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83300000038

第38章 回归生命的故乡第十二讲(3)

接下来就是第二个问题,你要说平时的话,假设我某个念佛七达到了,以后它又起了,那怎么办呢?这里面就答:“不可能的,你真正一心不乱不可能再起惑造业。

“问:七日不乱之后,复起惑造业,亦得生耶?答:果得一心不乱之人,无更起惑造业之事。”

这是讲七日不乱,当然第一重回答是平时。第二重回答就是真正得到一心不乱的人,更无起惑造业之时,他真正得到,哪怕是事相上的一心不乱,即事一心,以后也不可能再去起惑造业。

在《成具光明定意经》上说:“空闲寂寞,而一其心;在众烦恼,而一其心,乃至褒、讪、利、失、善恶等处,而一其心。”在任何环境之中有人褒扬他、称赞他,有人讪笑他、讥讽他,得利益、失利益等等一切环境,一切善恶之处都能够一其心,就一心不乱。内不起欲望,不被欲望所迷惑;外不被五尘所诱惑。内或外境不被他们所干扰,所以就不可能再去起惑造业。

下一重就是问关于十念一念的问题:

“问:大本十念,宝王一念,平时耶,临终耶?答:十念通二时。晨朝十念属平时。”

[大本]即《无量寿经》。

(宝王]指《念佛三昧宝王论》,是唐朝时飞锡禅师所著。他住在紫阁山草堂寺,上面就有《此生他生一念十念门第九》,就讲到临终一念定生极乐那些方法。

“若心盛不昧,一念生焉”,如果真正能具足信愿,临终乃至于就是一念阿弥陀佛,就都能决定生西方,这一念就是指临终。

有一套书比较全面,就是《净土十要》。蕅益大师和他的侍者成时法师汇集整理的,《净土十要》里就包括了《念佛三昧宝王》。这里就问:“大本即《无量寿经》里讲‘十念’,《念佛三昧宝王论》说一念,这到底是平时还是临终呢?”答:“十念通二时”,十念法门就通于平时,通于临终时。平时修十念,临命终时,《观经》上也讲到:“五逆十恶之人得遇善知识。”临终十念成就得往生,所以说也通于二时。

晨朝十念属于平时。晨朝十念是北宋时的慈云忏主——慈云灌顶法师所主张的,说对很忙碌的人,每天清早起来洗漱清净以后,点香、焚香西向,面向西方念十口气阿弥陀佛,一口气能念多少就是多少,尽一口气去念,然后连续念十口气,这是对于那些事务非常繁忙,平时白天无暇念佛的人,接引他们。晨朝十念能坚持早晚各念十口气,信愿具足,将来也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这里回答:“晨朝十念属平时”。

“十念得生,与《观经》十念称名同,属临终时。一念则但约临终时。”

这十念也通于临命终时,与《观无量寿经》上所讲的十念称佛名是相同的。一念就是《念佛三昧宝王论》上所说的,这一念是但约临终时。接下来是再一个问题:

“问:十念一念并得生,何须七日?答:若无平时七日功夫,安有临终十念一念?纵下下品逆恶之人,并是夙因成熟,故感临终遇善友,闻便信愿。此事万中无一,岂可侥幸。《净土或问》斥此最详,今人不可不读。”

这里蕅益大师又推荐了另外一本书《净土或问》。

《净土或问》是元朝时的天如禅师所作,全部是问答的方式,一个个问题接着一个个来回答,问答的方式,也是针对修净土、实修。尤其是我们要自利利他,或要消除内心的疑惑都要好好地读。《净土或问》也归纳在《净土十要》中。

这里面文字很容易明白,有人就有个侥幸心理说:“既然十念一念都能得往生,哪里还要念七天呢?既然说短时间念佛就可以得往生,平时哪里需要念呢?到临命终时再来念不行吗?”

这里祖师就告诉我们,不要以为念佛不必早念,到老年再来念,这个错掉了。因为:“莫待老来方学道,孤坟半是少年人。”并且平时不肯念佛,临命终时再发心念,你临命终时能做主吗?临命终时真正能做主的人没有几个,那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如果没有善根,没有基础,你要想平时不念佛,临命终时再来念,那能做主就非常少了!临终时百苦交煎,要说一念十念不容易的。

平时如果念佛,功夫纯熟了,这种熏习让我们临命终时就能保持正念。而且我们要知道那些下下品五逆十恶往生之人,他临终之所以能十念乃至于一念,是因为他宿世有善根,所以能感得善缘,得善知识开导,他宿世还是有福德,所以他临终头脑清醒,并且他一闻法就心力非常猛利。“惟佛是念,惟佛是求”。所以能仗佛的愿力接引往生。这种事情是一万人里难逢一两个,所以我们不可以等到临终才念,不可以存有侥幸的心理。

临终遇善缘得往生要有三个条件:一是临终神智清楚。二是遇善知识,劝其念佛求生净土。三是他一听就要能接受,同时信愿行三资粮都具足。所以我们要能按元朝时天如维则禅师所说:“悟后不修净土,不是大彻大悟。”悟后的人,大彻大悟的人都要修净土,何况是我们凡夫,更加要专修。

接下来是下一个问题:

“问:西方去此十万亿土,何得即生?答:十万亿土,不出我现前一念心性之外,以心性本无外故。又仗自心之佛力接引,何难即生。如镜中照数十层山水楼阁,层数宛然,实无远近,一照俱了,见无先后。”

这是进一步回答问题。有些人怀疑极乐世界是十万亿佛土之外,这么遥远,我们可能去到吗?何得即生?

答:十万亿土也都在我真如妙心心性之内,是我们真如自性所相应的,我们的真如自性与阿弥陀佛无二无别,自然你这种亲因缘和阿弥陀佛本誓愿力的强增上缘感应道交,就能得佛力接引,所以没有什么难。

我们就可以知道“无边刹土自他不隔于毫端”,十法界都是我们的心性变现出来,心性是能变,十方诸佛刹土是所变;能变的心性无量,所变的刹土也是无量。因此我们以不可思议的心性为亲因缘,以阿弥陀佛的本愿力为强增上缘,具足信愿行,必定生自性显现的极乐世界。你不用担心很遥远,生不去。不是这样的,那是凡夫的分别念,这里面就已经是三因佛性在其中了。

有个同学跟我说:“原来阿弥陀佛和十方诸佛都是我自己心性所显现的”。我自己的心性也好,十方诸佛也好,都是实相。但要知道净土法门的妙处还在于阿弥陀佛的本誓愿力,他因地的愿力来作为强增上缘,这个缘很重要是缘因佛性;我们的心性就是实相,这是正因佛性;有正因佛性,有缘因佛性,还有信愿持名,那就是了因佛性。三因佛性具足,当然能生西方,一生成佛。

所以,以不可思议为亲因缘,这是正因佛性;以阿弥陀佛的本愿为强增上缘,这是缘因佛性;具足信愿行,这是了因佛性。这样就一定能生极乐世界一生成佛。如果有教理基础,对于这个法门与这个《要解》也能越学越欢喜,能心开意解。

接下来就进一步用比喻来显这个,其实没有什么远近之分,凡夫认为好像十万亿佛土之外那么遥远,释迦牟尼佛一个一个教化的国土,一个三千大千世界我们都已经搞不懂了,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到现在都还没有完全搞清楚,一个小世界就是一个银河系。

有些凡夫说:“哎呀,那个太遥远了。”这是凡夫的分别念,用比方就很容易让我们明白,在真如自性上、在本体上哪有什么远近之分?没有,所以说[如镜中照数十层山水楼阁]。

这个镜比喻我们的心,当然这个比喻还有点不圆满,因为镜是个有体的东西,但你没办法,这无形无相的心你怎么来比方它呢?就勉强用一个镜来比方它。

数十层山水楼阁就是比喻十万亿佛土,一照俱了,实无远近,一个很大的镜子,层层叠叠的山水,通通都在镜子里面照出来。镜子不是说你距离我近一点我先照你,距离我远一点我后照你,它是同时俱照,没有什么远近。

一照俱了,实无远近。一见俱周,亦无先后,同在一时。所以要知道,往生者是一念顷生极乐国,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来去宛然而又来去无自性,好像镜中之相,显现宛然。而显现又是无自性的,一面镜子照天照地,所有的层层山水同时在镜子里显现出来,没有什么先后,镜中的景物也没有什么远近,一切都是我们的心性变现。

“本无远近,照了无疑”。所以往生时佛与圣众不来而来,往生之人不去而去。说来说去是从事相上来讲,说不来说不去是从理体上来讲,但要知道理体从来不离事相,所以无去来中事宛然。虽说是无去无来,但又宛然呈现往生之相,呈现娑婆印坏,净土文成。罪花凋谢,智蕊翻飞。娑婆世界罪花凋谢了,极乐世界智蕊翻飞,莲花里面化生出来,所以我们就能明白: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亦如是。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亦如是。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亦如是。”

这就是以法合喻,是说西方依报的极乐世界,正报的阿弥陀佛说法,还有那些海会圣众,都好像镜子里的山水楼阁一样,层数宛然,而其实又是一照俱了,见无先后。阿弥陀佛和海会圣众现前,众生心不颠倒就得往生,也就好像镜之中来去之相宛然,而来去之相无自性一样,一照俱了,见无先后。

接下来是赞叹《阿弥陀经》不可思议。

“当知字字皆海印三昧,大圆镜智之灵文也。”

[当知]应该要知道,就是即事以明理。《阿弥陀经》字字行行都是直捷说佛境界,直捷说我们的真如自性,开显我们自性的微妙不可思议的功德,所以说是心性之灵文,心性具足一切法界,名之为海印三昧,即万象森罗海印含,这是从理体上来说。

从事相上来说是大圆镜智。心性圆现一切的依报和正报,名为大圆镜智。也就是圆光普照,无法不现。海印三昧是表示心性之体,大圆镜智就是心性的妙用,妙用是无所不知,无法不现,所以名之为大圆镜智。所以本经字字都是海印三昧,都是大圆镜智的灵文,可见本经在整个佛法之中的崇高地位,她是最殊胜,最了义,最圆满,最究竟。所讲的都是无上大事因缘,令十方佛世界众生一生成佛。

底下是讲另一个问题:

“问:持名判行行,则是助行,何名正行?答:依一心说信愿行,非先后,非定三。盖无愿行不名真信,无行信不名真愿,无信愿不名真行。今全由信愿持名,故信愿行三,声声圆具,所以名多善根福德因缘。《观经》称佛名故,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此之谓也。若福善不多,安能除罪如此之大。”

这里就讲,有些人学得很细,他前面听到蕅益大师说信愿是慧行,持名是行行。既然是这样,那当然持名应该属于助行才对,你怎么能说持名是妙行,是正行呢?蕅益大师就回答:“是因为一心,信愿行虽然是三资粮,但是一心中具,三资粮唯是一心,既然是一心,就没有先后,亦非定三。就是说没有愿和行不名为真信。你说你信,但你不发愿求生,不肯念阿弥陀佛,这不是真信,这要大善根。

经上讲阿阇世王子过去曾供养过四百亿佛,他能信极乐世界,信阿弥陀佛,他一开始没有发愿往生,后来得释迦牟尼佛教诲,他能忏悔,能发愿往生,而且真往生了,这要非常深的善根才能真信。当时阿阇世王子只是发愿自己要能像阿弥陀佛那样,没有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我们能真信,这个善根不可思议,智慧力也不可思议,所以无有行和信,不名真愿。你说你发愿,但没有行动,那你就没有真正的愿,不是真正的愿,你就没有真正的信,也没有行动,哪里可能真正发愿呢?“无信愿不名真行”,没有信和愿,信不真、愿不切,你这个行持念阿弥陀佛就不是至诚恳切。

[今全由信愿持名]成就三慧为净土真因,所以说圆具信愿行,持名妙行里面就已经包含了信愿行三资粮,所以说声声悉皆圆具,每一念阿弥陀佛都是具足三资粮,正行、助行都不出于一心,所以名之为持名,即是多善根、多福德。

举了个例子就是《观无量寿经》里讲:“念阿弥陀佛一句,就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就是因为说他能声声圆具信愿行,所以是多善根多福德,才能灭这么多罪,如果他不是多善根多福德,怎么可能灭罪如此之大呢?所以这就是反证。

“问:临终猛切,能除多罪,平日至心称名,亦除罪否?答:如日出,群暗消。称洪名,万罪灭。”

就是临终念阿弥陀佛能灭无量罪,平时念阿弥陀佛是不是也能灭罪呢?这里就打了个比方:“如日出,群暗灭。称洪名,万罪灭”。太阳出来,一切的黑暗都消除了,所以平时我们念佛也能灭罪,众生起妄心迷惑颠倒造罪时就是智慧的太阳隐没不现了。

“贪瞋痴起佛灭度,戒定慧生佛出世”。造罪时就是佛灭度,智慧的太阳就落了,所以全明成暗。现在能觉悟念佛,当然就是太阳一出群暗自消,智慧之日既现,愚痴惑业就自灭了,所以说平时称名也能灭万罪。

“问:散心称名,亦除罪否?答: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宁不除罪,但不定往生。以悠悠散善,难敌无始积罪故。当知积罪假使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虽百年昼夜弥陀十万,一一声灭八十亿劫生死,然所灭罪如爪上土,未灭罪如大地土。唯念至一心不乱,则如健人突围而出,非复三军能制耳。”

这一段很重要,直接告诉我们怎样才能真正出轮回,到临终这一念真正能往生极乐,这个窍诀蕅益大师就和盘托出了,就说我们散心称名能否除罪呢?

蕅益大师回答:佛陀的名号是具足万德不可思议的,当然能除无量罪,但不一定得生净土,因为是悠悠散善,散心称名,难以与无始以来生生世世所积累的这些恶业匹敌,所以散心称名不定往生,但肯定除罪业,肯定消罪。[难敌无始积罪故]。

同类推荐
  • 圣经故事4

    圣经故事4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圣经故事(第二册)

    圣经故事(第二册)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佛眼观生死

    佛眼观生死

    人活在这个世上,最关心的事情莫过于生死。人从哪里来,又将往哪里去,这是一个相当具有诱惑力,但是又常常被人避忌的课题。佛教利用其精妙的“缘生观”为我们解读了生命的密码——“一切有情,因缘生成;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生无常,不必执着;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珍惜眼前,活在当下;父母是佛,提早尽孝;生命是宝,务必珍惜;众生平等,慈悲为怀;把握自己,把握人生;临终关怀,直面死亡:涅槃境界,得大自在。”只要参透了这些道理,就可以自在地活在世上,不悔地走完人生旅程。本书从佛教经典的阐述、佛学大师的讲话和专著,以及佛学界人士的研究中,精心挑选了百余篇关于生死问题的章节,分门别类,集合成书,教化大众。
  • 佛心禅语:受用一生的佛禅哲理与智慧

    佛心禅语:受用一生的佛禅哲理与智慧

    为什么很多人不快乐不幸福?为什么很多人活得很累?为什么有的人成功有的人失败?……原因在于缺乏智慧。佛说,有大智慧者,方能得大圆满。佛学博大精深,蕴涵着人生的大智慧。佛学中所讲的智慧,除了指聪明、明事理之外,主要是指灭除人生的烦恼和欲望,通过修行而达到人生的解脱与圆满的方式方法。《佛心禅语(受用一生的佛禅哲理与智慧)》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和工作,以佛禅哲理故事的形式,从快乐、平常心、放下、慈悲、无欲、包容、智慧、成功、得道、随缘等十个方面入手,对佛家智慧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常读这些佛禅故事,不但能对佛学有所了解,更能增长智慧——大智慧。
  • 走进神秘高僧

    走进神秘高僧

    在这里,我们即将看到:秀丽的山川,古老的城镇,尘封的遗迹,神秘的陵寝;我们将接触到:奇石美玉,奇异建筑,珍贵遗产,传奇人物……它们背后的故事,深藏的历史,蕴蓄的文明,让那些渐行渐远的动人往事重新焕发生机,让那些早已离去的作古先人变得生动可感,在这里,每个人都会获得“不一样”的感觉。
热门推荐
  • 见习爱情

    见习爱情

    “罗七七,你觉得自己最大的魅力是什么?”罗七七被这没头没脑的问题问得一愣。“什么呀?我…我没什么魅力。我怎么会知道…”有没有魅力又不是自己说了算的。“要我看,你最大的魅力就是你不知道自己有魅力。”“…”“我觉得在你的魅力被更多人发现之前,我还是先把你收了吧。”罗七七仿佛被雷劈了一下,震惊得说不出话。这个人刚才是在和自己表白吗?已开新坑,移步《爱如漩涡》。矫情白富美和别扭腹黑男的故事。
  • 神源代码

    神源代码

    一百五十年前,外星螳螂入侵地球,正在试验阶段的转基因战士被派向战场。然而人类的慌乱自保行为,却给自己带来了一场巨大的灾难,以至于人类不得不用核武器毁灭了自己的家园。一百五十年后,幸存下来的人类在一名转基因战士的带领下,再次踏上地球,然而,他们并不知道地球已经变成了一处修罗炼狱,羸弱的人类想要在地球上继续延续人类的火种,只能不断的进行残酷的杀戮。
  • TFBOYS之浅忆

    TFBOYS之浅忆

    彼岸花开彼岸,奈何桥前可奈何忘川水流忘川,断肠草愁愁断肠
  • 我替阎王打工

    我替阎王打工

    当拜金女遇上阎王爷会擦出什么样上火花呢?他满是怨气的缠上了她,要她帮忙找散落在人间的八件神界灵物。闯墓穴,斗僵魂,搞穿越。她上刀山下火海只为了完成任务后的酬金,这可充分体现了她拜金特质。“这女人...”阎王一脸无奈,她彻底颠覆了他的世界观:收服千年灵兽;用一颗糖就拐来个神界使者,一路上开了挂似得有木有。一次救赎,她仿佛喜欢上了他,她不知自己是喜欢他还是他的多金;他明知自己和她没有结局,可还是一如既往的恋上了她。可是爱得越深,分离的时候就越痛...
  • 海贼王之吊炸天

    海贼王之吊炸天

    穿越成为一个猥琐的家伙,鼻屎男Mr5,胖爷我表示很是无语。别人从小就穿越过来,而爷穿越之前,就被绿发肚兜男给秒杀了。别人都不想进入推进城,而胖爷我想方设法进去逛逛。胖子大喝一声:我是屌丝,我怕谁?既然是屌丝,那么就要将屌丝进行到底。看屌丝如何屌炸天!一切尽在海贼王之屌炸天!!!!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重生之护花魔尊

    重生之护花魔尊

    魔道至尊楼辰,洚辰大陆的最强者,独领风.骚了数千年!他认为世间没有任何留恋,遂引下了九九天劫!这个所有修真者都畏惧的飞升雷劫,轻松度完劫。谁知道这时候发生了变故,天上居然下起了流星雨,正好全落在了他在的那一块!等魔尊大人反应过来,陨石已经砸到了他的头上。要是一块陨石,那还好说。问题是,那根本就是无数块陨石,所以,不可一世的魔尊楼辰就这样果断挂了。命不该绝的魔尊,重生在地球一个贫家少年身上,且看他又如何笑傲天下……
  • 校花穿越:拐个皇上回现代

    校花穿越:拐个皇上回现代

    她是全校有名的校花,却每天疯的像个小子。一天被嫉妒她的校花从楼梯上推落,从此穿越到那个时空……经过一系列麻烦事,她发现,校草和校花也穿了过来。结果,校花穿过来是皇后,冤家路窄啊!校花整,皇上虐,我受够了!一口气大家都穿回去喽!结果,真正的故事才拉开帷幕。一切,都是阴谋?
  • 武林传奇之成长的蜕变

    武林传奇之成长的蜕变

    正派与魔教的男男爱情,究竟是正派弟子选择爱世人大于爱情侣,还是为了自己儿女私情对世间不管不问
  • 雪中奔跑

    雪中奔跑

    当年的你,站在樱花落的地方,情景让人沉迷,现在,我愿意陪着你,你为什么留给我一个冷漠的背影,这么多年,多少次花开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