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75500000014

第14章 坛经十段品(5)

这段经文讲六祖教大家作“无相忏悔”,让大家跟着他念“忏悔文”。这不是六祖干的事,是首座的工作。六祖的工作不是教大家念文、教大家仪轨。六祖不会为人剃度,他的工作是直接把人“度”了。六祖是和尚中的和尚,僧人中的僧人。他不是一般意义的苦行僧、行脚僧、云水僧、学问僧、禅僧、念经僧,而是佛僧,是云僧宝。今日六祖大人做小事,教大家念文,分明是和尚慈悲;不怕惹人厌烦,教人忏悔。人是怪物,你说他有错他就跳起来,你说他有罪他就恨你,你教他忏悔他即使跟着你“忏悔”,他也会在底下捣鬼,“忏悔”完了罪更大,一忏悔就发疯。既知如此,六祖为何要做无用功,还让大家做更惹人厌、更惹人烦、更惹人笑、更惹人骂的“发四弘愿”?这就是六祖的慈悲啊。人的劣根性他岂不知,他是“度一个算一个”。万人之中有一人得救,这也是欢喜。因此上,和尚殷勤教导,其心堪怜。

善知识,心中众生,所谓邪迷心、诳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恶毒心,如是等心,尽是众生,各须自性自度,是名真度。何名自性自度?即自心中邪见烦恼愚痴众生,将正见度。既有正见,使般若智打破愚痴迷妄众生,各各自度。邪来正度,迷来悟度,愚来智度,恶来善度。如是度者,名为真度。又,烦恼无边誓愿断,将自性般若智,除却虚妄思想心是也。又,法门无尽誓愿学,须自见性,常行正法,是名真学。又,无上佛道誓愿成,既常能下心,行于真正,离迷离觉,常生般若,除真除妄,即见佛性,即言下佛道成。常念修行是愿力法。

这段经文六祖专门讲愿力的作用。对于诚实人,是不用发誓发愿的;但对意志力薄弱的人来说,可以用发誓发愿来约束自己、激励自己。愿力不可思议。你为了要做成心中的一件事,会舍生忘死去做,会创造奇迹,这让人惊叹。《红楼梦》里香菱学写诗就是这样。先前她见众芳吟咏,结社桃花,何等风流,就起了艳羡之心,于是诚心诚意拜林黛玉为师,一教就学,“茶饭无心,坐卧不定”,一味苦吟。她本是个被人家骗来拐来当妾的人,在薛家的“本职工作”是作性奴使唤,谁让她学做诗的?但人皆有癖性,这也无人能阻拦。香菱学诗学得苦,苦中有乐,她是借此忘怀身世,其志堪怜。先是“笑吟吟”,再是“兴冲冲”,最后被宝钗打击说“不像”,依然“不肯丢开手”,“怔怔地”,与人说话只说诗。探春对说:“菱姑娘,你闲闲罢。”她说:“你错了韵了。”“各自散后,香菱满心中还是想诗。至晚间对灯出了一回神,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一时天亮,宝钗醒了,听了一听,他安稳睡了,心下想:‘他翻腾了一夜,不知可作成了?这会子乏了,且别叫他。’正想着,只听香菱从梦中笑道:‘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宝钗听了,又是可叹,又是可笑,连忙唤醒了他,问他:‘得了什么?你这诚心都通了仙了。学不成诗,还弄出病来呢。’一面说,一面梳洗了,会同姊妹往贾母处来。原来香菱苦志学诗,精血诚聚,日间做不出,忽于梦中得了八句。”(《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滥情人情误思游艺 慕雅女雅集苦吟诗》)你看,这就是愿力的作用,愿力所至,不会吟诗也会吟。因此六祖说:“常令修行,是愿力法。”意思就是说,只要你肯去做,必有所遇,必有所成。关于愿力,六祖自身是最有发言权的。当初他在广东新余老家跟着老母亲过日子,天天上山砍柴换米粮,听人念《金刚经》,心生向往,立志成佛。拜辞老母,不远千里,投到五祖门下。历经万难,愿力所至,终于成就。得法后,他为躲避一些人,隐藏山中一二十年。《坛经行由品》中未曾说明六祖回广东后有没有回老家看望母亲,依人之常情看,应是回过。佛法不背常情,佛法即为世间法。《坛经》开头就申明六祖讲佛法不是因为哪座庙、不是因为哪些僧俗信众的请求而讲佛法的,而是因为韦刺史之请讲佛法,僧俗大众算是沾光。《坛经》开头这段交代意味深长,它在说“儒门中人请佛门中人讲佛法”的同时,等于暗示我们:六祖并未抛弃儒家观念,六祖是讲忠孝的。从这一点上讲,《六祖坛经》可称“忠孝坛经”,六祖禅是“忠孝禅”。这部佛经本是钦命御制,可称忠君爱国;经中讲报恩,可称孝道。《坛经》是讲报恩的,大家千万不要忘了我讲的这一条,否则就读不懂《坛经》。报谁的恩?一报父母之恩,二报佛恩,兼报师友之恩,三报国恩天恩。六祖成佛后,六祖的母亲也是佛菩萨。不是佛母,生不出佛啊!因此我们读《坛经》,不要只看见六祖惠能,要看见“此佛父母在,故有此佛生”。儒佛都讲孝,后世所云“出了家就不要父母”,这是谤佛。成佛当度父母身,舍此则不能为佛也。因父母之恩,发己身之愿,这是成佛次第。六祖如是,你我亦当如是。愿力来自恩力,这是愿力不可思议的根本原因。目连劈山救母,六祖回乡度母,这种愿力成就的惊天伟业来自生命个体对生命母体的觉悟知恩。觉悟而不知恩,等于没觉悟。什么叫佛?佛就是觉悟的人。准确而言,什么叫佛?佛就是知恩的人。“知恩”是心知,心知心感为大。“知恩”不必“报恩”。世俗所云“报恩”不是报恩,而是报仇。一“报恩”就生出算计,刚一觉悟又生出大迷。要报心中报,要报暗中报,可以做出来,切莫说出来。你说“我要报恩”,说给谁听?你说“我在报恩”,做给谁看?你说“我已报恩”?谁会相信?报恩人是沉默的。回头说愿力。愿力虽然不可思议,同时我们也要知道,愿力不是全能。世上的事分三种:一种是不发愿就不能成,一种是发了愿就能成,还有一种是发了愿也不能成。这是因为:有的事情实有其事,有的事情有个影,有的事情是阵风。回报那阵风,何其难!要知明白事,来问明白人。堂中老母是尊佛,凡事多问行得真。大家来学六祖,为报亲恩成佛身。沉默之中一点头,灯就是这样被点燃的。一屋子的黑暗哪里去了?此身融入大光明,故云金身。

善知识,今发四弘愿了,更与善知识授无相三皈依戒。善知识,皈依觉,两足尊。皈依正,离欲尊。皈依净,众中尊。从今日起,称觉为师,更不皈依邪魔外道。以自性三宝常自证明。劝善知识,皈依自性三宝。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自心皈依觉,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离财色,名两足尊。自心皈依正,念念无邪见,以无邪见故,即无人我贡高贪爱执著,名离欲尊。自心皈依净,一切尘劳爱欲境界,自性皆不染著,名众中尊。

这段经文是六祖引众忏悔、发愿毕,见火候到了,诱人入佛门,讲三皈依。这个“诱”就是颜回说孔夫子“循循然善诱人也”之意,不是引诱的意思,特此说明。学佛靠自觉,入佛门靠自愿。任何和尚要引人入佛门,必先讲“三皈依”,其实质是讲戒。要入佛门,先知戒律。干哪行就要知道哪行的规矩。都说“一入侯门深似海”,这佛门比海深。我把佛门比什么呢?我把佛门比作公门,可称宇宙公门,办的是审判众生的公事,当然办的也是普度众生的公事。都说“公门里面好修行”,因为公门是一小佛门,佛门是一大公门。不讲规矩怎做事?不要戒律害死人。六祖引众信佛,不讲别的,就讲一个戒律,这是必须的。信佛就要守戒,除外无捷径可走。你说孙悟空一个筋斗就翻到灵山了,且问他能撇下众人吗?不随众人、不跟师父,他的取经有何意义?他的救赎从何而来?因此一步一步走,才会步步生莲花。脚步乱了,莲花成碎瓣,让你坐不成莲台,闻不到莲香。何为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佛是认门,皈依法是认座位,皈依僧是认人,跟着干事。有人认为当和尚好清闲,心是清闲没错,身体不能闲,学佛就得干活去。师父最大的关照就是关照你干粗活,正如五祖之与六祖。这是三皈依。六祖讲皈依佛法僧三宝时总结为“归戒”,意即三皈依是一个戒,归三宝是归一戒。三宝是从自性中出,故称“自性三宝”;既然三宝是从自性中出,戒也是自性中出,因此六祖告诉我们要自己守戒,何需人言。自性三宝者:觉、正、净,皈依佛法僧即皈依觉(觉悟)、皈依正(正道)、旧依净(净明)。皈依之人可以称“尊”(佛),按修行次第有“两足尊”(真正用脚走路的人)、“离欲尊”(无欲真人)、“众中尊”(人中佛)。三归三尊,总旨是一戒:自戒其心,无妄就是佛。称觉为师,以戒为师。

善知识,既皈依自三宝竟,各各志心,吾与说一体三身自性佛,令汝等见三身,了然自悟自性。总随我道:于自色身皈依清净法身佛;于自色身皈依圆满报身佛;于自色身皈依千百亿化身佛。善知识,色身是舍宅,不可言归。向者三身法,在自性中,世人总有。为自心迷,不见内性。外觅三身如来,不见自身中有三身佛。汝等听说,令汝等于自身中见自性有三身佛。此三身佛,从自性生,不从外得。何名清净法身佛?世人性本清净,万法从自性生。思量一切恶事,即生恶行。思量一切善事,即生善行。如是诸法,在自性中,如天常清,日月常明,为浮云盖覆,上明下暗。忽遇风吹云散,上下俱明,万象皆现。世人性常浮游,如彼天云。善知识,智如日,慧如月,智慧常明。于外著境,被妄念浮云盖覆自性,不得明朗。若遇善知识,闻真正法,自除迷妄,内外明澈,于自性中,万法皆现。见性之人,亦复如是。此名清净法身佛。善知识,自心皈依是皈依自性,是皈依真佛。自皈依者,除却自性中不善心、嫉妒心、谄曲心、吾我心、诳妄心、轻人心、慢他心、邪见心、贡高心及一切时中不善之行。常自见己过,不说他人好恶,是自皈依。常须下心,普行恭敬,即是见性通达,更无滞碍,是自皈依。何名圆满报身?譬如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莫思向前,已过不可得。常思于后,念念圆明。自见本性。善恶虽殊,本性无二。无二之性,名为实性。于实性中,不染善恶,此名圆满报身佛。自性起一念恶,灭万劫善因;自性起一念善,得恒沙恶尽。直至无上菩提,念念自见,不失本念,名为报身。何名千百亿化身?若不思万法,性本如空。一念思量,名为变化。思量恶事,化为地狱。思念善事,化为天堂。毒害化为龙蛇。慈悲化为菩萨。智慧化为上界。愚痴化为下方。自性变化甚多,迷人不能省觉,念念起恶,常行恶道。回一念善,智慧即生。此名自性化身佛。

这段经文,六祖在引众作三皈依的基础上,为大家作出承诺,凡立志三皈依者,可以成佛,因此六祖为大众说“三身佛”,意思是说,这就是大家将来可以成就的佛身。六祖明白大众心理,承诺作佛不玩虚的,把众人要成的佛说得明白实在,有名有姓,让人信服。何谓三身佛?因从自性中出来,全称是“三身自性佛”,指:清净法身佛,圆满报身佛,千百亿化身佛。起了一大堆名字,其实就一个佛。佛有三名,以应三身。何谓三身?人是三世人,身是三世身。三身佛化三世人,自性圆满就是佛。既然成佛,就不再说前世今生的话,只有一个世,只有一个身。凡是说前世今生的话,都还在睡梦里。《心经》把人的身体称“色身”,六祖说:“色身是舍宅,不可言归。”意思是说:人的肉体是寄居,用身体归向身体吗?身体不是身体的归宿,要得色中身,勿向色中求。

善知识,法身本具,念念自性自见,即是报身佛。从报身思量,即是化身佛。自悟自修,自性功德,是真皈依。皮肉是色身,色身是宅舍,不言皈依也。但悟自性三身,即识自性佛。吾有一无相颂,若能诵持,言下令汝积劫迷罪,一时销灭。颂曰:

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布施供养福无边,心中三恶元来造。

拟将修福欲灭罪,后世得福罪还在。但向心中除罪缘,各自性中真忏悔。

忽悟大乘真忏悔,除邪行正即无罪。学道常于自性观,即与诸佛同一类。

吾祖唯传此顿法,普愿见性同一体。若欲当来觅法身,离诸法相心中洗。

努力自见莫悠悠,后念忽绝一世休。若悟大乘得见性,虔恭合掌至心求。

师言:善知识,总须诵取,依此修行。言下见性,虽去吾千里,如常在吾边。于此言下不悟,即对面千里,何勤远来?珍重好去!一众闻法,靡不开悟,欢喜奉行。

这段经文是本次佛法盛会的小总结了,六祖说《无相颂》,前后讲了三个意思:一,我身即佛身,千万莫外寻,要自忏、自悔、自觉、自行。二,色空不二,内外都要打通。处世要和谐圆融,要顺生,不要逆长。三,闻法如见我面,不必常亲近。六祖暗示说:你们来这趟是多余的,害得我不得不为了满足你们多说了一些话,可能还说错了一些话。和尚我就这点道道,如果你们心中有我这个老师,就应该看得起自己。我不是教你,我是觉你。我怎样觉你?我唯有逼你。成仙、成佛、成圣都是逼出来的,你不逼迫自己,这个世界逼你更深。末了,六祖说:“珍重好去!”让大家各自回家修行。暗示大众:身在公门的就要办好公家事;行商坐贾的就要做到童叟无欺,这样一来,行商坐贾也就是云水僧了;不管什么人,都要孝敬父母,这是佛法的本意。六祖话中有话,言语沉痛。如果你只是欣赏他的智慧,为他的洒脱演讲倾倒,为他的出口成章、挥手就是佛法深表钦佩,反而忘了去行忠孝佛法,也全属无用。什么叫佛法?就是忠孝二字,这是六祖所传忠孝佛法。六祖之所以叫六祖,《坛经》之所以叫《坛经》,全在于此。不讲这个,中国人不会信他。天地君亲师,尊敬师长就是孝敬父母,就是忠君报国,就是敬天地。六祖师道尊严,是在演示纲常伦理,此为大佛法也。

坛经第七品 机缘品

此品讲师徒斗法也。

师自黄梅得法,回至韶州曹侯村,人无知者。时有儒士刘志略,礼遇甚厚。志略有姑为尼,名无尽藏,常诵《大涅经》。师暂听,即知妙义,遂为解说。尼乃执卷问字。师曰:字即不识,义即请问。尼曰:字尚不识,焉能会义?师曰:诸佛妙理,非关文字。尼惊异之,遍告里中耆德云:此是有道之士,宜请供养。有魏武侯玄孙曹叔良及居民,竞来瞻礼。时,宝林古寺,自隋末兵火已废。遂于故基重建梵宇,延师居之。俄成宝坊。师住九月余日,又为恶党寻逐。师乃遁于前山。被其纵火焚草木。师隐身挨入石中得免。石今有师趺坐膝痕及衣布之纹,因名避难石。师忆五祖怀会止藏之嘱,遂行隐于二邑焉。

这段经文讲了三个小故事,经书娓娓道来,实则惊心动魄。第一个小故事讲六祖为比丘尼无尽藏开解“无字经”。第二个小故事讲信徒为六祖起庙供养。第三个小故事讲六祖继续避难,留下了“避难石”的传说。这三个小故事看似浅显,实有深意;看似零乱,实有关联。这三个小故事讲了三个“无”,综合起来,六祖是在对我们说:他一无所有。这,就是他的禅法。他说他读的是无字经书,也无庙宇,也无处藏身,这“无字”、“无庙”、“无身”是“三无”,原来六祖也是“三无人员”。话说到这里,什么意思呢?六祖告诉我们:若非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哪来佛香萦满身。这是总说,下面各段经文讲六祖接引众人,师徒斗法的故事。这些段子,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禅宗公案语录,大家要好生品味。不要光看龙争虎斗,要看六祖是如何降龙伏虎。

僧法海,韶州曲江人也。初参祖师,问曰:即心即佛,愿垂指谕。

师曰: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吾若具说,穷劫不尽,听吾偈曰:

即心名慧,即佛乃定。

定慧等持,意中清净。

悟此法门,由汝习性。

用本无生,双修是正。

法海言下大悟,以偈赞曰:

即心元是佛,不悟而自屈。

我知定慧因,双修离诸物。

同类推荐
  • 零点星光

    零点星光

    本书内容包括夏季的川藏线、川藏茶马古道、草原明珠理塘、天地巴塘、巴塘弦子、英雄格萨尔等,展现了青藏线的旖旎风光,追溯了佛教源流,介绍了藏民的神秘习俗。
  • 淡定·从容·心安(全集)

    淡定·从容·心安(全集)

    《淡定·从容·心安》是民国四大高僧中弘一法师、虚云大师的佛法启迪套装书,书中大师亲述人生经历,给人探索生命真谛的经验与智慧、改变人的人生方向。弘一法师、虚云大师两位高僧的思想代表着近现代佛学界的权威思想,《淡定·从容·心安》将两位大师的思想精华结集出版,把深奥的道理化成通俗易懂的话,使人以读书的方式亲近高僧大德善知识,启迪大众思维,唤醒世人迷梦,是一套值得细细品味、永久珍藏的经典之作。
  •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本书是加措活佛首部作品,也是他首度公开分享生命沉淀的轨迹与感悟。本书完成之后,受到《西藏生死书》作者索甲仁波切和北京大学哲学系楼宇烈教授的大力赞赏,并被谢娜等人列为必读书。全书共分九个章节,以人生、情感、信念、生活、爱、快乐、幸福、智慧、情绪为主题。教我们如何对待生命中的困惑与迷茫,增强面对世事无常的内在力量。
  • 向释尊问佛

    向释尊问佛

    本书通过释加牟尼和底子阿难的对话,以问答的形式阐释佛法世界中的生命意义。
  • 圣经故事4

    圣经故事4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热门推荐
  • 韩娱之正能量

    韩娱之正能量

    这是一本正能量小说,在韩娱的路上有哭有笑。单女主小说
  • 逆天少女:傲娇九小姐

    逆天少女:傲娇九小姐

    穿越而来,她很平静的接受了这个事实。回到家里,她轻而易举的就收拾了那些贱人。出去闯荡,她很平淡的闯了很多的祸。重回故土,她居然还闯进了一个男子的家里。“滚出去!”他冷冰冰的说道。“哦?怎么滚?我不会啊。你滚一个我看看?”她也冷冰冰的说道。“不滚?”他眯了眯眸子,突然反常的邪魅一笑:“那感情好,你就留下来给我当晚餐吧!”
  • 在异世的一生

    在异世的一生

    这是一个不同的世界,有斗气,武魂…………
  • 异界重生傲世三公主

    异界重生傲世三公主

    3她,拥有异能的特工女王,冷酷无情,杀人不眨眼的恶魔。殊不知,她的另一个身份居然是有卖萌萝莉之称的天才少女上官悦心!她,神隐大陆月光国三公主上官悦心,天生痴傻,不能修炼的废物,但姐姐疼爱,哥哥护着,爹爹、娘亲更是把她当做掌上明珠。一朝穿越,看特工女王如何在异界混得风水云起,傲视天下。
  • 玄晶弓源

    玄晶弓源

    这是一部网游类型的小说,主角的职业是弓箭手。但却跟一般的弓箭职业有些不同。
  • 云族圣女

    云族圣女

    最最古老的神族——云族,一夕之间,被满门抄斩,仅剩下一个云族最小的圣女,云裳依。被长老以最后之力,传送到了云起国度,她要复仇,要整个黄氏神族——不得好死!
  • 恨青春,不怨你

    恨青春,不怨你

    《恨青春,不怨你》是很多我自己原创小小说的小说集,都是青春的爱情小说。有暗恋成真,也有爱了很久没有结局。有爱有恨,纠纠葛葛中,还是不想怨那个人。所以,恨青春,不怨你。
  • 最真实的记忆

    最真实的记忆

    7年前一句不上进的离开,7年后的归来不上进的不离不弃。相信记忆中的爱情永远是最纯粹的没有杂质。
  • 心的大学:觉真法师体悟人生53问

    心的大学:觉真法师体悟人生53问

    《心的大学:觉真法师体悟人生53问》是一本涉及哲学与心理学的普及性佛学读物,由“我”与法师的对话、“你”与法师的对话和“心”与法师的对话三组对话,53个问答组成。觉真法师通过很多具体的生活或者人生的问题,比如家庭、爱情、婚姻中遇到的问题,以自己一生的研佛心得,给予了积极和智慧的解答,在阐述中贯穿儒释道传统文化精华。
  • 可爱小甜心:校草,求放过!

    可爱小甜心:校草,求放过!

    谁能告诉她,为什么一回国,就跳出来一个娃娃亲?当然,从此,某傻白甜就开始了被虐的生活。“玩了火还想跑,嗯?”某韩腹黑正在调戏某傻白甜“你…你…你要干嘛?”“你说我要干嘛!”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