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这是唐朝诗人贺知章描写久客还乡的诗句。家公岑添和十六岁“卖猪仔”到墨西哥,五十四岁才回归故里,正如诗人所描绘的那样,已两鬓斑白了。
时光悠悠,几十年过去了。
家乡广东恩平江洲太平村,家公孩童时的兄弟、同伴们都已白发苍苍,可很多村民仍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几乎没有多大改变的苦生活。岑氏家族仍没有集镇,村民们的生产生活必需品,只能到郑姓所属的君堂墟镇购买。因着两姓居民各有地区本位主义,时常发生争执纠纷事件。
早年,岑氏家族也有下南洋或居住国外的侨胞。他们本来愿意投资,为家乡建立一个具有一定规模,设计先进的集镇。但时值整个世界经济不景气,投资人的承诺未能兑现。看到乡民望眼欲穿,渴望已久将要建立的集镇变成了泡影。家公刚回到家乡,就义不容辞,慷慨解囊,立即借出一万五千银元,建成十间铺户。
同时,自家也在镇上建了六家铺面,另外还购买了多间空铺位。家公总投入的资金超过了十万银元。十万银元,在当年确实是惊人的数字。家公觉得用自己在美国奋斗大半生赚来的钱,建立了集镇,实现了自己服务桑梓的愿望,无比快乐。
时间已过去快八十年了,当年家公投资故乡建造的第一批店面,现在虽然已老旧,但大都仍林立在街上,为乡民服务。在老家,家公确实是个传奇人物。