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年参军的体检时,有位因个子和体重不够格的年青人,与锦龙同村,两家住在隔壁相连的房子里。从小一起玩耍,上山打兔,下河捉鱼。是一对打不散的兄弟。因他个子小,锦龙更加对他保护。后来,同去镇上读中学,宿舍也是上下铺。所以参军也是一起报名,结果,他因体重、高度都不够,没有批准。
刚开始心里还有些不满,自己没有批准,后来锦龙劝他说:“等我打完仗就回来,我们兄弟时间还长了。”
二人分开后,他毕业后选读师范。等锦龙负伤回来,他还未毕业。第二年,回来就在镇上做老师。二人见面,锦龙对这位兄弟说:“亏了您没有去参军。如果您在战场上牺牲了,我如何面对您的父母。”从此,二人就叫成“生死兄弟”。
后来,锦龙娶了他战友的妹妹。隔了一年,这位兄弟也结婚了。第二年,他也做了父亲,第一个也是儿子。隔了二年,又生了一个女儿,就叫桃花。这个姑娘比锦龙的儿子小三年。二人在一起,有时二对家长就说:“如他们喜欢的话,让他们配成对,结为夫妻。”
这虽是一句嬉言,但二个生死兄弟,心里一直有这想法。所以,能在一起的,总时让他们俩多接触,就是去镇上上学,让他们二人一起去。好在,桃花的父亲就在镇上教书,都会得到很好的照顾。
时间如梭,到了锦龙儿子中学毕业,桃花也小学毕业了。二个父亲又谈起二人的婚事,锦龙双方的父母早已默契。两个年青人,原来当成兄妹,后来,父母讲明了,锦龙儿子对这个妹妹很喜欢,这个妹妹心里也愿意,就决定到婚姻法的合法年龄,就把婚事办了。
锦龙儿子到十八岁了,不想再读书,想出去打工。锦龙同意他的选择,就是要把桃花一起带去。他儿子也同意让桃花一起去,但现在不行,因他自己也不知打工是怎么一回事!希望先出去一年,然后再带桃花一起去。双方父母也都同意这方案,但儿子出去以前,先与桃花把婚订了。仪式也很简单,把双方的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吃桌酒要成了。
桃花知道已经是这哥哥的人了,就主动帮他去整理行装。他们两人都没有出过远门,也不知道要带些什么?就带些衣服和被子打成二个包裹。好在有几个同学一起出门,相互有个照顾。第二天要出门了,桃花二人在河边走,依依不舍。哥哥对桃花说:“我先出去,等找到工作,再来带您,您在家放心,我一到地方,就会报信给家里,您就等我好消息吧!”
第二天,锦龙自己开着船,带着儿子和桃花一起去镇上,与几个同去的同学集合。锦龙就嘱咐这些年青人,出门在外,要注意安全,钱损失不要紧,人的身体最重要。大家说:“知道了,请龙伯放心!”几个人坐上去省城的长途车。桃花站在车窗下,含泪看着自己的未婚夫。车上也向桃花摇手,叫她放心。
车子开了,上面的人看着龙伯和桃花,渐渐远去。
锦龙与娟芳共有二个儿子,一个女儿。与桃花订亲的是大儿子叫庆林,弟弟叫庆杨。一个女儿叫荷花。
锦龙的“生死兄弟”姓鲁,在村内也是少姓,只有一家。他名字叫少玮。有一子二女,大女儿就叫桃花,小女儿叫菊花。儿子最小,叫鲁盛茂,家里最宝贝。
庆林与同学共四人,初次到省位城市,下了长途汽车,看到车站的广场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四人不知如何去找老乡,在广场上看到有人带着红袖章,就上前去问路。那人看到都是初次从农村出来,样子都土头土脑,每人都把被头包都抓得很紧。那人把头一抬,就向前面在建造的大楼一指,这就是你们要找的工地。四人抬头一看,那么高呀!差一点把戴的帽子要掉下来。
庆林抬头看到用脚手架包裹着的高楼,心里一惊,在那么高的房子里做工,心里开始害怕了。但已经出来了,回不去了,总要做出一些成绩,才能向父母汇报。四人东问西问,总算找到了老乡。老乡看到他们都是年轻力壮,很高兴,就向包工头介绍。包工头就叫这个老乡安排在工棚内住下,这是用毛竹搭起来的临时房子,里面铺也是成排竹子搭成的上下铺。
这位老乡是四人中的一位叔叔。看到同乡来了,帮他们简单分一下铺位,就请他们在工地旁边小饭店里吃饭。四个人周围乱看,都感到很好奇,但又感到太差了,比他电影里看到的都不一样,到处都是泥土,木头和钢筋,乱堆在工地上。一不小心就要摔伤,所有人都小心地走着。
这位叔叔带领四个青年,去了一家有老乡家属开的小饭店,叫了几只小荤菜和蔬菜,老乡自己叫了一瓶啤酒。四个年青人,大约饿了,就大碗吃饭,很快就吃好了,坐在桌子旁,听老乡介绍情况。实际老乡介绍得很简单,就是苦力,那个地方要搬水泥、木材、钢筋,就搬过去就好了。只要力气,不要脑子,没念过书的人也能做,你们四人都读过书,有点可惜了!不过,也没关系,做不惯,等到有机会再换。现在很方便,大家都不客气,包工头人多了,可以随时叫你走路。如果,你们自己不想做了,讲一下,也可立即离开。
这些话对刚从农村出来的,听得一脑浆糊,什么也搞不清楚,反正能做的先做起来。回到工棚,不管干净还是脏,头倒下就睡,直到第二天,老乡叫他们起来。吃了一些早点,就跟着去工地了,包工头看到初来,就在平地上搬运材料。他们四人也不知如何做,就用蛮力,拼命的干。后来,老乡看到了,叫他们省些力,不要第一天就把腰伤了。这样,四人在工地上渡过第一个工作日。这些在家里都是娇生惯养的宝贝,总算硬的坚持下来了。到下班时,四人都累得洗脸都不想,只想倒下睡觉。第二天、第三天,几天下来。那些读书郎懂得了一些窍门,就不是那样累了。但包工头根据需要,要他们四人,上脚手架去搬运材料。刚开始四人都没思想准备,随着工人一起乘上吊梯,到了半空时,那四人向下一看,人吊在半空中,这一惊吓不小,四人除一人没有恐高外,其余三人吓得脸色都变了,手紧抓住吊梯铁丝网上。旁边几个老工人对他们说:“不要怕,这吊梯很坚固,不会掉下去的,你们乘几次就好了”。
又这样上高楼做了几天,除了一人还是害怕外,其余三人都与老工人一样,上下自如了。四人在建筑工地上做了近一个月,看看没有他们喜欢的工作,决定再找找别的工作。他们把这个想法告诉的这位叔叔。这位叔叔认为:你们在这里书白读了,但不干这活,去干什么呢?这叔叔说了实话,他做这活,因为自己读书不多,只能干这种体力活。最后,这叔叔对四人说:“在没有找到其他工作前,先做着,有机会就跳槽到别的单位去做。”后面还特别关照,你们在家里都是宝贝,所以在外工作,最重要就是安全,如发生了事故,这包工头是不负责的。一定要当心!大家要相互提醒,相互帮助”。
四人听了这叔叔的话,大家都说:“谢谢叔叔,我们一定会小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