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03300000045

第45章 育儿的两次机会(4)

记得我的儿子在3岁到6岁时跑来跟我说:“妈妈,我想帮忙!”我还对他说:“你滚到一边去,你不来帮我就是在帮我了!”多么冷淡又讨人厌的妈妈啊!不过现在我会邀他们:“要不要擦桌子?要这么擦!”于是儿子以非常认真的表情擦桌子,然后带着满足的表情说:“擦好了!”

在倒麦茶时,以前儿子想要自己倒时,我就说:“会洒出来,不行!”如果他不听自己去倒,结果洒出来的话,就责怪他“我不是说了不行吗!”令他十分沮丧,使得他不得不说:“妈,你帮我倒!”

现在我改变了,我会说:“要这样倒,你要不要做做看?”或者“洒出来了吗?用抹布擦一擦。”孩子们自己渐渐地会自己想,接下来要做什么呢?不再每件事都来问我了。

希望大家注意最后一段话——“会自己想,接下来该做什么呢?不再每一件事都来问我了。”很多妈妈在骂孩子时的口头禅是“不要每件事都来问我,你不会自己想想看啊!”但是,孩子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是谁的责任呢?要是他想自己做,却不知道该怎么做时有人教他,就不会变成一个无法自己思考,无法自己去行动的人了,不是吗?

把日常生活当作教室

在《妈妈的敏感期》一书的后记中,当提到美国的教育学者布鲁姆,曾在艺术、运动和自然科学这三大领域中,对晋身世界顶尖的人物在小时候所受的教育,作了一番研究。在他的研究中有一段“家庭和初期学习所负的使命”,是一篇发人深省的报告。

这些世界顶尖人物的共通点是,他们的父母亲在他们小时候,就把家中许多杂事和责任分配给他们,让他们负起责任,这一点在他的报告中强调了好几次。当这些人长大后,对特定的专门领域开始有兴趣时,他们就会尽最大的努力,好好地去做。由于幼年曾被父亲要求反复地去实践家庭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事,这样的训练帮助了他们,以至于他们能够超越且忍耐许多的历练,而最后达到世界级的顶尖成就。

在幼儿园老师的聚会中常常听到,那些身边所有的事都是妈妈快速帮他做好,然后又被带到补习班或才艺班的孩子,常常不会自己思考,不知所措,而且笨手笨脚,是令人头痛的一群。

或许帮助孩子在家庭每日的生活中,自己去思考、自己去行动,会比带他去补习班或才艺班来得麻烦也说不定。正因为不容易,所以才有补习班和才艺班学不到的重要基础。很多家庭都认为“孩子只要把书读好就可以了”,所以日常生活中所有的事情都由父母亲代劳,什么都为他们做好了。等到孩子长大以后,你再叫他“自己去做!”或“家里的事你也多少帮一点忙好不好!”都没有用了。因为孩子已经不知道该如何把家里的事很有条理地做好。

接下来,是“儿童之家”的老师所说的一段话。她观察蒙台梭利教育中长大的孩子后,认为“日常生活的练习”才是所有一切的基础。

这套教育方法充满让人从教条化的人生当中解放,通往自立之路的契机。若要把孩子从“被人家说了才动”,“没有指示就不会判断”的重大危机中解脱出来,当务之急就是让孩子每天在生活中具体地练习“自己去判断实践,并在过程中吸收一些什么”。

上一辈人教育孩子用“不管他,自然就会长大了”的那一套方法已经行不通了。因为现今这个时代,已经不是放着他不管,他就可以自然体验生存之道的时代了。我们希望这个时代的孩子能够运用智慧应对事情;掌握自己的人生,具备不屈不挠的人格等。

从幼儿期开始就强迫孩子成为专家的后补,在自然生活中剥夺孩子成长应有的步调,这种生活无法产生任何东西。因为丰富的情操和天才般的想像力,绝不是被管理下的那种教条式、规格化的方式中所能培育出来的。为了要孩子发挥自己的智慧,去过自己的人生,就不能缺乏“该怎么去生活?该怎么过日子?”的经验。唯有自己动手反复练习,用身体去学、用心去感受、锻炼自己的头脑,才能创造出孩子的明天。

日常生活的行动分成三类

在日常生活中融人教育的规律行动,是蒙台梭利提倡的新教育法的基石。这和一般教育所说“基本的生活习惯”的原理不同。一般所称的“基本的生活习惯”指的是排泄、用餐、穿脱衣服等生活上基本的事情,以自己会做为目的。而蒙台梭利教育的基石是指“日常生活练习”,是以培育一个自己思考、自己行动的人为目的。

在日常生活当中,孩子内在催促他“想去做”的冲动,帮助他自己去思考他不会做的事情,建立方向秩序,进而做到接近完美。而帮助他的方法,并不是只帮助他会做就好,而是帮助他可以自己去思考,自己去实行。

所以,把孩子想学的动作分割出来,按照顺序做给他看。在做给孩子看之前,自己必须先做做看:“起先拿这里……然后按住这里……再来移动……”也就是必须先将行为的要素分解,才能做出好的提示。

当孩子看到大人一边想一边做出来的动作时,他们便会开始活动他们的头脑。等到自己做时,便可以一面回想自己所看到的,一面自己去做。那时,接下来的步骤也已经在他的头脑里,也就是说他在做目前阶段的动作时,也在预测下一步的动作。于是,能够养成做现在的事时预测下一件事的习惯。这是人学习先思考再行动的第一步。所以大人如果什么都不想,只跟孩子说:“就是这样做啊!”那孩子根本没有动脑的余地,更不能理解了。

在蒙台梭利教育里,不是推诿给“以后自然就会变好的啦”这种偶然的机会,而是将日常的生活行动分成三大类,分解每个动作,提示给孩子看,让他把这三类行为都做到完美。这三大领域称为“日常生活练习”。

第一类是照顾自己,如自己洗脸、洗手、穿脱衣服、刷牙、梳头发等。

第二类是照顾环境,如扫地、照顾小动物、照顾植物、分配碗盘饭菜、洗餐具及整理厨柜等等。

第三类是日常的礼节规范。让孩子在这段时期学会无论走到哪都通用的礼节规范,是大人的重要工作。当他学会正确的举止规范,便会将注意力转移到社会的层面。只会傻傻站着不知所措,与好好地去学会是完全不同的。寒暄问候的方法、拿东西给人家的方法、用餐的方法、优美的动作姿态等,不是只做出笑脸就够了。正确性是必要的。

这些教育并不是“管教”,而是在孩子“想要去做”时,引导他们去做,去思考,做自己行动的主人,然后能从对大人的依赖中独立、行动。并且养成面对目的去行动的习惯。’在幼儿期学会动脑去行动的孩子,升上小学以后,当他决心“自己完成”时,便懂得去思考如何实现这件事。

这样的孩子在小学生活中,一些基本的、必要的事都可以自己来。像站、坐、打招呼、整理、扫地、做功课、预习功课等基本的生活能力,都是小学低年级时走进学校文化和学习的路线当中,不可或缺的行为。但是却有一些幼儿教育人士,袒护在幼儿阶段没有培养好这些能力的孩子,并且为他们辩护:“错的是学校一成不变的规律文化”,一味地这么主张好吗?

幼儿教育人士难道不应自问,现在的幼儿教育是否对于只有在这段时期可以学习的事物,提供适切的原理技术和支援呢?

幼儿期学会的生活行动基础能力,到了小学高年级时会被统合起来,成为发挥自己真正实力的原动力。在幼儿期没有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自己思考,自己行动的能力,而先去学进入小学才要学的东西,到了小学高年级就会开始失常混乱。今后综合性学习形态将不断地增加,这将要求孩子具备自己理清头绪、循序追究的能力。这个能力是幼儿期透过日常生活中的实践以及经验累积的成果。

关于第二次机会

虽然无论课堂瘫痪或A少年事件,人们都直觉到似乎和幼儿期的教育有关,但是不知从何时起大家都把矛头指向教师的力量不足和心灵教育不足的方向去了。到底幼儿期教育的焦点放在哪里?没有人知道。或许这是因为他们对于幼儿前期和幼儿后期不同的成长问题,不知道该以怎样的方法去对应吧?

但是,教育3~6岁孩子的幼儿园,目前正受到外来强大的压力。上级追究课堂瘫痪的责任,家长则要求要提供支援育儿的设备和知识。事实上,幼儿园教育纲领的修订中,已要求育儿设施及各种机能对社区的人们开放,以及在幼儿园教育结束后让孩子留下来,所谓的“安亲保育”。

接二连三交代下来的指令,只是徒然增加第一线老师的工作负担而已。然而,问题的本身得到解决了吗?不如说只是带给老师疲累,问题解决之道却是愈离愈远。重要的不在制度的变革,而在对待孩子以及帮助孩子的方法上的变革。

譬如后面章节中所介绍的那位太太,面对眼前失常混乱4岁的女儿,不知如何是好时,她从蒙台梭利教育中得到启示,用扯断的珠子改作成项链,而且透过这个教材,不知不觉中改变了4岁的小女孩。在幼儿后期,只要照着生命的法则,纵使只是些微的契机,即使是短时间内都可以使孩子转变。

4岁小女孩的母亲在接触到孩子这股珍贵的生命力、感受到孩子“想要好好地活下去”的强烈愿望后,开始研究起蒙台梭利教育中如何去观察孩子、如何去帮助孩子的方法来。从最初使用晒衣夹、牛奶注壶等家庭用品,照着思考的法则做给孩子看开始,后来孩子的心智渐渐地往逻辑的学习上发展,进而对语言和数的世界感兴趣了。

那时那位太太不只为了自己的孩子,也为邻居在育儿中的妈妈以蒙台梭利教育读书会的方式,加深教育的方法。像这样的努力,才真正叫作育儿支援。

受到孩子涌现的强烈兴趣,那位太太接着亲手作了许多语言和数的教材。于是孩子们从数和语言的世界,向着更宽广的文化世界拓展开来。像这样具备发展能力的幼儿教育,真应该成为育儿支援的中心才对。

那位太太的读书会叫作“天使之家”,他们一面以合理的活动方法,让孩子学会日常生活的功课,并以同样的原理,让孩子亲近文学和数的世界,并且引导孩子知道世界和宇宙。听说那些孩子进入小学之后,都可以自己的步调开始进入学校的学习。那些孩子共通的地方,在于自发的学习,积极及安全的生活态度。和现今流行的“暴力孩子”还有“易怒孩子”是完全相反的。因为这些孩子不会轻易走向“暴力孩子”或“易怒孩子”这种忽略问题本质,只是简单地去把问题解决掉就好的路。

近来许多人才刚刚针对“暴力孩子”及“易怒孩子”这两种类型的孩子,提出否定的议论,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在幼儿期接受合理且良质教育的孩子,进入小学以上的阶段后,令人肯定的表现。然后我们就可以从他们的表现思考幼儿后期教育的课题。在我国各地,接受良好幼儿教育的孩子,已经有了成果,这一部分待终章时再介绍。

“个体”的确立

虽然3岁以前养育上的缺失造成偏差发育,但孩子也能在3~6岁发挥他本来的美好,挣脱掉各种障碍而开花结果。无论是多么地失常混乱,但只要有适当的契机,都可以使孩子在短期间内产生变化。所以才叫作“第二次机会”。一直到现在我都说,由偏差发育到正常化只有一条路,但是要帮助孩子确实地走上那条通往正常化的路,却有许多条路可选择。

·对“不明白动作方法”的孩子,仔细清楚地用简易的方式,把“做法”做给他看。

·在日常生活中,一起“仔细地”做。

·在生活中让孩子分担家事的“责任”等等。

尤其是“分担责任”这件事,在幼儿后期特别重要,我在法国最初接触到的幼儿教育,是应用了蒙台梭利教育的原理,叫作“人格化、共同体化教育”。这个体系认为“个性”与“共同体”是一体的两面,唯有先确立了“个体”之后,这些个体才能成为“共同体”良好的成员。和而且他们把“责任分担”的系统涵盖在日常生活所有的生活、活动之中,孩子们每3个星期选择一次自己要分担的工作,然后每天持续的做。做3个星期,学会该项工作。举凡整理书架、打扫、洗碗盘等,都有人来负责。

之后我也造访法国多次,无论他们的幼儿教育是采用哪一种形态来运作,都可以看见墙壁上贴着责任分担的表格。毕竟把日常生活的工作分担给孩子,让他们去实践并负起责任,是幼儿后期重要的教育内容之一。

所以在幼儿后期,掌握各种机会,借由自己选择一持续做自己选择的事一不逃避困难全力超越一体会完成感和充实感等一贯的方式,帮助孩子、扶持孩子,走过这一连串的过程是很重要的。

像“幼儿期快乐游戏最重要”的幼儿教育理论,在课堂瘫痪的现象出现后,已开始被提出来反省。研究幼儿后期并活用第二次的机会,可说是今后幼儿教育界的一大课题了。

同类推荐
  • 谦虚礼貌(中华美德)

    谦虚礼貌(中华美德)

    中华美德的形成和发展历经五千年,内容博大而精深。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重德行、贵礼仪。自古以来,中华传统美德始终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道德根基和思想基础,是中华民族发展的精神支柱和文化动力。青少年时期是品德形成的重要时期,对于以后的道德观的树立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从青少年时期就要给他们正确的引导,使之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本书通过故事告诉青少年孝、义、节、礼等传统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在青少年学习传统文化的同时,也重新认识了“中国的美”。这对外来文化充斥审美和阅读的今天,有着一种增强民族自豪感,了解中华文化,从浮躁到宁静的“回归”的意义。
  • 小学生最喜欢读的益智故事(高年级)

    小学生最喜欢读的益智故事(高年级)

    小朋友们,你们爱听故事吗?喜欢故事里跌宕起伏的情节吗?喜欢那些出乎意料的故事结局吗?喜欢故事中蕴含的智慧吗?这里有你喜爱的故事,孩子们,还等什么,来吧,来这里寻找快乐和智慧吧!
  • 化装穿越·迷人的追捕

    化装穿越·迷人的追捕

    《化妆穿越》集合了十七篇小故事,人物和动物一样,都有自己的故事,作者以细腻的笔触一一描绘,发人深省。《迷人的追捕》主人公“盛双豆”与乡下的小舅舅在相处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男子汉公式。双豆和舅舅抓到了偷鸡贼“水貂”,却不想这只名叫“四眼”的水貂离奇死在空荡荡的小屋里。双豆和小伙伴积极破案,最后被舅舅一语道破,小屋墙面上的石灰粉有毒。尽管如此,双豆依然得到了水根伯的赞誉“有道行”。
  • 明天在哪里

    明天在哪里

    苦金的短篇小说《明天在哪里》《听夕阳》就是这方面创作中有代表性的作品。作家不仅揭示出新一代少年儿童积极向上的心绪,还透示出贫困地区、民族地区现代化进程道远而任重;在艺术表现上也广采博取,写活了两个土家族儿童形象,鲜明地凸显出民族心理状态的新的发展,使作品的时代特征、地域特色、儿童特点浑然一体,也使儿童文学民族性更为丰富。
  • 感悟一生的故事哲理故事

    感悟一生的故事哲理故事

    这套《感悟一生的故事》经过精心筛选,分别从不同角度,用故事记录了人生历程中的绝美演绎。本套丛书共32本,包括成长故事、励志故事、哲理故事、推理故事、感恩故事、心态故事、青春故事、智慧故事等,每册书选编了最有价值的文章。
热门推荐
  • 一朝为妃

    一朝为妃

    自幼命运多舛,愿求一心人却屡遭人抛弃;妹妹一朝为妃宠冠后宫,我却迫嫁年老富商为他人冲喜。错位的姻缘将我也卷入宫闱之中,成为偏安一方的“冷宫娘娘”。不是爱风尘,总被东风恶。不被期待的孩儿也偶然失去,谁才是幕后真正凶手?是表面温婉的安后,还是骄纵霸道的杜贵妃,还是亲密有加的妹妹,或者是以才女著称的马嫔?无缘关爱的秦太妃,又隐藏了什么样的前尘往事?风流倜傥的永王,对我究竟是真情还是假意?突如其来的恩宠背后,他的目的到底是什么?高墙之内,红尘之中,万里江山,三宫六院,背叛与决绝,阴谋与暗斗,我又该如何执掌后宫,到达权利的巅峰!
  • 全息网游之极品车王

    全息网游之极品车王

    史上最坑钱的全息网游新鲜出炉了:换装备要钱,买东西要钱,发任务要钱,就连区域转换也要钱,妈的,这游戏开发商是想钱想疯了吧!可是,这一窝蜂地迷恋这个游戏的玩家们,你们似乎也疯得不轻吧。史上最自在的游戏新鲜出炉了:没有任务,没有主线,没有方向,甚至连人物等级都没有,这个游戏确定还有意思吗?当然,没有人物等级,但是有爱车等级嘛!最大限度地现实模拟,让你身处游戏不自知,这就是全息网游魔幻赛车,最迷人的魅力!
  • 末世之超级融合

    末世之超级融合

    一场末世风暴席卷全球,给地球上的生物开启了一条进化之路,作为普通人的武奕带着一块神奇的玉佩重生回到了末世爆发之前,他不是进化者,没有进化者的神奇能力,可是凭借着这一块可以融合一切异能的神奇玉佩,开启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进化之路,在末世中开创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末世王朝。
  • 最后的礼物之初心

    最后的礼物之初心

    在爱情的道路上,最大的过错就是错过。黎沐樱大胆的追了,因为你不追怎么知道他不喜欢你呢?所以,她赌了一把。夏宇会接受她吗?但是,她不知道,她的命运在这一刻反生了大的转折,她的人生变了。刘莹孀的挑衅,洛姿的冷眼,阮皖的劝阻,李霖安的追求,夏宇的无奈······她,该怎么办················
  • 魅惑天下邪傲大小姐

    魅惑天下邪傲大小姐

    她,妖无邪,圣魔宫的圣女,亦是圣魔宫的少宫主,东大陆最年轻的丹王。她,君紫落,君家嫡系大小姐,集美貌与实力于一身。一昭修为不再,被弃之如蔽。灵魂融合之际,她成了她。这一世,她誓将踏上巅峰,佛挡杀佛,魔阻弑魔。(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残疾妈咪

    残疾妈咪

    一场车祸使纪小露失去了右小腿,肇事司机是她的主刀医生,同时也是她半年后下嫁的对象。医生很爱她,二人孕有一子。狄克帆,医生收养的长子,为人淡漠如水。高中三年级,通灵异者,可看见世间一切的幽魂。狄克非,医生收养的次子,为人阳光豪迈。高中二年级,无特殊异能。亲子狄克超两岁时医生心脏病猝死,留下了她孤儿寡母与两名养子。成了寡妇的纪小露带着亲子、养子过活。没有家人的庇护、遭受亲朋的非议、年仅25岁的她要如何在社会的滚滚浪潮中存活下去?惨遭强暴的她还能不能再站起身重新面对人生?
  • 农民十万个怎么做·生产生活篇

    农民十万个怎么做·生产生活篇

    《农民十万个怎么做·生产生活篇》主要内容涵盖四个方面:一是介绍生产管理过程中的方法,增强农民生产管理的本领;二是介绍在人际交往中如何处理好各种关系,提升农民的文明素养;三是介绍与消费有关的知识与方法,帮助农民更好地做出消费决策,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四是介绍饮食保键的方法和有关注意事项,提高农民的身体素质。
  • 凰谋之暴走世子妃

    凰谋之暴走世子妃

    她穿到这时代,从前世抓贼平冤的正义警花变成身无分文的十岁小乞丐,为求活命的唯一要记便是实施抢劫。可是,她为何会一不小心抢了堂堂慕世子?要不要赶紧跑路?什么,世子失宠抢了也没有关系啊。只是这男尊女卑的古代社会太他娘的坑爹,要想生存必须得女扮男装。谁说身为女子就不能为官为将,她偏要一身甲胄征战杀敌;谁说世子失宠就不会东山再起,他偏能逆势而行君临天下;皇宫内院妖精成群,朝堂重臣狼子野心,且看两人如何打怪升级一步步走向人生巅峰。血染江山,万马喑哑,她站在高墙上凌风噬笑:“谁告诉你们我的男人是可以随便染指的,胆敢动他,我保证你这辈子最后悔的事就是此生为人,不信,碰一下试试。”
  • 狩魂记

    狩魂记

    世事无常,世人不外如是。景岚顺着这天意而生,命运多舛。父母早亡,留他一人孤苦伶仃混迹于世。注定的体质让他承受了世人的奚落与恶意。但又有谁曾想到,多年之后,那叱咤天下的身影,就是当年为人所诟病的乡下少年?书友群QQ:415432754新浪微博:@我是幻斋
  • 非常诱惑,腹黑总裁送上门

    非常诱惑,腹黑总裁送上门

    一不小心跌进了他的温柔,深陷其中不可自拔…箐:“你是一个骗子!”南:“我是一个骗子。”箐:“你是一个混蛋!”南:“我是一个混蛋!”箐:“你不是一个男人!”南:“……这种关乎男人尊严的话怎么可以乱说,这个问题我们两个晚上再单独来讨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