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家信,大人①教以保身三要,日:节欲、节劳、节饮食。又言:“凡人交友,只见得友不是而我是,所以今日管鲍,明日秦越。”谓我与小珊有隙,是尽人欢竭人忠之过,宜速改过。走小珊处,当面自认不是。又云使气亦非保身体之道。小子读之悚然。
【注释】①大人:指父亲曾麟书,派名毓济,字竹亭,1790-1857年,星冈公之长子,山乡塾师,43岁考中秀才,对曾国藩教育很严,影响很深。
【译文】最近接到家信,父亲教给我三个保养身体的法宝:节制欲望,节制疲劳,节制饮食。又说:“大凡人们交朋友,只看见朋友的错误而认为自己正确,所以今天像管仲和鲍叔牙一样亲密无间,明天又像秦国和越国一样分崩离析。”说我与小珊之间有隔阂,是属于要别人竭尽欢乐与忠心方面的过错。应当迅速改正错误!到小珊那里亲自当面向他赔不是。又说使性子发脾气也不是保养身体的方法。我读后深感恐惧。
【简析】父亲不仅训以“三节”,还提醒曾国藩在对待与小珊之隙中应有的姿态。曾国藩如接圣旨,读之悚然。
父亲每次家书,皆教我尽忠图报,不必系念家事。余敬体吾父之教训,是以公尔忘私,国尔忘家。计此后但略寄数百金偿家中旧债,即一心以国事为主,一切升官得差之念,毫不挂于意中。
【译文】父亲的每封家信,都是教我尽忠图报,不用挂念家中的事情。我恭敬地体会父亲的教训,因此因公忘私,因国忘家。打算在这之后寄几百两银子偿还家中旧债,就一心一意以国家大事为主,一切升官得肥差的念头,丝毫不留在心中。
【简析】祖父是好祖父,父亲是好父亲,在祖父母和父母的培育下,曾国藩终成国家藩篱。在给诸弟的信中,他历数父亲教子育人的谆谆之诲,尽抒自己孝亲忠国的拳拳之诚。
侄窃伏思父亲、叔父二大人年寿日高,精力日迈,正宜保养神气,稍稍休息,家中琐细事务,可命四弟管理。
【译文】侄儿暗自想父亲、叔父两位大人年纪一天比一天高,精力一天比一天减退,正应当保养精神,稍稍休息,家中琐碎事务,可让四弟管理。
【简析】曾国藩在京城做官,心中不忘叔父,在给叔父的信中,辞诚意切,孝敬有加。
乡间鸡肉、猪肉最为养人,若常用黄芪、当归等类蒸之,略带药性而无药气,堂上五位大人食之,甚有益也,望诸弟时时留心办之。
【译文】乡下鸡肉、猪肉营养最好,如果常用黄芪、当归一类中药和肉放在一起蒸,稍带药的疗效又没有药的气味,家中五位长辈吃了,是有很大好处的,望各位兄弟时时放在心上去办理。
【简析】曾国藩关心长辈日常饮食营养,细致入微,虽身在外,犹在家中。
而且五老一视同仁,不别亲疏,其心何等之细。
徒有不怍之言,竟尔盗得令闻,非穿窬而何?殆父母羞辱,孰有大于此哉!
【译文】只有一些大言不惭的话语,竟然骗得了很好的名声,这不是盗窃行为又是什么呢?给父母带来耻辱,哪有比这更严重的呢?
【简析】儒家讲究立身以孝。曾子说:“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做子女的要洁身自好,不要因为自己而让父母受到羞辱。
考者,祖先祭祀,敬奉显考①、王考②、曾祖考③,言考而妣④可该也。
【注释】①显考:对去世的父亲的美称。②王考:对已故祖父的敬称。③曾祖考:对已故曾祖父的敬称。④妣:对死去的母亲、祖母、曾祖母等女性祖先的称呼。
【译文】“考”是祭祀祖先,敬奉显考、王考、曾祖考,说考同时也包括妣。
【简析】从文字学来说,考、孝同源于“老”。“老”引申为“考”,专表已过世的父亲,“老”加上“子”省去“匕”,就是“孝”,搀扶老人,善事父母的意思。父母在世时孝,父母去世后考,考是孝的延续。所以孔子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兄友弟恭
父亲以其所知者尽以教我,而我不能以吾所知者尽教诸弟,是不孝之大者也。
【译文】父亲用他所知道的尽心教给我,而我却不能用我所知道的完全教给诸弟。这是不孝中最大的。
【简析】悌文化在曾国藩的家庭里,算是做到了极至的程度。人称曾国藩家庭为史上第一家庭,不因其大,不因其富其贵,只因其孝悌之至。
余欲尽孝道,更无他事,我能教诸弟进德业一分,则我之孝有一分;能教诸弟进十分,则我孝有十分;若全不能教弟成名,则我大不孝矣。
【译文】我想尽孝,没别的途径,我能教导各位弟弟道德学问长进一分,那么就有一分孝;能教导各位弟弟长十分,就有十分孝;如果一点也不能引导各位弟弟成名,那我就是大不孝了。
【简析】曾国藩将悌融于孝,不单纯为友弟而友弟,而是为孝亲而友弟,非常入情入理。
后辈兄弟,极为和睦,行坐不离,共被而寝,亦是家庭兴旺之象。
【译文】后辈兄弟极为和睦,行坐都不分离,共一床被子睡觉,这也是家庭兴旺的现象。
【简析】兄弟和睦就会带动妯娌和睦、子侄和睦,全家和睦,家庭必然兴旺。古代就有兄弟共衾的美好故事,说东汉彭城人姜肱与两个弟弟常常同被共寝,成家后也还如此,后来路遇强盗,又互相推让,争着替亲人去死,竞感动强盗而放了他们。兄友弟恭是传统美德,实例举不胜举。
至于兄弟之际,吾亦惟爱之以德,不欲爱之以姑息。教之以敬俭,劝之以习劳守朴,爱兄弟以德也;丰衣美食,俯仰如意,爱兄弟以姑息也。姑息之爱,使兄弟惰肢体,长骄气,将来丧德亏行。是即我率兄弟以不孝也,吾不敢也。
【译文】至于兄弟之间,我也专只用德去爱他们,不愿用姑息去爱他们。用勤劳俭朴教导他们,用习劳守朴来规劝他们,这是用德去爱兄弟;让他们丰衣美食,让他们一切如意,这是用姑息去爱兄弟。姑息的溺爱,会使兄弟肢体懒惰,骄气增长,将来丧失德行。这就是我用不孝来作兄弟们的表率,我不敢这么做。
【简析】兄弟之际,爱之以德,是不可动摇的宗旨。失去这个宗旨,让兄弟丧德亏行,就是对父母的不孝。
兄以弟得坏名为忧,弟以兄得好名为快。兄不能使弟尽道得令名是兄之罪,弟不能使兄尽道得令名是弟之罪。若各各如此存心,则亿万年无纤芥之嫌矣。
【译文】哥哥以弟弟得到了坏的名声而感到担忧,而弟弟以哥哥得到了好的名声而高兴。哥哥不能尽道义上的责任使弟弟得好名声,是哥哥的罪过,弟弟不能尽道义上的责任使哥哥得到好名声,是弟弟的罪过。如果我们这些兄弟都能这么想,那么即使再过一万年,我们之间也不会有一丝一毫的矛盾和嫌隙了。
【简析】兄弟之间,都要有很高的姿态,尽到玉成之责。这样我为你好,你为我好,何嫌之有?
人之忌我者,唯愿弟做错事,唯愿弟之不恭;人之忌弟者,唯愿兄做错事,唯愿兄之不友。弟看破此等物情,则知世路之艰险,而心愈抑畏,气反愈平和矣。
【译文】世人忌恨我的,就唯愿弟做错事,唯愿弟对兄不恭敬;世人忌恨弟的,就唯愿为兄的做错事,唯愿为兄的对弟不友爱。弟要看破这些世态人情,就会知道人世间道路的艰难与险恶,从而内心便愈加懂得抑制和畏惧,气反而愈加平和了。
【简析】他人忌我忌弟是客观存在,兄弟自己则要看破物情,不可人忌我也忌,而应畏其艰险,更加友恭才是。
好与弟谈伦常、讲品行,使之扩见识,立远志,目前已颇识为学之次第,将来有路可循。
【译文】我很喜欢和弟弟一起谈伦常、讲品行,使他们增长见识,立下远大志向,他们现在已基本知道做学问的步骤,将来也会知道如何去求知。
【简析】曾国藩在给祖父母的信中,汇报自己在京城指导弟弟为人为学的收获,毕恭毕敬。
为人子者,若使父母见得我好些,谓诸兄弟俱不及我,这便是不孝;若使族党称道我好些,谓诸兄弟俱不如我,这便是不悌。何也?盖使父母心中有贤愚之分,使族党口中有贤愚之分,则必其平日有讨好的意思;暗用机计,使自己得好名声,而使其兄弟得坏名声,必其后日之嫌隙由此而生也。
【译文】做儿子的,如使父母只觉得自己好,说别的兄弟都不如自己,这就是不孝;如使家族同乡夸赞自己好些,说众兄弟都不如自己,这就是对兄弟不友爱。为什么呢?如使父母心中有了贤能愚蠢的分别,使族人同乡口中有了贤能愚蠢的分别,那么他平时必有讨好的意思,暗用心计,使自己得个好名声,而让他的兄弟得个坏名声,那么,以后的矛盾就会从这里产生了。
【简析】自己对诸弟之爱公允,并使父母对诸子女之爱公允,作兄长的就不能独享令名,而应力显诸弟之贤,这种胸怀与匠心唯曾国藩是有。
为兄弟者,总宜奖其所长而兼规其短。若明知其错,而一概不说,则非特一人之错,而一家之错也。
【译文】作为兄弟,总是应该表扬长处并规劝短处,若是明明知道他有错误,却一句话都不说,这样就不仅仅是一个人的错,而是整个一家的错。
【简析】维护一家和睦,重在心灵上的沟通,奖长规短是一种友情,更是一种责任,每一个成员都应站在家庭整体利益的高度上,自觉承担这份责任。
诸弟能常进箴规,则弟即吾之良师益友也。
【译文】各位弟弟若能常常给我进箴言规谏,那么你们就是我的良师益友。
【简析】做兄长的首先欢迎诸弟的箴规,为家庭成员间的心灵沟通作出了榜样。
各守其位
家中无论老少男妇,总以习勤劳为第一义,谦谨为第二义。劳则不佚,谦则不傲,万善皆从此生矣。
【译文】家中无论老少男女,总要把习惯于勤劳作为第一层意义,把谦虚谨慎作为第二层意义。勤劳就不会放荡,谦谨就不会骄傲,万种善性都从这里生发。
【简析】家愈大,成员愈复杂。但一进入曾家,都要沐浴祖传的家风,接受勤与谦的熏陶。
家中自父亲叔父奉餐宜隆外,凡诸弟及吾妻吾子吾侄吾诸女侄女辈,概愿俭于自奉,不可倚势骄人。
【译文】家中除父亲叔父吃饭宜丰盛外,凡各位老弟以及我的妻与子、各位侄辈、我的女儿、各位侄女辈,一概希望他们自奉俭仆,不能倚势骄人。
【简析】曾国藩自己从不敢稍涉骄奢,要求家中每个成员都远离骄奢。除长辈之外,都要一视同仁,谁也不搞特殊,自己一支也不例外。
居家要勤俭。吾家后辈子女,皆趋于逸欲奢华,享福太过,将来恐难到老。
嗣后诸男在家勤洒扫,出门莫坐轿,诸子女学洗衣,学煮菜烧茶。
【译文】居家过日子要勤俭。我家后辈子女都往逸豫奢华方向走,享福太过头了,将来恐难一直好到老。以后,每个男人在家要勤洒扫,出门不要坐轿,每个女子要学洗衣,学煮菜烧茶。
【简析】勤俭不是口号,要落实在生活细节上。男勤洒扫,女学洗衣等等,不一而足,出门不坐轿亦在其内。
要实行勤俭二字。内间妯娌不可多写铺张。后辈诸儿须走路,不可坐轿骑马。诸女莫太懒,宜学烧茶煮菜。书、蔬、鱼、猪,一家之生气;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气。勤者生动之气,俭者收敛之气。有此二字,家运断无不兴之理。
【译文】要实行勤俭二字。家中妯娌之间不要铺张。后辈子侄出门要走路,不要坐轿骑马。女儿不要太懒,应学烧茶做饭。书、蔬、鱼、猪是一个家庭的生气,少睡多做是一个人的生气。“勤”是生动之气,“俭”是收敛之气。有这两个字,家运绝对没有不兴盛的道理。
【简析】星冈公家训中八个字(考、宝、早、扫、书、蔬、鱼、猪),这里就提到四个字,加上少睡多做的一个“早”字、“扫”字,基本上都点到了。妯娌儿女都要遵守,不可例外。
既冠①受室,当以早起为第一先务,自力行之,亦率新妇力行之。
【注释】①冠:(guan)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也有十八岁行冠礼的。
【译文】刚成人结婚,应当把早起作为第一要务,自己尽力实行,也要率领新媳妇尽力实行。
【简析】曾国藩尤其重视长子在家的示范作用,刚成人结婚,就要以早起为第一要务,并领新妇力行,可见治家何其严苛。
新妇始至吾家,教以勤俭。纺绩以事缝纫,下厨以议酒食,此二者,妇职之最要者也。孝敬以奉长上,温和以待同辈,此二者,妇道之最要者也。
【译文】新媳妇刚到我们家里,要教她勤俭。纺线织布进而学习缝纫,下厨做饭进而学会置办酒菜,这两项是妇女最重要的职责;对待长辈要孝敬,对待同辈要和蔼,这两项是妇女最重要的道德。
【简析】曾国藩还要求夫人欧阳氏教新妇以勤俭。这新妇是长沙豪门贺氏之女,在闺门时奉为千金,而一入曾门,则纺绩、下厨一项也不能少,孝友勤俭一项都不能缺。
闻四妹①起最晏,往往其姑反服侍她。此反常之事最足折福。天下未有不孝之妇而可得好处者。
【注释】①四妹:指曾国藩四女曾纪纯,嫁给郭嵩焘子郭依永。
【译文】听说四妹起床最晚,往往是她的婆母反来服侍他。这种反常的事最足以折掉人的福气。天下没有不孝的妇人而能得到好处的。
四位弟妇,闻皆率母亲、叔母之教,能勤能俭,予闻之不胜欣喜。
【译文】四位弟媳妇,听说都能听从母亲、叔母的教导,勤劳节俭,我听了不胜欣喜。
【简析】对四妹,闻其常常于夫家晏起,在给诸弟的信中表示遗憾。闻弟妇能循母教,在给诸弟的信中表示欣喜。曾国藩为家人的操心可谓尽矣。
勤俭兴家
历览有国有家之兴,皆由克勤克俭所致。其衰也,则反是。
【译文】历览国与家的兴盛,都是由于能够勤与俭才能导致。它的衰败,就相反。
【简析】勤俭兴家是传统话题,曾国藩之所以富还俭、贵仍勤,一方面受儒学理学教育甚深,能始终保持战战兢兢的心态,另一方面祖传家风中勤俭二字最是核心,而且他自己就是从耕读之家发迹的,满身勤俭基因起了作用。
一家之中,勤则兴,懒则败,一定之理,愿吾弟及儿侄等听之省之。
【译文】一家之中勤就兴旺,懒就衰败,这是一定的道理,希望我的弟弟及儿侄们听得进而且能自我反省。
【简析】他自己知勤俭兴家之理,还要兄弟儿侄都听之省之,使他们这个家不蹈一代富二代了的覆辙。
吾家累世以来,孝悌勤俭。辅臣公①以上吾不及见,竟希公、星冈公皆未明即起竞日无片刻暇逸。竟希公②少时在陈氏宗祠读书,正月上学,辅巨公给钱一百,为零用之需。五月归时,仅用去一文,尚余九十九文还其父。其俭如此。星冈公当孙人翰林之后,犹亲自种菜收粪。吾父竹亭公之勤俭,则尔等所及见也。今家中境地虽渐宽裕,侄与诸昆弟切不可忘却先世之艰难,有福不可尽享,有势不可尽使。
【注释】①辅臣公:曾国藩的高祖,名辅臣,号辅庭,1722-1776年.大界曾氏65世祖曾元吉之次子。②竞希公,1743 -1816年,派名衍胜,字儒胜,曾国藩的曾祖,辅臣公之子,星冈公之父。
【译文】我们曾家,几代人都保持着孝悌勤俭的家风。高祖辅臣公以上各代我没见过,曾祖竟希公、祖父星冈公等都是天还没亮的时候就起床,整天里没有一点时间用于闲暇逸乐。竞希公少时在陈氏祠堂读书,正月里开学,辅臣公给他铜线一百文作零用钱,到五月份回家时,只用去一文钱,还剩余九十九文还给父亲。他就是如此节俭。星冈公在他的孙辈入翰林之后,仍然亲自种菜捡粪。我父亲竹亭公勤俭,可是你们看到过的。现在家中虽然逐渐宽裕,侄儿们以及你们兄弟切不能忘记前辈的艰难,有福分不能尽享,有权势也不能尽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