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83300000063

第63章 迦陵仙音第四讲(2)

以水渐次地引出宝地观。大家看这个观法有几个层次。首先要观非常清净、非常澄清的净水。观净水能够清净我们的业障。“见水澄清,亦令明了,无分散意。”心没有散动,没有散乱。

明朝憨山祖师《梦游集》,自述他修行的经过。他二十八岁的时候,到了河北的盘山。盘山上有一个茅棚,一个老修行在里面打坐。他去打招呼,那老修行不理他。他也就坐在老修行旁边,跟着打坐。然后老修行起来吃饭,他也就跟着吃饭。渐渐地他就主动做饭,两个人都不说话,天天就面对面地打坐。

有一次,他打完坐,跟随老修行在茅棚外面经行。突然之间,身心一下就空掉了。然后眼前就看到大海,看到整个世界,都在一片光明之中,觉得非常舒服,非常清凉,完全没有杂念和妄想。这是因为他的气脉变化了,水大转了。

我们说先转风大,再转水大。转风大修气。转水大就修脉。水大转了,所以气脉起变化,他就看到这样一种大光明境界。这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上所说的海印发光三昧。

第二步,就起冰想。“见冰映彻,作琉璃想。”用水来起冰,水结晶,起冰想,冰晶透明。

第三步,冰想成以后,就见琉璃地,琉璃地底下,有金刚七宝金幢,擎琉璃地。这个幢就讲得很细致了:“其幢八方,八楞具足。”这个实际上是讲极乐世界的依报庄严有三个:一个是地下的庄严,一个是地上的庄严,一个是空中的庄严。“其幢八方,八楞具足。一一方面,百宝所成。一一宝珠,有千光明。一一光明,八万四千色,映琉璃地,如亿千日,不可具见。”

你知道吗,叫你观这个的时候,其实是什么?你以为就是叫你这么观,一方面确实,我们透过这么一个观想,来现前成就极乐世界,现前见到、现量证得极乐世界。更重要的,事实上是转化我们身体里面的气脉,你看它好像很复杂,“一一光明,八万四千色”,种种,好像很复杂。事实上就是透过这么一个很细致的观想,来转变我们的脉。观修久了,我们体内的气脉也就起变化了。

人的寿命,正常来说应该是多少岁?一百二十岁。有什么理论依据?因为人一出生以后,中脉、左脉、右脉这些大的脉都成就了。细的脉还没有成就,一直长。由出生到二十岁,气脉都在不停地长成。到二十岁全身成就了七万二千条脉。过了二十岁,每一天就死亡两条脉,一年就死亡七百二十条,一百年就七万二千条。一百年,这七万二千条脉全部死了,全部断了,人的寿命也就尽了。七万二千条脉要全部断,正常来说要一百年,加上前面生存的二十年,所以人的正常寿命,应该是一百二十岁。

我们谁见过了?虚云老和尚,一百二十三岁,他是大成就者。我们为什么不能够达到?我们有时候一天不止死亡两条脉,我们一发脾气,突然一下“嘣”……可能二十条脉都断掉了,所以寿命就很短促。

水想观略提就好,不能详细讲,如果展开来讲,可能又要讲一天。里面有如来很多的、具体一些脉的观修方法,明白这个脉的观修方法,我们才明白,《观经》为什么要告诉我们,要观这个金刚七宝金幢,又要观这个幢有八方,八方又八楞具足,然后一一方都有百宝,为什么要这么观呢?都是因为学习佛法一定要消归自性。事实上它既是外在极乐世界的庄严,又是我们内在气脉的变化和修持。

地下的庄严是,一切宝幢,光明互相映发。这水想观里面的,“既见水已,当起冰想。见冰映彻,作琉璃想。”然后“见琉璃地,内外映彻,下有金刚七宝金幢。”“其瞳八方”,每一个幢有八面;每一面“八楞具足”,有八个角。

整个十六观最重要的是什么?一个是日想观,一个是白毫。你观一切佛,一定由白毫开始观起。白毫观成就了,阿弥陀佛就真正见到了。阿弥陀佛见到了,那么十方诸佛你都可以见到,极乐世界依正庄严,都可以见到。那是一个非常好的善巧方便,“白毫宛转五须弥”,从那个地方起步来观修。

地上的庄严,有第三观宝地观,一切宝地。再有第四观宝树观。我们说极乐世界有种种宝树演说妙法。另外,宝地、宝树是极乐世界的众生住的地方。他们出生的地方是什么?七宝莲池、八功德水。那就是第五观七宝池、八功德水观。还有第六观就是宝楼总依报观。观想宝楼,那些楼阁种种,这是地上的庄严。

虚空的庄严,就是一切变化的宝宫殿、种种花网、种种宝云、种种化鸟、种种风、种种乐器、种种光明,这都是虚空的庄严。

“如前虽有三种差别”,虽然有地下庄严、地上庄严、虚空庄严,三种差别。“皆是弥陀净国”,即都是阿弥陀佛清净国土。“无漏真实之胜相”,这是阿弥陀佛真实智慧、无为法身所成就的。

依报之中有通有别。别依报就是那个华座观,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的莲花宝座,这是别依。其他的通依,就是上面的六观。宝地、宝树、八功德水和宝楼阁等,这些都是极乐世界法界凡圣共同受用的,是通依。

所以有通有别,有真有假。前面的日想、水想是假观,由假依引出底下的真依。这是说极乐世界的水想观。

水想观的次第分四个步骤:先是清净水,水成冰,冰成琉璃地;第二步就成琉璃地;第三步就是金刚七宝金幢;第四步就是琉璃地上,以黄金绳来做界道,以无量的乐器来演说妙法,这样来庄严。这是水想观的四个步骤。我们看书上面的彩图也是可以的。

但是水想观最关键的,还是要心水清净。我们修水想观,最关键的是要成就自己的清净心,心水清佛月现。阿弥陀佛将来来迎接的时候,如果你的心水不清,阿弥陀佛在你面前,你也见不到。你见不到,你怎么能够蒙佛接引去往生呢?

故此首先我希望大家不要畏难,认为《观经》的十六观可能很复杂。其实看你从哪个角度去看,并且智者大师说,根有利钝,因此修行有定散之别。观佛三昧,净土十六观成就三昧,这个称为定;修其他善业,称为散。散善的力世就比较弱,不能够灭五逆十恶罪。如果你持名念佛,没有真正通达教理,你可以伏住见思惑,但是要断就很难。

但是如果你成就《观经》的十六观,成就观佛三昧,可以灭五逆十恶罪,可以顺利往生,而且品位非常高。

第二个方面,我们作水想观,关键还是要成就清净心。心清净,心水清佛月才现。将来临命终时,阿弥陀佛来接引,“佛现在前”,不是“佛来在前”。大家看《阿弥陀经》,我们一心不乱,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佛现在其前”,不是“佛来在其前”,这个“现”和“来”的用字,很有玄妙的奥义在其中。“现”,你心水清佛月现,然后你见到佛,你就得佛接引往生极乐。你心水不清,“现”得出来吗?在你面前,你也现不出来。这是很关键的。

“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众生心垢净,菩提影现中。”作这个水想观,最关键我希望大家明白,要心水清,心垢净。

可以说破一个秘密,一切众生临命终时,不管你信佛也好,不信佛也好,你信基督教也好,信天主教也好,信伊斯兰教也好,你信什么教都好,你不信教也好,阿弥陀佛都会来接。不是说你念佛,阿弥陀佛才来接你,没有那个事。无论你信佛不信佛,信不信教,阿弥陀佛都会来接。

为什么,你知道吗?不单是阿弥陀佛来接;五方佛都来接;寂静相的四十二尊都来接;忿怒相的五十八尊都来接。有多少来接你的?一百尊。那一百尊来接你,你都不去,那有什么办法?你要去搞六道轮回,拉你也拉不动。如果能拉动,释迦牟尼佛当年把我们全部拉去,不要等到现在了。为什么他不信佛,甚至没有任何信仰,临命终时也会有佛来接?你知道吗?很简单。

因为我们临命终时,四大分解,这是法界缘起的秘密。四大分解——你这个脑分解的时候,喉分解的时候,心变化的时候,这个变化的时候,就显现出本尊,显现出佛,显现出阿弥陀佛,显现出五方五佛。那么如果你心水清,你见到,你生欢喜,然后你随佛去,就与真实的智慧尊相应,你就去到真实的智慧尊的净土。事实上说破了很简单。

但是如果你心水不清,临终心颠倒,中国人说五福——富、寿、康宁、乐善、善终。最后一个福就是死得很好。为什么?就是说头脑很清醒走的,不是很颠倒走的。一个人头脑很清醒走的话,他就是不信佛,也不会去三恶道,会去人天道。你心很颠倒,那么临命终时,阿弥陀佛在你面前,你也见不到。你没办法,是不是?

以前说到无著菩萨闭关十二年,要求见弥勒菩萨,没见到。在他面前,他见不到。后来见到一条狗,其实是菩萨的化现。真正有慈悲心,业障清了才见到菩萨。你看,他没有行动之前,没有舔那条狗的脓血之前,他见到的还只是一条狗;舔了以后,才见到真正的菩萨。为什么?业力蒙蔽一切。

以后的课程,阿弥陀佛迁识法也都会讲。我们说五大往生的窍诀,这是其中的一大。莲花生大师说:“修而成佛法众皆有,不修而成佛法我独有。”莲师所独有的,不需要修行可以成佛的法,是什么法呢?第一个是弥陀迁识法,也就是迁识法;第二个是中有教授听闻解脱法,也就是闻解脱。我们发的资料上面有闻解脱的文武坛城咒,这些都有。迟一点会讲。

所以最关键是要我们心水清,要清净心现前,你修这些观想,就是一个善巧方便。所以最关键是要成就清净心。有些人说,哎,现在很忙,我学的佛法好像用不上。

实际上怎样成就清净心?很简单,一个字,空。两个字,放下。三个字,无所得。四个字,保持安祥。五个字,见性成佛道。六个字,照见五蕴皆空。以此排下来,如果你这些都不懂,那就只有把整个三藏十二部都学通。

放下。放下什么?放下你的心,对外在世界的攀缘、执著和分别。如何放下呢?我们没有了解之前,认为外在的环境障碍我。环境又很吵,大家又不成就我,要障碍我;或者分心的事情又太多。你真正了解佛法就知道,外在的环境,外在的境界,本身并没有过错。只是因为你执著,所以才成为你的障碍。如果你真正地了解到,那个执著于外相的念头,当下就是自性,那么你这个念头当下就解脱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明白?你了知你执著于外相的念头,就是自性。你能够执著于外境的、外相的那个念头,就是你的自性。所以中国人说回头是岸。回到哪里去?你的心由向外攀缘,回过来观心。

你看这个世间科学越来越发达,科学在干什么?他所研究的,就是在所知的境界上面去下功夫。不断地在研究外在的境界,外在的事物,所以造飞机,造卫星。但是我们人是不是越来越快乐了?没有。我们是不是越来越有空闲时间了?好像也不是。越来越忙碌。

所以佛法是回过头来,在能知的心上下功夫。一个是在所知的境上下功夫,一个是回头在能知的心上下功夫。心清净,心满足,才是真正的快乐。我们心有时候悲伤,有时候忧愁,有时候烦恼,情绪上的变化是表面的,归根结蒂是什么?根源是什么?根源在于你的心不满足,不断地向外攀缘。你要满足,怎么会向外攀缘呢?

所以心满足,这是一个成就相。满足就欢喜自在,满足才快乐,满足才没有执著。你不满足,比方说,你希望你先生对你怎么样,然后他没有这样子,你就不开心了。为什么?因为你执著。你希望他对你怎么样,你预先有个设定。因为你不满足,你希望你儿子怎么样……最后他没有那样,你就很难受了。一切的烦恼痛苦,都是因为你的心不满足,因为你没有降伏自心。

莲花生大师说:“若不识本觉,一切德行或恶业,终将累积为业报,在善恶二界中,轮回流转。”如果你没有真正地回头是岸,没有在心地上下功夫,那么怎么样?一切的德行,比方说,你做善事,你好好修行,你拜佛;但是你心没有相应,你做很多的善事,你能够超出轮回吗?不能。善事只得人天善道。

一般人没有了解,一天到晚去造贪瞋痴的恶业,那么会去哪里?三恶道。不管你怎么搞,都是在善恶二界之中轮回流转。

所以要能够识自本觉,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从这个地方来成就清净心,从这个地方来成就放下。

无所得。我们现在是有所得,不停地求法,我们要求这样观想,那样咒子,那样手印,都是有所得。事实上怎么样?你这都还是没有真正了解佛法。无所得是什么?不论任何外境的生起,我们要真正知道,真的就是本性的显现,本体的显现。

莲花生大师有一个非常殊胜的教授,叫无染觉性直光,自行解脱之道。你了解了这个无染觉性直光,当下直光心性,自行解脱(自解脱)。如果你真正接受了,有受用,那么你相应,能够保持,能够保任,那恭喜你了。

要知道任何外境的生起,真的就是本性、本体自性的显现。我们知道以后就应尽抛过去的知见及断除未来的筹划,眼前这一刻,纵有念头生起,不执不取,心如虚空。一个真正修行的人,他应该是没有恐惧、没有悲伤。你有悲伤,你活在过去;你有恐惧,你的心放在未来,所以要活在当下。活在当下,而对于当下的任何念头,如果有念头生起来,也是不取不舍,不执著,心如虚空。不修、不整、不散乱,只是觉照一切。

事实上不修、不整、不散乱,觉照一切,你真正有受用,可以说你得到了大圆满法的精髓。问题就是,你能不能够真正做到和你能不能够真正体认。不修、不整、不散乱,只是觉照一切;观者及观照,本来不二;修持与修持者,本来不二。总之能够不散乱地任你的心性安住本然,就是什么?就是《首楞严经》上所说的八个字:“圆满菩提,归无所得。”要知道,你不需要刻意去求什么。做一个无心道人,一切都是你自心的显现。

保持安祥。要能真正成就无所得,成就无所得,你可以学好四个字:保持安祥。我们的心能够安祥吗?能够安定吗?我们的心总是很散乱,总是向外攀缘,认为周围有太多让我们分心的事物。我们生活节奏太快了,太忙碌了,我们要应付太多的事情。没有办法保持清净心,没有办法让这颗心安祥。

实质上,外在的事物其实并不是问题。问题是什么?问题是你自己贪著的心告诉你,我没有这个东西,我就活不下去了,我没有那个东西,我就怎么样……都是你自己这个不满足的心和贪著的心在暗示你,然后你不断地向外攀缘。归根结蒂,一切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在心的不满足。

不管遇到什么灾难,不要责怪外面的人和事,不要觉得这个人是小人,那个人是恶人。一切都是因缘所生法,一切根源都在于你的心不满足,都在于你的心附着在外境上,附着在外在的事物上,附着在其他现象上。当你周遭的事物、现象、环境变化的时候,也就带动你的内心跟着被改变了。外在的环境是生灭无常的,成住坏空,你的心也跟着不断地欢喜、悲伤,欢喜、悲伤,不断地在动。

事实上要省察一下,问题不在外面。问题在哪里?在我们的心迷路了。我们的心迷路了,外在的一切才成为障碍。如果我们的心觉悟了,任何外境都是圆满的。当我们的心完美的时候,我们所见到的一切,都是完美的。所以地藏菩萨能够发誓愿:“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你认为地藏菩萨很苦吗?不是的。照样是欢喜自在,快乐无忧。为什么?心完美,所见一切皆完美。

其实任何人、任何事,都不能够控制我们,都不能够干扰我们。反倒是我们的心,受制于内心所生起的贪念和执著。我们的心染污自己,回过头来又控制自己,障碍自己,如此而已。

同类推荐
  • 圣经故事3

    圣经故事3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圣经故事(1册)

    圣经故事(1册)

    本书收录的圣经故事有:“一部文学遗产”、“创世纪”、“先驱者“、“继续西行”、“暂居埃及”、“逃脱奴役”、“荒野漂泊”、“找到新的牧场”、“征服迦南”、“路得的故事”等。
  • 身心富足的智慧:佛家教会你幸福的人生哲学

    身心富足的智慧:佛家教会你幸福的人生哲学

    内心的丰盈富足会成为一种能量,给人带来源源不断的幸福。本书以佛门智慧为指引,引领人们从做人、做事、行善、经营财富和名利、经营情感等方面平衡身心,迎接富足,并在富足的人生观、价值观、事业观、财富观和爱情观的引导下,用智慧处理生活,让内心达到健康、充实的状态,让幸福不请自来。
  • 吴言生说禅壹:经典禅语

    吴言生说禅壹:经典禅语

    禅学大师吴言生的权威著作《经典禅语》精选流传禅林、脍炙人口的禅宗格言名句,结合富有启迪性的禅门智慧故事,进行生动形象的体悟与诠释,将禅语的精髓要义,呈献于读者面前。全书语言精警凝炼、形象明快、雅俗共赏,能让读者准确全面、生动亲切地领悟、欣赏经典禅语的言外之言、味外之味、韵外之韵,获得心灵的净化与提升。在浮躁烦扰的现实社会中,《经典禅语》将带领读者感悟禅门智慧,培养禅悦心态,为红尘浊世中迷失自我、喧嚣烦躁的现代人找到安稳身心的家。
  • 吴言生说禅贰:经典禅诗

    吴言生说禅贰:经典禅诗

    禅学大师吴言生的权威著作《经典禅诗》是对禅宗诗歌偈颂的体悟与阐释,探讨了历史上五家七宗的禅僧们所创作的修禅悟道诗偈,同时对禅宗形成之前的禅僧诗歌、禅诗美学境界、禅门七家之外的禅僧诗歌,也都设有专章加以阐释,将禅的精华要义原汁原味地和盘托出,使读者深入透彻、直观亲切地领悟禅的精髓要义。
热门推荐
  • 不朽天启

    不朽天启

    一个怪物偶然来到神陨天界,打破了原有的和平,成为恶魔,奇怪的是最后一场大灾变产生,救世主却是这个恶魔!!希望大家看内容,简介不好!不论好坏多多评论!
  • 那时,你不来,我不老

    那时,你不来,我不老

    他在危难当头时,救下了她。她在明亮灯光下。喜欢上他。他走进她的世界,她也走进他的世界。可最后,他头也不回的走出她的心,而她,还在原地茫然的看着他渐渐远去。
  • 明星娇妻:总裁老公超腹黑

    明星娇妻:总裁老公超腹黑

    一夜酒宿,苏慕慕出现在一个陌生的环境。而带她来这里的,居然自称是她的老公?!就是传说中一无是处的富家子弟?那么一个腹黑男,除了黑她就是黑她,为什么全世界的女人都喜欢他?!她承认的确他有点帅,有点钱,有点高,也就是一个高富帅吧,但是凭什么她就一定要嫁给他?!既然你腹黑,我也绝不当小白兔!
  • 虚灵主宰之邪神传说

    虚灵主宰之邪神传说

    虚灵世界,万方土地,群雄荟萃。少年尚云绝本为圣炎宗子弟,被人栽赃陷害偷学宗内禁法,被打入绝望魔窟。意外生还,并获得上古邪物——邪神魔链。至此发誓必要讨回公道!虚灵世界,吾为主宰,缔造邪神传说!
  • 隐身记者

    隐身记者

    一件隐身衣,一个不一样的人生;有着丰富多彩的生活,有着娇媚动人的美女相伴,有着铁杆哥们相随,有着惊心动魄的事件。主角胡岩本是一名实习记者,他的梦想是成为像福尔摩斯一样世界名人。可遗憾的是,命运这东西并不是你想怎样就怎样。自从得到隐身衣后,胡岩渐渐发现梦想离自己越来越远,就像半空中的风筝,一旦受到自然或者人为因素干扰,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会偏离飞行方向;而他就被一股莫名的力量硬生生地扯入一条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中。
  • 脉经

    脉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白色梦蕾

    白色梦蕾

    我们从相遇到别离,再从别离到相遇。那个蒲公英飞舞的季节,成为我们永恒的回忆。
  • 仙不可为

    仙不可为

    自上元世纪开始,在宇宙众修士的耳中便流传着一个传说——仙不可为!!无数修士嗤之以鼻,不断尝试,多少盖代者葬送仙劫中,也未能看到有一人成功…少年自幼立誓成仙,一人踏上征途,等待他的将是尸骨与血堆砌而成的路!他,能否成功?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业成就论

    业成就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