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明起来娘给我们弄点吃的,爹就用小车子推着我和奶奶上了路。林张要唱八台大戏,一下子哄动了天下,人们扶老携幼都涌向了林张村要来听八台大戏。
听大人们说,林张有个张岚峰从外国留学回来,有了本事,当了大官,管着好多兵。张岚峰从小就没了爹娘,是跟他叔长大,现在他当了大官有了势力,今年他叔刚好50岁,为报答老叔的养育之恩,他便要在他叔过生日时唱八台大戏庆贺。在我们这乡下,有实力的财主们为长辈过生日唱戏也是有的,但必竟也是很少的。既是那极少的人家,也只是能唱一台戏就足以哄动三乡五里了,现在林张村的张岚峰为他叔过寿要唱八台戏,你说这能哄动多远?不就是天下吗!你要不服气,你还能说出哪个能比张岚峰还牛的吗?
爹推着小车子上边坐着奶奶,我就坐在奶奶的怀里。我们走大街出北门,沿路已有人同行。待走过梁湾到三里桥已是推车的,挑担的行人不断。本来过了毛庄后边的塔就能看到林张村,但现在只能看到前边黑压压,烟气腾腾,远远就能听到戏台上的锣鼓喧天,林张村早已被淹没在人海中。
我们的小车子好不容易才挤进人海中,但这下可坏了,因为人太多,又有好多做生意的摊位横七竖八的阻挡着,我们的小车子无论如何也难以前行。我和奶奶只好下车在人群中穿行,还得用绳子拉着小车子,不然爹无论如何也难把车子推前一步。无奈只好往外走,外边的人要稀些。好不容易才逃出拥挤的人海,我们都喘着气,奶奶说:
“这人太多,咱挤不到戏台前,这戏咱可听不成了!”
“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咋听戏呀?根本到不了戏台前!我看咱在这庄外绕着林张转一圈看看算了,全当是来看看热闹。林张村也不大,估计到下午咱能转一圈。”爹只好说。我们也只好都同意,因为只有这样。
原来林张村是一个很小的庄子,全庄除了张岚峰穷人仍然居多。就这么几十户人家的小庄,周围要搭八个大戏台,你可能想象得到,两个大戏台之间的距离能有多远;两个大戏台之间的距离既然远不了,也可能只有几步之距,那么这些大戏台上的锣鼓家伙为了吸引招揽听众而拼命敲打起来;那些红头黑脸的演员们也拼着老命扯着嗓子齐吼起来;那些卖药的,卖饭的小贩们为了招揽食客的吆喝声;当然还有那牛马行的人欢马叫;那些鸡鸭行的齐鸣------太多了,总之是活的它就会出声,就可能吼叫。你想呀,这么多活物聚拢在这么一个小区间,紧紧地搂抱住那么个美好的小林张村,不知道林张的村民们是否还能透过气来?更不知道那位老寿星真能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这一点我可以提前告诉你,所谓的老寿星那家伙叫张映辰,是张岚峰的叔,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大坏蛋。就在他的八台大戏扒台不久,也就是47年1月,刘邓大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包围了柘城。1月30日这家伙被解放军擒获,2月27日被处决。所以他的水没能长流,他的松也没能长青!
你看把这事弄的,为了提前告诉你这个结局把我们听八台大戏的事忘了。不过你也知道,就这么乱哄哄地能听什么戏呀,所以天还未黑爹推着我和奶奶的小车子就到了家。林张的八台大戏这个故事就讲到这里。不过下边我想向你讲一些关于张岚峰的故事。因为张岚峰这个人在中国近代史上也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不只是对柘城县,对国家也是。而他就是林张村人。
张岚峰者,柘城西南三里林张村人也。其父张映宿为清未秀才,以医为业。张岚峰兄弟三人,兄云峰为日伪时期柘城县商会会长,弟俊峰有正义为救一村妇被日本兵枪杀。
张岚峰创办了惠济中学。
张自幼聪明,学绩颇佳,为绅士推崇。十五岁以优绩考入淮阳河南省立四中。先后被选为班学生会干事,校自治会总干事,时有’八班老总’之称。民国10年寒假考前因鼓动学生废考并欧打校长被开除学籍。后决心弃笔从戍。
民国11年夏,河南督军冯玉祥招新军,张即应招补入陆军11师补充团当兵。8月入该师学兵团。张先后被委任为陆军检阅使,学兵团正目,骑兵排长,连长。
民国14年春,张又作为冯选拔的15名留日学官之一送往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接受军事教育,并被指派为15名留日学生的大学长。
民国17年回国,冯玉祥先后委任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13炮兵团团长,总司令部炮兵第一团团长。
民国18年5月,冯发动第一次反蒋,冯部下韩复榘,石友三叛冯投蒋。冯兵败下野,入晋联络阎锡山。张作为冯的随从入晋,冯认为张忠于自已,且年轻有军事素养,并以妻之甥女张志兰相许,结为姻亲。冯’联阎倒蒋’的计划成功后,张于民国19年2月被任为西北军军官学校校长兼教育长,不久又升任教育团长。至此,张就成西北军骨干之一。
民国23年12月,张以去日本早稻田大学研究经济为名,东渡日本,一求一逞。在此他结识了松室孝良等日本特务,为他日后当汉奸建立了阶梯。
民国24年秋,张归国后,先奔走于察哈尔省主席张自忠门下,因张对他的特务活动有所察觉,未予收留。后又找到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宋哲元,宋念其旧时部下,加上日本人的推毂,逐任其为政务委员参议,专门负责对日交涉。从此,张便开始了他卖国求荣的可耻营生。
‘七。七’事变后,张置国家民族危亡而不顾,把****13军在察哈尔的布防通报日军,致使13军在下花园,南口一带遭受日军空袭,损失惨重。此后,形势急转直下,****在华北战败,日军长驱直入侵入中原。张岚峰以组织抗日游击队为名,离开部队回到原籍。
民国27年春,张在地主豪绅中拉拢,贿赂,被选为柘城县地方财政委员会委员长,成为本县头面人物。6月3日柘城沦陷,张以该县抗日自卫军付司令的名义,率县警备队2个中队及眷属在县西北15公里白庄,纠合各区地方武装和前线败退下来的散兵游勇千余人,编成一个团。日军侵佔柘城后,地主豪绅财产没有保障。他们先后在本县郭村岗和宋屯两次集会,商讨保财保命之计,便推举张岚峰赴县与日军联络。时驻防县城的日军第10师团长矶谷亷介便让亓华章给张送去一封亲笔信,约他到城内与日军协商合作,共建’中日共存共荣’之道。张接信后,便同牛乾初携礼前往谒见。在县城北门,受到该师团兵器部长月野木大佐,野炮兵联队长度边中佐(此二人是张在日士官学校时队长),参谋逆川少佐,通讯队长乘越少佐(此二人是张在日士官学校同学)的热情迎候。张与矶谷长谈甚密。矶谷指示张:通知四乡民众,不要抗日;并把缴获****的大米,食盐各500包交张发给各团队,作为诱降手段。张按矶谷指示,瓦解了各区的抗日武装,又找来地方乡绅多人,成立’柘城县维持会’。以耿祥生为会长,张任最高顾问。当日军大部队要撤离时,矶谷荐举张谒见日本司令官香月清司。于是张携牛乾初去北平,香月清司的参谋花木中佐建议张出任伪察哈尔省长或治安部次长,张不甘屈居,没有接受。后来花木中佐又把吴佩孚介绍给张,张想借吴的声望,谋求自已的发展,于是同意为吴效力。9月末张带着日本顾问松室正宪,翻译吴天纽及北平临时政府拨的30万元建军费,回到商丘。
张到商丘,即挂起”华北中华民国予东招抚使”和”予东剿共总司令部”两块招牌。当时,日军烧杀抢掠,土匪,地主,投机分子,失意军官等也纷纷扯起”抗日游击队”的牌子,趁火打劫,时人谓之’三里一团长,五里一司令’。他们既怕被日军消灭,又怕被大股土匪吃掉,急于寻找靠山。因此,张能在很短时间内就发展了15000余人的汉奸武装。日军和张配合默契,推行”中日亲善”和”共存共荣”的奴化政策,缓解群众的憎恨情绪。
民国28年4月,华北治安军在开封设立”中央绥靖委员会”,张岚峰当选为委员;并把”予东剿共军”攺为”中央和平救国军第一军”,张任军长。
民国29年3月,汪精卫率一批国民党要员降日后,张即加入南京汪伪政府,被委任为予东边区绥靖付司令兼第一军军长,不久擢升为军事委员会委员。张的军队改编为第2集团军,继尔扩编为第4方面军。
民国31年春,汪伪南京政府举办将校训练团,委任张兼任该团军官总队长。汪亲书’中流砥柱’条幅,对张在汉奸营垒中的中坚作用以示肯定和嘉许。张受宠若惊,趁此良机出入伪政府官邸,结识了陈公博,周佛海,陈春圃和陈壁君等一批日伪要员。
民国32年至民国33年,张拥有3个军,辖9个师,2个支队,有6万多人马。号称”10万大军”;分驻予晥两省的12个县,还设立了8个军管县。
张岚峰当汉奸的七年间,置民族的危亡于不顾,仰日本人之鼻息,适应日军”以华治华”,”以战养战”之需要。在辖区设立情报队,专门刺探抗日军队的各种情报;他不仅策动驻防鲁西南的****第三方面军总司令孙良诚率部投敌,而且亲自率部配合日军扫荡解放区。他强迫辖区内人民种植大烟,从中榨取劳动人民血汗。
抗战胜利后,从民国34年8月开始,张先后以****第三路军名义维持原防,后又接受蒋介石”予东先遣军总司令”的委任。自此,张积极孝忠蒋介石打内战。民国36年1月在金乡遭解放军包围,经激战张部被歼灭,张岚峰被活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