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77000000023

第23章 赢在课堂提升——发展“我的”影响力 (4)

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课堂教学的预设方面有很多方式,每位教师都可以依据自己的“仁”与“智”合理设置。但是不管教师如何发挥自己的特色,课堂预设都必须关注两个基本点:一是学生,二是教材。

传统教学中的课堂预设主要以教师的“教”为主线的“教程设计”,学生只是被动地跟在教师身后走过场,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和发散性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学生没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甚至被孤立于教学设计之外。即使学生拥有主动性,多数也是为了配合教师教学活动的需要,也是为教师而不是为学生服务的。这种预设自然会被新课程所摒弃。

新课程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思想,要求教师眼中要有“人”,心中要有学生。因此我们首先在观念上应该确立“为学习而设计”“以学习为中心”的“学程设计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获。教师在更深更细地钻研教材的过程中,以学生的接受能力、思维水平和课堂需要为目的,合理预设教学安排,找寻自己驾驭课堂的方法,逐渐形成驾驭课堂的智慧。以“人”为中心的预设,不死板,是力行简约且有较大的包容性和自由度的。这样的预设,才能为教师有序地展开教学,提高课堂效率,进而形成创造性生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把握“学生”这一基本点,精心预设,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教学过程更加富有生命的活力。

案例4-5:

下面这则教学案例,就突出了学生的中心地位。

师:读了课文第二自然段,你们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试一试在跷跷板这头听那一头的声音。

生:(七嘴八舌地附和)我也想听一听。

师:(很爽快地)行,满足大家这个好奇心。来,我们把课桌面当作跷跷板,坐在左边的同学把耳朵贴近桌子那一头,坐在右边的同学在桌子这一头用手指轻轻划一划。

生:(兴奋地)听见啦!听见啦!

师:交换玩一次。

生:(欢呼雀跃)听见啦!听见啦!

师:现在谁来说一说,你还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试一试作业本卷成筒儿能不能听到心跳声。

生:(又一次七嘴八舌地附和)我也想听一听。

师:行,再满足一次你们的好奇心,同桌交换玩一玩。

生:喜笑颜开地玩起来……

师:玩了这么长时间了,现在言归正传,再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想到了还可以把硬板纸卷成筒儿当听诊器。

生:我还想用现在医生们用的听诊器来听一听××的心跳声。

上面这则教案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设计。学生的自主性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听声音”环节的设置,注重学生的探究,尊重学生的思维特点。教师看似始终牵引着课堂,实则是在激发学生思维,把课堂推向深入。课堂中的预设如同一个个台阶,引领学生拾级而上,思维向广度发散,向深度延伸,这样的课堂预设关注的显然是一种习惯的养成,一种素养的培养,是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

1.练就对教材熟读成诵的基本功

教材是预设的另一个基本点。课堂预设不是想当然,不是简单的设想,而是以教材为主要载体进行预设,因为教材毕竟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材料。现在提出的超越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理念,虽然都是对教材的二次创造与加工使用的过程,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其前提都是教材。超越教材的前提源于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前提也是基于教材。所以,预设应以教材为基本点。教师在预设之初必须对教材进行全面准确的理解,真正弄清楚教材的本义,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预设应深挖教材,明确本节课要完成的所有教学任务,这是我们预设的基础。教师依据不同的学生基础,不同的学习习惯,把教材与学生的现实情况结合起来,进行适当的调节、整合、超越及创造都是可以的,但前提是熟读教材。脱离教材做随心所欲的预设是不科学的。

总之,教师要想更好地驾驭课堂,首先应该科学地驾驭教材。练就对教材熟读成诵的基本功是教师更好地驾驭教材的有效方法。

(1)把自己当成“学生”读教材

艺术家对艺术作品的解读鉴赏都有不同。有的欣赏成名作品,有的则专门挖掘那些未经雕琢的璞玉。其实,解读教材同样也需要艺术。站在师者的角度与站在学生的角度看教材,所发现的必定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先把自己当成“学生”解读教材,才更能发现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之处,也才更能有效地进行相关的预设;同时,也更有利于教师有效地预设学习新知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便于教师更好地预设多样的解决方法,使课堂更灵活,生成更多精彩。

把自己当成“学生”解读教材之后,教师还要做回教师,用教育智慧灵活开发利用教材,做适度地调整处理,预设教学情境,预设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预设教学重难点的引导处理之法……先把自己当成“学生”读教材,再把自己当成“教师”读教材,是练就对教材熟读成诵的法宝之一。

(2)练习把教材“背”到心里

北宋时著名的画家文与可,是当时画竹子的高手。他为了画好竹子,不管是春夏秋冬,也不管是刮风下雨,或是天晴天阴,他都常年不断地在竹林子里头钻来钻去,全神贯注地观察竹子的变化。他一会儿用手指头量一量竹子的节把有多长,一会儿又记一记竹叶子有多密。正因为细致地观察,才使其“成竹在胸”,画出栩栩如生的竹。

观察其实就是文与可把竹子“背”到心里的过程。同样,教师要想拥有对教材熟读成诵的基本功,也要尝试把教材“背”到心里。文与可观察竹子十分细致,丈量竹子的长度,记录竹叶的密度,细致入微。同样的道理,教师在“背”教材的过程中,也需要细致入微。单纯依赖教参,看教参的教学重难点,拿教参的教学设计照本宣科都是不够的。教师在解读教材时,应该先把教材之类的书籍放在一边,独自细致地“读”教材,读到熟练,读到把每一个细节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请记住:教参只是对教师解读教材的一个补充参考,切不可全盘照搬,更不可邯郸学步。

细致地“读”过教材之后,教师还可以闭上眼睛回顾教材内容,回顾教材重点、回顾细节、回顾难点,思考可行的教学对策。这个回顾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把教材“背”到心里的过程。

(3)三个关注,解读文本

解读文本,更加适用于文科教学。尤其是对于语文教师来说,“解读文本”应该是备课的第一步。解读文本需要教师把握“文眼”,寻找哪些重点语段在表达情感上有重要作用,再思考如何引领学生通过品读来深入感悟。

一是关注“典型词语”,挖掘词语背后的情感。典型词语包括看似平常的语气词、反复词、叠词以及其他典型词语。文本中的词语是有温度、有情感的,一个看似平常的词语放在了特定的语境中,往往能够表达不平凡的情感。它对提升句子的情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案例4-6:

《蒙娜丽莎之约》中的“近了,更近了,蒙娜丽莎就像真人一样靠近我”“我终于走到了陈列室门口,终于看到了她”,这里反复运用的“近了”和“终于”都表现了作者对蒙娜丽莎的喜爱和期盼的心情。教师应该深入教材,关注这些典型词语。

二是关注“重点句段”,体味作品表达的情感。优秀句段包括含义深刻的句段、优美的句段、点明中心的句段等。这些句子在文章中起着折射着人物的心情、作者的情感等重要作用,是品读作品的重要线索。

案例4-7:

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引导学生品读“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和“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在对比朗读这两个优秀句子中,感受小女孩为什么前后擦燃火柴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就能够体会到:对于小女孩来说,她对幸福的渴望,要比对火炉、对温暖的渴望更加强烈。

三是关注“精彩标点”,感悟背后独特的意义。精彩的标点包括能表达感情的、能展现心情的、引人思考的标点等。精彩的标点,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刻地感悟语言在情感表达上起到作用。

案例4-8:

“它又往前迈了一步!”(出自《黄河象》),此处的感叹号预示黄河象的处境非常危险!引导学生借朗读体会此时黄河象的危险处境,效果更好。

总之,预设不需要过于详细,多一些“留白”,才会有更多的生成机遇,才能发现“意外”的惊喜。

2.预设粗细有度,课堂游刃有余

教师应该细致地解读教材,那么是不是预设越细越好?答案是否定的。最科学的预设不会太细,也不会太粗。唯有预设粗细有度,课堂上才能更加游刃有余。

同类推荐
  • 中国·电视观众节纪实

    中国·电视观众节纪实

    在这本书里,讲述的是一个电视节庆活动,展示的是一群电视人组织创办的大众娱乐活动。我们汇编它,是因为这里记录了浙江广电集团举办中国电视观众节的生动历程和精彩瞬间以及他们对于推动和创新大众文化的全新认知和不懈追求。我们的电视,自诞生之日起就是被仰视的。它集国家政治、现代技术和精英文化于一体,登高远播,凌空独步,传入千家万户,引来万人空巷。作为一种新型文化,它的影响面、渗透力和关注度是以往任何媒体所无法企及的。在相当一个时期,我们置身于这种居高临下的精英文化之中,执着辛劳且乐此不疲,沉醉其间而陶然自得。
  • 知行合一·实践报国:大学生从社会实践走向成功

    知行合一·实践报国:大学生从社会实践走向成功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实践育人的主要形式,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思想引领这一青年工作根本任务的有效载体,历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04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及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和共青团中央在2005年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等相关文件中,就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意义、原则、形式、内容、机制、保障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作出了详细论述,提出了明确要求。
  • 花雨满天

    花雨满天

    季羡林先生一生对佛教研究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也在此过程中参悟到许多佛家思想的精髓——人一死就是涅槃,不用苦苦追求。那种追求是“可怜无补费工夫”。在亿万斯年地球存在的期间,一个人只能有一次生命。这一次生命是万分难得的。本书主要收录季羡林先生关于佛教研究的经典文章,共分三辑:第一辑,佛教研究;第二辑,佛教与文学;第三辑,佛教人物。
  • 国际传播发展战略

    国际传播发展战略

    《国际传播发展战略》以全球化为切入点,结合当今世界主要传媒集团的发展现状,对国际传播发展战略进行详细评析,并以对国际传播能力的评价体系为基础,对中央提出的增强国际传播能力、打造国际一流媒体等发展战略,进行理性思考和经验总结。在编写过程中,《国际传播发展战略》力图做到宏观战略与中观策略、微观措施相结合,既充分体现国际传播理论研究的全球眼光,又体现出国际传播实践的中国视野。
  • 人类学的世纪坦言

    人类学的世纪坦言

    以中国三代人类学者非正式访谈“口述历史”方式对中国人类学发展进行研究,展示了人类学本土化与中国化的努力、显示了中国人类学在不同地区发展的趋向等。
热门推荐
  • 九螡龙

    九螡龙

    传说九龙现,天下乱。一个来自现代的无良小子,突然来到远古大陆。神秘的九龙传说,纷乱残酷的生存方式,动乱的远古。正迎接着他。且看他如何挣扎生存从而傲视群雄,涿鹿远古。
  • 神弦歌

    神弦歌

    这里是属于神力的世界,没有飘渺的仙侠,只有运用到极致的各属性神力。人级、灵级、鬼级、地级、天级、乃至更为强大的圣级、神级。少年多舛,偶得混乱神系传承,秉膺白虎之命,出于未亡之谷,仗剑天下,靖平四方。佳人笑,百鬼哭,公卿骨,天地劫。神秘身世,诡异巫师,天神武士,地祗祭司,灵魂巫师,象天画师,鬼文符师,天音乐师,神殿舞师。法家言律一家独大,鬼谷真经诡秘浩宏,阴阳家奇异莫测,道家天邪两立、、、、、大秦皇族,六国遗民,隐世宗派,华夏四裔,一切错乱交织成一个不一样的玄幻大秦。
  • 盛世浮沉录

    盛世浮沉录

    “天府何在?”“眼前就是天府。”“地狱何在?”“眼前就是地狱。”
  • 异界封斗

    异界封斗

    只是一个只有魔法的世界,充斥着征战,与杀戮,主角向天祁生于豪门,却不做豪门纨绔弟子的事,征战四方,双手沾满了鲜血的同时又幸得一群美人。最后,翻天覆地,终成大陆上千万年的神话······
  • 祭月之影

    祭月之影

    一个从大山走出来的人,在获得月亮传承的力量后,会有怎样的一番翻天覆地的变化、
  • 地心游记(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四辑)

    地心游记(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四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夜尽之时

    夜尽之时

    一次事故,两个朋友,三方密战,四方追缉,这是一场证人的逃亡之旅,终点是否在法庭,拭目以待
  • EXO重生之四角迷区

    EXO重生之四角迷区

    “你肯定是女的!”他急了,直接冲上来拽他的衣服。力道没控制好,一下将他的明牌衬衫撕了个两半。结果他看见的却是只有男人才有的结实胸膛。他无奈的叹了口气,更是像被一盆凉水浇过头顶一样泄了气,也清醒过来。。。落翼也是行星饭哦,很喜欢鹿晗,吴世勋,和大哥xiumin
  • 原来你也睡不着

    原来你也睡不着

    睡不着,起来读读书。都说四十才不惑,那三十岁是不是最困惑的年纪?为感情睡不着,为薪水睡不着,为家庭睡不着,为前途睡不着……谁都有睡不着的时候,也有睡不着的故事。不说大道理,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故事集。正如《大话西游》里的那句台词:长夜漫漫,无心睡眠,我以为只有我睡不着,原来晶晶姑娘你也睡不着啊?
  • 紫的诅咒

    紫的诅咒

    这是一个短篇的小说,也是一部同人作品,希望大家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