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83300000049

第49章 迦陵仙音第一讲(1)

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

暇满人身极难得,既得能办人生利,

倘若今生利未办,后世怎得此圆满。

我今为报四重恩,开演观无量寿经,

愿乘如来无量光,广显深义起正信。

十方无边众有情,闻是经法得大利,

乃至信心一称名,定获同生安乐国。

首先请诸位法师、居士发无上的菩提心。为一切如母众生,快速地由六道轮回的生死苦海之中解脱出来,所以我要成佛。唯有成佛才真正有大能力来帮助一切众生超出轮回。因此现在来听闻,讲观佛、念佛、成佛方法的《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去年在灵泉寺讲了《地藏菩萨本愿经》,这是我们学佛的大根大本,是我们不堕三恶道、永不历三恶道苦的救命经。今年我们刚刚值遇灵泉寺大雄宝殿的三主佛上座和万佛开光,以这么一个殊胜的因缘来共同学习《观无量寿佛经》。

如来所说的一切法门之中,极圆极顿、不可思议的微妙法门是净土法门。而净土法门之中讲理论最透彻,讲九品往生的条件最细致和完整的,具足讲了四种念佛方法,净土的五经一论之中,以《观无量寿佛经》为最。讲理论最透彻——“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并且这次会讲到净土法门的五大窍诀,如何让我们具足信愿行以后,真正地保障我们能够往生净土。

大家都修净土法门,但是现前如果对于净土法门的理论不是很明白,信愿难以坚固。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之中说:“得生不得生,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我们能否往生极乐?我们的真信切愿是否真正生起来?要知道生起了真信切愿,就是观照般若。我们所愿生的净土,所念的阿弥陀佛,就是实相般若。我们能信的心和求生极乐的愿心,这个信愿就是观照般若。

这次会详细地讲解净土法门的五大窍诀,帮助大家能够依此修学,真正有把握往生极乐。好像要移民美国,拿到绿卡我们就很放心了,随时可以回来,回来以后可以再去。同样的,要往生净土,了解了这五大窍诀,具足信愿行,我们往生也就很有把握。

其中有两个窍诀已经提过。

第一个窍诀,临命终时,如何把其他出入的地方,即神识出去的地方:眼、耳、鼻、口,这些全部观想成种子字,把它们堵塞起来,因此神识只能够由顶出去。顶圣眼生天,人心饿鬼腹,畜生膝盖离,地狱足底出。

第二个窍诀,就是我们所说的“一字陀罗尼”。释迦如来入涅槃,他的这种加持力就体现在“一字陀罗尼”之中。加持我们临命终时一心不乱。

第三个窍诀,就是阿弥陀佛的迁识法。直接把我们的神识,把我们的心与阿弥陀佛的心融为一体。

希望大家能够专心致志地听,如果真正地具足信愿,真正依此修学,真正听进去了,那这次的《观无量寿经》,应该就是我们此生此世所听闻的最重要的一堂课,也是此生此世能够帮助我们真正了生脱死、即生成佛、最殊胜的窍诀。

我们念诵“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的时候,要知道我们在不久的将来,也是这个莲池海会之中的一位菩萨。也祝愿大家能够真正地在此生此世出轮回,生极乐,而且上品上生。

净土法门的殊胜

首先讲净土法门的殊胜。净土法门是“一乘了义,万善同归;三根普被,凡圣齐收;横超三界,径登四土;极圆极顿,不可思议的微妙法门”。

一乘了义。一乘就是一佛乘,就是告诉我们一生成佛的方法。《妙法莲华经》如来开权显实,会三归一,说“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如来临入涅槃了,所以畅佛本怀,直接告诉我们唯有一佛乘法,前面的说二乘,大乘、小乘;说三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都是如来的方便说。都是如来为了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令众生根机成熟,所以善巧方便而说。从如来的究竟本怀来说,是希望教化众生、帮助众生,一超直入如来地。

净土法门就是一乘的法门,直接教导我们成佛的法门,教我们现生观想念佛、实相念佛、观相念佛、持名念佛,然后直了成佛。

观佛念佛是因。“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得阿鞞跋致。”一生成佛,这个是果。因赅果海,果澈因源。以阿弥陀佛果地上的究竟觉悟,作我们现前的一念心,那我们现前一念心,当下即成佛。即念念佛,即念成佛。

了义。了义是如来最圆满的称性极谈。开权显实,以前都是权巧方便,现在畅佛本怀,把佛真正想说的告诉我们。所以善导大师说:“释迦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释迦牟尼佛之所以出现于世间的大事因缘,就是为了教导我们观佛、念佛的法门,一生成佛的法门。

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上说:“一声阿弥陀佛,乃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所以它是最究竟了义的法门。

同时契理契机。契理,是契诸佛所证得的真如妙理;契机,是契众生信愿观佛、念佛,得解脱的根机。所以理是指理体,是指宇宙万有的本体,就是我们的真如妙心。那么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是心作佛是始觉,是心是佛是本觉。我们以始觉念本觉,成就究竟觉,所以这是最直截了当的契理的修法。

契机是“普被三根,齐收凡圣。”一切上中下根,都能够依净土法门而得解脱。“上上根者,正好全体承当”,好像文殊菩萨、普贤菩萨,都发愿往生极乐。“下下根者,亦可依之得度”。《观无量寿经》上面说,乃至于五逆十恶,因缘殊胜,能够遇到净土法门,自己具足信愿行,乃至于十念,乃至一念皆得往生。

所以杨仁山居士在他所改的《佛教三字经》上说:“观经语,最惊人,许五逆,得往生。”所以这个法门是最圆满,得度的众生最广的契机的法门。上则文殊、普贤法身大士,皆发愿往生极乐;下至五逆十恶,临终信愿念佛,亦必随愿往生。横超三界,圆登四土,顿与观音、势至比肩。

我们一旦能够往生极乐,皆是阿鞞跋致,那么我们就与观音、势至、诸大菩萨法身大士并肩。可见净土法门是最究竟方便,“普应群机”。

再一个方面的契机是下手最方便,修行用功最方便。净土法门是易行难信之法,所以祖师说,净土宗之妙在于“不离佛法,而行世法”。

比方说,我们持名念佛,随时随地可修,不必遁入山林。我们不需要专门住在寺院里面,或者在深山里去念佛。随时随地可修,一切地方都可以作为我们念佛的地方。修行的地方,随时可念,不劳闭关静坐,一边做事,可以一边念佛。

如来所开示的:“可得为世间事,不可得为世间意。”最重要的是我们心上放下,世间的事情同样做,而且还做得更好。因为我们的心清净,“不废世法,而证佛法”;不需要专门抽时间,“不误世间工作,依旧顿脱生死。”不耽误我们世间的工作,而且今生今世就可以了生脱死。“既能自觉觉他,广度众生于未来。”自觉觉他,我们同念弥陀,同生极乐,未来都做莲池海会佛菩萨。“亦复自利利他,造福社会于当世。”而且现前我们的工作又能够做圆满,又能够造福社会,又能够庄严这个世间。在这个娑婆世界,以我们的清净心去造福众生,转娑婆为极乐。

所以我们所学的这本《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是“真俗并照,事理双融,凡圣齐收,心佛不二”。“不但为净土群经之纲要,一大藏教之指归,实亦此界他方,现在未来一切有情离苦得乐,圆证菩提之法要。”尤其是我们末法时期的凡夫众生,要超出轮回,一定要依靠净土法门。这是最方便、最究竟的法门,最容易修,成就又最快,又最高的法门。

《大日经》上说:“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方便为究竟。”下手最方便,所以本经是最契机的法门。龙树菩萨在《十住毗婆沙论》上说,念佛法门是易行道,其他法门是难行道。念佛法门是最容易超出生死轮回的法门。而其他的宗派,一定要断见思二惑,才能出三界。如禅宗、天台、贤首、唯识宗、三论宗,这些都需要断八十八使见惑和八十一品思惑,才能超出三界。首先是断八十八使见惑,我们才可以证得初果——须陀洹果。然后渐次地断三界八十一品思惑,成阿罗汉,超出三界。

这个净土法门,乃至于你没有断一分的烦恼惑业,只要能够伏住见思二惑,即可了脱生死,所以净土法门是最殊胜的。

我们知道龙树菩萨,入龙宫取华严,以他超凡的记忆力,把下本的《华严经》十万偈记住了,来到人间写出来。翻译到中国来,八十华严是四万五千偈,六十华严是三万六千偈,四十华严只是华严的一品——《入法界品》。可见我们现在所读诵的华严,号为经中之海,但是事实上,它只是华严一海之中的一滴。

而且龙树菩萨又造了一部大论,叫做《大不思议论》,来解释《大方广佛华严经》,现在大部分都失传了,只留下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解释第二地菩萨境界的《十住毗婆沙论》。此论《易行品》称赞净土是易行道,即容易成就。“余门修行如蚊子上于高山,净土修行如风帆扬于顺水”。其他法门你要修行,好像一只蚂蚁由山脚下爬到山顶上去,要经过非常漫长的时间。

我们凡夫要修行成佛,乃至于达到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到达十信的初信位,再往上修,还需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我们如果初信位都没有达到,那就是法华上所说的尘点劫,非常遥远,非常漫长,而且遇到的阻力非常地多。

“净土修行如风帆扬于顺水”,非常快,非常便捷,非常安全、稳当。所以我们说它是一乘了义之法,万善同归之法。万善同归,一切世间、出世间的善法,都归于净土法门,都归于哪里?世出世间一切善法都归于真如自性。

六祖大师所说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能生万法。”我们直接正念真如的法门,就是一句阿弥陀佛,而且我们念一句阿弥陀佛,就等于圆满具足地在修持律宗、禅宗和教下的天台、贤首、唯识等,这些我们都具足地在修了。为什么呢?因为律宗主要是修佛身功德,教下是修佛语功德,禅宗修佛意功德,净土法门以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以名召德,圆满地修佛的身语意功德。

莲池大师在《弥陀疏钞》上说:“越三祇于一念,齐诸圣于片言。”我们于片言之间,于一句阿弥陀佛,就可以顿出轮回,往生极乐,就能够与文殊、普贤、观音、势至并肩,所以“齐诸圣于片言”,这要真正有大智慧才能够深信。“越三祇于一念”,其他法门经过三大阿僧祇劫所修持的,我们现在一念,“即念念佛,即念成佛。”“法界圆融体,作我一念心,即今念佛心,全体是法界。”所以是万善同归之法。并且是三根普被、凡圣齐收之法。

其他法门,比方说号称为经中之海的《大方广佛华严经》,它所度的是法身大士,起码是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这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如果没有成就,没有达到这个境界,都在门外进不来,都不是得度的对象。所谓“有耳不闻圆顿教,有眼不见舍那身。”所以华严法门所度的是圆教初住以上的菩萨。声闻、缘觉、人、天人都没有份。

《妙法莲华经》号称为经中之王,如来开权显实,授记弟子成佛,但是一开始也有五千退席。也就是五千比丘、五千小乘的弟子不能接受,他们就退席。

净土法门,上中下根都能修。印光法师说:“九界众生离此法门,上无以圆成佛道”,乃至于十地菩萨始终不离念佛。“十方诸佛离此法门,下无以广度众生。”所以度的对象非常广。因为众生的根器千差万别,所以释迦如来说八万四千法门,广应群机。净土法门可以普被上中下根。《无量寿经》上面说:“佛告弥勒,于此世界有六十七亿菩萨,往生彼国。一一菩萨,已曾供养无数诸佛,次如弥勒者也。诸小行菩萨及修习少功德者,不可称计,皆当往生。”

我们看《阿弥陀经》就知道,六方佛皆出广长舌相,称赞净土法门,称赞阿弥陀佛。劝他们国土的众生,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不单单是释迦如来说,十方诸佛都说,得到十方一切诸佛都赞叹、都弘扬的法门,是净土法门,劝众生往生极乐,超出轮回的殊胜法门。

普贤菩萨发愿偈上说:“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文殊、普贤,法身大士——事实上文殊菩萨是古佛,示现为等觉位的大菩萨,都发愿往生极乐,何况是我们凡夫呢?

而且释迦如来在《观佛三昧海经》上说,释迦牟尼佛劝他的父王——净饭王,修净土念佛法门,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释迦佛报父恩,所说的法门一定是最妙的,下手最方便,最容易成就的,就是净土法门。没有教他参禅,也没有教他持咒,也没有教他去学教,就教他修净土法门。

《观无量寿佛经》后面所说的下品下生,“五逆十恶,临终得遇善友,教以念佛,十念成功,亦生彼国。”《观无量寿佛经》广应群机,恩德最深的还是我们凡夫众生。所以《大集经》上说:“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度,唯依念佛得度生死。”修其他法门都不容易成就。

参禅不是容易成就的事情。莲池大师说,在禅堂里面开悟的人,要“三朝天子福,七世状元才”。三辈子能够做皇帝这么大的福报,七辈子考中状元这么大的智慧,才有机会,才有可能在禅堂之中参禅开悟。所以《证道歌》上说:“吾早曾经多劫修,不是等闲相诳惑。”永嘉大师说,他多生多劫都在修,都在参禅,不是今生出家坐禅堂,然后就开悟了,不是这样的。

末法时期,众生的福慧都很浅薄,垢障很深重,唯有依靠净土法门,这个最殊胜方便究竟的法门,凭信愿持名就能功超累劫,往生极乐,圆证四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毕竟不退,这样一生成佛。如果我们离开这个微妙法门,凡夫众生要想渡过生死的业海,登彼岸,这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所以两土导师愍念我等,开此净土法门。娑婆、极乐,两土的导师,释迦如来和阿弥陀佛怜愍我等业深障重的凡夫,所以开最究竟的净土法门,妙显苦乐。对于娑婆的苦,极乐的乐,开示我们“此大火聚,彼清凉池”。

娑婆世界是三界火宅,无有安乐。我们在这个娑婆世界,众苦逼迫,内受种种欲望的驱使,外受六尘的诱惑,内外交煎,众苦煎迫,烦恼障重。我们所得到的这种乐,凡夫所以为的乐,事实上都是苦。乐受有坏苦;苦受是苦苦;舍受是行苦;众苦煎迫,所以如大火聚。

佛在经典上打了一个比方说,凡夫所认为的这种五欲之乐,好像一个人有皮肤病,很痒,拿手去搔痒,暂时止住了,暂时不痒了,他就认为很乐了。但是与其这样,最好干脆没有皮肤病。所以这种乐不是乐,只是痛苦暂时止息,我们就称之为乐。好像我们在一个痛苦的深渊之中,暂时出离,离开一个,还没有堕到第二个苦的深坑之中,那么这种暂时的止息,凡夫以为是乐,事实上都是苦。

“彼清凉池”。宝莲在前,刀山在后,自然厌离娑婆,求生极乐。我们能够求生极乐,将来九品莲花为父母。我们现在信佛,念佛,在西方极乐世界的七宝莲池之中,就有一朵莲花盛开是属于我们的,每一个人一朵莲花。我们信心具足,将来阿弥陀佛与观音势至就持这七宝莲台来迎接。

而且更重要的是我们花开见佛悟无生。花开见佛是指我们内心的般若智慧心花开,见自性佛。即念他佛,成我自佛;即念本觉,成今始觉,而证得究竟觉。由有念而入无念,因往生而契无生,顿悟此心本来平等,以念佛心入佛知见。

同类推荐
  • 每天懂一点佛门居家修持法(弘一法师开示居家修行妙法)

    每天懂一点佛门居家修持法(弘一法师开示居家修行妙法)

    本书主要内容简介: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浙江平湖人,生子天津;既是才气横溢的艺术教育家,也是一代高僧一“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子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作为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最杰出的一位著名高僧。弘一法师苦心向佛。过年不食,精研律学,弘扬佛法,普渡众生出苦海,被尊为南山律宗大师,律宗第十一世祖,享誉海内外。 弘一法师开示居家修行妙法。
  • 慧缘佛医学

    慧缘佛医学

    慧缘佛医学是慧缘上师数十年来对佛教医学研究应用和教学的总结,有很高的研究和实用价值。 慧缘佛医学的问世,不仅向人们揭示了佛教医学的奥秘和特点,其最大的愿望是给各寺庙有志研习佛教医学的僧尼法师们提供一本完善的学习范本,也给对佛教医疗学有兴趣的各界人士提供了一本参考书,书中较详细地介绍了佛医学的来龙去脉,佛教医学神秘的特点及运用方法,并将现代中西医学理论和方法与之相结合,使佛教医疗学更趋于完善,也使之更便于学习和运用。 由于本书是向人们提供一种古老而新颖的医疗保健和养生方法,其中许多方法对很多疑难杂病具有独特和神奇的疗效。
  • 牟宗三说儒

    牟宗三说儒

    牟宗三先生终生不做官,不取财,不搞华而不实。对于平凡的世界,他更强调不平凡的人生学问,“这学问不为自己,专为我们中国文化做一点点贡献。”在这位最具“原创性”的“智者型”哲学家,当代港台新儒家中的重镇身上,我们能够看到一个儒者的真情真性与一份儒家的生命力量。
  • 给大忙人读的禅书

    给大忙人读的禅书

    本书内容包括:“悟心悟性:找到认识自己的最佳途径”;“悟苦悟乐:做苦海中一个快乐的人”;“悟富悟贫:不要让自己做一个心理的穷人”;“悟生悟死:正确面对生死”等,通过一个个通俗易懂的禅宗故事,讲述大忙人应随时、随性、随遇、随缘、随喜的人生哲理。
  • 金刚经·心经·坛经

    金刚经·心经·坛经

    《金刚经》全称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是初期大乘佛教的代表性经典之一,也是般若类佛经的纲要书。在中国佛教界,《金刚经》流行得极为普遍,如三论、天台、贤首、唯识等宗派,都各有注疏。尤其是自唐宋以来盛极一时的禅宗,更与《金刚经》有深厚的渊源。宋代,出家人的考试,有《金刚经》一科,也让我们从中看出《金刚经》的弘通之盛……
热门推荐
  • 冰殿下的十年樱花之恋

    冰殿下的十年樱花之恋

    ’传闻,艾佳儿学院有三位王子,一位殿下,殿下大人是全国首富,林氏,性格冰冷,可是那一位双面性格的小女生,打破了他冰冷的心,将他温暖…………………………以下见文内,希望大家支持我,这是我的新手作品,谢谢大家
  • 她与她(手绘大叔)

    她与她(手绘大叔)

    《手绘大叔系列——她与她》作者的绘画中掺杂着母亲与孩子之间的慈善、疼爱、欣赏、嗔怒等,承载着母亲对孩子健康成长的殷切期待,演绎着母子之间进退去留的悲欢喜剧。全文共收录了作者150幅作品,每一幅画看似简单,却蕴含了作者满满的情感,精辟的文字更是烘托出画面的意义。
  • 老尖叔讲故事

    老尖叔讲故事

    这里就是我在说,虽然水平有限,但是希望读者们开心
  • 如若爱你此生无求

    如若爱你此生无求

    从未发现一场电影竟是如此漫长,只因没有了你.现在的我一直在原地等你可是你还没有回来我的岁月却已走到尽头.想起那些我们一起走过的街道看过的风景熟悉却又陌生……我,想你了。
  • 幽冥白虎

    幽冥白虎

    无人问津的小乞丐背后隐藏着通天背景,背负着血海深仇,一人独行,只因心魔作祟,亦正亦邪,无人敢与他亲近。看他如何灭心魔,斩群敌,一人一戟杀出通天之路。
  • 豪门总裁的暗夜情人

    豪门总裁的暗夜情人

    他身边,从来不缺女人。看着她,他冷声道:“女人,我不会爱上任何女人,所以,千万不要试着爱上我。”可一场意外,她却有了他的骨肉,带着满心的忧伤和无奈,她毅然离去。五年后,他优雅来到她的面前:“女人,请你履行我们的协议。”她才知道,那场游戏的开始与结局从来都是由他说了算,而她,就连说不的权利也没有……
  • 替嫁:邪王的叛妃

    替嫁:邪王的叛妃

    她是慕容大将军最不受宠的女儿,明明可以和竹马双宿双飞,却被逼替姐嫁给父亲的死对头——清王爷夏奕清。传闻清王爷会头戴牛角,性格怪癖清冷,对女人从不怜悯,更是众王爷中最不按常理出牌的一位。又有传说其实他俊逸清朗,号称天宇国第一美男。
  • 东陵渡

    东陵渡

    一个隐匿在大都市的玄门道徒,为两个世界的平衡承当着将现世的灵魂渡往彼岸的任务。爱财、贪色、有时刻薄如小人,有时有大义如君子。
  • 枫凌天下

    枫凌天下

    一个妖孽般的少年,从山村归来之后,他的人生之路彻底变了。一次偶然的意外让他踏上了最强王者之路,星宇学院已被他掀起一片腥风血雨。不知不觉,整个世界已经踩在了他的脚下……
  • 花千骨倾于君心似我心

    花千骨倾于君心似我心

    三生石畔,谁又忘记了从前?彼岸花开,谁又许下了执念?彼岸花开,开一千年,彼岸花落,落一千年。花叶永世不见,注定生死无缘。一生一世,姻缘相惜,辗转轮回,花开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