序言)
2010年7月,欣云心脏手术的第二年。手术后的儿子,虽然恢复的不错,但抵抗力很差,三天两头的生病,妻也似乎是陷入了命运的陷阱,和欣云比赛般的上着医院。还有我的誓言——发誓三年还清的大额债务,压的我喘不过气来,也使自己陷入到无边的恐惧和迷茫里。
年少的时候,自己走了一段非常非常叛逆的路,以至于我身边所谓的亲戚压根就不相信我。而我生性清高孤傲,不愿意为了钱轻易低头,因为在我心里,一个男人,如果被钱压垮了,那活着实在是无趣的很。我实在不愿意为了借点钱对所谓的亲戚低声下气,我做不出来这样的事。
我该怎么办?就这样一咬牙,装了一部打鱼机。晚上一个人四处抓黄鳝补贴家用——抓黄鳝成本低,收入快。我需要现金,要给孩子买营养品,要经常陪他们去医院。朋友不解,笑话我说,你不过是喜欢水罢了。说实话,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其实无论你多喜欢水边,也没有几个人有勇气一晚上至少有六个小时走在或齐小腿、或到膝盖的烂泥里。更遑论四处窜出的野兽、毒蛇和不期而至的暴雨闪电。然后在累到快虚脱的是骑一两个小时的摩托车回家。而白天还要正常上班,在机械上做着危险的作业。那时候的我,尽管如此疲惫,每天的睡眠时间也不超过四个小时。
但瘦弱的我都熬了过去。认识我的人说:你不是铁打的,你是钢锻出来的。其实也不至于,我习惯简单的归咎于生活所迫,毕竟你心里有多大的担当,你就拥有多大的能量,要扛起多大的责任。
写这部小说正是基于这样的基础。2010年7月,已经过了抓黄鳝的季节,顿时少了主要的收入,生活又再一次陷入到困顿里。正好,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的一位女编辑,无意中看到我写在空间里的文章,当时她为中国小说网工作,要招募一些有写作天赋的人加入她的团队。便联系了我,问我有没有兴趣写网络小说?我唯一一次很现实的问她:写一篇长篇小说我能拿到多少钱?她告诉我正常情况下,我大概可以拿到几千块钱。主要是看点击率,我能拿到的钱直接跟点击率挂钩。
事实上,一开始我是不想写的,因为写长篇小说是件非常折磨人的事情,我是个完美主义者,实在不愿意写出连自己都不满意的东西,我读的书不多,无非是喜欢看点书,加上天生有点口吃的缺陷、自卑的性格和容易激动的脾气,我习惯用文字诉说自己的想法。可是在当时的条件下,只要能赚钱,只要不伤害我的自尊和人格,我都不会拒绝,不过是自己累点,没什么大不了的。
我把自己关进了单身宿舍里,坐在自己的破旧电脑前,开始了一段全新又痛苦的体验。妻心疼我,可是又无能为力。每天晚上,她会给我泡一杯浓茶,放在我最顺手的位置,方便我想睡的时候提神,然后悄悄退出去,轻轻的关上门。小说写的很顺利,进展也快,按照一晚上一万字的估算,一个半月的时间可以完成四十万字左右。八万字的时候,编辑初审,她很满意,让我继续写下去。并寄来签约合同。写到十三万字左右的时候,复审总编给出了回复:说现在的网络小说,基本上都是些爱情武侠穿越之类的,怕我写的题材点击率上不去,因此希望我改变题材,写一些流行的题材。末了说文笔他完全赞赏,希望我能听从他的建议。我拒绝了。虽然我写这部小说的确是冲着钱去的,但是如果让我写自己不想写的东西,我实在写不好也写不出来。对方劝了我几次,但他们坚持他们的立场,我坚持自己的原则,各不让步,理念的不同,导致了这次合作最终不了了之。
两年后,我离开家,去深圳打工。家里的电脑坏了,处理掉了,也是因为自己大意,就这样这篇没写完的小说,跟着报废的电脑被处理掉了,等我想起来的时候,已经找不回来了。有那么几年,我偶尔会想起这篇小说,以为再也找不到了。
写小说的事情,当时身边的朋友都知道。前一段时间,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候,他们说起这件事,觉得蛮可惜,他们说想看看却看不到。不久后,我在一次无意的巧合中翻看以前的邮件,天呐!那篇小说竟然找到了,原来当时要好的朋友想看,我发给他们过,自己不记得了,虽然,我找到的只是初审的稿子,只有八万字,纵然是如此,我也深深感激命运待我不薄了。
这篇没有写完的小说叫《慢慢长大》。主人翁叫喻欣言,它的主线非常简单,故事也算不上精彩,但我相信每个青春期但凡有过哪怕是一点点叛逆的人,多少都会引起共鸣。它讲述的是一个少年青春期所经历的迷茫、血腥、困惑。当然,我也试图借这篇小说,去改变一些人对孩子的态度,去探索教育方式对一个孩子的影响,哪怕这种探索可能是自说自话。我们自己的孩子,差不多也到了当年喻欣言一般的年纪了吧?因此,如果这篇小说能让看到的人多一点点思考,那我就很知足。事实上,我真的不需要一些出于礼貌或是言不由衷的赞美。
青春是什么?青春是一场破败的盛宴。它可以是一场鼻青脸肿的群架;可以是上课时偷看的某个女孩;可以是被烟草呛出的泪水;也可以是人生第一场初醉;而不仅仅是某个醒来的清晨,内裤有梦遗印记而慌乱的欣喜,不仅仅是嘴角上不经意冒出的绒毛。不仅仅是逐渐分明的棱角和突兀的喉结。那是荷尔蒙的味道,预示着一场繁华的盛宴。如果,把这一切都归咎于破败,我想这恰恰是一场盛宴的开始,只不过这一场盛宴,需要一个人主持,一个能让青春或绽放或破败的人,而这个人要么是父母,要么是老师,他们教会甚至是决定我们将来要走或者会走一条怎样的路,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破败还是繁华,我们是追随者,而不是决定者。
《慢慢长大》里的喻欣言,便是典型的代表。所幸的是,在即将破败的时候,他学会了转身往回走。自此,因为要弥补和改变自己的错误,他不曾繁华,更不曾绽放。毕竟,不是每个人的人生都是春风十里,吹落满树桃花。而实际上,喻欣言已经死了,死在他曾经想要绽放的路上。这种死亡,才是一种活下去的态度。我曾经说:往生,便是净土。用在此时,应是再合适不过了吧?
老实说,《慢慢长大》的稿子,所发表出来的依然是之前写的那一部分,我还没有完全修改完毕。为什么要这么急发表出来?其实有几个原因,第一是我答应过一些朋友,五月底开始连载在空间里,哪怕没有写完,因为是我我承诺的,所以一定要做到。我会提前,就像每次与人相约一样,没有迟到的习惯。第二是我发现这段时间的我,经常会在休假的时候出现在牌桌上,这不应该是我,我要纠正自己的陋习,修正自己的路。因此,我把休息的时间用在这篇手稿上——面对文字的时候,我的心会很安静。第三是欣云经常问我,爸爸你手上是什么?我可以告诉他这是纹身,但我不能回答他爸爸为什么要纹身,为什么要把好好的手,一针一针的刻出龙凤来?我想让我的孩子在逐渐长大的年华,从这篇小说里去体会青春应该是怎样的?去思索他的青春期应该怎样走?怎样去面对?告诉他真实的人生里,没有想要的风花雪月。第四是我想给自己一个交代,毕竟《慢慢长大》里承载着一个孩子青春太多不堪回首的往事和梦想,它是对自己的警醒,也是对自己的释怀。当然我更想在写这篇小说的时候,看看自己是否能坚持下去?提醒自己当初自己为什么要写这篇小说?只有这样,才能活的真实,才能不忘自己的初心,才能始终安稳的走下去。
开始连载这篇小说之前,我刻意把小说里所有人的名字都重新更换了一篇,也刻意不让一些人看到这篇小说,人都是会变的,作为一篇文学性的小说,自然后虚构一些东西,杜撰一些东西,也会修饰一些东西,至于真实性有多少?大概只有局中人才知道吧?我不希望他们对号入座。那些走过的旅途,曾经的相伴,对单独个体的人来说,未必一定都是幸运的,也可能是想要丢掉的记忆,可是,他也许忘了,正是因为那段无可安放的青春里,那一段肆无忌惮的挥霍,才成全了我们许多值得回味的念想,无论你愿不愿意,记忆都活在我们的脑海里,不是你嘴里说放下了,就真的忘了。当然,也有个别人的名字从头到尾我都没想过要用假名字,因为,他已经不在了,不管他是以怎样一种方式离开的?又离开了我多少年?他始终是心底的朋友,我想念他,他若在天有灵,一定会欣慰我始终想念他吧。
很多时候,所谓的少年往事,都是为了丰盈自己的人生经历,原本就没有既成的标准。活着是一落地就开始的修行,或成仙,或成魔,都是这经历中的造化。我们都是世间的独行者,万水千山走遍,你面对的始终只有你自己。与其求神拜佛,祈求苍天,不如点点滴滴的积累,去努力、去改变。别指望每个人都对你好,别太过苛责与你无关的嘴脸。或许,别人有他的长袖善舞,八面玲珑,你也有你的玉洁冰清,铮铮铁骨。说到底,我们不过是命运的奴隶。总有这样那样的身不由己,猫喜欢吃鱼,可鱼不会自己上岸,鱼喜欢吃蚯蚓,可蚯蚓不生活在水里。生活有太多的诱惑,又不让你轻易得到。可是,总不能一感冒就吃药,一流血就喊疼,怕黑就开灯,想念就联系。今天再大的事,到了明天就是小事,今年再大的事,到了明年就是故事。我们最多算是个有故事的人吧?就像蒲公英,看着自由,却想不到随风飘扬的身不由己。有些事,不是不在意,而是在意了又能怎样?所以,你所羡慕的现世安稳小资情调,都抵不过多少年后的回忆,一段不分对错激情澎湃的时光。因此,遗忘与念想,便是我们面对的态度。
始终都在告诉自己:饭,要慢慢吃,路,要慢慢走,人,要慢慢活。
青春记忆之慢慢长大(结语)
终于写完了。这是我在写《青春记忆之慢慢长大》结语时想说的第一句话。
就像是一场修行,你需要完全放空自己。八个月的时间,除了两次回家,我工作以外的时间,几乎都用在了这部小说上。其实这样挺好的,因为这样可以让自己变的很专注,就像我喜欢钓鱼一样,那种不知何时到来的成就感,可以让自己瞬间激动的热泪盈眶。而当我写完最后一章的时候,我的感觉有如释重任般的酣畅。
十五岁那年,我有一个梦想,就是写一部属于自己的小说。我也真的去做了。写到七万字的时候,因为一些意外,最终难以为继。这种意外在小说里有做清楚的说明,是真实的经历。自此以后,再也没有关于对写一本小说的渴望,因为那段回忆实在不愿意再触及。多年后,当我知道那本承载着少年时代梦想的小说还在的时候,心底那一点点小小的渴望,又不安分的在心头跳动起来。但这种渴望也仅仅是停留在渴望里,我给自己找各种理由,想让自己放弃。那种内心里的抗拒,不仅仅是因为害怕自己写着写着就停了下来,更多的是因为阴影,让我每每想起,都会涌上一种莫名其妙的辛酸。又或者说,那些少年时代不太愉快的记忆,会不会让尘封的记忆再一次清晰?
最终还是说服了自己。有很多理由,序言里已经全部做了说明。毕竟只是一部小说,曾经的曾经,都是少年往事里的风景。许多流年里的人,已经逐渐在记忆里模糊,只剩下一个大概的轮廓。也就不会耿耿于心。
实际上,《青春记忆之慢慢长大》里,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并不是不知道,更不是不清楚,只是刻意处理的很模糊。不愿意让人联想太多,到底身边有些朋友也在看。尽管如此,还是有朋友一眼就找到了自己。这让我有些尴尬,原来,对于曾经,谁都没有忘记。
八个月的时间里,就好像是对那几年的回忆进行了一次梳理。然后调整,放大,修饰。有那么几次,记忆比较深刻的时候,我会停下笔来,狠狠的去想念。但这种想念的感觉已经不是愧疚,而是一种难以言述的感动。在自己青葱时代的任性,虽然桀骜不驯,却正是青春最好的证明。那些不愿被世俗约束的日子,那些人生最纯真的岁月,都在以后年复一年的柴米油盐里,变成弥足珍贵的画面,使每一次的相逢都变成了一次对纯真时代的美好向往。
《青春记忆之慢慢长大》里,那些呈现出来的人,大部分之后与欣言再无相见。但是这些看起来无关紧要的人,却在欣言日后的人生里,或多或少让欣言学会了改变。可能在许多人看来,这些人物的出现就像是一本流水账,在欣言的生命里来去匆匆。但实际上,越是细枝末节的改变,越是容易让人仔细回味改变的原因。所以,他们才如此鲜活的活在欣言的记忆里。
老实说,写一部长篇小说真的很累,毕竟是一段漫长的过程。但收获同样充满惊喜。我在对青春致敬的同时,也把自己所有的对错都翻了出来,让我更清晰的去理解自己家人当年的选择,去思考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教育孩子?其实无所谓对与错,如果真的需要分出对错的话,我想应该是时间吧?在我错误的年纪里,被错误的教育方式所影响。所以,写这篇小说的目的,是想提醒为人父母或者即将为人父母的人们,去学会尊重自己的孩子,任何时候,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绝不是父母炫耀的本钱。不要将自己所谓的意愿强加在孩子的身上。实际上,所有望子成龙的父母,他们的孩子大多数没有成龙,不过是自己的一厢情愿而已。让孩子慢慢的,自然的长大,给他相对的自由和空间,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扶着他们走一段路,这才是对孩子最大的尊重。
实际上,二十多年过去了,那些加诸在我身上的教育方式依然深深的影响着我,我害怕到人多的地方去,害怕跟陌生人交流,害怕跟陌生人说话,还有就是挥之不去的自卑。让我在面对一件自己完全可以做好的事情时,不相信自己。所以我才一定要把《青春记忆之慢慢长大》写完。我的书评员菲雪说,这种题材的小说并不讨巧,也许是。但我更相信,那些真正看完了《青春记忆之慢慢长大》的人,一定会怀想一下青春时代的自己,去思考一下自己该怎样面对自己的孩子,单纯就这一点来说,我已经很知足。
其实一直都不相信自己真的能坚持把《青春记忆之慢慢长大》写完,当真正写完的时候,那种感动和巨大的成就感,会让自己所有曾经想放弃的念头灰飞烟灭。也让自己明白:原来,坚持去做一件事情,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我开始相信,未来的人生里,无论遇上多大的困难,只要想做一件事情,我都会也一定能坚持做下去。这大概是写这篇小说的最大收获吧。
最后,我想感谢所有坚持看完这部小说的人。谢谢你们在这段时间陪我同行,还有给我的鼓励,毕竟《青春记忆之慢慢长大》算不上不精彩,甚至有些平淡无奇。我的初衷只是想让人明白孩子在暴力教育下会导致怎样的一种结果。抱歉,让你们失望了,我只是个初中没毕业的孩子,但我尽力了。但正是因为你们的陪伴,让我在最不能坚持的日子里坚持下去,让我在忙碌的繁华里,停下脚步完整的回忆一次青春。我也更加感激那段年少轻狂的日子里,用一份倔强去争取一份自己想要的尊重,才让我的人生如此丰富多彩,有那么多的记忆让自己在长大之后念念不忘。尽管,这种代价实在是有点高昂,但心,从没后悔过。
就此别过吧,最后,但愿从此你我都被时光温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