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最初还得回到上世纪七四年的一个初夏。
我大舅家住在一个较偏僻的山村,一条弯曲的小路两旁杂草丛生。小路上方一块比较平坦的地方住着几户用土墙堆砌成的农家。其中有一户农家,共有两间正屋,两边是偏方。都是用土坯切成的墙,屋顶用厚厚的茅草遮盖住。其中一间正屋里,一位面容瘦黄的中年妇女躺在床上痛苦的呻吟着,看着高高隆起的腹部是孩子快要降临了吧,医生在那守着。屋外大舅在焦急的走来走去,不时停下脚步听着屋内痛苦的呻吟声……
“哇哇哇哇哇哇……”终于,不知过了多久了,随着一声声婴儿的啼哭传到外面焦急等待的大舅耳中,急忙站起来松了一口气,紧张的样子也放松下来。向着屋内问道:“符医生,我老婆又给生是男娃还是女娃?”
“是男娃,你好福气呀,凑足******可没人敢再小瞧你家了,以后也有福享不完罗。”符医生边小心忙碌着最后的工作边回答说。
“好啊好,只要老婆孩子身体都好好的,那就好了……”大舅憨厚的笑笑又应了一句。
过了一会符医生打开房门走了出来对他说你进去看看你老婆吧,大人小孩都平安没事。
大舅对着厨房喊道:“金娃(我大表哥叫符金),煮好了吗?快端过来给符医生,他可辛苦了半天了,让他歇息会,解解口渴再走。”
一个十三四岁大显得有些单薄的清瘦男孩,穿着件补丁的蓝布衣服从灶屋出来手里端着两碗荷包蛋,脸上还挂着汗珠子,由于刚生了火煮荷包蛋,那张脸看起来红彤彤的。
“金娃,这碗给我端着,我马上给你妈端去。”大舅吩咐了大表哥后,回过头对站一旁擦手的符医生说道“符医生快来坐坐坐,歇歇一会吧,真是辛苦你了,真该好好感谢你呀,看我家四个娃全是你给接生的,就是现在家里实在拿不出什么钱来。不过等些天我这空闲了一定亲自去你家谢你去,符医生!”这符江边说边想等几天再凑几个鸡蛋给符医生拿去算是感谢人家了!
”这有啥的,符老弟,我们都是离得不远的兄弟,这年月不都是这样过来的吗?再说看着一个个孩子出生本来就是件让人高兴的事啊!”符医生边说边接过碗坐在旁边板凳上吃了起来,这接生的活可一点不轻松,符医生的肚子确实有些饿了。
说起这符医生我得多说几句了。快50岁的人了,是远近闻名的全科赤脚医生,内到疑难杂症,外到铁打损伤都不在话下,接生就更是在行。这附近的人只要一提起他全是一片赞美之词啊。因为他不但医术继承了祖辈的绝技,而且医德也十分高尚,从来都是以救人为主是位心善的好医生。在这穷山庄连衣食都成问题的年月,哪家还有多余的钱财治病救人呢。也正因为有这样的一位德高望重的医生,减去了附近老百姓许多困苦疾病。哪家要是看了病没钱给,只要有点红薯啊鸡蛋啊什么的符医生从不计较。
符医生看着符金问着:“你是符江的老大吧?你小子也是我接生的呢,哈哈。真快,一转眼早些年接生的娃都长这么大了。”
“我是符江的大儿子,叫符金。符伯伯,你到现在一共替别人接了多少的小孩?”符金见符医生并不讨厌自己就坐他旁边闲聊了起来。
“这我可没数了,太多记不清了。整整三十来年了,你说谁能记清?”符医生笑着问。
“我听爸爸说过你是这最好的医生。”
“唉,这年月穷人生不起病啊。所以能帮衬点酒帮衬点吧。”符医生说完喝了一大口糖水,苦笑了下。
他又仔细的看了眼符金,问:“你多大了?还在读书没?”
“我十四岁了,在读书呢,只是家里事太多,常常没去学校。妈妈说我我是家里的老大,得多为家里分担些活,不然弟弟会饿肚子吃不饱的,而且她还说了我们家穷识几个字能算点账就成,再说将来就算考上高中到哪凑钱去读书呀。”符金老实的说着那些话。
“唉,你妈妈怎么这样教你呀?多读书总是好处多的,她知道啥。比如你多识字就能跟我学医治病救人不好吗?”符医生开导着孩子,他怕符金小小年纪记住他妈妈的话不好好读书那就可惜了,这孩子挺懂事的。
“符医生,将来我真的能跟你学医吗?我好羡慕你能懂那么多,而且还救了那么多人的性命。”符金听了医生的话惊喜的问。在他眼里符医生就是神一样的人物,能跟他学医多好多神气啊!如果学会医术了以后家里人生病了长辈们就不会愁眉不展唉声叹气了。
“你想学?”符医生看着符金。
“嗯,想。”符金回答得很干脆。
“那好,只要你好好的读书,将来毕业了我一定教你医术。”符医生看着小小年纪就很懂事乖巧的符金哈哈大笑起来。
“嗯,我一定好好读书识字。”符金憨憨的傻笑着,小小的心灵开始憧憬着美好的未来。等自己长大了一定要做个好人,像符医生那样的好人……
大舅回过头来端着鸡蛋走进屋内,“云珍,没事吧?又给我添了个儿子肚子空了吧?来吃点东西先填填肚子,等下再给你煮好吃的,我得抱抱我儿子了。”进屋走到床边向着舅娘就说个没完,紧跟着把舅娘扶好坐好后看着她吃着鸡蛋,身体虽然有些虚弱但还比较精神,大舅也就放心了,脸上挂着满足的笑容。
“云珍,我们这小儿子好俊哦,将来一定是我们家的福星啊。瞧瞧瞧……眼睛还睁着在转呢,肯定是个机灵鬼。哈哈哈哈……”大舅看着襁褓中的孩子高兴的不得了,一直为了这个家起早摸黑,所受的什么苦啊累的似乎都烟消云散了。
“唉,以为这个一定会是个丫头却怎么还是个小子呀,四个娃可咋养活大咋给娶媳妇呢?唉……”舅娘愁眉苦脸的叹了口气埋怨道。
“别瞎说,一苗露水养苗草,拉吧拉吧就大了,愁什么?你看我们老大不是都帮我们种地了吗?跟邻村那周木匠只要学会本事,就能为我们家分担很多事情。一个个养大了自己能挣钱,还愁找不着媳妇吗?哈哈哈……”符江大舅对着舅娘故意轻描淡写的说道。在他眼中,只要是自己的孩子再多也值得也让人心疼,再苦再累也高兴,想着将来老了儿孙满堂那是多么幸福的事啊!
大舅只是上世纪七十年代那个荒芜的时代川中最普遍的农民的生活写照。每天家里四个大人(还有外公外婆)就起早摸黑在生产队辛勤劳作挣工分吃饭,只为养活一家老小。就算再拼命再辛苦也只能挣点粗粮勉强度日。那一辈的老人几乎都是被统治从旧社会走来的穷苦老百姓,也是新中国成立被整顿的老实诚恳的人,安分守己是他们的品行。一辈子只求温饱健康社会和平就行!
以后的日子里,大舅家的饭桌上经常就会出现一大家人围坐在一结实的大木桌旁。外公外婆坐在上方,他们两夫妻坐在一侧,四个娃娃靠在两旁,还有我小姨(她和我大表哥是同一年出生的)在一旁紧紧挨着。一个个喝着能见底的稀饭或面糊糊。而大人的碗里却多数是青菜伴着饭汤。贫穷落后的山村一年盼到头才能分得一点点过年肉闻点油香味,虽然清苦日子也还算平平安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