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云松知道,任何人都不会是“一无是处”。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潜藏着独特的天赋,这种天赋就像金矿一样埋藏在我们平淡无奇的生命中。那些总在羡慕别人而认为自己一无是处的人,是永远挖掘不到自身的金矿的;只要自己努力不懈,命运是迟早会露出笑脸的。
下岗后,他到处寻找商机。不久,段云松在长安街民族饭店对面找了一家小饭馆。段云松接手的那家小饭馆非常破旧,于是他发动大家去附近的工地拣砖头等建筑材料。经过几天准备,他们重做了地面,店面全部刷白,35平方米的店,5张小桌,虽然简陋,但是很干净。小店就叫“民丰饺子馆”。
段云松用1000块钱起了家,自己调馅自己包饺子,一两5个饺子。来吃饺子的人一天比一天多,最多的时候,一天营业额超过6000元。为了进一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段云松决定将每个星期六的营业额全部拿出来,当场分给大家。这样大家周周有薪水,多的一个月能拿到5000元,大家热情都很高。一年下来段云松挣了10多万元。
后来,段云松又与一家幼儿园洽谈。他以每年13万元的租金包下了这个幼儿园,他在院内拴了几只鹅,从农村搜罗来了篱笆、牛绳、辘轳、风车、风箱之类的东西,还砌了口灶。忆苦思甜大杂院开张营业了。开张以后的红火劲儿,是段云松始料不及的,吃饭的人得排三队,每天从中午到深夜,客人连续不断,一天的营业额在1万元以上。3年下来段云松挣了1000万。
段云松不久就对餐厅里那种喧闹、嘈杂、虚伪、以钱为主色调的日子开始厌倦了。他问自个儿:“明年的今天你还能干什么?”他一直也理不出头绪。1994年底,拥有1500万元家产的段云松要开茶馆了,刚开始生意却是异常清淡。艰苦的环境最能磨练人的意志,他告诉自己,挺过冬天,前面就是铺满鲜花的大道。茶艺市场在1997年底开始启动了,段云松等到了这一天。
段云松又不断地做了几件大事:建起了第一家茶艺表演队,代培茶艺小姐,提供茶叶茶具批发,提供开茶艺店的种种服务,又筹办北京第一所茶艺学校……
段云松说,有次他到王府井饭店办事,没想到前来给他拎包的竟是10年前嘲笑他的那个同事。
任何一个人,对于任何一件事,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没有规划就没有步骤,追逐财富也要有具体的目标。但是追逐财富不是目标越高就越好,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立,确立了目标,就是选择了致富的方向,踏上了致富的道路。
条条大路通罗马,每个行业都可致富,我们只有选择了合适的致富道路,才有可能达到创富的目标。因此,制定一个经过努力能够实现的财富目标就特别地重要。
5.金钱对不同目标有不同价值
理财的基本目的是达到基本的收支平衡。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因为收入有限,生活需要很难全部得到满足,只有通过有计划的安排,依靠科学的理财规划才能逐步实现。
被人们看成财富、智慧与新时代象征的比尔·盖茨有时候也想不到自己已经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了,但他一点也不因为富有而矫揉造作,还是保持着年轻时的本色。他永远是金钱的主人。
花钱保守的比尔·盖茨
人们经常可以在机场遇见富有的盖茨,他仍然是休闲裤、开领衬衫和运动鞋,甚至都不是名牌。他也仍然喜欢独来独往,而不是前呼后拥,人们很难发现他有什么显著的变化。见到熟人仍然是那么随意和潇洒:“你好!让我们去吃个热狗,喝杯咖啡如何?”
以微软的业绩而言,盖茨无疑可以获得全美最高收入,但盖茨的工资仅属于中等偏下。1991年为大约273万美元,即使在微软公司内,也仅能排在第5位。
关于盖茨在花钱上的保守有不少趣事。一次,他和埃弟·罗仁同车前往谢拉顿饭店开会,由于饭店地处西雅图下区,结果去迟了,以致找不到车位,这时,罗仁建议停在饭店的贵宾车位。他说:“噢,不,这要花12美元,这不是一个好价钱。”“我来付。”罗仁坚持道。“那可不是好主意。”盖茨答道,“他们超值收费。”
这就是盖茨的过人之处。罗仁在对人讲这件事时强调,这并不是吝啬,要知道,盖茨在请客户吃饭之类的事情上相当大方,他只是厌恶物值不符。
做老板与做员工的很大不同之处就在于,老板的最大劳动就是如何花钱,钱花对了,就肯定能赚钱。所以,老板的最大长处不是知道怎样花钱,而是怎样才能花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比如请客吃饭,同是1500元一桌,在一般人眼里钱花就花了,未必能有增值的意义。而老板请客户吃饭,则意味着3万或30万的生意。
同样金额的金钱,对不同目标有不同价值,针对不同的目标,1元钱的价值也是不一样的。富人知道,在他手里即使只有1元钱,他也会认为这1元钱很值钱,因为他要让这1元钱较快地增值。
富人会想,我有1元钱那我就可以去买一份报纸,但是他去买报纸并不只是为了自己看看新闻或读读花边消息,而是要用这份报纸来赚钱。他会把报纸摆在一个人流多的地方,每当有一个人看报纸他就收费2角。2角钱与1元钱比起来,自然要少得多了,人们花2角钱看了报纸,还会觉得捡了大便宜。其实,看一份报纸最多也就半个小时,看久了谁都厌的。这样下来,一天按8个小时计算,他就可赚3.2元,而如果他再加两三个小时的班,那么他就能赚到4元以上的钱。
而穷人就不一样了,穷人认为1元钱并不算钱,至少不能做一桩生意,所以在穷人眼里1元钱就是1斤菜,或三个馒头。
富人和穷人的差别,在于性格和态度,而不在于有钱没钱。富人不会专注在问题上,而会专注在目标上,习惯去解决问题,把时间和精力用来思考对策与寻找答案,并找出方法不让问题再出现。因此,成功的秘诀就是针对不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手段。那么,你的手段越高明,所能处理的问题愈大,你所能掌握的事业就愈大,所能处理的钱也就愈多,最后,你能掌握的财富当然也就愈多。
所以,金钱对于不同的目标就会有不同的价值,只要你具备了这样的致富潜质,并勇敢地去做了,那么你也会成为富人,而如果你现在还没搞清楚自己为何贫穷,那将来你必定还是穷人。
6.“花明天的钱”已经过时
月头领薪水时,就像过节似的大肆花钱,月尾时再苦叽叽地一边缩衣节食,一边盼望下个月的领薪日快点到,这是许多上班族的真实写照。
开着贷款买来的车子,住着按揭买来的房子,透支着信用卡里的票子……他们收入不菲,积蓄却很少,享受潇洒幸福生活的同时欠着一身债务。时下,这样一个在人们身边日益壮大的群体,被形象地称为都市里的“负翁”。
2005年中国储蓄总额首次历史性地突破14万亿元;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宁愿透支消费而让自己成为“负翁”。这两个相反的潮流正在构成当前中国普通人生活中并行不悖的时代印记。
虽然并无权威数据统计究竟多少人在过去的一年里变成了“负翁”,但仅从房地产贷款的数据就可以看出中国“负翁”在快速成长之中。一项调查表明,在住房消费领域,1997年,中国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金额不到200亿元;2005年,全国个人住房贷款金额超过1.6万亿元。8年的时间,几乎翻了80倍。以2004年北京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万元计算,多数楼盘的房价已超过个人年收入的27倍以上,因此举债买房成了大多数人的惟一选择,中国在极短的时间里出现了大量楼市“负翁”。
在我们身边可以不时地看到这样的人,他们固定而常见的收入不多,花起钱来每个都有“大腕”气势,身穿名牌服饰,皮夹里现金不能少,信用卡也有厚厚一叠,随便一张刷个两下子,获得的虚荣心的满足胜于消费时的快乐。有一天的钱花一天的钱,甚至是今天花明天的钱,这种混乱的生活方式和态度决定了你的财务状况一团糟。
其实这些不良习惯总结起来就是一个特点,那就是花钱没有规划,大手大脚,花得稀里糊涂,没有理财意识。如果不趁早改掉,结果只有一个:囊中羞涩,甚至债台高筑。
年薪30万的“月光先生”
有这么一位“月光先生”,他拥有某名牌高校的博士学位,就职于一家外企的中国分部,任部门经理,不算奖金,年薪30万元。他穿着名牌西装,开着奔驰车,出入高档消费场所,真可谓是风光无限,羡煞无数人。可是这位仁兄,每月的薪水都花光了,年终不但没有积攒下一分钱,而且还欠银行贷款十万余元,是一位彻彻底底的“月光先生”。
有这么高的收入,为何也成为“月光族”呢?原来,这位先生觉得自己在大型企业工作,收入颇高,职务也不低,自我感觉良好,俨然已是一位成功人士,成功人士就要学会享受人生,就算自己现在还不是富人,至少生活上也要看起来像个富人。
于是,他贷款买了奔驰车,还按揭买了高级公寓,而且生活也完全高档化,香槟只喝法国的,牛排只要里脊肉,咖啡只喝卡布其诺,吃饭只去西餐厅……这样下来,虽然他挣了不少,可是花的钱更多,不成为“月光族”才怪!
很多人穷,不是因为他挣得少,而是因为他花得太多,总认为“花明天的钱”是一种时尚。其实,西方人早已摆脱了“花明天钱”的观念,他们所注重的是如何更精明地理财,而不是想着如何去消费,去摆阔,去要面子。
在著名的美国第一学府哈佛大学,第一堂经济学课,只教两个概念:第一个概念:花钱要区分“投资”行为和“消费”行为;第二个概念:每月先储蓄30%的工资,剩下来才进行消费。
大家都知道,哈佛教育出来的人,毕业后有很多人很富有。其实,他们每月的消费行为跟一般的普通百姓只有一点不一样,就是严格遵守哈佛教条:储蓄30%工资是硬指标,剩下的才消费。储蓄的钱是每月最重要的目标,只有超额完成,剩下的钱才能消费。
如果中国的“负翁”们再不摆脱这种虚荣的消费观念,其结果就是自己的财务永远入不敷出,甚至负债累累。
如果你不想真正贫困,不想永远待在穷人的行列里,就要立即行动,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节约用钱,拒绝挥霍浪费,千万不要在今天就把明天的钱花掉了。先储蓄后消费,会在很大程度上留存部分额度的可支配收入,为今后更好的生活奠定基础,同时,也是养成理性消费习惯的重要措施。
7.开源节流重要,理财更重要
有人把勤俭作为美德,古有明训:“大富由天,小富由俭”,好像致富的不二法门就是开源节流,中国的储蓄率也因此一直居世界的前几名。然而,在这个竞争日新月异的时代,那些成为千万富翁的人们却持有这样的观念:开源节流固然重要,但理财更为重要。
在大众眼里,著名体育明星和演艺明星都是住豪宅开名车的富豪一族,而泰森为什么会陷入财务危机呢?事实是不会理财使他的生活陷入窘迫。
申请破产的世界拳王
美国拳王泰森出身贫困,少年的他就开始参加拳击训练,通过不懈的努力渐渐在拳坛崭露头角,后来顺利成为世界拳王,一度所向披靡。随着大量财富蜂拥而来,他很快累积了四亿多美元的财产。
泰森有着几亿美元的身家,在鼎盛时期所积累的财富,是一个普通美国人需要工作7600年才能拥有的。然而,在2003年8月时他却因为2700万美元的债务不得不申请破产,实在是令人难以置信。
当时,泰森咬牙切齿地说:“经纪人唐·金骗走了我总收入的三分之一;第二任妻子莫尼卡为了离婚的赡养费几乎把我榨干;还有那些和我有官司的人,包括律师和受害人,都想从我的身上捞油水。”
但是,人们却并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泰森奢华糜烂、挥霍无度的生活和平时出手太过阔绰,才是其迅速破产的重要原因。
泰森的荒淫无度和挥霍成性是世人皆知的。说到底,破产完全是他咎由自取。除去他那些龌龊官司所耗费的上千万美元的律师费,以及付给前妻的赡养费外,平时出手太阔绰,也是他迅速败光几亿美元家产的主要原因。名车、游艇和豪宅,自然不在话下。他住的别墅有38个卫生间,他还有十几部跑车。
有一次,在拉斯维加斯恺撒宫酒店的豪华商场,泰森带着一帮狐朋狗友前来购物,老板一看财神来了,于是索性关门“清场”,专门招待泰森一行。结果这帮人挑了价值50万美元的贵重物品,泰森全部代为“埋单”。
泰森的负债报表中,最搞笑的是欠了一家珠宝店17万美元,那是他在购买一条项链时忘了付钱。珠宝店老板在接受采访时轻描淡写地说:“和泰森以前在店里的总花销相比,这点小钱只是个零头。”言下之意无非是,即使泰森日后不付这笔钱,他也没吃什么亏。
泰森在一年时间里光手机费就花了超过23万美元,办生日宴会则花了41万美元。他想到英国去花100万英镑买一辆F1赛车,后来明白F1赛车不能开到街道上,只能在赛场跑道里开才作罢。最后他把这100万英镑变成了一只钻石金表,可才戴了不到十来天,就随手送给了自己的保镖。甚至动辄几万、十几万美元的巨额花费,连他自己都搞不明白去处。如此花销,恐怕就是金山也会被挖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