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83300000045

第45章 回归生命的故乡第十四讲(2)

有些人会有个问题:“十方信愿念佛往生的众生非常多,极乐世界能不能够容纳呢?”这就是凡夫心来测量。维摩经上说,维摩居士的方丈之室只有一丈见方,能容纳三万二千狮子宝座,何况是阿弥陀佛的愿力所成的极乐净土呢?极乐净土就譬如一个镜子,它能包含万象,能含摄一切相,哪里会有什么不能容纳呢?又譬如沧海能容纳所有的河流,而它不会溢出来,所以要知道,这是一真法界,不要用凡夫的这种妄心去分别测度。

[非信不能发愿,非愿信亦不生。]这是讲信愿互相支持。信,是往生净土的前矛,但如果只有信,没有志愿求生,就说明信心是虚的,是没有根的。为什么?他没有愿往生净土,所以有愿者,信之券。

“又愿者,信之券,行之枢,尤为要务。举愿则信行在其中,所以殷勤三劝也。”

这是讲三资粮之中愿尤为重要,信心有了,愿力就犹如有合同字据在手中一样决不会改变。信有愿则信不虚,愿是行动的枢纽,有了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心,持名念佛才会真正有持久的动力,才能持久不懈地老实念佛,遇缘不间断、不夹杂。行有愿则行有归,所以信有愿则信不虚,行有愿则行有归,可见愿是特别重要的。

接下来进一步解释愿里包含的两类: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用欣厌两个字就可以概括这个愿:

“复次愿生彼国,即欣厌二门。厌离娑婆,与依苦集二谛所发二种弘誓相应。欣求极乐,与依道灭二谛所发二种弘誓相应。故得不退转于大菩提道。”

这是讲我们愿生极乐,此心其实就是菩提心的具体实践,四弘誓愿。四弘誓愿就具足包含在愿生极乐这个愿心之中了,菩萨四弘誓愿,就是菩提心的具体实践。依苦谛,发众生无边誓愿度之愿;依集谛,发烦恼无尽誓愿断之愿(娑婆世界众苦逼迫,烦恼炽盛,因此厌离娑婆。厌离娑婆其实就包含了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依道谛,发法门无量誓愿学之愿;依灭谛,发佛道无上誓愿成之愿。

极乐世界水鸟树林,皆演三十七道品,乃至于无世法门,往生者都是圆证三不退,一生成佛,因此欣求极乐。而欣求极乐就包含了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可见厌离娑婆,欣求极乐,就是具足菩萨的四弘誓愿,就是菩提心的具体实践,所以都能得不退转于大菩提道。

“问:今发愿但可云当生,何名今生?答:此亦二义。一、约一期名今,现生发愿持名,临终定生净土。二、约刹那名今,一念相应一念生,念念相应念念生。妙因妙果,不离一心,如秤两头,低昂时等。何俟娑婆报尽,方育珍池。只今信愿持名,莲萼光荣,金台影现,便非娑婆界内人矣。”

这是答疑。第一个回答很简单,问:“(只可以说是你现在发愿当来要往生,所以说发愿)但可云当生”?为什么云为今生呢?这个是最浅的回答,是说我们今生今世,这一期生命,说今生发愿、现在发愿,临命终时一定可以往生,叫现生发愿持名,临终定生净土,所以名为今生。

第二其实就是讲我们的心,心往生。前面讲临终往生,这里就讲心。我们的心当下发愿,当下就已经心在极乐,所以极乐七宝莲池八功德水里就有属于我们的莲花盛开,所以一刹那名今。

[一念相应一念生]一刹那就是最短的时间。一念之间,这一念就具足九十刹那,一念相应即因果相应。有人发信愿心,执持名号,西方七宝莲池之中即时就生一朵莲花。如果精进勇猛,这朵莲花日日增大,越来越有光泽,如果懈怠退悔,就日渐焦枯。一念如此,念念皆然,所以名之为妙因妙果。好像秤一样,东西比较重,秤砣那一边放的比较不够,它就会翘起来,这是比喻荣枯因果不离一心,同在一时。

[何俟娑婆报尽,方育珍池。]今愿今生,不待这一期报尽,正在信愿持名时,马上就莲萼光荣,金台影现,极乐世界莲花盛开。因为果不离因,影不离形,即理即事,事不碍理。所以这样的修行人,就已经不是娑婆界内人。

前面的劝信流通是说现生不退的利益,现在劝愿流通是说有愿必生的殊胜利益。厌离娑婆,愿生极乐,就是冥合四弘誓愿,通入弥陀愿海,所以有愿者,皆得不退转于无上菩提。

蕅益大师在回答“发愿但可云当生,何名今生”时,第一个讲的是临终往生,第二个就是从我们内在的安心而言,指当下往生。

我们虽身居娑婆,心已属莲邦,古德就有赞叹:“自闻超世悲愿后,吾岂生死凡夫哉?有漏秽身虽不变,此心悠游彼净土。”

虽然外表看起来我们的身体跟以前没什么两样,但是心已经悠游极乐净土,所以从内在安心这个角度来说,是当下往生,是已经非娑婆界内人。

“极圆极顿,难议难思,唯有大智,方能谛信。”

一句名号,即佛即心。圆具三学,圆赅万行。一心执持名号,便可顿超五浊,顿出生死轮回,所以名为极圆极顿;这种妙义不是语言思量之所能及,所以说是难思难议。唯有大智慧者,方能谛信无疑,信受奉行,所以直告舍利弗。到此劝愿流通就圆满了。

底下是劝行流通,分为诸佛转赞和教主结叹。先看诸佛转赞:

(丙)三劝行流通二:初诸佛转赞、二教主结叹。(丁)今初。

舍利弗,如我今者,称赞诸佛不可思议功德。彼诸佛等,亦称赞我不可思议功德,而作是言: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希有之事,能于娑婆国土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

“诸佛功德智慧,虽皆平等,而施化则有难易。净土成菩提易,浊世难。为净土众生说法易,为浊世众生难。为浊世众生说渐法犹易,说顿法难。为浊世众生说余顿法犹易,说净土横超顿法尤难。为浊世众生说净土横超顿修顿证妙观,已自不易,说此无藉劬劳修证,但持名号,径登不退,奇特胜妙超出思议第一方便,更为难中之难。故十方诸佛,无不推我释迦偏为勇猛也。”

这段是蕅益大师把所有的教法都作了一个比较,说明释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五浊恶世之中能宣说如此难信之法。

信愿持名,这是难中之难,作了一个比较。释迦牟尼佛是转述六方诸佛劝信之辞:“如我今者,称赞诸佛不可思议功德。”也就是赞叹诸佛弘扬净土法门的功德,所以说是称赞诸佛。诸佛也称赞释迦牟尼佛不可思议的功德,这是诸佛转赞。

诸佛功德智慧虽然都是平等的,佛佛道同,他们所有证悟的功德、智慧,所有的自证虽然都是平等,但在化他方面就有难易不同,都是随着他们因地愿力的不同而不同。

[净土成菩提易,浊世难。]极乐世界要成就菩提,因为没有障缘,所以容易。五浊恶世要成菩提,要成就难。净土众生是莲花化生,身心清净,为他们说法容易,为五浊恶世的众生说法难。这是一重一重地比较,为五浊恶世的众生说渐修之法还容易,要说圆顿之法就难了。在《便蒙钞》之中说有十种比较,为什么净土成就容易,娑婆世界五浊恶世难?

第一、净土常常见佛故易,浊世不常见佛故难。

第二、净土常常闻法故易,浊世不常闻法故难。

第三、净土诸善俱会故易,浊世恶友牵缠故难。这其实就是佛法僧三宝,常得亲近佛法僧三宝就容易。

第四、净土无有魔事故易,浊世群魔恼乱故难。

第五、净土不受轮回故易,浊世轮回不息故难。

第六、净土无三恶道故易,浊世恶趣难逃故难。

第七、净土胜缘助道故易,浊世尘缘障道故难。

第八、净土寿命无量故易,浊世寿命短促故难。

第九、净土圆证不退故易,浊世修行多退故难。

第十、净土一生成佛故易,浊世多劫难成故难。

这是来作比较。为净土的众生根机利,惑业俱轻,所以一闻说法就便信受,能依此而解、而行,所以说法容易。浊世众生惑重障深,闻说法很多不信,要解、要行、要证入就更困难等等。

如果为浊世众生说五戒、十善,说四谛十二因缘,还容易相信,要说圆顿大法,他要信受就不容易。你说众生本来是佛,万法不出一心,他要真正能心开意解就很困难。

并且[为浊世众生说余顿法犹易,说净土横超顿法尤难。]余顿法是指禅宗,最上一乘,圆修圆证的禅宗之法。虽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一念不生,当体即佛。这个众生还容易接受。要说净土法门,横超三界,顿出生死轮回,很多人还不信受,他还认为这只不过是权巧方便说。而且更进一步比较,蕅益大师是层层深入,最后推出持名念佛法门最殊胜。

我们为浊恶世的众生说净土法门,如果说观想念佛、观像念佛、实相念佛,这已经很不容易了。要说不需要勤苦修行,只是持名,能径登不退,这个就很难。一般的众生善根不够,不是根熟菩萨,他要真正信受是困难的。

你要说持名一法,执持名号,七日一心不乱,就得往生极乐,径登不退,一生补处,圆成佛果,这样奇特稀有,殊胜绝妙之法,是超出思议之表,叫超出思议,奇特胜妙。[超出思议,第一方便,]是方便之中的第一方便,这是难中之难,所以诸佛称赞,都推释迦牟尼佛是于佛道难成之中,在五浊恶世之中成佛道。于最难令众生生信心的顿中之顿法,圆中之极圆法,方便之中的第一方便法——持名念佛法门而能宣说,所以说是偏为勇猛,大雄大力,是最极勇猛。这就是蕅益大师为了彰显持名念佛法门的殊胜来层层比较。

在五浊恶世之中说法难,而说渐法,如五戒、十善、四谛十二因缘还容易。说大乘圆顿法是更难。大乘法之中说其余的圆顿法门,比如说禅宗还容易,说净土法门,横超顿证尤其难。净土法门之中宣说观想念佛、实相念佛,已经不容易了,而要能说超出思议,第一方便的持名念佛更是难中之难。所以释迦牟尼佛一生说法虽多,唯此信愿持名法门最为难得宣说,难中之难,因为众生不容易真正起信。

所以蕅益大师在《灵峰宗论》之中把持名念佛说为不思议胜异方便。《灵峰宗论》有层层的比较,说了很多种方便,最后把持名念佛说为最上的不思议胜异方便,有点铁成金的奇效。

善导大师也说:“种种法门皆解脱,无过念佛往西方。上尽一形下十念,三念五念佛来迎。直为弥陀弘誓重,致使凡夫念即生”。可见持名念佛最为殊胜,也最为难信,要有大智慧、大善根,根熟菩萨才真正地信受奉行。

底下是比较,说五浊恶世之中,如果依靠自力,要超出五浊恶世很困难,但信愿庄严一句阿弥陀佛,就能转五浊,所以是彰显此法门的殊胜。

“劫浊者,浊法聚会之时。劫浊中,非带业横出之行,必不能度。见浊者,五利使,邪见增盛。谓身见、边见、见取、戒取、及诸邪见,昏昧汩没,故名为浊。见浊中,非不假方便之行,必不能度。烦恼浊者,五钝使,烦惑增盛。谓贪、瞋、痴、慢、疑,烦动恼乱,故名为浊。烦恼浊中,非即凡心是佛心之行,必不能度。众生浊者,见烦恼所感粗弊五阴和合,假名众生,色心并皆陋劣,故名为浊。众生浊中,非欣厌之行,必不能度。命浊者,因果并劣,寿命短促,乃至不满百岁,故名为浊。命浊中,非不费时劫,不劳勤苦之行,必不能度。”

从这里开始就是说这五浊。五浊自力修行要出三界是很困难的,本师释迦牟尼佛在五浊恶世之中成佛,为五浊恶世的众生说法。深知此界的众生,只有仗持名这个最上圆顿的法门,才能出生死海。所以大悲心催使他无问自说,甚为稀有难得,所以一一来解说这五浊。

劫浊无别体,四浊交凑,即其相。劫浊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乱世,这乱世不一定是说外在的很乱,而是众生的心很迷乱。

见浊就是五利使为体,诸见炽盛,即其相。见浊之中,如果不是一心持名念佛,不容丝毫凡夫的意见,凡夫意识之中起种种的分别见解,这其实是障道因缘,所以就只管信愿持名,不劳参究观想,才能容易成就。

印光法师说:“若欲以通身业力之凡夫,现生即得了生脱死,离此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一法,佛也说不出第二个法门。”这说得很直接。

烦恼浊就是五钝使为体,[烦惑增盛]就是它的相,贪、瞋、痴、慢、疑,五种妄心。烦动恼乱,浑浊自性,所以名为烦恼浊。而极乐世界之中能诸善俱会,离诸烦恼,所以我们应该要念佛求生极乐世界,超烦恼浊。在烦恼浊之中,如果不是修持名念佛法门,必定难以出离,只有修持名念佛,无取无舍,即凡心,成佛心才能真正依此得度。

众生浊就是五阴和合为体。见、思二惑为感生三界生死的因,感得粗弊的色、受、想、行、识五蕴色身。惑业因缘为能感,粗弊五阴为所感,所以这个色法的身体很低劣,心法的精神也是智慧未开、烦恼充满。我们能得生极乐世界,就是莲花化生,清净庄严,微妙相好,所以我们要念佛求生彼国,超众生浊。众生浊之中要仗欣慕净土,厌离娑婆这个欣厌之行来真正地起信、发愿、念佛,才容易得度。

命浊就是色心连持为体,催年减寿为相。

[因果并劣]因就是见浊、烦恼浊,果就是众生浊,粗弊五蕴,五蕴为托生之果。我们这个身心,由色、受、想、行、识,五蕴假合而成,催年减寿,所以命浊之中,也是要能求生西方。娑婆世界人命无常,一生极乐就能转为无量寿,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所以我们要发愿念佛求生彼国,就是真正地超越命浊。

阿弥陀佛因地愍念凡夫临终颠倒,生死关难透之苦,特发临终接引愿,这个愿力最为超胜。慈悲摄受众生,愿云:“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

会集本就是二十临终接引愿,前面是康僧铠的本子。念佛人临终,蒙佛光注照,净土圣众莲台接引,就能如入禅定。神识离体之际,顿现阿弥陀佛与圣众莲台接引的景相,能垂终时自见,见自己能坐金莲花之身,这就已经是净土的生阴,所谓娑婆印坏,净土文成。净土莲花化生,清净身已成。而娑婆世界五蕴弊恶的色身印坏,临终在定之心就是西方净土七宝莲池受生之时,所以非常直捷稳当。下劣凡夫如果不是阿弥陀佛的临终接引,靠自力决定难出生死业力之网,可见阿弥陀佛对于十方众生的临终关怀是慈悲到了极处,考虑周全到了极点,把众生对于死亡的恐惧转化为对成就法身慧命往生不退成佛的欢欣,所以是最胜妙的临终关怀。

“复次只此信愿庄严一声阿弥陀佛,转劫浊为清净海会,转见浊为无量光,转烦恼浊为常寂光,转众生浊为莲华化生,转命浊为无量寿。”

这段文说得非常妙,历来都被很多说法的法师引用。这就说明信愿行三资粮能转五浊,只此信愿,庄严一声阿弥陀佛,就是不需要依靠其他法门,只是用信愿行三资粮,就可以转五浊为五清。信愿是慧行,是能庄严;依慧行而起行行,执持一声万德洪名即是行行;又以此慧行和行行来庄严净土,所以能转五浊。因为众生的心,心性本体是本来清净的,迷的时候就成为浊,现在能觉悟过来,能信愿持名,觉悟了就能起信愿行三资粮,就能转浊成清,能庄严净土。

劫浊,是浊法聚会之时。现在念佛往生极乐,就是转劫浊为清净的大海众菩萨聚会。

见浊是邪见增盛。现在能念佛往生极乐,就是转见浊成为无量光,就是我们心性三德秘藏本体的智德。

烦恼浊是烦惑增盛。现在念佛求生极乐,是转烦恼浊成为断德的常寂光。

众生浊是色心陋劣。现在念佛往生极乐,就是转众生浊为莲花化生,清净胜妙。

同类推荐
  • 佛教故事经典(一)

    佛教故事经典(一)

    佛教自传入中国以来,即与中土传统文化相结合,并逐渐发展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中国佛教。由于传入的时间、途径不同和民族文化、社会历史背影的不同,中国佛教形成了三大系,即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汉传佛教的思想博大精深,我们只择取其中对我们有指导和教益的部分加以学习和借鉴,这也正是本书搜集汇编汉传佛教故事成书的一大原因。本书中的100个故事,取材于佛家的经典典籍,或佛学文学,或关于佛教的民间传说,较为全面地反应了如慈悲、行善、放下、随缘、度己度人等佛学思想,通过对这些故事的阅读和感悟。
  • 中国禅学

    中国禅学

    金开诚、杜永刚编著的《中国禅学》禅学对佛学教义的把握并非义学式 的,而是具有藉教悟宗的特点,参禅者开悟时称其感受为“如人饮水,冷暖 自知”,这成为禅师悟感的典型表述。在禅学看来,所谓看山不是山、看水 不是水的感受,只是禅悟的某个阶段的境界,其最高境界仍要求视山为山、 视水为水。《中国禅学》讲述中国禅学的文化精神,早已融入了传统文化思 想之中,并对中国人的思想、情感和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 体悟《心经》深意

    体悟《心经》深意

    《体悟心经深意》是台湾学者郭永进先生经过真修实证以后的解经之作,通过很多幻灯片的生动演示,图文并茂地来诠释《心经》这部深奥经典的真正内涵。让很多人都能轻松读懂这部“无字天书”, 透过这些超越经典、超越文字的“心路”,直接指引大家去看到那活生生的生活,进而通过实证而渐入心灵自由的解脱之境。
  • 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是《道德经》的思想精华之所在,其意思为整个自然界,都是在“道”的管理下,按照一定的法则在运行。和谐世界,以道相通,只有学习和掌握了“道法自然”的哲学智慧,才能了解人生之真谛、处世之哲理,才能知天道、明人道、开商道,才能以正确的心态处事、正确的方法做事,拥有快乐而成功的人生。
  • 降伏其心(上册)

    降伏其心(上册)

    学佛必须要看清自己的心动念,修行先要降伏自己的身心,历世炼心即是福慧双修,守住真心胜过所有法门,激活能量打开心量,没有过去未来就是当下,每一个当下都能觉悟那就是佛,众生成就了你,没有众生就没有无上菩提,冤枉你就是成就你,修行就是转外境而不是被外境所转。
热门推荐
  • 索尼亚斯传奇

    索尼亚斯传奇

    那一天,一群结伴而行的少年少女们观看日出之时。来到了异世界。那一天,这个被巨龙统治的世界,救世主们来临了。那一刻,他们就踏上了无法回头的道路。
  • 武大郎的修仙之路

    武大郎的修仙之路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穿越这种狗屁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而且变身武大郎,正在被潘金莲喂毒药你怎么办?但是地X油,毒大米都安然无恙的你还会怕那么一点点小毒吗?真是想死也死不掉啊~有道是:猎犬终须山上丧,打虎还得看武松!借问风流何处有?牧童遥指西门庆。好诗!好湿啊!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玄天诀之修仙

    玄天诀之修仙

    前世的自己因为懦弱致死,灵魂却飘荡到喜马拉雅山的一个山洞中,“我等你很久了”让本来已经昏迷的灵魂顿时清醒,‘这是什么,是凤凰么?’“这是朱雀,是我的爱宠,那三个分别是青龙,白虎,玄武”一个温和的声音缓缓的说道。“你是谁?”“我是一个修仙者,我要送你去我的世界,去修仙。”既来之,则安之,前世的我因为懦弱致死,今世的我要成为这个世界的强者,‘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茫茫修仙界任我游荡,看我小女子如何一统仙界.......
  • 缘来是你,蓦然回首阑珊处

    缘来是你,蓦然回首阑珊处

    “阿琛,我很笨的,要是我走丢了,你一定要把我找回来。”八年,他等她;六年他和她;四年她等他。这是何欢和沈琛之间十几年的爱情,也是唐亦欢和叶南琛之间的约定。误会与不信任到底是阻隔了他们的感情,但所幸,感情还足够坚定,缘来终究还是你。
  • 我的天网老婆

    我的天网老婆

    在生化末日降临,脚步蹒跚的丧尸,追逐着每一个活着的生灵。郭震北带着拥有天网一部分智能程序的女主,拥有了整个世界!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瑛凤

    瑛凤

    么么哒,大家好,我叫千雨瑶…等我要告诉全世界的人,我很低调我虽然是全系我虽然是魔武双修我虽然穿越而来我虽然有很多兽兽…………但是,这些我都不会告诉别人。某兽缓缓走过:装逼
  • 温玉昕

    温玉昕

    前世她是天上的玉兔,原本在月宫陪伴着嫦娥,虽然无忧无虑,却过着冷清寂寞的日子。他是人间受苦受难的神体凡胎,历经苦难终于回到天庭,然而他在人间的经历中有他无法割舍的温情,故而比其他神仙多了一份对情感的向往。瑶池宴会中嫦娥在众人面前翩翩起舞,列位神仙皆赞不绝口,他却毫不动心,直到遇到了化成人形的玉兔。一个清新俊逸,一个巧笑倩兮,从此他们在天规天条中苦痛挣扎。他最终决定牺牲神体,堕入轮回去到人间,结束无法成全的爱慕,保全她在天宫的位置。玉兔知道他用情至深,在月宫哭泣十天十夜,嫦娥无奈,放她去人间还他一世情缘。
  • 阴阳禁区

    阴阳禁区

    传说徐福三寻长生药,秦皇铸天宫,但是一切都是真的吗?是否别有真情?当年是否真的有一颗天外陨石从天而降?那它又去了何方?当历史被有意篡改,真相又从何处而来?是奔赴来自远古的太阳墓?还是闯进那危机丛丛的古老遗迹?五千年后,一段红绫,一部帝帛,一个消息,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冒险者,盗墓者,赏金猎人,雇佣兵……灵异小说作者兼职快递员肖十一某一天送了一个诡异的包裹,当他敲开户主的家门时,却突然看见…
  • 凤飞夜月明

    凤飞夜月明

    讲述一个在地球出生的叫明夜月的女孩在异世探寻自己的真正出身时所经历的所有故事。当然,穿越并不是偶然,秘密就隐藏在血脉、灵魂和爱情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