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廊檐,信步前行。
三月的扬州还有着些许寒气,翠竹郁郁葱葱,丝毫没有严冬扫过的萧瑟。
这是一个让赵念即熟悉又陌生的地方。
走了一段,赵念突然停下了。竹子敬见状,说:“小姐,前面就是三爷书房了。”
赵念顿了顿,收起眼中的诡邪之气,然后落落大方的走到三爷书房前,跪在书房门外,
“爹爹安好?女儿回来了。”
大家都安静下来,静的只能听到竹叶摩挲的声音。
吱.....的一声,书房的门缓缓打开了,声音回荡在院子里,撕裂了所有人的心。
赵念用自己最可爱,最无辜、最天真的眼神,眼巴巴的望着门后逐渐清晰的脸。
三爷一袭青衣长衫,束白玉发冠,腰系银丝莽带,带上挂阳绿雕竹玉腰牌。
一阵风拂过,衣袂飘飘,玉指纤细修长。
如此风流倜傥之人,如今已经积劳成疾,弱不经风,日常全靠药材保养。
看到三爷憔悴的面容,赵念真恨不得把自己拖出去打一顿,自责的低下头。
“回来就好!”三爷并没有责怪赵念的意思,看了院长里子敬一干人等静若寒蝉,接着又说“我若是罚她,你们肯定又是跪一地。算了,收拾,收拾,吃饭吧!”
子敬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记得以前三爷教育起孩子来可狠心了,每次都是小姐也就是赵念她娘拼死护着才保住小命。
三爷变了许多,也许是因为赵念娘不在了吧。
吉婶做的都是赵念爱吃的菜,做了满满一大桌子。
三爷吩咐大家一起围桌而坐。竹屋里除了吉婶几个服侍前夫人的老人,其他都是男人。平日里都忙前忙后的,难得聚的这么齐整。
三爷今天也不板着脸了,大家反倒有种过节的幸福感。
三爷,夹了一块糖醋排骨,轻轻放在赵念碗里。这一刻,赵念突然觉得有父亲真好。
赵念悄悄的也夹了一块红烧肉放到三爷碗里,三爷一直紧锁的眉头此刻浮现的是身为人父的欣慰。
子敬等人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
饭后,大家都舍不得离去,就找了处宽敞的院子,围坐在一起,听赵念讲述自己在爷爷那里的“悲惨成长经历”
比如闻鸡起舞,赵念觉得是最惨无人道的,一气之下就封所有公鸡的哑穴,为此还苦修了医术。
赵念讲的绘声绘色,听的众人心都掉嗓子眼了,还追着问:“后来呢?”
三爷在一旁静静的听,也不去拆穿,只是偶尔说:“你爷爷当年对我可比这凶多了。”
大家便乐开了花。
夜幕了,众人方才散去。
院子里就三爷和赵念了。
子敬提前给三爷备好了貂皮大氅。
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没有想到几年下来,那个满腹经纶的父亲,身体已经大不如以前了。
“爹,赵念近日读史记,遇一疑惑,百思不得解”赵念认真的问。
难得女儿向自己请教学问,“有何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