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要大人帮助坐起(6分)。
记分:10分为及格。
结果分析:
总分在90~110分之间为正常,120分以上为优秀,70分以下为暂时落后。241~270天的测试
认知能力
按大人吩咐拿玩具
A:能够在同一时间里接受大人的指令拿5种玩具(15分)。
B:能够在同一时间里接受大人的指令拿4种玩具(12分)。
C:在同一时间里接受大人的指令拿3种玩具(9分)。
D:只能在同一时间里接受大人的指令拿2种玩具(6分)。
记分:12分为及格。
认识身体部位
A:知道3个部位(12分)。B:知道2个部位(8分)。
C:只知道1个部位(4分)。D:不知道(0分)。
记分:8分为及格。
精细动作
揭开纸箱取玩具
A:揭开纸箱取到玩具,盖上再玩(7分)。
B:揭开纸箱取到玩具(5分)。
C:不会揭开纸箱找玩具(0分)。
记分:5分为及格。
用食指按电视、录音机、电灯、收音机和电脑等开关
A:能按5种开关(14分)。B:能按4种开关(12分)。
C:能按3种开关(10分)。D:能按2种开关(8分)。
E:只能按1种开关(4分)。
记分:10分为及格。语言能力
称呼
A.见父亲叫爸爸,见母亲叫妈妈(15分)。
B:只能叫爸爸妈妈当中的一个人(10分)。
C:无目的乱叫(5分)。
记分:10分为及格。
用姿势表示如再见、谢谢、鼓掌、亲亲、虫虫飞、蝴蝶飞等
A:能够对以上的5种情况作出表示(15分)。
B:能够对以上的4种情况作出表示(12分)。
C:能够对以上的3种情况作出表示(9分)。
D:能够对以上的2种情况作出表示(6分)。
E:只能够对以上的1种情况作出表示(3分)。
记分:12分为及格。
社交能力
对待玩具娃娃
A:会把手帕、毛巾等物品当做被子给玩具娃娃盖(5分)。
B:会拍玩具娃娃睡觉(3分)。
C:会抱着玩具娃娃哄它不哭(2分)。
D:不喜欢玩具娃娃,扔掉或甩掉(1分)。
记分:5分为及格。
懂得害羞
A:当别人谈到自己时藏到母亲身后(8分)。
B:躲到母亲怀中(5分)。
C:不理会别人谈话(2分)。
记分:8分为及格。
自理能力
会拿勺子
A:会让凹面向上,盛到食物(10分)。
B:勺子凹面有画时,会让画面向上盛到食物(5分)。
C:拿勺子乱搅不盛食物(2分)。
记分:10分为及格。
大人帮助穿衣服时
A:会伸手和头进行配合(10分)。
B:只会伸手配合(5分)。
C:不配合(0分)。
记分:10分为及格。
大肌肉运动
学爬
A:自己能够手膝爬行(10分)。
B:自己能够手腹爬行(5分)。
C:只能俯卧打转(3分)。
D:俯卧不动(0分)。
记分:10分为及格。
扶物站立
A:横行跨步(10分)。
B:扶站不稳(5分)。
C:不能从爬行扶起站立(3分)。
记分:10分为及格。
结果分析:
总分在90~110分之间为正常,120分以上为优秀,70分以下为暂时落后。
(四)感知觉训练与潜能开发
运动能力训练与潜能开发
7~9个月的婴儿处于爬行期,爬行扩大了宝宝的活动范围,爬行中左右环顾,开阔了视野,宝宝对一切都感觉新奇。爬行是移动自己的空间位置,只仃把空间感觉和重力、肌肉关节,手、腿、脚、眼睛等感觉整合在一起,才能自主地运动。这时,宝宝的触觉及肌肉关节的感觉信息整合能力进一步强化。父母应在这个阶段,不失时机地积极训练宝宝的运动能力,开发宝宝的潜能,使宝宝变得更加聪明。
大运动
独立坐
训练目的:通过对宝宝进行独立坐的训练,促进平衡能力和手部动作的发展。
具体方法:
当宝宝能独立地坐稳后,就可以着重训练平衡能力了。让宝宝独立坐在床上或地毯上,在宝宝的四周放置一些玩具,玩具与宝宝之间的距离以宝宝伸手能拿到为宜。父母可以给宝宝一个口令,比如说,让宝宝把玩具熊拿过来,宝宝就会转头转身去寻找。
还可以让宝宝坐在小凳子上,一开始,父母用双手扶住宝宝的双腿,不要扶宝宝的背部,让宝宝自己寻找平衡点。待孩子坐直后,父母可以试着松开一只手,一只手扶住宝宝的一条腿,另一只手拿着玩具吸引宝宝寻找。左右交替诱使宝宝左右侧身转体,在训练侧转中让宝宝寻找平衡点。然后,让宝宝坐在小凳子上,训练宝宝把脚放在地上支撑身体,自己寻找平衡。
非常提示:在孩子刚学会独立坐时,不要让他坐得太久,每次独立坐、的时间以20分钟左右为宜,如果坐的时间太长,会对脊柱的发育造成一定的影响。另外给宝宝坐的小凳子的高度要合适,小凳子适宜的高度应当是宝宝坐上去时,双脚刚好能触及到地面,而且,脚掌与小腿、小腿与大腿、大腿与躯干的角度均为直角(90°)。最后需要注意的是不论宝宝坐在床上,还是坐在小凳子上,都需要有父母或其他成人的保护。
爬行
爬行是所有粗动作发展的基础,让宝宝爬行有许多好处。身体运动需要四肢协调,爬行就是四肢并用的开始。8~9个月的宝宝开始进入爬行阶段。宝宝用手脚进行爬行时,颈部需要抬高而且要左右转动,这样颈部就得到了锻炼;爬行时用手腕支撑身体重量,锻炼手腕的灵活度,对宝宝拿汤匙吃饭、拿笔涂鸦都有帮助;爬行还可使膝、臂动作协调,四肢关节的灵活度增高。宝宝的爬行大致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为俯爬式及狗爬式。一般而言,宝宝在8个月左右时能够自然爬行。在学习爬行的初期,几乎都是以同手同脚的移动方式进行,之后会以手时为支撑往前匍匐前进,而且腹部贴在地面,爬行速度十分缓慢。在宝宝9个月大时,身体才能慢慢离开地面,采用两手前后交替方式,开始顺利地往前爬行。如果你观察过宝宝学爬的过程,你会发现,宝宝最初的动作是先往后退,学会身体后移,然后再手脚配合着向前爬,这是在试探着前进。另外活动空间的扩大让宝宝初步体验到无所不能的感觉,能大大地刺激学爬的兴趣。有研究表明,爬对宝宝的空间知觉能力、警觉性情绪、感受性及主动性的发展都有帮助,故爬的动作绝非可有可无,婴儿学爬的阶段是不可省略的。有研究认为,婴儿期的动作感觉发展水平与少年期动作的协调性关系非常密切。
训练目的:通过爬行训练,锻炼宝宝的颈部、背部及四肢肌肉的力量和动作的协调能力;扩大宝宝的活动范围和认知范围;促进触觉及大小肌肉关节的感觉统合能力;开发宝宝的智力和潜能。
具体方法:
·事先准备好训练用的大毛巾、软坐垫、玩具。
·在父母的帮助下,由匍匐爬行变为手膝着地爬行。让宝宝俯卧在地毯或床上,父母用大毛巾把宝宝的腹部兜住、提起,在宝宝面前放一些宝宝感兴趣的玩具,父母用双手掌轻轻抵住宝宝脚心向前推,帮助宝宝用力向前爬。尽量把宝宝放在地板上,利用色彩鲜艳的玩具或宝宝喜欢的东西,诱导宝宝向前爬行。当宝宝努力爬到“终点”时,别忘了给予适时的鼓励。
·当宝宝俯卧时,将软坐垫垫在宝宝胸腹之间,使宝宝胸腹离地,手和膝盖着地。在宝宝面前堆放一些玩具,然后将垫子抽掉,妈妈抓住宝宝的手,把握住宝宝的脚,帮助宝宝轮流移动手和脚,从而向前爬行。
·待宝宝的爬行训练到达一定熟练程度以后,在宝宝面前放一些他感兴趣的玩具,鼓励宝宝自己爬过去拿取玩具。
非常提示:
1.宝宝的爬行训练要循序渐进,父母先用辅助工具(如大毛巾、软垫子)协助宝宝进行爬行,让宝宝掌握正确的手和膝盖着地的姿势后,再练习独立爬行。
2.为了让宝宝爬得好,爬行环境的安全很重要。水泥地面、水磨石地、板、地板砖等,容易伤害学习爬行的宝宝,应该在上面铺一块软垫,宝宝爬行时,注意桌角、柜子角等尖锐家具(尖锐的桌角或是柜子角,对家中有学爬的宝宝来说简直就是个“危险地带”,其改善的方式为,最好一律将所有的桌角或柜子角套上护垫,就算婴幼儿不慎撞到,也能将伤害降到最低);爬行的宝宝可能会爬到插座附近,家里应使用有防护盖的电插座。
3.有的宝宝爬行时会出现用一腿爬行带动另一腿爬行的情况,而且两只脚的灵活度也不一样,妈妈会担心宝宝两腿发育不一样。其实这种情况属于正常现象,不用过度担忧。但是如果这种状况长时间没有改变,就要怀疑宝宝可能患了肌肉神经麻痹或脑性麻痹等病症,要积极就医。
4.宝宝刚吃饱后不宜立刻训练,以在餐后20分钟左右进行训练为宜;每次训练的时间以10分钟左右为好,每日让宝宝爬两次,每次可重复3~4遍。帮助宝宝熟悉手足动作交替的规律,找到身体的平衡感,再加上有趣的玩具吸引,学爬一定会成为宝宝获得快乐的一种游戏。
5.剖腹产的孩子更是要多爬。父母不要怕孩子的爬行弄脏了衣服、弄脏了手。爬行是开发孩子智力和潜能不可缺少的训练项目。父母一定要树立这么一个信念:那就是爬得好的孩子聪明;爬得灵活的孩子聪明;爬得快的孩子聪明。
6.宝宝爬行最容易发生的是头部的外伤,当宝宝的头被撞时,不管当时有无出现不舒服的情形。妈妈都要仔细观察宝宝。如果宝宝的睡眠时间太长,中间要叫醒宝宝,看看是否有异常情况。如果宝宝3天内出现严重的头痛、呕吐、昏睡、抽搐等症状就要立即送医院。
障碍爬行
训练目的:训练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培养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语言与环境、动作相结合的机会,促进语言和认知的发展。
具体方法:
为宝宝创造一个充满障碍的环境。如在地毯上放几个枕头;用纸箱或两把椅子搭成一个拱门;把小桌的两面用毯子蒙上,做成隧道,方便宝宝从中间穿过。在宝宝能够爬行通过的地方,散放一些充气玩具。场景安排好之后,就可以让宝宝玩游戏了。妈妈在障碍物前逗引宝宝,鼓励宝宝把游戏坚持到底。在宝宝爬过障碍的同时,要用语言告诉他:
“宝宝,你要从枕头上爬过去。”
“宝宝,你现在爬在枕头上,枕头在你的身子下面了。”
“宝宝,你现在从这个‘门’的中间穿过,加油!加油!”
“宝宝,你现在从小桌子下面的隧道里面穿过,真勇敢!”
“宝宝,你绕过了充气娃娃的左边,宝宝真棒!”
当宝宝顺利爬到终点时,妈妈要及时鼓励宝宝。
非常提示:爬行是宝宝在本阶段大运动训练的主要项目,成人应指导、鼓励宝宝多爬,爬台阶、爬“山洞”等。训练开始时,不要设置太多的障碍物,随着宝宝对游戏的熟悉,逐渐提高障碍爬行的难度。但值得注意的是,不要把一些棱角分明的物品(如尖角的桌子等)作为障碍物,以免碰伤宝宝。
精细动作
单手动作——抓捏
训练目的:通过训练单手的拇指和食指联合起来捏取物品,加强宝宝手指动作的灵活性,增进视觉和触觉活动的有机协调。
具体方法:
选择一些小食品,如米花、小饼干、菠萝豆等,放在桌子上。父母可以先给宝宝做示范,用拇指和食指捏取小食品放入口中,让宝宝进行模仿练习。给宝宝做示范时,要与宝宝进行语言交流,如妈妈拿起来一个菠萝豆,放进宝宝的口中,说:“妈妈捏,捏起来,宝宝吃,宝宝吃了快长大。”然后,妈妈再捏起来一个放入自己的口中,说:“妈妈捏,捏起来,妈妈吃,妈妈吃了上班班。”
妈妈指导宝宝捏豆豆,当宝宝捏起来,妈妈示意宝宝吃,并说:“宝宝捏,捏起来,宝宝吃,宝宝吃了快长大。”然后再让宝宝捏一个,示意宝宝给妈妈吃,妈妈说:“宝宝捏,捏起来,妈妈吃,妈妈吃了上班班。”
8个月以后,可以训练宝宝抓捏如黄豆、豇豆、红小豆等豆类,父母把豆类倒在桌子上或床上、地板上都可以,准备一个广口瓶,让孩子把豆子一个一个地抓捏到瓶子里边去。
非常提示:刚开始训练时,让孩子抓捏的食品或物品不能太小,大小要适中,要由大到小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如果孩子抓捏的不是食物是物品时,不要让宝宝将其放入口中。当宝宝抓捏豆类时,父母要小心看护,千万不能让宝宝把豆类放进耳、鼻和口中,以免发生意外。
双手动作——协调
训练目的:通过训练宝宝从单手运动过渡到双手运动,促进宝宝双手动作的协调性。具体方法:
·双手玩玩具。在宝宝能够准确地用一只手抓握住玩具或物品的基础上,训练宝宝用双手同时抓握玩具,或一手抓握一个玩具;训练宝宝把玩具从左手倒给右手,或从右手倒给左手,倒空的一只手再去拿另一个玩具。
·双手对击玩具。让宝宝双手各拿一个玩具,然后用一只手上的玩具去击打另一只手上的玩具,最好是对击时能发出声音的玩具,这样能引起宝宝的兴趣和注意力。
非常提示:双手协调运动的发展。是保证、将来孩子能够适应社会活动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父母一定要加强孩子这个方面的训练。双手对击玩具,特别是有声的玩具,可以促进宝宝的手、眼、耳和大脑感觉能力的发展。进行训练时,父母一定要保护好孩子的安全。
投掷
训练目的:通过投掷训练,增强宝宝的上肢运动能力与手的控制技巧,提高视觉定位能力。
具体方法:
·扔球。准备色彩鲜艳的皮球一个,球的大小以宝宝单手能握住为好。大人将皮球在宝宝的面前扔在地上,让宝宝注意到皮球,再将皮球捡回来,重复扔几次。让宝宝发现皮球会滚,真好玩,然后将皮球递给宝宝,让宝宝模仿着扔出去。
·投掷。准备一个纸盒或小桶和一些色彩鲜艳的小塑料球。父母先给宝宝做示范,并说:“我们一起进行扔球比赛,”随即拾起一个小塑料球投掷到纸盒或小桶中,然后让宝宝进行模仿。—开始,把纸盒或小桶放得离孩子近一点儿,随着孩子投掷能力的提高,可逐渐拉大纸盒或小桶与孩子之间的距离。
非常提示:游戏用的小皮球要大小适中,以孩子不太费劲地就能够抓住为宜;小塑料球最好是软塑料或塑胶质地的,不会因为反弹而伤害宝宝;宝宝动作熟练以后,可变换其他物品(如:塑料小空瓶、积木、毛线团等);父母应与宝宝一起参与。这样可以增进亲子情感,激发宝宝积极愉快的情绪。
撕纸游戏
训练目的:练习双手及拇指、食指的协调动作。
具体方法:
准备部分废报纸。
父母与宝宝面对面地坐着,妈妈(爸爸)拿一张报纸,一边说“刷、刷”,一边撕纸给宝宝看,然后让宝宝模仿撕纸。
妈妈(爸爸)和宝宝分别握住报纸的两边,一起撕纸。一边撕,一边说:“刷、刷”。
非常提示:7~9个月,是宝宝双手协调动作迅速发展的时期,除撕纸游戏外,还可以将宝宝的一只手放在另一只手上,或用两只手握起一个玩具,还可以两手各拿一个玩具对敲或交换两只手上的玩具等。父母对这些动作的发展要给予帮助,但要严格规定什么物品可以撕(敲),什么物品不能撕(敲)。
认知能力训练与潜能开发
7~9个月的宝宝在认知的发展上,已经能够辨别亲人和陌生人的声音,别人叫自己的名字时有明确的反应,喜欢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结构较为复杂的物体。
瓣别声音
训练目的:通过让宝宝辨别不同的声音,进行简单的形象思维的初级训练。
具体方法:
选择家里有声音的物品,如电话、闹钟、门铃、机动车等,分别对孩子进行辨别声音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