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霎时,人们蜂拥而上,把他团团围住,都挤着来看稀奇。商人看见四周的人愈来愈多,十分得意,便盘腿坐在地上,把装上茶叶和水的瓦罐摆在面前,暗暗地念起“嘛哩”来。念完经,就用木棍轻轻敲了瓦罐三下。过了一会儿,茶水没有开,他又敲了三下,可是茶水依然没有开。这时,他看见众人开始骚动起来,心里不免有点发慌,赶忙说道:“诸位别笑,是我敲得太轻啦!”说着,就拿起木棍使劲敲打瓦罐。“哗啦”一声,“宝罐”被他敲碎了,茶水流了满地。众人见此情景,都忍不住捧腹大笑,一哄而散。那个贪心的商人,变得狼狈不堪。过了好久,他才恍然大悟,知道自己上当了。于是,他急忙跑回去找阿古登巴。
再说阿古登巴把大商人的马匹和金银分给了穷哥们儿以后,也来到拉萨城附近转悠。当他大老远瞧见那个大商人冲他走来时,便不慌不忙地走进甘丹寺。这个时候,寺里的喇嘛正在佛堂里坐着念经,他们的靴子都脱下来放在门外边。阿古登巴见了这堆喇嘛的靴子,就从腰间抽出小刀,躲在佛堂外边,装着在割靴底的样子。大商人远远瞧见阿古登巴进甘丹寺了,也朝寺里跑来。等他赶到阿古登巴身边,只见阿古登巴抱着喇嘛的长靴,埋头正割得起劲哩。
大商人气咻咻地说:“哼!你卖给老爷的是什么宝罐!快把金银和马匹还给我,别以为老爷找不着你!”
阿古登巴惊讶地问道:“宝罐怎么啦?是你强要我卖的呀!你要金银、马匹吗?好,快把宝罐还给我。”
人商人一听要还宝罐,就觉得理亏,知道阿古登巴也不是好惹的,就换了一副嘴脸说:“宝罐老爷我不小心打碎啦,那些金银就算赔给你了。那匹马是老爷的心肝宝贝,你得赶快还我。”
“你的马,还在我家里拴着哩。”
“那好,我们一块儿牵马去。”
“不行啊,我这会儿有要事在身。你不是看见我正忙着割靴底吗?这是大喇嘛交给我的差事。我要是擅自离开,会挨揍的!”
“这么办吧,你去牵马,老爷我来替你割。”
大商人从腰间抽出刀子去割靴底,阿古登巴趁此机会溜走了。
过了一会儿,喇嘛们念完经从佛堂里出来,一看靴底全被割了下来,十分恼怒,哄上去把那个大商人结结实实地揍了一顿。喇嘛们问他:“是谁叫你割的?”
“那、那、那个人给我牵马去了,我替他割的。”
“哼,还敢撒谎!佛爷饶不了你!”说完就连打带推,把那个大商人给撵出去了。”
阿古登巴又往色拉寺走去。他看见通往佛堂的通道口铺着许多石头,喇嘛们正在里面念经。他就找了一根杠子,装着要把石头撬起来的样子。这时,大商人又找来了,一见阿古登巴正在撬石头,便说道:“好家伙,老爷替你割靴底,甘丹寺的喇嘛揍了老爷一顿。得了吧,快把马还给我!”
阿古登巴满不在乎地说:“谁不给你牵马去?可眼下没那份工夫啊!你瞧,这么多石头,管家喇嘛要我通通给他撬起来,要是慢了一点,就得受处罚。”
“老爷我来撬吧,你快去牵马!”
阿古登巴又走了。没多大工夫,喇嘛出来看见甬道上的石头被大商人撬得乱七八糟的,非常气愤,抓住他劈头盖脑就是一阵猛打。那个大商人好不容易才逃出色拉寺。
阿古登巴又到了哲蚌寺。进去一看,寺里的喇嘛正在念经。他到院里找来一根木棒,拿到佛堂门口等着。当大商人追到这里来找他时,他就举起木棒,好像要打里边出来的人似的。大商人又要阿古登巴还马,阿古登巴说:“唉,哪能走得开啊。你看,铁棒喇嘛给我派了这个差事,叫我拿着木棒守候在这里,谁要跑出来就打谁,我可不敢擅自离开这里。”
“好,好,好,老爷来替你看守,你快些去牵马吧!”
阿古登巴把木棒递给大商人以后,就走了。大商人果真举着木棒,站在佛堂门口守着。喇嘛们念完经出来。走在前面的那个先伸出头来,“啪”的一声,立刻给打倒在地上。佛堂里的喇嘛蜂拥而上,抓住大商人,你一拳,我一脚,狠狠地收拾了一通。大商人被喇嘛们打得屁滚尿流,好久才逃了出来。
阿古登巴来到拉萨最繁华的八角街上,站在高大的旗杆下,假装在那里看守旗杆的样子。大商人逃出哲蚌寺以后,又在八角街上找到了阿古登巴。他一把拽住阿古登巴,咬牙切齿地骂道:“骗子!老爷为了这匹马,已经替你挨了三顿打啦。你不赶快把马还给我,老爷饶不了你!”
“哎呀,真是天大的冤枉!我怎么知道你为啥挨揍呢?此刻我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差事,要在这里看守旗杆,根本没空儿给你牵马去!”
“别唠叨啦,老爷我来替你守。那匹马你不赶快还来,小心你的狗命!”
“这样也好。啊!告诉你,这根旗杆快倒了,只要你瞧见它在摇动,就赶紧叫大家。记住,这是大喇嘛给的差事,你可不能打马虎眼啊!”
大商人站在旗杆下面,一直呆呆地望着。时间长了,他的眼睛就有些发花啦。这时,天上的白云在飘动,他还以为旗杆在摇晃,就发疯似的大叫起来:“快来人呀!快来人呀!旗秆要倒啦!”
街上的行人跑来了,庙里的大喇嘛带着一帮人跑来了。众人一看,旗杆好好的。大喇嘛当他存心捣蛋,说最不吉利的话,十分气愤,让大家把他抓起来,七手八脚地往死里揍。
当那个贪心的大商人正在八角街上挨揍的时候,阿古登巴已经离开拉萨城,到别的地方去了。
对待一些奸诈之人,我们没有必要心慈手软,给他们一点教训也算是一种善举。当然,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硬拼是行不通的,惟有智取,比如,借别人之手教训对方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即使是疯子也有尊严
伦敦市区某一角的人们有股异样的兴奋——因为有个疯子在楼顶上。
好奇的人群聚拢来,消防队、警察们都到了。疯子的母亲,悲鸣着请他下来。
消防队员汗流浃背地张起救生网。
疯子宣布:“任命我当警长,不然我就要跳了。”
人群中有人提议:“就让他当警长吧,看他下不下来!”另一个人反对说:“那怎么成?疯子怎么能当警长呢?”第一个人说:“我们不是当真的呀。”
一个老人,边听他们争辩,边喃喃地说:“没用的,他不会下来的。”
不管怎样,有人对上面叫了:“我们任命你当警长啦,下来吧。”
疯子在上头跳起舞来,应道:“除非让我干市议员,不然我还是不下上。”
老人说:“是吧,我说的没错吧。”
可是,有个群众还是任命疯子当了市议员,疯子更高兴起来,又提出新的要挟,请求当市长,人们又同意了。
于是,疯子连续地当了市长、内阁大臣、总理、国王……每当群众给疯子新的任命,老人就摇头叹息说:“行不通,行不通的,你们越给他高的职位,他越不会下来了。”
人们开始觉得老人的话有点道理,因此,当疯子宣称:“你们不让我当世界皇帝,我就要跳啦!”有人问老人说:“他真会跳吗?”
老人点点头。群众连忙向上喊:“你就是世界的皇帝,请下来吧!”
疯子很快嘲笑说:“高贵如我般的皇帝,下去和你们这些傻瓜一起干什么?我既然是皇帝,我爱下去时才下去。”
消防队长问老人:“到底有没有法子叫他下来啊?”
老人说:“有的,给他尊严。”
每个人都觉得好奇,想知道老人怎么办,这时候疯子正在七楼,老人大声说:“皇帝陛下,您愿意爬‘上’六楼吗?”
疯子很认真地回答:“好的。”然后爬“上”了六楼。
老人又喊:“陛下愿意再爬‘上’五楼去吗?”
疯子义说:“好的。”
于是,一层一层地,疯子终于爬“上”了地面。
人人都要尊严。即使一个疯子也不例外。在解决某些问题时。不要一味地满足对方的欲望,因为欲望是永远也难以满足的。不妨换个角度,从尊重对方入手,因势利导,问题往往就会得到解决。
可以饱食,但不可抛撒
从前,在县城的西门外住着一个姓赵的商人,人称赵老爷。赵老爷有钱,也很浪费。就拿吃饭来说,他家有个规矩,不管是山珍海味,还是玉液琼浆,只吃一顿,第二顿便不准端上桌,得弄新鲜饭菜。赵家的佣人也养成了大手大脚的习惯,吃不完的东西就往灶屋外的阴沟里一倒,谁还稀罕剩菜剩饭。
离赵家五里路远的一座山上有个小庙,庙中住着一老一小两个和尚。师徒二人下山化缘路过赵家后院,见白生生的干饭倒在阴沟里觉得很可惜。老和尚叫小和尚从庙里拿来一个箩筐,请赵家佣人将剩饭倒在筐里,晚上再抬回寺院,用水淘洗干净煮一煮或蒸一蒸,也可充饥。
有一年夏天赵家娶媳妇,一连热闹了三天,两个和尚从赵家抬回去的剩饭就有五大箩筐。小和尚问老和尚:“师父,这么多饭,我们胀破肚子也吃不完哪!”
老和尚回答:“不要担心,把它用凉水泡一泡,再晒干,做成阴米,吃的时候再煮一煮,这样吃三五个月也无妨。”
光阴似箭,不知道是哪一年,赵家败落得一贫如洗,连安身之地也没有了,只得讨饭过日子。一天,小和尚化缘回来,见路边倒着一个人,仔细一看是赵老爷。小和尚很念旧情,把他背回庙中。
赵老爷在庙中一住就是三天,每顿吃的是白米饭。到第四天,他觉得自己应该当面感谢两个和尚。他来到正殿,先给菩萨叩了几个头,然后向老和尚施礼,说道:“师父真是菩萨心肠,多谢二位救命之恩……”老和尚还礼:“施主不必讲礼,贫僧也曾受恩惠于施主。如果施主不嫌弃,在寺院住上三五载又有何妨?”赵老爷摇摇头:“多谢师父好心,只是每天都用精细饭食款待赵某,如此下去,不仅寺院养不了我,我自己也无地自容。”老和尚想了想说道:“请随我来。”
二人走进一间禅房,赵老爷睁大眼睛仔细一看:啊,白生生的阴米堆了半间屋。老和尚说:“施主,这些都是你的。前几天你用的饭就是用这阴米煮成的。”赵老爷瞪大双眼,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老和尚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最后老和尚说:“饱吃不可抛撒啊!”便转身走出门去。
赵老爷面对这半间屋的米,后悔不已。
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都应该勤俭节约,这样才能使贫者变富,使富者变得更富。粮食是用来吃的,不是用来浪费的。我们都应牢记:可以饱食。但不可抛撒。
节俭也是一种快乐
宋朝元丰某年,苏东坡被贬官,来到黄州。
这天晚上,苏东坡坐在桌前,取出4500钱,分成30份。他的妻子季章把钱装入30只小布袋中,然后用叉子将小布袋一一挂到梁上。
苏东坡的长子苏迈,好奇地望着这一切,不解地问:“爹,为什么要将钱分成30份挂起来?”
苏东坡说:“这就叫过日子,每天一份,150钱,只准余,不准缺。”
苏迈点头,又等着下文。
“至于挂在梁上,那是杭州贾耘老的办法”,苏东坡接着说,“布袋一天比一天少,日子一个一个过去了,它能提醒你不要虚度光阴,要珍惜每一天。”
苏迈点点头。父子俩正说话间,有人敲门,进来的是邻居庞安常医生,庞医生和苏东坡是好朋友。因为城里几个财主合起来修南天门,托庞医生请苏东坡题字,苏东坡一口应允。两人谈得投机,到三更时分,庞安常才离去。
庞安常走后,苏东坡铺开宣纸,欣然挥毫。刚写到“南天”两字,忽然传来苏迈的惊叫声:“抓贼,抓贼!”苏东坡大吃一惊,扔下笔,大步冲出书房,正好与那个盗贼撞个满怀,盗贼倒在地上,吓得浑身发抖。
这时,季章掌灯,苏迈操棒,三个人将贼团团围住。那盗贼慌忙掏出小钱袋,连连求饶:“老爷,小的叫阮小三,家住后村,上有老,下有小,日子过不下去,听说老爷从城里来,钱多得没处放,就挂在梁上,所以我就……”
苏东坡听了不觉笑出声来,他叫阮小三打开钱袋数数,然后说:“这是我一家每天的生活费,你拿一袋,我就要挨一天饿。”
阮小三一惊:“这150钱的开销跟我们老百姓差不多,老爷,都说你有钱,怎么这样节俭?”苏东坡微微一笑,回答道:“口腹之欲,何穷之有,每加节俭,亦是惜福延寿之道。”
阮小三听不懂苏东坡文诌诌的话,苏迈解释道:“我爹的意思是,肉体上的欲望是没有限度的,你不注意节俭才沦为盗贼。”
阮小三慌忙申辩,说自己是穷得揭不开锅才出此下策的,而且是第一次。苏东坡听他这么一说,马上让苏迈去请庞安常来作证。
不一会,庞安常来了,见是阮小三,便跟苏东坡说,他老母病瘫在床,妻子是个哑巴,还有三个孩子,日子过得很苦。苏东坡听了十分同情,念他因生活所迫,又系初犯,就放了他。阮小三千恩万谢,连连磕头,然后转身要走。
忽然,苏东坡叫住他,自己转身到书房,挥动大笔,在宣纸上点了一个形似钱袋的墨点,然后将那宣纸卷好,送给阮小三。跟他说,那梁上的钱袋只有150钱,拿去也派不了用场,这个纸袋有一万钱,叫他好生保存,阮小三接过纸,半信半疑,不便多问,只得告辞回家。
在一旁的庞医生见了也觉奇怪,问苏东坡葫芦里卖的啥药,苏东坡笑而不答,他要庞安常通知那几个财主,明天一早来取他的题字。
第二天,几个财主来到苏东坡家取墨宝,他们一看题字,苍劲有力,非同一般,心中十分高兴,突然发现南天门的“门”字少了一笔,忙请教苏东坡是何缘故,苏东坡笑笑说:“噢,我想起来了,这一点嘛忘在后村阮小三家里了,你们去取吧!”
此时阮小三正在家里端详那张宣纸上的墨点,他想:这一点就值一万钱,会不会苏老爷作弄我?文人会开玩笑,也许这一点骂我一点不懂。他正想得出神,几个财主上门来了,他们向阮小三要那个墨点。阮小三想起苏东坡的话,开价一万钱,少一钱也不给,财主知道苏东坡的墨宝值钱,只好答应了。
财主走后,阮小三将一万钱分成两份:一千钱给自己,九千钱用布包好,给苏东坡送去。苏东坡不肯收,他对阮小三说:“我每天150钱,足矣足矣。”
阮小三不懂,他问苏东坡:“老爷你浑身是宝,写一点就值一万钱,为什么日子过得如此清苦?”
苏东坡笑道:“君子倡俭,一日安分以奉福,二日宽胃以养气,三日少费以养财,此乃三养也。”
阮小三当然不懂三养的涵义,但苏东坡那种倡俭的美德,那种过日子的精神,被后人引为楷模。
节俭不但是一种美德,还是一种快乐。一个人有节俭的习惯,就会时常有一种快乐的心情,就会时常有一种小小的成就感——那是一种与金钱财富无关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