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83300000044

第44章 回归生命的故乡第十四讲(1)

弥陀即是毗卢师,极乐即是华藏界。

八万四千相好中,一一具足刹尘相。

若人已悟法界理,方肯炽然求往生。

法界非往非不往,顺悉檀故名为往。

法界非生非不生,顺悉檀故名为生。

如是往生即向上,圆顿了义无伦匹。

十方无边众有情,闻是经法获大利。

乃至信心一称名,定获同生安乐国。

诸位善知识,今天下午是此次念佛七共同学习《佛说阿弥陀经要解》圆满的一次法会,先请大家发起无上的菩提心,上午已经讲到念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即是遍念十方三世一切佛。念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就是遍缘法界。接下来就进一步讲解,其实西方极乐世界与华藏世界,因为都是我们的心性,实际上就都是遍缘法界。如果去分大小、权实,那就变成是凡夫的遍计执情。

“浅位人便可决志专求,深位人亦不必舍西方而别求华藏。若谓西方是权,华藏是实,西方小,华藏大者,全堕众生遍计执情。以不达权实一体,大小无性故也。”

这是劝诫,上中下根都可修持,也都应该修持净土法门。浅位的人,没有真正明白心性理体,可以决志念佛,专求往生,因为事念本不出法界之外。如果是深位人,已经明白法界之理,念阿弥陀佛,即是念诸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即是生十方,所以也不必要舍西方去别求华藏世界,西方也不出于自心。

如果说西方极乐世界是权教,这是有偏差的,是指李通玄长者在写《华严合论》里表述的观点有偏差,所以特别指出来。在一心性之中去分权分实,分小分大,是全堕于凡夫的遍计所执性,妄生分别,因为其实他没有真正通达权实唯是一体,大小本来无性。因为权实大小都是依他起性。依他起是如幻的,在法相唯识所讲的三性三无性,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相无自性性、生无自性性、胜义无自性性,如果能够通达,就知道:哦,原来依他起也是如梦如幻的,是无性的。依他起,不离圆成实性,所以是一体。因为不能通达的缘故,而妄分权实大小,就堕在遍计所执性里。

(丁)二征释经题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何故名为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舍利弗,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

“此经独诠无上心要,诸佛名字,并诠无上圆满究竟万德,故闻者皆为诸佛护念。又闻经受持,即执持名号。阿弥名号,诸佛所护念故。”

这是特别地来解释经题。释迦牟尼佛再一次叫着舍利弗尊者的名字说:“于汝意云何?”你认为怎么样呢?为什么这部经名为一切诸佛所护念经?前面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因为已经讲过,所以就把它略掉了。这部经名为一切诸佛所护念经,是非常殊胜的。我们诵这一部《佛说阿弥陀经》,能得到一切诸佛的护念,得到一切诸佛的灌顶。

有些人到处求法,跑到哪里都求上师灌顶,其实他不知道念《阿弥陀经》就是得到释迦牟尼佛的灌顶,得到阿弥陀佛和六方诸佛的灌顶,不管你求谁灌顶,都是佛陀的后代、眷属,比不上佛陀亲自灌顶加持,所以我们能够通达《佛说阿弥陀经》,这就是得到佛亲自的灌顶加持,是最为殊胜的。灌就是慈悲、加护的意思,顶就是至高无上的法门,也就是把佛陀至高无上的法门来传授给我们,这应该是真正的灌顶义。我们每诵一遍《佛说阿弥陀经》,乃至于每念一句阿弥陀佛即是阿弥陀佛和一切佛为我们灌顶加持,所以念佛人能恒时沐浴在佛光之中。

接下来的《要解》是特别地来解释“护念”,什么是护念呢?

[此经独诠无上心要]诠就是解释,有能诠有所诠。能诠的,即能解释的,就是本经。经是能诠,所诠的是三项:一是无上心要。二是诸佛的名字、名号。三是圆满究竟万德。这三者是所诠。

第一是无上心要。其实就是指我们能念的心性,能念的心性是诸佛之本源,万法之理体,是第一义谛,无有何法,能加其上,所以名之为无上心要。

第二是诸佛的名号。也就是所念的阿弥陀佛,前面讲到:阿弥陀佛是法界藏身,念阿弥陀佛即是念一切诸佛,所以说是诸佛名字。

第三是圆满究竟万德。什么是圆满究竟呢?诸佛因行圆满,智德究竟,这是证般若德;断德究竟是证解脱德;心性究竟就是证法身德。三德圆证,万德具备,所以名为圆满究竟万德。我们念一句阿弥陀佛就是与佛的圆满究竟万德感应道交,这个三德秘藏是诸佛所共证,也是众生心性理体上本自具足的。能念之心,所念之佛名都不离开法身德、解脱德、般若德,所以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闻就一定会受持,故皆为诸佛之所护念,都能得到诸佛的护念。

护就是加护,使众生不堕落。念就是愍念,使众生能够福慧增上。正如《无量寿经》上所说:“若不往昔修福慧,于此正法不能闻。已曾钦奉诸如来,故得因缘闻此义。”华严经也有偈子说:“宁受地狱苦,得闻诸佛名。不愿生天中,而不闻佛名。”所以我们闻是经受持,以及闻诸佛名号,都是有大善根有大因缘,所以得到诸佛的护念。

[闻经受持,即执持名号。]这一句《要解》意思也就是,因为《佛说阿弥陀经》特别地开示持名妙行,我们受持本经,信愿在怀,一定能执持名号,并且阿弥陀佛的名号具足万德,为诸佛之所护念,所以受持者一定能得诸佛护念。

接下来是问答:

“问:但闻诸佛名,而未持经,亦得护念不退耶?答:此义有局有通。《占察》谓杂乱垢心,虽诵我名而不为闻。以不能生决定信解,但获世间善报,不得广大深妙利益。”

有人提一个问题:“如果只是闻了诸佛的名号,而没有去诵持这部《佛说阿弥陀经》,能不能得到诸佛护念不退呢?”蕅益大师从局和通两个方面来圆满地解释。

首先是引用《占察善恶业报经》。局就是有一个范围,通就是很通达、很圆融无碍。先是引用《占察善恶业报经》的经文,经文上说:“杂乱垢心,虽诵我名,而不为闻”。杂乱就是指见惑、思惑这些充满在心中,所以纷杂混乱于清净心中,我们心水本自清净,但因为有见惑和思惑而成为垢浊,故名垢心。所以虽诵佛名,但不可以名为闻慧,只是种一个远因。

[以不能生决定信解者,但获世间善报。]因为他心水不清,定力不足,智慧不能现前,所以不能真正生决定信解。虽诵佛名,只是种一个远因,获得世间的善报,不能得到广大深妙往生不退等的利益。这里引用的《占察善恶业报经》是地藏三经之一(地藏菩萨的法门在显教之中是三经),我们都熟悉的是《地藏菩萨本愿经》。而《占察善恶业报经》是讲地藏菩萨有一个特别的方法,用占察轮相告诉我们,让我们能够自己通过地藏菩萨的加持开示,知道我宿世是哪一种业最重,世出世间一切法都可以直接请问地藏菩萨,是很好的一个方便法门。还有《地藏十轮经》,引用《占察善恶业报经》来说明如果我们闻诸佛名,没有真正地生起信愿行来,对本经的修行要法没有真正地真信切愿实行,这样不名为闻慧,所以难以得到广大深妙,往生不退的利益。

“若到一行三昧,则成广大微妙行心,名得相似无生法忍,乃为得闻十方佛名。此亦应尔。故须闻已执持至一心不乱,方为闻诸佛名,蒙诸佛护念。此局义也。”

[若到一行三昧]如果能够成就念佛三昧,才是真正的名之为得闻十方佛名。

局义到此地就讲圆满了,一行三昧,就是念佛三昧,也称为一相三昧。我们专念阿弥陀佛名号,名为一行三昧,能成就一心不乱。大势至圆通章上面所讲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这就是一行三昧。如果能得到此种三昧,当然就能断见思惑,能转杂乱垢心,而成为清净广大微妙行心,能得入相似即佛位,名为得到相似无生法忍。相似第一义谛,得第一义悉檀的入理益,能悟入真如法性之理,这样才是真正得闻十方佛名。

这时其实就是刚刚达到理一心不乱,所以称之为广大微妙行心,是得到了相似的无生法忍。我们学习护国三经之一,《妙法莲华经》、《仁王护国般若经》和《金光明经》,号称护国三经。历代帝王在国家希望祈祷太平的时候,都会建护国法会,就是持诵护国三经。在《仁王护国般若经》上有讲到五种忍,讲到无生法忍,真正成就无生法忍是在菩萨的七、八、九地。

七地是下品无生法忍,八地是中品无生法忍,九地是上品无生法忍。再往上十地是下品寂灭忍,等觉是中品寂灭忍,妙觉佛果位是上品寂灭忍,所以我们这里是得到了相似的无生法忍,这才可以称为真正地得闻十方佛名,得到十方诸佛的护念不退。

[此亦应尔]就是本经《佛说阿弥陀经》,也应该是对比《占察善恶业报经》而言的。

[闻已执持至事一心不乱]破我执,不为见思所乱,然后达至理一心不乱。破法执,不为无明所乱,能成就闻思修三种妙慧,才是真正得闻诸佛名,得蒙诸佛护念不退,这个局义就说圆满了。

底下是说通义,就是圆满、含摄一切地来说:

“通义者,诸佛慈悲,不可思议,名号功德,亦不可思议。故一闻佛名,不论有心无心,若信若否,皆成缘种。况佛度众生,不简怨亲,恒无疲倦,苟闻佛名,佛必护念,又何疑焉。”

通论是,十方诸佛都具有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这种慈悲是称性而起,不可思议的。因此以名召德,诸佛的名号功德也是同样不可思议,所以能乃至于一闻佛名,仗这种不可思议之力,不论是专心持名还是散心持名,是深信不疑持名,还是半信半疑持名,乃至于偶尔持佛名,能得闻佛名,一历耳根,永为道种,都能成为当来得度的因缘,种下了解脱的种子。

并且佛心平等,佛陀度众生是广大平等慈悲心,怨亲平等,故不简择,平等而度脱。所以恒常度众生不疲不倦,有人得闻佛名,佛必垂慈加护,所以佛佛如此,不必要怀疑。

“然据《金刚三论》,根熟菩萨为佛护念,位在别地圆住。”

位是在别教的初地,圆教的初住。

“盖约自力,必入同生性乃可护念。今仗他力,故相似位即蒙护念。乃至相似位以还,亦皆有通护念之义。下至一闻佛名,于同体法性有资发力,亦得远因终不退也。”

金刚三论是无著、世亲两位大菩萨(也是两兄弟)解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而造。这是先明自力,后面是明他力。说自力修行要蒙佛的护念,一定要到别教的初地、圆教的初住。他已经是同生性的菩萨,才能蒙佛护念,但仗他力,在相似位就可以蒙诸佛护念。

根熟菩萨是指善根成熟,能入正定聚,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能得到念不退,念念流入萨婆若海的法身大士,他们已经在分证即佛位之中,这是从自力断惑来说。要到达这个分证即佛,才是真正地入同生性,得诸佛护念。

异生性就是别教的三贤位:十住、十行、十回向,他还没有真正成就,没有真正修成中道观智,所以他断惑证理与圣位还不同,还没有真正地显发法身,所以名为异生性。如果别教能登初地,他成就念不退,与圆教的初住断惑证真,都是念念流入佛陀的一切种智海,才能名为同生性,因为他分证法身之理,所以蒙诸佛护念。

这是说自力修行得佛护念难,仗他力在相似位之中就可以蒙护念,乃至于更往下,下至于一闻佛名都可以种远因,所以仗佛力就比较容易。现在得闻佛名,仗佛力在别教的三贤位,圆教的十信位,就是天台六即佛里的相似即佛位,就可以得佛护念。念到事一心不乱,见思已空,乃至于相似即佛以下,观行位之中,还没有到相似位,没有断见惑、思惑,但他已经属于圆教的五品位,圆五品,已经能伏住见思惑,也能得护念。

[下至一闻佛名]是指名字即佛位。对于同体法性,有资发力。佛与众生都是同一法性,一闻佛名就能熏习佛性种子,发起现行之力用,现前虽然没有得解脱,但能种远因,所以名为毕竟不退,都能得佛护念。这个天台六即佛——理即佛、名字即佛、观行即佛、相似即佛、分证即佛,乃至于究竟即佛。凭自力要到分证即佛才是真正得佛护念,因为是同生性,仗他力就是在相似即佛位之中,就能得佛护念。再降低一点标准,乃至于在圆教的观行位之中,圆五品观行位,就能伏见思惑,蒙佛护念,能得往生,能得到佛的护念。

底下是解释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阿耨多罗,此云无上。三藐三菩提,此云正等正觉。即大乘果觉也。圆三不退,乃一生成佛异名。故劝身子等皆当信受。闻名功德如此,释迦及十方诸佛同所宣说。可不信乎!初劝信流通竟。”

到这里就把劝信流通说圆满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在五不翻里面是顺古不翻。前面已经讲过,善男子善女人,闻本经受持,闻诸佛名,不仅为诸佛护念,人人都能圆证三不退,念念趋向佛果,所以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

有些是秘密不翻,比如咒语。有些是尊重不翻,比如般若。有些是多含不翻,比如比丘、阿罗汉、薄伽梵等等,都含有多义。有些是此方所无不翻,比方说阎浮檀、庵摩罗果等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因为开始的译经师就没把它翻过来,所以就顺古不翻。无上正等正觉。

接下来是[圆三不退,乃一生成佛异名,故劝身子等。]身子就是舍利弗,劝舍利弗等都要信受,闻诸佛名号,功德无量无边。我们闻到阿弥陀佛的名号,闻到本经,信愿持名,都能圆证三不退。闻名功德尚且如此殊胜,何况是受持《佛说阿弥陀经》,一心念佛呢?这就是说释迦牟尼佛和十方请佛异口同音赞叹本经,赞叹持名念佛法门,所以我们都应该要深信。

上面是劝信流通,是讲现生不退的利益。接下来是劝愿流通,就是讲有愿皆生的殊胜功德。

(丙)二劝愿流通

舍利弗,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是故舍利弗,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已愿已生,今愿今生,当愿当生,正显依信所发之愿无虚也。非信不能发愿,非愿信亦不生。故云若有信者,应当发愿。”

这是劝大众要发愿。佛陀再叫舍利弗的名号,提醒他注意说,如果有人要发愿,愿生彼国。发愿是自力,佛的本愿力接引是他力,自他二力感应道交,所以有愿者,无一不生,这就非常妙了。有愿必生,说得非常肯定,给我们非常大的信心。关键是要有愿。而且特别地说,已愿已生,今愿今生,当愿当生。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都是已生,今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这个佛陀就说得非常肯定,所以有愿者无一不生,都能得到圆证三不退,乃至于成佛。

已愿已生。就是过去的那些净土圣贤及先哲,他们求生净土,《往生集》中,《净土圣贤录》中,四众弟子往生都是非常非常多。

今愿今生。现今求生净土之人,信愿具足,执持名号,临命终时,心不颠倒,一定也会蒙阿弥陀佛与诸圣众来接引往生。

当愿当生。是当来之世,如果有人愿生西方,一心念佛,阿弥陀佛,悲愿无尽,寿命无量,自然也会不违本愿,接引往生。这就显示我们依信所发之愿真实不虚。

同类推荐
  • 思辨的禅趣:《坛经》视野下的世界秩序

    思辨的禅趣:《坛经》视野下的世界秩序

    关于禅趣,很多人都会想到林林总总的机锋公案,然而那些讲解机锋公案的读物往往言人人殊,莫衷一是。本书则着力于贯通禅宗的核心义理,高屋建瓴地使所有机锋公案都可以迎刃而解。
  • 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

    本书主要指道教历史与道教文化。包括道教、道教绘画、道教雕塑,其中图文并茂,图解图注,形象直观,赏心悦目,彩色制作,丰富多彩,设计精美,格调高雅,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珍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和陈列。
  • 吴言生说禅壹:经典禅语

    吴言生说禅壹:经典禅语

    禅学大师吴言生的权威著作《经典禅语》精选流传禅林、脍炙人口的禅宗格言名句,结合富有启迪性的禅门智慧故事,进行生动形象的体悟与诠释,将禅语的精髓要义,呈献于读者面前。全书语言精警凝炼、形象明快、雅俗共赏,能让读者准确全面、生动亲切地领悟、欣赏经典禅语的言外之言、味外之味、韵外之韵,获得心灵的净化与提升。在浮躁烦扰的现实社会中,《经典禅语》将带领读者感悟禅门智慧,培养禅悦心态,为红尘浊世中迷失自我、喧嚣烦躁的现代人找到安稳身心的家。
  • 与佛有缘

    与佛有缘

    在人生的纷杂喧闹中,生活和工作中的种种压力和不如意,佛学蕴涵着的隽永的哲理和宝贵的智慧带我们走进一个沉静而安详的世界,放下过去的烦恼,不执关现在。不担忧未来。让心灵得到平静,用清静之心看世间,世间即清静,用解脱之心看世间,心即解脱。用心去感受佛恩,以佛来洗礼心灵。得失随缘,来去随缘,心能随缘,故得自在。佛带给人心的宁静,佛让我们的心安祥。使我们对功与利都看得淡些,在社会上处处做好事正直,有善心,对人真诚,对佛有敬仰之心,他一定就是与佛有缘之人。
  • 圣经故事1

    圣经故事1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热门推荐
  • 桃花血酿

    桃花血酿

    1.”一个月内,所有有特色的酒家你们去谈妥。““大公子,这三家都谈妥了,却唯独这一家。还有……”“还有什么,说。”“我们去的时候,二公子的人,也在。”傅良璟眯了眯眼,抬头看向来人,“这一家在哪?””京城。“”我亲自去。“一个是酒庄世家公子,一个是祖祖辈辈酿酒的丫头,因了酒结了缘。也许恨过,也许爱过,到最后,才发现,这原来是镜中花、水中月,都是一场空。等到雪再落下,等到古人归来,早已物是人非。而要想再换真心,便要倾其所有,不顾一切。2.“你为何不找她换来最后一引?这样他也不会步步紧逼到如此。”“若她不愿,我便不再相逼。””若她愿意,我愿以命相换。“
  • 佛心落花

    佛心落花

    仗剑行,心意转。剑已折,心已乱。一剑苍穹断。一剑热血溅。萧已寒,月亦赞。一剑风云起。一剑沧海寒。独孤风起,寂寥心意。断剑之姿,败尽天下诸剑。岁月而终,方知海以寒。
  • 极道圣修

    极道圣修

    他生来不曾犯错却要背负起不该属于自己的罪名。他心有冲天之志,却无奈被命运钳制。意料之外的遭遇,造成一段流传的故事。凌驾于天之上的人,从来不吝啬于传奇的铸造。
  • 诺比斯王魔界降临

    诺比斯王魔界降临

    “矛盾尚可以演化的如此强烈,是因为不同利益所产生的分歧,而多种族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与其这样,倒不如只留下一个种族,如此便可以得到永远的和平。”“如果,世间的怨念再一次凝聚出无与伦比的强大气息,我,将再一次复活,再一次统治诺比斯!”……
  • 龙鸣千秋

    龙鸣千秋

    宇宙本是虚无,三大能量的相互融合与碰撞,才是宇宙的开始,从此也诞生了三大神明,后人称之为正能量之神,暗能量之神和念能量之神。他们创造宇宙,制定宇宙运行规则,但最后却也发现,自己也陷入了宇宙的轮回。在这里,没有魔法,没有斗气,也没有武魂,修炼的就是能量,能量便是宇宙的根本。
  • 醋染江湖

    醋染江湖

    富家少爷逃婚初入江湖,误入贼窝,遇上那绝世红颜,一个是风采翩翩,自小以诗书礼仪养性就好比温室里的兰花;一个是江湖人传冷面紫卿,腹黑冷漠的罂粟化身;初相见,她给他太多神秘,让他想要走近,大相径庭的背景和性格相互充斥中情愫悄然而生了,只是才子与佳人向来多爱慕者插足,心生诡计,有心分离……只道是江湖人情,仇怨难清,醋意漫漫,染血腥腥。
  • 王源之摩天轮爱你的初心

    王源之摩天轮爱你的初心

    没错这是一个逗比的爱情小说~讲了青荷(女主)和王源(男主)滴爱情故事,在摩天轮相遇~
  • 三年高考,五年爱你

    三年高考,五年爱你

    【和你赶上最好的相遇.】顾景昂同学一直觉得,早恋这事永远永远都不会发生在他的身上,可谁料,至从一个懵里懵起的傻家伙莫名的闯入自己的世界后,就完完全全打破他原本安静和谐的生活。–“景昂同学。隔壁老王说,你对我只是一时起兴图个新鲜感,很快就会把我抛在一边不闻不问的。到底是不是?”顾景昂斜眼看着此时气鼓鼓的傻冒说:“这都被你发现了。我收你是因为避免你在出来祸害其他的人。”
  • 神魔枫之传

    神魔枫之传

    常言道正邪不两立,神与魔作为两个完全不同的种族为了各自的利益而进行了数万年的战争。大到上古神魔大战,小到现代网游,无论到了哪里,神与魔永远都是争斗不休,两族虽然对立争斗,两族有着一个最根本的信念,那就是无论如何,都必须维护世界的安全,一旦任何有危害世界总体安全的事情,神魔两族都必须放下一切仇恨,联合制止他的发生!…神元414年,第三次神魔大战爆发,魔尊狄阿布罗,神皇夏兰行德,中立国国王罗宾,三方交战。战争初期,魔族一路凯歌,占领神魔世界40%的领土,后在神族与中立国联军的反击下,退败。最终,世界被分成了3块。神族占据东南群岛以及神族圣地,圣天。魔族占据西北群岛,以及魔族圣地幽冥,中立国则占据了中央大陆。至此进入三国鼎立时期。经过20年的发展,新的神魔大战即将爆发,一名少年出现,他的出现是意味这和平时代的到来,还是新一届神魔大战的开始?第一章新生两界。
  • 曹月川集

    曹月川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