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95300000008

第8章 靖难之役

明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在加强皇权的同时,为巩固朱氏的统治地位,实行分封诸藩王的政策。洪武三年(1370)四月,册封其子朱楔为秦王、朱桐为晋王、朱棣为燕王、朱棣为吴王、朱桢为楚王、朱樽为齐王、朱梓为潭王、朱杞为赵王、朱檀为鲁王,重孙朱守谦为靖江王。共计册封24个儿子,1个重孙,大多分封在北部边境和各个要地。且规定,一经封王即要出京城就藩,使之“外镇编圉,内控雄域”①,目的是要让这些分封在外的儿孙们“夹辅王室”②。因此朱元璋赋予这些子孙们以极高的地位和军事权力,规定诸王仅“下天子一等”③。诸王在各自的封地内,可以建立王府,设置官属,封地所在的卫所均受诸王的监视与控制,“凡朝廷调兵,必关白亲王乃发”④。诸王还可拥有供其指挥和调遣的护卫甲士,“少者三千,多者至万九干人”⑤。不仅如此,诸王还有权移文朝廷索取奸臣,甚至可以举兵“清君侧”。朱元璋分封诸王,使封国权力远远超过地方的行政权力。

朱元璋想以分封诸王的办法起到拱卫朝廷的作用,然而封国权力过大,必将有碍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山西平遥训导叶伯导曾为此上书,指出此举恐“尾大不掉”,“祸患立生”。但朱元璋却以“离间吾骨肉”⑥的罪名,将叶伯导囚死狱中。当然朱元璋也不是对此没有考虑,在分封之中,他曾规定凡受封诸王必须离开京城,到封地就藩。不允许各亲王之间相互往来。即使入朝,也不能同时前来,必须一王离京,另一王才可启程。朱元璋此举的目的在于避免诸王相互串联,与中央相对抗。所以,诸王就藩,可以说是“生离死别”。但朱元璋的用心良苦,却未能收到预期的后果。

洪武二十五年(1393)四月,皇太子朱标病故,朱元璋于九月,又立朱标次子朱允炆为皇太孙。朱允炆生性“颖慧好学,性至孝”,而深得朱元璋的喜爱,称赞他:“而诚纯孝,顾不忘我乎。”⑦不过,对于这位“仁柔少断”的皇太孙将来继任帝位,朱元璋并不十分满意,曾一度打算更换太子,后因翰林学士刘三吾的劝谏,才没有这样做。尽管如此,朱元璋对朱允炆的继位仍放心不下。洪武三十一年(1398)闰五月,朱元璋病故,庙号太祖,皇太孙朱允炆即位为帝。临终前,朱元璋立下遗诏,“皇太孙允炆仁明孝友,天下归心,宜登大位。内外文武臣僚同心辅政,以安吾民”。“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

朱允炆即位,是为明惠帝,改元建文。尽管有朱元璋的遗诏不许诸王“入临、会葬”,但燕王朱棣仍直奔京城建康江苏南京),朱允炆闻讯后,立刻派人持敕,令朱棣返回燕(今北京),对此朱棣十分不悦。

其时,镇守北部边疆的诸王已有很大的权势,宁王朱权甲八万,革车六千”⑨。燕王朱棣更握有“节制沿边士马”⑩的重权。朱允炆对这些皇叔们忧心忡忡。建文元年(1399)正月,朱允炆即位不久,燕王朱棣即遣长史葛诚放朝奏事。朱允炆遂向葛诚密问燕王府之事,葛诚如实秉告,且派他返回燕王府,作为内应。葛诚回到燕王府,朱棣见他神色不对,心中不免作疑。随即朱棣亲自人朝,他自恃皇叔身份,径直走皇道入宫,登陛不拜。监察御史曾风韶弹劾其不敬,户部侍郎卓敬也密奏,以燕王“智虑绝人”,建议将他徙封至南昌,但都被朱允炆以“骨肉至亲”,婉言拒绝。朱棣察觉到朝廷对自己怀有贰心,回燕王府后,便托辞患病,以观事态的变化。

建文帝朱允炆以兵部尚书齐泰、太常卿黄子澄同参军国事。齐泰、黄子澄以诸王权势过大,恐难驾驭为由,力主削藩。“帝欲先图燕。子澄曰:‘不然。周、齐、湘、代、岷诸王,在先帝时尚多不法,削之有名。今欲问罪,宜先周。周王,燕之母弟,削周是削燕手足也。’”于是洪武三十一年八月,朱允炆下令废周王楠为庶人。建文元年(1399)四月,湘王柏惧罪自焚死,代王桂有罪,废为庶人。六月废岷王十匣为庶人,徙漳州。朝廷削藩之举,引起诸王的恐慌与不安,燕王朱棣更是心神不定。

不久,燕王府护卫百户倪谅上奏朝廷,密告燕王府官校谋反。朱允炆为此下诏责问朱棣。朱棣闻讯,遂“佯狂称疾”,以此掩盖其野心。齐泰等人侦得朱棣有谋反之意,便请朱允炆下诏,逮捕燕王府官属。齐泰等人还密令北平左布政使张呙、都指挥使谢贵占据燕王府,又约葛诚、指挥卢振为内应,且令北平都指挥张信捕捉朱棣。不料,张信将此事秉告朱棣,朱棣立刻令护卫指挥张玉、朱能等将领统800名壮士入卫燕王府。

七月,张呙、谢贵等指挥兵士围攻燕王府,索要官属,飞矢直人府内。朱棣与张玉、朱能等人商议,决定设计除掉张呙、谢贵。未几,朱棣称病愈,登东殿,而令壮士设伏于左右及端礼门内。遂派官持官属名册前往张呙军中,约其入府。待张呙、谢贵入殿,乃持之斩杀。围攻王府的张呙、谢贵所部闻讯,溃散而去。次日,燕王朱棣誓师,以“朝无正臣,内有奸恶,亲王训兵待命,天子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平之”的祖训为据,以“清君侧”为名,上书请诛齐泰、黄子澄。朱允炆见此上书,下诏削夺朱棣属籍。朱棣遂举兵,自置官属,其军号为“靖难”。

朱棣起兵后,以部将郭资戍守北平(今北京),乃举兵拔居庸关,破怀来,取密云,以稳定和巩固大本营。仅20天,朱棣所部已达数万人之多。在燕王“靖难”军的进攻下,北平附近州县纷纷倒戈,投降朱棣。

得知朱棣据北平反叛,朱允炆于八月任命长兴侯耿炳文为大将军,驸马都尉李坚为左副将军,都督宁忠为右副将军,率大军北伐燕王。同时部署其他将领各统偏师步骑,数路并进,号称百万大军,约定行程日期,直捣北平。同时传檄山东、河南、山西三省供给军饷。不久,耿炳文所部与靖难军战于真定(今河北正定)。朱棣避实就虚,趁中秋之夜官军饮酒作乐之机,渡白沟河,破雄县,之后大败耿炳文所部。耿炳文逃人真定城中,闭门固守。靖难军攻城三日不克,还师北平。

官军败北,朱允炆大怒,又改命李景隆取代耿炳文,继续统兵平定燕王之叛。又令辽东江阴侯吴高等领兵围攻永平(今河北昌黎西北)。朱棣留下少量兵将坚守北平,自己亲统大军救援永平。吴高怯懦,不敢应战,退保山海关。李景隆自恃兵多将广,率部直攻北平丽正门。守城将士及城中百姓奋力拒守,多次击退官军进攻。朱棣得知李景隆率兵攻北平,便回师以奇兵左右夹击,李景隆力不能支,被靖难军连破七垒,只得连夜逃遁。所部闻讯,纷纷丢弃兵甲、粮草,慌忙南逃。

李景隆兵败,黄子澄却藏匿不报。待朱允炆风闻察问,黄子澄仍借口天寒,士兵冻馁暂退德州(今属山东)。同时派人密告齐泰不得泄露失利之事。朱棣又上书陈述道理,并以诛齐泰、黄子澄传檄天下。迫于形势的压力,朱允炆只好罢免齐泰、黄子澄的官职,但仍旧依靠二人“筹画治兵”。朱棣得知李景隆虽然兵败,却于德州集结兵力,企图等明年春天,再攻北平,遂于建文二年(1400)正月,先发制人,率兵攻占蔚州(治今河北蔚县西南)。四月,于白沟河再度大败李景隆军。五月入德州,随后兵围济南(今属山东)。李景隆逃人济南后,据城固守,靖难军久攻不下,便引水灌城,亦不克。

九月,朱允炆再遣大将军盛庸总领平燕大军北伐。朱棣派兵袭击沧州(今属河北),俘都督徐凯。然而十二月,靖难军于东昌(今山东聊城)败于官军,张玉被斩,靖难军溃败而逃。张玉阵亡,令朱棣悲痛欲绝。而朱允炆以官军大捷,诏复齐泰、黄子澄官,仍领军国事。

建文三年(1401)二月,朱棣再次率军南下,于夹河击败盛庸所部。此战之后,朱允炆又坐立不安,下诏夺齐泰、黄子澄官,贬至外地,且没收其家产。靖难军夹河大捷,士气倍增,又连战三捷。朱允炆急令驸马都尉梅殷镇守淮安。

建文四年(1402),朱棣指挥靖难军攻陷沛县(今属江苏)、萧县(今属安徽)、泗州(治今安徽泗县)、盱眙(今属江苏),进至扬州(今属江苏)。五月,攻占仪征(今属江苏),进逼建康。朱允炆忙下诏,令天下诸路“勤王”,但这丝毫不能阻挡靖难军的南下。六月,靖难军渡长江南进,一举击溃盛庸的设防,占领镇江(今属江苏)。一筹莫展的朱允炆见大势已去,提出割地请和的条件,请求朱棣退兵,朱棣坚决不允,众朝官见朱允炆已无回天之力,纷纷离朝而去,朱允炆更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不久,朱棣率军抵达建康城金川门,守城的谷王朱穗开城请降,朱棣进入城中,遂立为皇帝,建文帝朱允炆于混乱之中,不知所终。

注释

①《续通考》卷二○八。

②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一四。

③④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一五。

⑤《明史》卷一一六《诸王传序》。

⑥《明史》卷一三九《叶伯巨传》。

⑦《明史》卷四《恭闵帝纪》。

⑧《明史》卷三《太祖纪三)。

⑨《明史》卷一一七《宁王权传》。

⑩《明史》卷五《成祖纪一》。

《明史》卷一四一《黄子澄传》。

《皇明祖训·法律》。

同类推荐
  • 黑科技霸三国

    黑科技霸三国

    外星黑科技帮助宅男称霸三国!近乎无限子弹的小米加步枪、以一敌百的工兵营地雷、勇猛无惧的东风大卡车、挖掘机。我不是董卓,但是董卓做的事情我也会去做的。虎牢关前,新手司机怒撞群英,吃我一记卡车冲锋拳!我就是要与天下为敌!
  • 张子列传

    张子列传

    战国时期,七雄并强,秦楚齐为强国,三晋韩魏赵,还有燕国,各自心有鬼胎。自秦孝公与商鞅变法开始,秦国国力日历昌盛,短短数十年天下从卑秦到惧秦,天下各国都怕秦东出争中原各地故而合纵弱秦。秦惠文王任张仪为相国,张仪邦交为主,伐战为辅,攻破各国合纵,为秦国度过危险时期做出了重大贡献。天下也隐隐有,张仪横强对抗苏秦与犀首公孙衍之合纵之局面。风度翩翩,一张利口,游说天下,辅国安邦。文人谋国,利嘴一张,六国合纵,何惧矣。
  • 唯恐大清不乱

    唯恐大清不乱

    外交官李光复穿越到了雍正十年,成了清朝名臣李卫的庶孙。作为一个穿越者,他能够看着这个百姓吃糠喝稀的坑钱盛世继续延续下去,然后重历国耻吗?“我不能忍,不过在这个太平年代灭清,可不是那么容易啊!不过这样才有挑战性,既然大清不乱,我也就让他乱起来,我也就是唯恐大清不乱也!”李光复说。多年后,李光复最骄傲不是他在太平年代时候把清朝灭了,而是他成为了中国女皇,俄罗斯帝国女皇,神圣罗马帝国女皇,法国女皇,英国女皇的丈夫,全世界各大强国的君王都是他的后代,他的后代遍布全世界大家族,成了世界老祖父。(本文中国历史和外国历史混搭,以权谋和外交手段灭清,战争为辅。作者有节操,不会让外国军队进入中国。女皇控请进!)
  • 武夷却月传

    武夷却月传

    孙怡德,和千千万万的普通高中学生一样“十年磨一剑”,默默无闻的寒窗苦读却因为“科举助怡,速去武夷。仁义秀聚,越转东楚。征战廿年,幕统河山。天下一家,治臻大化”的谶语应验,带着祖传金丝血珀穿越东楚得武夷山冲佑观张天师所授,习得“武夷却月阵”熟练切换现代与穿越的大脑模式,在到烽火狼烟的战国开始自己的逆袭!
  • 谁偷走了天下

    谁偷走了天下

    故事从丞相寿宴开始,预示着危险即将到来,当夜公主与宫女悄悄逃出内宫,不知去向,叛军企图动荡朝政,危情一触即发,丞相寿宴看似平和的表面下却是波涛暗涌。权高位重丞相的安危不容有失、赵子平只能想方设法护卫丞相安全、企图谋权的幕后黑手有着不可告人秘密。幕后黑手一步一步布下天罗黑网,让赵子平陷入绝境,赵子平是否能扭转乾坤,让国家避免陷入无尽的战乱之中。
热门推荐
  • 天生废柴

    天生废柴

    极品废材遭遇到从宋朝穿越而来的蹴鞠高手,一改颓废之姿,参加了热血沸腾的足球队,一路奋战到底,用汗水和不屈的意志打败一个又一个的强敌,名扬天下。
  • 因惜如命

    因惜如命

    她,气质如兰,肤如凝脂,出尘脱俗。他,眉目如画,面如冠玉,温文尔雅。她带着名字的蛊惑,清绝孤傲,像茶,像梅。让他对她一见倾心,再见倾情。所以他用自己的心下了赌注,赌的是她的深爱,赌期为一辈子……
  • 凡越传

    凡越传

    从无间炼狱归来的少年,身负弑父罪名,面临世俗审判之时,却不闻、不辩、不解、不悟;唯有默默在心中种下复仇的火焰,待到燃烧之日,要焚尽那世间一切罪恶……举杯浮月影,拔剑动星芒!我凭坚决之意,要穿出重雾直见诸天真相;我借琉璃之心,可洞鉴今古化净众生魔障;我怀缥缈之梦,游遍四海九洲,但朝自在无忧之处远航。且看星芒,我名,无双!
  • 角斗吧,渣王子

    角斗吧,渣王子

    特么逗我吧?为何我这个堂堂王子,要背负守护民众的命运,成为被人打的炮灰角斗士啊?在科技极大发展的未来世界,宇宙中已发现了数以万记的文明星球和物种。为了避免血腥残酷的战争,银河联邦达成协议,一旦发现了有价值的矿脉和星域,每个物种派出若干角斗士,进行通行的热血游戏——星际角斗,来分配资源。为了彰显王室对全体国民的责任感,作为第108顺位继承人,性格懒散爱吐槽的恒毅王子,被老爹丢进了角斗士训练营。
  • 仇仙道

    仇仙道

    天之道,取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取不足而补有余。一个主人公自懵懂中成长,经历了人生酸甜、诸般事物,逐渐明悟本心的故事。“这世界纷乱复杂,而我只想做好我自己。做好自己,就足够了。”
  • 妖孽的血色人生

    妖孽的血色人生

    很多年后,有人问他,曾经的你不杀人?他说,所以说那是曾经。很多年后,有人问他,后来为什么杀了?他说,因为该杀!很多年后,有人问他,去了那么多地方,见了那么多人,有没有什么放不下的?和最强的人打过架,处理过最难缠的事,还有没有什么让他感到害怕的?他说有,兵荒马乱,爱恨情仇,风花雪月,纸醉金迷,险些让曾经善良的我忘了今夕是何年,只有想到那个人,我才发觉,曾经的那一切,是真的。我放不下那段记忆那个人,害怕忘掉那些事那个人……书友群:238279333
  • 魔域巨人

    魔域巨人

    末世来临,没有人类知道为什么,只知道一直进化,保证自己能够见到明天的太阳,而不知不觉中,一个个魔域巨人诞生,组成了一个新的种族——魔域巨人。这是时代的进化,也是人类的进化,从智慧转型为力量的进化。
  • 九一班

    九一班

    朋友,我们将要分别,我期待我们下一次相遇
  • 魔魂使

    魔魂使

    魔兽?魔法?通灵师?而我是魔魂使?一部穿越题材的西方奇幻小说,激情热血的格斗中不乏含有轻松搞笑的成分,一部以穿越与恋爱为题材的轻小说,就此带你进入奇幻的故事中……——零点界度
  • 无限透支

    无限透支

    一张不能买东西的信用卡,那还是信用卡吗?当然是,而且还是一张让人欲罢不能的信用卡。因为它能透支运气、武力……,甚至是生命。项洋就拥有这样一张信用卡。不过不要忘了,透支是要还的。求收藏、求推荐,真心求!求动动手指!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