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正忙碌于赣州城大帅府内的李士稷还不知道,北京城内,咸丰皇帝已决定派遣大军围剿他的红巾军了,但在咸丰算计红巾军时,赣州城内的李士稷又何尝不是在算计咸丰的江山呢。
在以往的南京城内,现今的天京城内,刘文山正坐在太平天国的驿站内,等待着太平天国天王的接见,刘文山已经来到天京城七八日了,可自从跟随太平天国使者进了这天京城,那使者告知刘文山在驿站安心等待即可,等到天王或者东王要接见他时,自然会有人前来接刘文山的,可刘文山这七八日内,虽然吃的好,住的好,却一点也没听到天王和东王要接待自己的消息。
这让身负重任的刘文山不清楚太平天国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的同时心中也暗自着急,就在刘文山暗想该如何求见天王或者东王时,驿站外传来一阵马蹄声,听到马蹄声的刘文山内心一喜,连忙站起走出驿站,查看是否是太平天国派人来了,刘文山还未来的急走出驿站,就迎面遇上正要来寻刘文山的东王侍卫,而为首之人,正是带领刘文山来天京的太平天国使者。
刘文山见到此人,略带惊喜的问道,周兄,是否是天王要接见在下。那周兄却是说道,刘兄莫急,在下乃是奉东王之命,来接刘兄前往东王府商讨李大帅封王之事的。
刘文山听此心中一惊,早就听闻在太平天国东王权势滔天,许多事东王都可自行决断,不想今日自己代表红巾军与太平天国商议封王之事,都是东王先行接见自己,这让刘文山暗暗吃惊东王权势的同时,也在感慨太平天国这种一山二虎的情况还能维持多久。
那周姓的东王属官见刘文山听闻是东王接见时一脸深思沉默的模样,还以为刘文山不清楚太平天国的情况,认为东王做不了李士稷封王的主,只得出言说道,刘兄放心,只要刘兄能说服东王,那你家大帅定能封王,刘文山听得周姓属官如此说,才回过神来,连忙说道,周兄还请稍等,待我进屋梳洗一番,再随周兄觐见东王,周属官见此点头道,那刘兄还请快些,莫要让东王久等了,刘文山应声回道,马上就好。
刘文山坐在前往东王府的马车上,半眯着眼睛,内心深思着东王是个怎样的人,又该如何应对东王。
刘文山跟随着周姓属官,一路穿过无数亭苑高楼,而有些地方也还在大兴土木,这些亭园设计的巧夺天工,令人赏心悦目,这让刘文山大长见识的同时,心中也是感慨东王的奢侈和太平天国的富足,要知道李士稷即使是打下赣州城后,也是一直保持以往的朴素,所谓的大帅府,不过是把原赣州府衙门的门匾了了下罢了,其他的都是原封不变,而对红巾军内部的其他高层,李士稷也是三令五申,不能过分奢侈,而李士稷在赣州城刑场的那次屠杀,也是让红巾军许多的人收敛了很多。
刘文山在一阵眼花缭乱中终于来到了东王府承宣厅,刘文山先是被承宣厅门旁的侍卫搜索一番后,才听见承宣厅内传来女官的宣传,传红巾军特使刘文山觐见......。
刘文山听此,快步走进承宣厅内,只见承宣厅上首坐着一位锦绣华袍,头戴一顶明珠角帽的三十岁左右的黑瘦男子,正是如今咸丰皇帝恨透了的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
这位曾今只是广西一个社会底层的烧炭工,却在这三年多内带领太平军从广西一路打到了南京,多少朝廷命官被他斩首,因他而亡,咸丰更是因他而寝食不安,让人不得不感慨时势造英雄啊。
杨秀清有着进军江浙这个鱼米之乡,定都南京这个六朝古都的作为,绝对算的是个有着深远目光的战略家,太平天国定都南京,虽然面临清廷江南江北和湘军的三面围攻,但太平天国也可凭借着江浙的富足招兵买马,壮大自身。而凭借着占据南京这座六朝古都,太平天国更是可以或得巨大的声望,自太平天国起事后,清廷许多的地方也都爆发了农民起义,这除了各地确实客观存在的社会矛盾外,太平天国也到起到了Dao火索和示范的作用。
这些势力虽然大多和太平天国没有联系,但这些势力也无疑牵扯了清廷的许多精力。
刘文山进得承宣厅,匆匆看了眼东王杨秀清,牙一咬,还是跪下恭声道,红巾军特使刘文山拜见天国东王,杨秀清见此,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道,刘先生乃远来贵客,不必多礼,坐下说话即可,刘文山听此又站起弯腰说道,谢东王。
杨秀清一双精亮的眼睛打量着端坐的刘文山,突然笑着说道,这几日本王公务繁忙,无暇接见刘先生,若有怠慢之处,还请刘先生勿怪啊,
刘文山也是拱手道,东王身居高位,日理万机,在下就是在多等几日又有何妨。杨秀清见此又是笑道,刘先生果真善解人意,只是听闻你红巾军的李元帅欲请天国封王,请问刘先生,我天国该如何封李元帅为王?封李元帅为王,我天国又有何得。
刘文山听此略一沉默,又是大声道,我红巾军家业虽比不得天国,却也有九万大军,如今占领赣州城,又占拥七府之地,也算是一方豪杰,若是我家大帅自行称王也无不可,但我家大帅仰慕天国威名已久,平日对东王更是赞不绝口,如今我家大帅愿尊天国为天下正统,请天国赐封王爵之位,从此听封于天国。
杨秀清听此脸色不变,仍是呵呵笑道,听封天国,难道不听令于天国?
刘文山见此继续说道,还请东王明鉴,红巾军毕竟离天国不近,若是听令天国行事,恐怕会有所不妥。
杨秀清听此也不作答,又是问道,那我天国若是封你家大帅为王,又有和好处?
刘文山微微一笑,继续说道,我红巾军和天国都是为了光复汉家天下而起事,有着共同的目标,也有共同的敌人满清朝廷。若我红巾军从此听封于天国,那么天国声势必定更胜以往,若是天国还要西征攻取南昌,武汉,我红巾军也愿助天国一臂之力。
杨秀清听此也是不再言语,脸上一片的平静沉默,而心中却暗自的思索着得失,良久之后,杨秀清才大声笑道,刘先生真乃张仪苏秦复生,一张利嘴就为你家大帅谋得王爵之位,刘先生如此大才,若屈尊于红巾军中实在是暴遣天物,不知刘先生可愿到我东王府任职,为本王出谋划策。
刘文山却是微微一笑,东王过奖了,我家大帅能得王爵之位是东王的看重,在下不过是做了些牵桥搭线的小事罢了,而在下本是个落魄秀才,能有今日是有我家大帅看重,如此知遇之恩在下唯有以死报而,又怎有脸面抛弃大帅在东王府效力呢。
杨秀清听刘文山如此说,也没有因为刘文山的拒绝而恼怒,反是大声笑道,刘先生真是忠义之士,本王佩服。又对身旁侍卫说道,去吩咐御厨备好宴席,今日我要于刘先生把酒言欢。
第二日,刘文山在驿站中揉了揉有些发涨的脑袋,心中想到,总算是不负大帅重托,东王终于答应封大帅为南越王了,虽然还未见得天王,但想来以东王的权势,问题应该不大吧。
同时,天京城天王宫金龙殿内,一位身穿黄龙袍,头顶一顶镶嵌着明珠宝石黄角帽的中年男子端坐在镶金带玉的龙椅上,正是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洪秀全十几年前还是个为考取功名而昼夜苦读的普通书生,可自从十年前创立拜上帝教到现在,洪秀全已是太平天国的最高领导人了,和咸丰也算是南北平起平坐了。
虽然洪秀全没有东王那般的军事才能,但洪秀全依然凭借着创立拜上帝教的资历牢牢做稳了太平天国第一人的位置,可随着太平天国的发展,一直负责处理太平天国这个政权军政大事的军师东王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而东王的所作所为也逐渐嚣张,太平天国的内部矛盾也就这般渐渐扩大,到最后甚至是水火不容,刀兵相向。当然,现今太平天国诸王的关系还是比较融洽的。此时天王洪秀全正一脸微笑的看着坐在左侧的东王杨秀清问道,贤弟今日来访不知有何要事?
东王拱手道,回王兄,咋日臣弟在府内接见了赣南红巾军的特使刘文山,并应允了刘文山请求我天国封红巾军头领李士稷为南越王的请求,今日前来是想问问王兄的看法。
洪秀全在听闻东王已经应允了封李士稷为王的时,眉头不由微微一皱,但还是脸上还是依旧微笑的说,既然贤弟已有决算,那这事便交由贤弟全权打理吧。只是这红巾军为何要请我天国封王,却不自行称王?
杨秀清听此微微一笑的说道,左右不过是大树底下好乘凉了罢了,如今我天国势大,有这样想法的定然不在少数,不过这红巾军借我天国之势的同时,我天国也可借红巾军扩大天国的声势,两者不过是相互利用,各取所得罢了。
洪秀全听此点了点头,这时杨秀清又道,既然王兄对此并无异议,那小弟过两日就派使臣随红巾军特使刘文山前往赣州了。
洪秀全听此又是点了点头,而杨秀清见此者起身告辞。
洪秀全看着渐渐远去杨秀清的背影,一脸沉默,心中也不知在想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